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吃老鼠有什么预兆:对话方言短剧-中国.安徽电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1:59
 

对话方言短剧

特约记者   颜  铭

陆晓光简历
广东电视台电视剧中心短剧组总导演、艺术总监。60年代在珠江电影制片厂从事动画创作,80年代起在广东电视台从事文艺节目编导,之后任电视剧导演,2000年起拍摄系列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并任短剧《柴米新人类》《美丽冤家》《大话黄飞鸿》《扭计秀才陈梦吉》的艺术总监。

对话《外来媳妇本地郎》
被称为短剧鼻祖的《外来媳妇本地郎》自2000年开播以来,便以其特有的平民文化贴近性轻松地把国内其它电视剧,甚至境外众多电视剧集远抛身后,直取境内外所有电视节目在广东的收视排行的第一把交椅。
日前,《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播出已经突破了千集大关,成为目前国内最长寿的电视剧。据《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导演陆晓光介绍,千集后的《外》剧将会“改头换面”,力图再创收视高峰。目前,该剧正式停拍,进入剧情调整策划阶段,该剧编剧将对接下来的剧情进行崭新设计。在《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休养生息”阶段,我们和该剧的导演陆晓光和主管张学问进行了对话,探讨《外来媳妇本地郎》成功的各方面因素。
展现广东本地生活
在《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康家是个舞台,它一方面体现着传统的广州市民文化,一方面又随着来自河南、上海甚至海外的人加入到传统的广州家庭中,南北交流、中西差异在这里交融、碰撞。在这里,极具贴近性的地域文化冲突成了该剧故事最主要的看点。
记者:《外来媳妇本地郎》作为短剧的鼻祖,广东台开始决定制作该剧是出于什么原因?
张学问:台里决定制作这个剧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因为我们80年代播出的《万花筒》的收视率比较高,是当时比较受观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早期的《万花筒》为《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制作打下了基础,我们也有了这方面的经验。第二,短剧的制作成本相对比较低,销售比较快。第三,从当时的收视率调查看来,这种类型的剧市场比较需要。当然,最后一点,香港1000集的《真情》的高收视率也是促使《外来媳妇本地郎》诞生的一个因素。
记者:这个剧的剧本故事完全是原创的,创作灵感源于何处呢?
陆晓光:创作的灵感应该说来自香港。当时的城市短剧在香港比较流行,而且收视率高,不但在香港反响比较大,广东也有人在看。所以在这基础上,我们弄了《外来媳妇本地郎》,展现广东本地的生活,讲广东老百姓生活周围发生的事情,没想到收视率一下子就上去了。
记者:您能说说具体是如何结合广东的现状,展现广东本地生活的吗?
陆晓光:广东地区外来人员较多,外来人员的落户和结婚不单是带来了人才,还带来了文化。在广东个别地区,外来工人的人数大概是当地人口的三倍到四倍,所以从整个广东来说,外来人员的进入所带来的文化对广东文化的改变日益明显。家庭组成便是充分突出了广东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个家庭的媳妇们都是从四面八方来的“外地媳妇”,她们每个人都会引出一串故事。这种地域文化冲突就是一个很大也很有贴近性的看点。我们的剧以各种文化间的冲突为主。
记者:那么这些故事都是从哪里搜集来的呢?
陆晓光:剧本里的故事都是我们策划班子生活中经历的事,或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些是来自报纸等信息渠道。我们曾经也弄过一次向百姓征稿的形式,但是出来的效果不太好。很多人是看了《外来媳妇本地郎》之后,仿照写的内容,没有新鲜感,所以我们后来极少采用征集来的稿子。总之,我们的剧都是从平民视角出发。
记者:选题上具体怎么体现“平民视角”?
陆晓光:首先是要娱乐性的,要搞笑的,生活化的,从百姓视角来看会喜欢的。当然,如果社会上发生什么有意思的新闻事件,我们也会将其作为题材。新闻性、时效性强的东西会偶然出现,但不是我们这个剧的重点。因为我们的剧都在一个月以前已经批好,拍好,也无法变了。我们注重的主要是量的正常供应,保证收视率。娱乐性是我们最看重的,也是观众最想要的。
记者:搜集来的这些故事,具体是怎么打造的?
