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双雄: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初级部分)相关文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6:52:49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初级部分)相关文件                  考试大纲                  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                  课程学习                  在线练习                  资料下载             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 网站首页 | 培训平台 | 培训园地 | 财税研究 | 考试中心 | 资料中心 | 廉政建设 |
            国税文化 |                         |
                        考试中心首页
                        |
                        专业等级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注册税务师考试
                        |
                        注册会计师考试
                        |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税务教育网 >> 考试中心 >> 专业等级考试 >> 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 >> 文章正文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初级部分)   热     ★★★【字体:小 大】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初级部分)      作者:江苏省国…    文章来源: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点击数:770    更新时间:2005-8-31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初级部分)
      
      增补内容:
      一、税务登记部分
      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加强税源监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第三条 县以上(含本级,下同)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是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税务登记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以及非正常户处理、报验登记等有关事项。
      第四条 税务登记证件包括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
      扣缴税款登记证件包括扣缴税款登记证及其副本。
      第五条 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实施属地管理,采取联合登记或分别登记的方式办理税务登记。有条件的城市,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可以按照“各区分散受理、全市集中处理”的原则办理税务登记。
      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当对同一纳税人核发同一份加盖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印章的税务登记证。
      第六条 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之间对纳税人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的,由其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协商解决。
      第七条 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执行统一税务登记代码。税务登记代码由省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联合编制,统一下发各地执行。
      已领取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设定的组织机构代码;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代码为其居民身份证号码;从事生产、经营的外籍、港、澳、台人员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相应的有效证件(如护照,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等)号码。
      第八条 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应定期相互通报税务登记情况,相互及时提供纳税人的登记信息,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第九条 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
      (一)开立银行帐户;
      (二)领购发票。
      纳税人办理其他税务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相关信息后办理手续。
      第二章 设立登记
      第十条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二)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四)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应当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承包承租业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五)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自其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六)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十条规定以外的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均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纳税义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务登记地点发生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指定管辖。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之间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发生争议的,依照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向税务机关如实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二)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三)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四)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
      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
      第十四条 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
      税务登记表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业主姓名及其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的号码;
      (二)住所、经营地点;
      (三)登记类型;
      (四)核算方式;
      (五)生产经营方式;
      (六)生产经营范围;
      (七)注册资金(资本)、投资总额;
      (八)生产经营期限;
      (九)财务负责人、联系电话;
      (十)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 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齐全且税务登记表的填写内容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及时发放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不齐全或税务登记表的填写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当场通知其补正或重新填报。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明显有疑点的,税务机关应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后予以发放税务登记证件。
      第十六条 税务登记证件的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名称、税务登记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生产经营地址、登记类型、核算方式、生产经营范围(主营、兼营)、发证日期、证件有效期等。
      第十七条 已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税务机关在其税务登记证件上登记扣缴税款事项,税务机关不再发给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不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税务机关核发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第三章 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第十九条 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如实提供下列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一)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
      (二)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和登记表等);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条 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证件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一) 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
