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与读书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05:13

                        

                              我与读书

 

     我有诸多业余爱好,但最喜欢的要算是读书了。从孩提时到现在,我天天与书为伴,我与书已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已成为我整个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说到读书,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是到了如饥似渴的境地,每天如不开卷一读就会怅然若失,寝食难安,心中总会感到酸酸的痛楚。书已与我结伴同行,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我喜欢读书,更善于择书而读,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各种典籍,各种名著(包括诗词戏曲等)简直是浩如烟海,堆积如山,不要说还从事工作,即便是什么事也不做,全身心地焚膏继晷地去读,恐怕也是一辈子都读不完的。因此,在书山书海中加以选择地去读那些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和最有意义的书籍,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回顾几十年来的读书生涯,按照书的内容与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伟人的著作。读革命导师、伟大领袖们的著作,虽然是我成年以后的读书内容,但在此方面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都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在我所读过的伟人著作中除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著作外,像《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以及胡锦涛总书记有关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论述等,我都能认认真真地去读、去研究过。读伟人著作,我主要着眼于两点:一是通过阅读,学习和掌握伟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通过阅读,从中探寻和把握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时代跳动的脉搏。读伟人著作,不但可以使人懂得伟大的真理与革命的道理,而且也能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锐,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看清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其次,中外文学名著。也许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关,对文学作品的偏爱有时连我自己也说不清。从我小时候读过的《西游记》、《唐诗一百首》、《宋诗一百首》、《花木兰从军》、《大红袍》、《小红袍》到现在,虽说不上读过的书已破万卷,但屈指算来为数也不算太少。在这些形形色色版式不同的中外名著中,除了我曾先后细细地品读过《论语》、《诗经》、《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外,我还系统地阅读了《说唐》、《七侠五义》、《隋唐演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注》、《鲁迅全集》、《茅盾选集》、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刘白羽文集》、郭沫若的《女神》、《甲申三百年祭》、《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赶集》、柳青的《种谷记》、孙犁的《荷花淀》、马烽的《吕梁英雄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曹禺的《日出》、《雷雨》、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彬的《红岩》、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阮章竞的《漳河水》、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高尔基的《母亲》、《海燕》、《童年》、《在人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海明威的《战地钟声》、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艾丽.伏尼契的《牛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莫里哀的《伪君子》、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希金的《叶夫盖尼.奥涅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德》、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契诃夫的《变色龙》、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毁灭》......以及各种版本的名人传记(如《毛泽东传》、《邓小平传》等)和当代文学新秀的优秀作品。同时为了在阅读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我还浏览通读了部分古代史和现代史,其中包括:《史记》(部分)、《三国志》、《资治通鉴》(部分)、范文澜主编的《通史》以及《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简编》等。读这类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以从书中感知人类生活(中外)的全部(当然是在读完所有的书之后)过程,从中了解到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群,从物质到精神,从风俗人情地域风貌到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概况及细微末节;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学到这些文学巨匠大手笔们认识生活、感知生活,以及积累生活素材,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动地反映表现生活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进而可以了解到历史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否。

    第三,科普类书籍。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但要通读、选读、精读有关的革命理论书籍和文学方面的书籍,而且还要有计划的阅读科普类方面的书籍(当然包括理科之类的书)。这样去读,不仅能够拓宽阅读的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范畴,而且还可以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几十年来,我曾先后阅读涉猎过古代的《天工开物》、《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书中的有关内容和当代的《大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以及当今出版的有关科普著作。

    第四,杂读。所谓杂读就是在重点阅读的前提下,更加广泛地去涉猎众多领域中的书籍。长期以来,我还就哲学(重点包括各个哲学大师的著作,如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道德伦理学、逻辑学(高等逻辑、初等逻辑)、教育学、心理学、修辞学、美学、音乐、书法、美术、医学等方面的书籍进行有计划的通读或选学,从中也得到了不少的教益。

    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柯里叶尔说:“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了起来。”培根说:“研究历史能使人聪明,研究诗能使人机智,研究数学能使人精巧,研究自然哲学使人深远,研究道德学使人勇敢,研究理学与修辞学则使人知足。”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尤袤:“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彭兆荪说:“读书为理也;明理为做人也。”荀慧生说:“只有广泛地得到效益,自己才能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然后才能独创一格。”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朱熹说:“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荀况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郑成功说:“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鲁迅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一句句,一段段充满着人生哲理、人生阅历、人生经验、人生真谛、人生告诫、人生劝勉的话语在我读书的过程中会时时回响在耳畔,令我一时也不敢懈怠,永远激励我在书山书海中跋涉获取。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我要永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