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和靴子是谁:“物质利益”的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41:05

“物质利益”的难题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遇到了如何认识和说明“物质利益”的难题。这里的困难不在于他 因缺乏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不好表明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于尽管他始终如一地站 在贫苦民众的立场上,但他对“物质利益”的解释上却又不尽一致,有自相矛盾之处。他意识到了 这一问题,但一时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陷入苦恼之中。 马克思在评论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评论摩泽尔河地区贫困问题时,对物质利益的理解有明显的差 别:前者尖锐地批判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后者又倾向于承认葡萄种植业经营者的私人利益;前者 认为私人利益通过讨价还价与法律达成一致,法律成为私人利益的奴仆;后者则强调葡萄业经营者的 私人利益与官僚原则和行为的对立;前者批判私人利益是一种非理性的物欲、拜物教,后者则倾向于 承认葡萄业经营者的私人利益是反映贫困现实的“市民的理性”。即使在评论摩泽尔河地区贫困问题 的同一篇文章中,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一方面,马克思依然坚持《关于林木 盗窃法的辩论》中的观点,认为法律和官员是自私自利的;另一方面,他又倾向于用葡萄业经营者 的私人利益对抗官员的“自私自利的意图”,从而把官员的私人利益与葡萄业经营者的私人利益对立 了起来,致使他对私人利益的解释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私人利益的不同理解与他进行分析的具体情境的不同相关。同林木所有者的 私人利益对立的是一无所有的捡拾枯树的穷人,在这种情境下,马克思严厉批判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 益;而葡萄种植业经营者的私人利益则受到不断逼近的贫困的威胁,这些人的命运同葡萄种植者的命 运存在着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说后者的私人利益已经受到损害,那么,前者的私人利益则将要受到 损害。马克思是从考察摩泽尔河地区日益扩大的贫困化过程的角度说明葡萄业经营者的私人利益的, 这是他对这种私人利益持基本承认乃至维护态度的原因。进一步说,那些种植葡萄的私人的贫困化过 程,也就是他们的私人利益受到损害和剥夺的过程,马克思认为这是社会不公正的表现。这样,在马 克思那里,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私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