      (二)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和税务登记表等); 
      (三)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提交的有关变更登记的证件、资料齐全的,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变更表,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通知其补正。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表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都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按变更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税务登记表的内容发生变更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未发生变更的,税务机关不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
      第四章 停业、复业登记
      第二十三条 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如实填写停业申请登记表,说明停业理由、停业期限、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应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并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
      第五章 注销登记
      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自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第三十条 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第六章 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       第三十三条 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第三十四条 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并提交下列证件、资料:
      (一)税务登记证件副本;
      (二)《外管证》。
      纳税人在《外管证》注明地销售货物的,除提交以上证件、资料外,应如实填写《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申报查验货物。
      第三十五条 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
      第三十六条 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外管证》缴销手续。
      第七章 证照管理
      第三十七条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税务登记证件的管理,采取实地调查、上门验证等方法,或者结合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之间,以及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之间的信息交换比对进行税务登记证件的管理。
      第三十八条 税务登记证式样改变,需统一换发税务登记证的,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第三十九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自遗失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证件遗失报告表》,并将纳税人的名称、税务登记证件名称、税务登记证件号码、税务登记证件有效期、发证机关名称在税务机关认可的报刊上作遗失声明,凭报刊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补办税务登记证件。
      第八章 非正常户处理
      第四十条 己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当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由检查人员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存入纳税人档案,税务机关暂停其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和发票的使用。
      第四十一条 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其应纳税款的追征仍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税务机关应当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应当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纳税人通过提供虚假的证明资料等手段,骗取税务登记证的,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涉嫌其他违法行为的,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税务机关应当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第四十七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违反本办法规定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相关手续,或者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调离工作岗位,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涉及的标识、戳记和文书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二、发票管理部分
      违反发票管理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具体行为:
      1、未按规定印制发票:
      (1)未经省国家税务局批准,而私自印制发票;
      (2)伪造、私刻发票监制章,伪造、变造发票防伪专用品;
      (3)印制发票的企业未按《发票印制通知书》印制发票,转借、转让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
      (4)印制发票的企业未按规定保管发票成品、发票防伪专用品、发票监制章,以及未按规定销毁废品而造成流失;
      (5)用票单位私自印制发票;
      (6)未按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制定印制发票管理制度;
      (7)其他未按规定印制发票的行为。
      2、未按规定购领发票:
      (1)向国家税务机关或国家税务机关委托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取得发票;
      (2)私售、倒买倒卖发票;
      (3)贩卖、窝藏假发票;
      (4)借用他人发票;
      (5)盗取(用)发票;
      (6)私自向未经国家税务机关批准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发票;
      (7)其他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
      3、未按规定填开发票:
      (1)单联填开或上下联金额、内容不一致;
      (2)填写项目不齐全;
      (3)涂改、伪造、变造发票;
      (4)转借、转让、代开发票;
      (5)未经批准拆本使用发票;
      (6)虚构经济业务活动,虚填发票;
      (7)填开票物不符发票;
      (8)填开作废发票;
      (9)未经批准,跨县(市)填开发票;
      (10)以其他票据或白条代替发票填开;
      (11)扩大专用发票填开范围;
      (12)未按规定填报《发票购领用存申报表》;
      (13)未按规定设置发票购领用存登记簿;
      (14)其他未按规定填开发票的行为。
      4、未按规定取得发票:
      (1)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
      (2)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
      (3)专用发票只取得记帐联或只取得抵扣联的;
      (4)取得发票时,要求开票方或自行变更品名、金额或增值税税款;
      (5)擅自填开发票入帐;
      (6)其他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
      5、未按规定保管发票:
      (1)丢失发票;
      (2)损(撕)毁发票;
      (3)丢失或擅自销毁发票存根联;
      (4)未按规定缴销发票;
      (5)印制发票的企业丢失发票或发票监制章及发票防伪专用品等;
      (6)未按规定建立发票管理制度;
      (7)未按国家税务机关规定设专人保管专用发票;
      (8)未按国家税务机关规定设置专门存放专用发票的场所;
      (10)未经国家税务机关查验擅自销毁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
      (11)其他未按规定保管发票的行为。
      6、未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1)拒绝检查、隐瞒真实情况;
      (2)刁难,阻挠税务人员进行检查;
      (3)拒绝接受《发票换票证》;
      (4)其他未按规定接受国家税务机关检查的行为。
      (二)有上述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家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所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行为的,可以分别处罚。
      (三)非法携带、邮寄、运输或者存放空白发票的,由国家税务机关收缴发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倒买倒卖发票,私自制作发票监制章,发票防伪专用品的,由国家税务机关依法查封、扣押或者销毁,没收非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由国家税务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一倍以下的罚款外,还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依法查处。