张学问:故事的提纲策划是由三位固定的女编剧来统筹,具体根据提纲来收集资料和编写的班子则是一批流动性比较强的编剧。当然,这就存在一个保持剧本风格一致的问题。我们的策划班子在看故事的时候,是按照人物的设置去构想提纲。有一个提纲出来之后,所有执笔写故事的编剧就得顺着提纲来写。
熟练的制作流水线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成功背后,必然有一个合理的制作流程。这个流程的制定不是一两天就做得到的,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外来媳妇本地郎》便是成功跨越了这个相当长的摸索期,形成了适合他们剧本身的一个成熟的制作流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呢?制作和成本预算之间又应该怎么保持平衡呢?
记者:这个剧播出1060集了,现在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样的呢?
陆晓光:一般都是当月准备下个月的剧本,拍完以后就播出。所以在制作上比较有规律的,按照播出来的定,即“以播定制”。很多电视剧是在拍完了之后考虑播出问题的,像卖片啊。但是我们这个剧却与之相反,是按照一年播出的量来制作同等数量。《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一年200多集的量,平均每月在 18集左右。一直是边拍边播的模式,即这个月电视台那边在放,工作室这边在制作,保证了供应量。
记者:最开始的制作流程就是这样的么?
陆晓光:刚开始不是边拍边播的。一般是先拍完了几十集之后,剪完了做完后期再开始播。刚开始的创作阶段,模式还没有形成,不了解这样一部短剧的制作难度、制作的幅度在哪。而且边拍边播有个很大的危机:要播了来不及拍,或者没有素材拍。这样的问题就大了,开天窗,没办法解决播出的问题。
记者:那后面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陆晓光:以前我们用单机拍摄,在镜头上会比较讲究。后来改成了多机拍摄,这能带来演员整体表演的连贯性,更有效率。如果用单机的话,一天拍不了一集;多机就能保证一天一集的速度。还有就是后期方面。最初,后期一集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剪辑。随着剪辑的熟练流水线形成,剪辑的速度就加快了,但在内容的细节上却是越来越注意了。现在剪一集只要2-3天。同样,机器的拍摄上,也因为慢慢的熟练后,摄像师自己就能本能的根据现场调度来抓景别。这样我们拍摄和制作的周期就短了。
记者:会不会考虑加大外景量,多用真实的场景,就像电视剧一样?
陆晓光:我们还是以室内剧为主,如果外景戏多了的话,就保证不了播出数量。而且本身这种低成本制作的类型剧,就是以室内戏为主,辅以室外的戏,跟全外景的剧是两码事。肯定不会增加成本,因为这是个竞争优势。增加成本的话,就把自己的优势给削弱了。低成本制作才能大量生产,如果成本增加,数量上就会有限制了。
关于该剧的成功
如果要说到《外来媳妇本地郎》成功的因素,恐怕有很多。成熟的创作班底,演员出色的表演,贴近生活的情节,轻松明快的节奏,方言的搞笑魅力,这些都和该剧的成功密不可分。在该剧成功之后,必然遇到创作瓶颈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克服的?相关宣传推广情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那您觉得这个剧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陆晓光: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拍了一个老百姓喜欢的东西。这个老百姓喜欢不是口头说的,而是真正的百姓喜欢。当然,这和我们剧在内容和细节上力求真实、贴近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另外,整个剧的风格是轻喜剧,比较轻松,娱乐性强,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因素。
张学问: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剧本,故事贴近生活,老百姓喜欢看,而且津津乐道。另外还有就是恰当的播出平台和时段。
记者:现在发展到了1000集,有没有遇到过创作瓶颈?
张学问:1000集之后这个剧该怎么走下去,这对我们来说,挑战是肯定有的。我们肯定会在剧情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给出一些新的看点。但是目前这些具体还不是很确定。
陆晓光:创作瓶颈肯定是有的。所以我们现在停止拍摄了,策划三个月之后重新开播。其实我们每拍两年,都会停两三个月,把这故事重新调整方向,让观众有新鲜感。包括场景、演员都会有些改动。场景装修一下,改变一下风格,让观众有新鲜感。有些演员来不了的,可能就得换。
记者:那换演员会不会影响收视率呢?
陆晓光:不会,因为我们演员量很大,现在牵涉到的主角就有十几个人。外围的加上有名有姓的有上百个之多。变动的话最多2到5个,大部分是不会更换的。因为我们用的是本地演员,流动性不大。有时候我们也有电视台主持人来串个角色。
记者:让主持人来客串是出于什么考虑?
陆晓光:考虑到《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品牌作用。可以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被更多的人认识,同时名主持也会给我们剧增添光彩。当然,台里面也希望这样,主持和表演一体化,香港就是这样做的。
记者:最近,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引进了这个剧的剧本,对于众多的引进和模仿者,您有哪些建议?
