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与棉的区别:深入解放思想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0:15:21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盐城市与全国各地一样,紧紧依靠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法宝,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消费升级等历史性机遇,能否抓住和用好这一机遇,加快本地区发展,是对各级领导的一种考验。在这一考验面前,我们只有仍然依靠这一法宝:不断解放思想、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抓住和用好这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才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才能加快盐城发展。这正是我市各级领导在新形势下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发展所面临而又必须要正确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30年来,盐城与全国各地一样,经济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市GDP从1978年的18.5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1.26亿元,人均GDP由274元增加到16986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分别增长11.2%和10.5%。按人民币汇率折算,2002年,全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全市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3亿元,年均增长15.1%。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58.4%、24.4%和17.2%调整为19:46.9:3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30元。社会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型到小康型的历史性跨越。

        实践证明,我市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靠的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今后,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仍然是要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当前,我们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我市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的大好机遇,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和用好难得的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增强加快发展动力,才能加快盐城发展。 

         一、不断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前提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党的十六大科学地提出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党的十七大报告开篇即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要求全党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和根本,没有思想的解放,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过程,也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过程。

          (一)马列主义的发展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马列主义同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这一科学论断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直接结果。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才使得我们能够成功地将马列主义理论运用到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来,在以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也是这样。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从各种本本、经验和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事物的量变质变规律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在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事物运动的稳定性比较强,我们的思维定式也比较稳,处于正常状态,较易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在事物处于质变阶段,事物发展的状态处于激烈变化时期,甚至变的面目全非,如果我们不能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其真面目,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如在科技领域中纳米材料及其生物技术的应用,转基因作物、食品、动物、基因治疗药物的应用、干细胞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网络技术等新的高科技革命的诞生和运用,由科技迅猛发展所促进许多产业的质变,都是对传统产业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解放,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情况。 

        (三)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任何社会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是不相同的,需要人们不断地顺应新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和完善,都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也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而不同发展阶段就应有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我们的国力不断增强,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我们的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又进入工业化加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快速增强的战略发展期,面临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相关产业转移的机遇期。因而,我们的发展体制,发展目标,改革目标,创新标准,都需要我们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和提高完善。

      (四)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当前,人们的惯性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观念,主要是计划经济观念;二是左的思想影响;三是小生产基础上的封建主义思想。还有就是这些年来形成的一种既得利益,也成了解放思想新的障碍。平时谁都在讲要解放思想,谁都认为要解放思想,但一旦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习惯所左右,自觉不自觉地按老办法、按大家都在用的办法行事,自觉不自觉地把个人和小集体的得失放在第一位。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不强,进取意识不够;机遇意识不强,见事迟,行动慢,坐失发展良机;改革创新的步伐不大,怕担风险,不敢闯,不敢干;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强,考虑小集体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因此,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敢于摒弃那些自以为是的陈规陋习。

     (五)突破传统文化的局限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传统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市场经济社会和法律法制社会的今天,传统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市又是一个农业大市,我们的文化传统具有重农轻商的价值取向,小农本位思想比较浓厚,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和淡薄。这种局限性对人们的观念,对阻碍我市加快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它使我们的思想不能及时地充分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而,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文化的局限,大胆借鉴全人类各种先进的文明成果,并以此来为我市加快发展服务。

        二、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关键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靠着这个法宝,使经济社会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当前,要在新的起点上,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仍然要靠这一法宝。然而,目前在一些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们改革创新,已成为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的拦路虎,已成为我们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坚决克服之。

      (一)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需要我们正确认清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现实表现。因循守旧是一种习惯势力和习惯思维,其特点是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因循守旧就是思想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思想被种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所束缚。而新形势下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有时恰恰是以敢闯敢冒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容易给人以错觉,比如,守着盲目建设、GDP崇拜、不讲生态环境保护、继续采用透支未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不放,认为这就是敢闯敢干,就是加快发展。殊不知我们要的发展是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加快发展。盲目的开发,盲目的上项目,大量引进一些发达地区需要淘汰的垃圾项目,以粗放型发展来追求片面地和破坏性的增长,这就是的因循守旧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的突出表现,因此,我们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清它的危害性,坚决克服各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做法。 