      (六)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是指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之一的。下同);
      2、伪造或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3、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4、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5、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6、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以及以营利为目的,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的;
      7、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以及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出售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的;
      8、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发票的。
      
      三、纳税评估基本知识部分
      (一)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
      (二)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
      前款所称基层税务机关是指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是指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内设的税源管理科(股)。
      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施。
      (三)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四)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修改内容:(原《税收管理》教材P212“第五节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内容,由下列内容替换)
      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概述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税收执法行为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指给予税收执法过错责任人的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
      过错责任人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执行。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有错必究、过罚相当、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简捷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形式
      1.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形式分为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
      行政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经济惩戒是指扣发奖金、岗位津贴。
      2.批评教育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较轻,后果轻微的责任人。该处理形式应当书面记载并附卷。
      3.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一般,后果较轻但是发生频率较高的责任人。
      4.通报批评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一般,但可能导致较重后果或者一定社会负面影响的责任人。
      5.责令待岗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较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或者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的责任人。待岗期限为一至六个月,待岗人员需接受适当形式的培训后方可重新上岗。
      6.取消执法资格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后果严重的责任人。取消期限为一年。被取消执法资格人员需接受适当形式的培训后方可重新取得执法资格。
      7.对责任人员的追究决定,由其所在的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局长办公会议集体作出。批评教育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可以由本单位负责人作出。责任人的过错行为造成的后果能够纠正的,应当责令限期纠正。能消除影响的,就及时消除影响。
      (三)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范围和适用
      1.税务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1)未对逾期办理开业税务登记行为按违法违章进行处理的;
      (2)未按规定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的;
      (3)未按规定审批延期申报的;
      (4)未对欠税进行公告的;
      (5)未对欠税进行准确核算的;
      (6)未按规定办理政策性退税的;
      (7)对达到立案标准的案件未按规定立案的;
      (8)未按规定查办举报案件的;
      (9)未按规定的时限审结案件的;
      (10)未按《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公告的;
      (11)其他行为性质、后果较轻的执法过错行为。
      2.税务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1)延期申报未按规定核定预缴税款的;
      (2)未按规定发售发票的;
      (3)未按规定代开发票的;
      (4)未按规定对重号发票进行重复认证的;
      (5)未按规定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
      (6)未按规定受理和审批减免税申请的;
      (7)未按规定受理和审批税前扣除申请的;
      (8)未按规定受理和审批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资格的;
      (9)未按规定回复案件协查情况的;
      (10)未按规定调取、退还纳税人账簿、资料的;
      (11)案件审理确认的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定性不准确的;
      (12)未按规定程序组织行政处罚听证的;
      (13)未按规定执行处理(罚)决定的;
      3.税务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通报批评:
      (1)未按规定在防伪税控系统内设置或者修改金税卡时钟的;
      (2)金税工程各系统纳税人信息的录入和变动未及时、准确的;
      (3)未按规定审批延期缴纳税款的;
      (4)未按规定停供发票的;
      (5)未按规定缴销发票的;
      (6)未按规定将销售额超过小规模标准的纳税人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的;
      (7)税务行政处罚未按规定履行告知程序的;
      (8)未按规定实施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的;
      (9)未按规定受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申请;
      (10)未按规定处理(罚)涉税违法行为的;
      (11)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税务行政复议事项的。
      (12)其他性质一般,但可能导致较重后果或者一定社会负面影响的执法过错行为。
      4.税务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待岗:
      (1)未按规定认定、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
      (2)未按规定对金税工程各系统进行数据备份的;
      (3)认证不符或者密文有误发票未及时扣留、传递的;
      (4)防伪税控的企业发行不符合规定的;
      (5)未按规定移送涉嫌涉税犯罪案件的;
      (6)未按规定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申请的;
      (7)其他性质较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或者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的执法过错行为。
      5.税务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取消执法资格:
      (1)混淆税款入库级次的;
      (2)违规提前征收和延缓征收税款的;
      (3)违规多征、少征税款的;
      (4)税务行政复议的决定不合法的;
      (5)其他性质、后果严重的执法过错行为。
      6.对以上进行责任追究的税务执法人员,税务机关可以根据责任人执法过错的原因、性质和后果,同时并处经济惩戒。具体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规定。
      7.执法过错行为按照下列方法明确责任:
      (1)因承办人的个人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承担全部过错责任;承办人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根据过错责任大小分别承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
      (2)承办人的过错行为经过批准的,由承办人和批准人共同承担责任,批准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承办人的过错行为经过审核后报经批准的,由批准人、审核人和承办人共同承担责任,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批准人、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