陆晓光:钱江频道其实就是将我们剧的粤语变成杭州话,主体内容没怎么变动。可能细节上会有些调整,主要是台词上方面和人物行为上的调整。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提高收视率的话,应该去寻找一些当地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来拍。毕竟广东的文化和浙江的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应当体现出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东西。
关于情景剧
《外来媳妇本地郎》被广东电视台定义为“短剧”,他们也认为该剧是短剧的鼻祖。中国电视飞天奖就设立了一个“短剧奖”,当初英达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也获得此奖项。既然短剧包含情景喜剧,那《外来媳妇本地郎》为何不再细分定义?  《外来媳妇本地郎》和《我爱我家》的主要区别在哪?
记者:您为什么不把《外来媳妇本地郎》归为情景剧?
陆晓光:情景剧往往有个明确的限制,比如它的场景不会太多。而《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场景是比较多的,我们将它称为系列短剧。我们每集里面不光有内景还有外景,虽然室内占的比重大,但是外景的存在就能使得场景的变化比较丰富,不会像室内剧一样,场景比较单一。
记者:那您能说说《外来媳妇本地郎》和《我爱我家》的主要区别在哪吗?
陆晓光:《我爱我家》基本上是个侃剧,主要是靠语言幽默来完成内容的,而且场景比较简单,几乎都是以家为背景。但是我们的场景就比较丰富,剧本写到有KTV的戏的话,我们就会去KTV拍。有公园的话,就转移到公园拍。除此之外,在风格上,《外来媳妇本地郎》和《我爱我家》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剧除了语言的搞笑之外,还有动作、细节上的。我们在表现手法上是不同的。
一家老小凭什么“向前冲”?
ETV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方言剧《一家老小向前冲》自2004年开播以来,收视率便一路”向前冲”。据《一家老小向前冲》的制片人、湖南经视室内剧工作室主任肖光辉介绍,该剧现在已经拍摄了270多集,播出了240集,其中2005年平均收视率在8个点左右,最高收视率达到13点,观众满意度在90%以上。
《一家老小向前冲》不但在长沙和湖南地区收视率居高不下,而且还“冲”出了湖南:2005年,湖南经视将其版权卖给了省外电视台。配上外省方言播出后,该剧竟然也长期占据当地收视率冠军的地位。
这样一部湖南经视的自拍方言电视剧,以何种魅力长期霸占排行榜前列?我们能够从《一家老小向前冲》的成功借鉴到什么呢?为此,我们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一家老小向前冲》的导演黄鹤和制片人肖光辉。
我更愿意称其为情景剧
《一家老小向前冲》开播以来,对它的定义就层出不穷。有人称之为栏目剧,有人称之为情景剧,有人干脆说这是短剧。
到底《一家老小向前冲》属于哪类剧,导演黄鹤给出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复:“如果按照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来定,那它是一个室内情景剧。如果我把要求更放松一些,在艺术上不强调的话,那它只能说是一个栏目剧了。我干了这么多年电视剧,对这方面要求高一点,我觉得《一家老小向前冲》从某些形式上来说,应该是情景剧。当然,我也更愿意称其为情景剧。”
我们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
说到情景剧,我们便想起了早期情景剧的经典之作《我爱我家》。同是以家庭生活为主要故事情节展开的环境,又同为情景喜剧,那么《我爱我家》和《一家老小向前冲》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对此,黄鹤分析道:“我觉得这是两码事儿。《我爱我家》的语言形式大部分是以语言结构来表现,而我们是以故事情节来取胜的。他们那个戏主要是靠语言。他们的调度其实不是很丰富,更多的是几个演员在聚一块儿用语言和表演来制造喜剧效果。而我们这个剧,完全是在情节进行过程中来体现喜剧效果的。”
重点不放在地域文化冲突上
“该剧讲述的是严家的三个外地媳妇与严家老两口发生摩擦的故事,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新旧文化的更替和交叠、湖湘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充满了浓厚的长沙地方特色和现代都市气息。”
上面引用的是《一家老小向前冲》在各大平面和网络媒体上宣传介绍时所推出的主题。对于这个说法,导演黄鹤强烈表示出不赞同:“那只是小部分。如果完全把主题放在这上面那我们肯定会走进一个死胡同的。我们的重点不放在地域文化冲突上。你能从我们的剧中看到的地域冲突并不多。比如说晓棠这个角色吧,她是北京人,她说的是普通话。但是你只能感觉到她是在说普通话,你并没有在她身上看到典型的北京人的特点。因为我们没有强化这个。”
“相反,我们的重点应放到了‘和谐家庭’上,以严家这个家庭来反映社会上的矛盾。以点带面,用小家庭来体现大社会。”
一家老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以用小家庭来体现大社会这个切入点看似寻常,要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那么该剧具体是如何以点带面,用严家发生故事来反映社会现象的呢?