         (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需要我们深刻分析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根源。因循守旧的主要根源有思想认识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在思想认识方面,一是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二是不注重学习,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三是骄傲自满,小进即止,小富即安,小成即骄,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四是主观主义,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尊重客观规律,囿于主观意志和已有经验;五是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不走群众路线,只凭长官意志办事。在社会根源方面,主要是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小生产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其影响不可小视。小生产的特点是地域和行业的封闭性、生产的重复性和自给自足性,其知识的获得主要是个体的经验积累和世代相传的经验与习惯做法。因此,小生产必定习惯于按老方式老办法老经验办事,在思想上势必会因循守旧,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

         (三)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需要我们坚决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要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就是要敢于实践、敢想敢干、敢于怀疑各种限制、敢于破除种种迷信。一是要摒弃诸如小农意识、封闭意识、保守意识、万事不求人意识、小富即安意识、平均主义意识以及坐而论道、官本位、疾能妒富、漠视全局等陈旧观念;二是要创造性地将中央和省委的精神、路线、方针、政策与我市改革发展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三是要大力弘扬大包干、企事业改革改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敢于突破常规的改革创新精神;四是要善于向发达地区学习,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勇于“借鸡生蛋”,善于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加快自己发展;五是要以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社会和谐”为基本要求的新的政绩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三、实现改革创新的新突破是增强盐城加快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年来,改革创新始终贯穿着我们发展的全过程。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从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社会事业改革的起步到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到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等等,无一不是改革创新的结果,无一不打上改革创新的烙印。改革创新的理念、观念和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改革创新已成为人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手段,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法宝。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们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消费升级,以及我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交通状况不断改善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难得的机遇面前,我们要增强加快发展动力,仍然要靠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机遇,才能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才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改革创新的新突破。

       (一)要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加强服务、营造环境上来。30年来,改革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都是外围的、局部的、浅层次的,影响和制约我们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则是当前我们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发育、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建设、实施服务职能化等改革创新措施,着力解决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上保证“越位”的复位,“错位”的正位,“缺位”的补位,使政府加快从宏观微观都管、大事小事都抓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从无所不为的全能政府转向到为所必为的责任政府,尽快把我市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发展环境最好、行政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佳的地区之一。

      (二)要在深化企业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我市企业规模除个别较大外,普遍较小,并且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市场份额少,竞争力不强。国有企业虽然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但现代企业制度还尚未真正建立。许多私营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仍然带有小作坊的模式。只有深化企业改革,才能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才能做大做强企业。要抓住上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以现有企业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合资、合作和改制上市等多种形式,大量引进人才、资金、项目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要把深化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成为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过程,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成为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做优、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三)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唯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要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乡财县管乡用”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乡财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有效利用。要把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同以特困群众的救助制度、救灾制度、贫困学生入学补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及养老保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合作水平。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制,不断扩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模,大力改善对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着力构筑防范农业风险屏障。

      (四)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按照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劳动力培训与就业为突破口,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上取得新进展。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机制,畅通城镇和农村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渠道,强化农村的造血功能。要把我市正在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来实施。要努力从制度和机制上把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盐城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要在发展社会事业的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要围绕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科技、教育、卫生、住房及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创新,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上述领域的投入。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高效畅通的技术转移机制,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和科学传播机制。要巩固和深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打牢教育公平基础。不断优化教育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要在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的责任、加大投入的同时,加快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改革,加强覆盖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廉住房制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深化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适合城乡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要在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形成人尽其才、干事创业的大好局面。从目前的情况看,盐城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高端拔尖人才奇缺。因此,要改革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特别是要大力实施好盐城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对入选人员在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通过设立首席专家制等办法,解决其相关待遇问题等。要正确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留住使用人才的关系,严防发生“招了女婿气走儿”的现象。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选竞岗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使用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用民意来提名干部、用政绩来选用干部、用制度来管理干部的使用管理制度。

       总之,在新的形势和机遇面前,我们只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善于改革创新,勇于战胜困难,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才能加快盐城发展,才能早日实现市委提出的“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