蛋糕店取名.:提升人民幸福感,缩小差别最关键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7:42
【原创】 提升人民幸福感,缩小差别最关键

 

  全国两会上,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均成为人们不满的焦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进而也成为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持续关注、不停呼吁的热点。好在政府已找到了一个发展与人民愿望同频共振的关键词:幸福,再次让人们的心里感到些许温暖。只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缩小差别最关键;美妙愿景要实现,最忌靠说靠文件。

 

  众所周知,幸福一词内涵异常丰富,而幸福的感受却既是一种客观的,也与主观心境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幸福重心境。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有人感到快乐,有人则感到不快乐,许多时候是由于不同心情所致。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知足常乐”,可以过得很惬意;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贪得无厌,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

 

  上了岁数的人或许还会记得,建国之初,翻身农民因为有了自己的土地感到幸福无比。而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各方面条件比那个时候不知要强了多少倍,但却有许多人说不幸福,在这许多人中,年轻人占了多数。“幸福”“幸福感”成为这个时代流行语的时候,也正在沦为当下最说不清楚、最难有共识的概念。

 

  积极数据说,民众幸福感当然是连年增加,日子越过越好,岂能不幸福?消极数据则说,民生压力还很大,很多事情不公平,岂能乐滋滋“被幸福”?前者指责后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人心不足。后者指责前者,“阿Q精神”“小富即安”,是不思进取。

 

  我虽然同意某些哲学家的说法,“幸福是一种感觉,上午和下午感受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试和社会调整。”但我更倾向于另一些心理学者的说法,很多幸福感就流失在“对比”之中,就如一些调查所验证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收入是否“充足”。

 

  君不见,改革开放来,一部分人之所以“吃着肉骂娘”,满肚子怨气,首因就是快速加大的两极分化。最新的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已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综观中国的财富流向,有四大特点:一是向国家集中;二是向垄断资本和权力资本集中;三是向垄断行业集中;四是向城里人集中。特别是当垄断资本与权力资本联袂行动的时候,财富的“虹吸效应”就愈加明显,暴利行业、富豪、明星等层出不穷。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已成为新的中国特色,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贫富不均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公。百姓身处如此环境,怎不肝火上升,怒气难平?  

 

  其次,是官员超常的腐败。本是人民公仆,却成为百姓的老爷。腐败现象环生,贪官“边贪边升”,“潜伏期”越来越长,搞得人们眼花缭乱,让百姓没有怨言才难。试想,假如我们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都像战争时期、建国初期那样真心为人民服务,和老百姓是鱼水关系,老百姓还会肝火上升,怒气难平吗?    

 

  另外,加之因环境污染等日渐恶劣的生存环境,因畸高的房价、暴涨的物价、看病难、就业难等与老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威胁,更是不断引发百姓们强烈的情绪波动,老百姓不肝火上升,怒气难平才难!  

 

  事实上,面对种种不公不义,埋怨、震撼、愤怒,是合理的反应。这类反应是由心中的良知所点燃,是由正义的渴望所激起,好过麻木的看客,更好过起哄的围观。只是,从社会层面看,愤怒也是一种容易传染的情绪,愤怒更可能带来对一切的怀疑:真诚可能被理解成做作,善良可能被解读为虚伪,而美丽则可能被认为是“画皮”。  

 

  要感受幸福,就要消解怒气,需要在愤怒之外保持一份冷静。从根本上说,只有不断完善国家的政治文明,建立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秩序,老百姓的怨气才能渐渐消解,才能以更具理性。显然,让民众生活得体面、富足、幸福而有尊严,是政府的目标也是责任。当然,完善相对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持续给力。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藏富于民,民富才能国强…… 时下,国家正在努力,我们则需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