黄鹤:“首先,从严家这个家庭年龄层次分布来看,老人、中年、青年、儿童,每个年龄层次都有。另外,农村的、城市的、小市民的、大城市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结构配置的每个部分都是比较全面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家庭看成一个小社会,这一家老小本身就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的事是普通人都比较关心的事,而严家发生的事又是每个家庭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我们以严家发生故事来反映社会现象。有时候一些很时效性的东西突然出现了,我们就把这些东西设置在故事里,让观众看严家的人怎么解决,这是一种很直接的反映社会现象的方法。”
普通家庭遇到的问题都涉及
该主旨以家庭生活故事来反映社会现象,那么在题材筛选上会有那些方面的考虑呢?社会热点、家庭琐事,更倾向哪方面的题材呢?
黄鹤:“首先当然是要摒弃那些庸俗的东西,一定是要有意义的东西。第二,如果说这个题材不好发挥,或者这个戏根本没笑点,我就会毙掉这个题材。再就是剧本比较贫乏的话,没有实际的内容,只有一点口水,没有故事,没有实际的冲突,我们也不能用它。”
“除了上面说的这几点,只要是社会热点,我们在选题时都会考虑的。比如最近油价上涨引起的出租车价格上涨,这就是一个社会热点,我们都可能选择的。”
“当然,现在播了200多集,不止是社会热点,哪个方面我们都做了。最近一集就是老大媳妇怀孕了,家里人对她的态度,孩子生下来之后家里对她的态度。普通的家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我们都可能涉及。这些平平常常的事,摩摩擦擦中能看到一些很有家庭气息的看点。有时候别以为这件事情很普通,有很多点子很平淡但是也有它的作用。前段时间还做了一集,说一个食客来到严家,他很爱吃,发生了一些故事,最后他吃出毛病来了,脂肪肝。最后只能强迫他,不让他再吃了。像这样有意思的小事我们也抓了些,收视率都挺好的。”
我们借鉴他的故事点子
我们都知道,《一家老小向前冲》的故事是以广东的《外地媳妇本地郎》为蓝本的。是否所有的故事都是完全来自《外地媳妇本地郎》?  《一家老小向前冲》有没有加进去自己的东西?
肖光辉:“我们是以广东的《外地媳妇本地郎》剧本为蓝本,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他们的很多优秀的点子。他们那个剧本的内核是很棒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很多东西我们要稍加一些改变和加工,来形成一个有湖南特色的新的室内剧。”
黄鹤:“举个例子,《永不下岗》那集剧的点子就是来自他们的。他们叫做《老大下岗》,就是把老大下岗的过程展现出来。他们这个点子本身就很有意思。我们根据我们湖南文化的特点和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增加了不少东西,把重心转向了老大下岗之后的影响。”
要有生活的矛盾和冲突
既然《一家老小向前冲》是按照自己的角度和风格加工改写的,对于剧本,导演又有哪些特别的要求呢?
黄鹤:“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生活。这是一个喜剧,如果这个喜剧中能够有生活的沉淀,或者说有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在里面,然后再让观众笑起来,那么这种笑绝对是更蕴含一层力量的。那种很无聊的搞笑是我们所摒弃的东西,以前我们也试过那种单纯靠语言或者靠得罪人而得来的搞笑,那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笑过以后哭,或者是辛酸的笑,这种笑才是深刻的。
“我们有一个题材是《离家出走》,有关老年人的。老年人现在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呢?我们这集剧就在探讨。他其实其他的东西都不需要,他需要的只是儿女们的关心。有时候儿女回来吃一顿饭,老人家辛苦一点累一点都开心。”
地方文化是认同感的核心
说到《一家老小向前冲》成功的秘诀,制片人肖光辉和导演黄鹤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点:贴近生活。对于该剧的贴近性,方言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还有没有其它途径让观众产生对该剧的认同感?