      (3)因承办人弄虚作假导致批准错误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4)经复议维持的过错行为,由承办人和复议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复议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经复议撤销或者变更导致的过错行为,由复议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5)执法过错行为由集体研究决定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其他责任人承担次要责任。
      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税务执法人员的责任:
      (1)因执行上级机关的答复、决定、命令、文件,导致执法过错的;
      (2)有其他不予追究的情节或者行为的。
      9.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1)因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不明确,导致执法过错的;
      (2)在集体研究中申明保留不同意见的;
      (3)因不可抗力导致执法过错的;
      (4)其他不承担责任的情节或行为的。
      10.执法过错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责任:
      (1)主动承认过错并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挽回影响的;
      (2)经领导批准同意后实施,导致执法过错的;
      (3)有其他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或者行为的。
      过错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对责任人免予追究。
      11.执法过错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责任,不受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所应承担责任的限制,直至取消执法资格:
      (1)同时具有本办法规定的两种以上过错行为的;
      (2)同一年度内发生多起相同根据本办法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行为的;
      (3)转移、销毁有关证据,弄虚作假或者以其他方法阻碍、干扰执法过错责任调查、追究的;
      (4)被责令限期改正而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改正的;
      (5)导致国家税款流失数额较大的;
      (6)导致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的;
      (7)导致税务行政诉讼案件终审败诉的;
      (8)导致税务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
      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规定对其他执法过错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13.执法过错责任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进行追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程序和实施
      1.对执法过错行为的调查和对过错责任的初步定性由法制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责任人员的追究决定由人事、财务、法制等职能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2.各级税务机关的有关部门,应当将工作中通过评议考核渠道发现的执法过错行为及时提供给法制部门进行追究。
      3.各级税务机关的有关部门发现的执法过错线索,应当以书面形式列明责任人及责任人所属单位、执法过错行为的基本情况,并自发现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提交本机关法制部门。法制部门还可以通过财政、审计、新闻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等各种渠道发现执法过错线索。
      4.法制部门应当根据掌握的执法过错线索,结合具体情况初步排查;对认为需要调查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案执法检查。
      5.法制部门根据执法检查结果,发现存在执法过错,应当追究责任的提出拟处理意见报主管负责人或者局长办公会议审议。
      6.法制部门根据主管负责人或者局长办公会议的决定,应当作出以下处理:
      (1)对无过错或者不予追究或者免于追究的,制作相应决定;
      (2)对应当承担执法过错责任的,制作追究决定,由人事、财务、法制等部门分别实施;责令待岗和取消执法资格的,自执法过错责任人收到追究决定之日起开始执行;
      (3)执法过错行为能够予以纠正的,同时责令撤销、变更或者限期改正,或者提请有权机关予以撤销、变更或者重新作出;
      (4)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涉嫌刑事责任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
      7.被调查人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决定的税务机关申辩,也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直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辩。
      接受申辩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辩材料次日起3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申辩期间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8.处理决定执行后,法制部门应当将全部资料立卷、归档。
      9.对发现执法过错追究线索隐瞒不报的,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毁灭证据的,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拒绝就调查人员所提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的,拒不执行处理决定的,按其情节和性质比照本办法处理。
      (摘自国税发[2005]42号)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中级部分)(一)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文章
       2007年注税考试时间已定
       [推荐]2006年税收征管、税
       2006年行政综合类(初级)在
       2006年税务稽查类(初级)在
       2006年税收征管类(初级)在
       [推荐]2006年税收征管、税
       [推荐]关于做好2006年全省
       [推荐]2006年行政综合类(中
       [推荐]2006年税务稽查类(中
       [推荐]2006年税收征管类(中
       竞争上岗面试答辩应注意的
       管理的系统原则
       关于《会员证》发放工作的
       新车购税管理办法考试命题
       关于江苏省注册税务师管理
       竞争上岗考试之管理篇----
       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工作综
       2006年注册税务师科目教材
       2006年税法(一)教材变化
       2006注册税务师税法二科目
      税收征管类(高级)在线练习      税收征管类(中级)在线练习      信息技术(初级)在线练习      行政管理(初级)在线练习      税务稽查(初级)在线练习      税收管理(初级)在线练习      税收征收(初级)在线练习      税收征管类(高级)增补教材学      信息管理类(初级)增补教材学      行政综合类(初级)增补教材学 
      版权所有 @ 2005 江苏省税务培训中心
      远程教育办公室制作维护 联系电话:0510-85501910-611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 1024*768的分辨率浏览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初级部分)相关文件 2005年税收稽查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初级部分)相关文件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中级部分)(二)相关文件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中级部分)(一)相关文件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中级部分)1(一)相关文件 2005年税收稽查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中级部分)相关文件 2005年税收征管类专业等级考试增补或修改内容(高级部分)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初级(开卷)试题卷样卷答案1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初级(开卷)试题卷样卷da 2006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 2008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1 2008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2 2008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3 2008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4 2008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5 2008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6 2008年税收征管类考试大纲(高级)7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高级试题卷样卷答案(⊙_⊙)?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高级试题卷样卷答案1 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高级试题卷样卷答案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中级试题卷样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中级试题卷样卷11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中级试题卷卷答案 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考试税收征管类中级试题卷样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