肖光辉:“地方方言所蕴含的文化是这个剧成功的很重要的一点。现在全国方言剧,基本上80%都是有收视率的,就是因为它的一种地方文化。如果说的是普通话,可能效果没那么好。方言既是一种表现手段,又有我们所要表现的文化内容。通过方言这种形式本身我们可以给观众一种认同感,而方言所蕴含的地方文化则是这种认同感的核心。”
 “除了方言,我们也有很多其它的办法来营造观众的认同感。首先我们的手法和表现形式非常平实、朴素,给人一种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感觉。我们拍摄的场景是长沙市内非常普通的老房,外景也都是长沙人很熟悉的环境,这让观众感觉严家就是长沙普通的一家人。
 “当然,我们也力图营造一种思维上的认同。每个人对生活中所追求的东西可能不太一样,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但是通过对我们这个剧的观赏,看到这样一种轻松幽默形式表现的平实生活,观众在这里面,或许可以找到一种答案,一种和自己接近的生活方式或者一种自己需要的生活态度。我们甚至不排除这种可能,通过长时间的观赏我们这个剧,会因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一些东西对观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可能性不能否定。”
故事的改编是关键
当年《外地媳妇本地郎》成功推出之后,在全国各地引发了一窝蜂式的模仿与效法,但却没有一部能达到《外地媳妇本地郎》剧在广东及《一家老小向前冲》在湖南的那种极度火爆情景。同样是向《外地媳妇本地郎》取经,《一家老小向前冲》如何做到脱颖而出的呢?那些不太成功的方言剧,能从《一家老小向前冲》得到哪些建议?
黄鹤:“人家用的是广东的本子,我们用的也是广东的本子,为什么我们会成功?因为广东的地域文化和湖南非常不同,广东是属于那种慢热的,和湖南人火辣的性格其实不一样。我们对他们原始的本子进行了大胆的修改,所以出来的东西,很有湖南特色,这是第一点;还有一点,就是方向已经转变了。他那个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更多是从一个外来人员的结构入手,而我们是从‘和谐家庭’入手。”
肖光辉:“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内容,它的故事。有的剧效果不太好,可能是在创作的第一环,它的故事结构上面,没有把握得很好,或者说这个创作的队伍,把握一些东西上面稍微浅了一点。这样的剧可能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会看个新鲜,但是它要保持它长久的生命力恐怕会有点问题。所以关键是在第一环上,第一环的风格定位在哪里,要求在哪里,这些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观众更愿意接受轻喜剧
如果说贴近性是《一家老小向前冲》的成功关键,那么可不可以出现这样一种形式的方言情景剧,它的题材是贴近生活的,但是不以喜剧形式来表现,而是以正剧或者苦情剧来呈现的呢?
肖光辉:“如果做成正剧表现手法上可能要有变化,难点是可能做成正剧没有那么生活化。长沙人说话本身就比较幽默,如果按正剧来处理,当然也可以,但是有些故事可能要改变,表现的内容面可能会窄一些。”
“反映今天生活的东西如果决定在一种轻喜剧的位置上,我们要表现的内容会更宽泛一些,观众从欣赏角度上也更能接受一些。太严肃的话可能不适合我们电视台现在这样的收视群体和收视率要求。人们还是喜欢轻松的东西。”
情景剧成为未来文艺主打
《一家老小向前冲》作为湖南经视的自拍电视剧,它的成功和湖南经视的品牌定位有何关系?它的成功是否对湖南经视的风格定位有一定的影响?
肖光辉:“经视节目创作理念就是不断推新,走在全国综艺和文艺类的前列,所以在对节目的研发、推进、改造方面我们台里抓得很紧。2003年我们在找新的突破点,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和反思我们自己的节目,发现综艺节目确实有些往下走的趋势,对自拍剧、室内情景剧未来的前景比较看好。我们这部剧的推出和我们的成功都和台里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
“正因为《一家老小向前冲》的成功,也让经视在风格定位上和节目方向上有了新的改变。我们今年就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在情景剧、自拍剧方面加大了力度。我们现在台里又有一个 100多集的自拍剧正在开拍了。自拍剧将作为台里的文艺自办节目的主打方向来发展。”

肖光辉简介
1996年至1999年,任湖南经济电视台节目部主任,电视剧《环珠格格》第二部、第三部制片主任,现任湖南经济电视台室内剧工作室主任,长篇室内剧《一家老小向前冲》制片人。

黄鹤简介 
中国湖南经济电视台导演、主持人、湖南著名笑星、北京诚成影联影视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1984年起从事影视剧创作与拍摄,曾导演、主演、策划电视剧近千集、电影三部,作品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