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电影:谈21世纪的出世与入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30:09
谈21世纪的出世与入世 (2011-03-02 09:54:12)转载 标签:

文化

 

21世纪的出世与入世

 

【客】进入新时代以后,您怎样回顾20世纪?

【周】20世纪是一个光明的世纪,但是又很黑暗。20世纪是一个智慧的世纪,但是又很愚昧。遗憾的是,黑暗不比光明小,愚昧不比智慧少。20世纪发生两次旷古未有的世界大战,使千万、千万的群众像蚂蚁那样死去。20世纪一些军阀以美好的言词残害千万、千万善良的老百姓。这就是“万物之灵”的行径吗?大规模破坏森林,使无数动物无处藏身,迅速灭种。大规模破坏江河和湖泊,使一年洪水泛滥,一年赤地千里,灾难频仍。这就是“现代文明”的表演吗?教育家们喜欢隐恶扬善,青年们容易听到历史的英雄故事,不容易知道历史的悲惨场面。“20世纪人”在世纪接轨的时刻,有责任告诉“21世纪人”:不要轻信神话,要牢记“前车之覆、后车之戒”。

【客】2001年,展开了新世纪历史的第一页:“入世成功”。

【周】21世纪的头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 WTO),中国将接受WTO的章程,扩大进出口贸易,“入世”了。

【客】“入世”本来的意思是:步入世间,投身于世间。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不外乎两种:入世与出世。通常认为儒家精神是入世:认为人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在世间建功立业,过一种积极的人生。佛家精神是出世:认为世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对人对事都不应该太过执着。道家精神为遁世。但如今意义引申了,——“入世”,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周】中国人一直向往“世外桃源”,只顾“四海之内” 不顾“四海之外”,现在改弦易辙,准备走出桃源,进入世界。这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

【客】您怎样看待《桃花源记》呢?

【周】《桃花源记》是一篇好文章,大家喜欢读,我也喜欢读。《桃花源记》的思想是出世,走出世界,安居古代。我的思想是入世,走进世界,追赶现代。

【客】《桃花源记》跟您的思想完全相反,为什么您也喜欢读它呢?

【周】其中的道理,直到最近我才明白。原来,我生活在传统思想之中,出世早已成为我的潜意识。我的入世思想是后来从书本中学来的,只是包在潜意识外面的一层薄膜。所以我虽然有入世思想而喜欢读出世文章。《桃花源记》文笔优美,只是吸引我的次要原因。

【客】中国人的出世思想——潜意识是从哪里来的?

【周】中国的出世意识来自三个方面:哲学传统、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客】请先谈谈中国的哲学传统。

【周】我们的哲学受宗教影响极大。

【客】中国传统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吧?

【周】佛教,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年历史;佛教在印度衰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佛教的主要基地。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涅槃”。“涅槃”的意思说穿了就是一个“死”字。“生”都不要,还要“入世”吗?

【客】再说道教,它跟先秦的道家老庄哲学有什么关系?

【周】道教,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的五斗米道算起,有一千八百多年。道教本来是中国的原始巫术,没有教祖就领来一个老子作为螟蛉教祖。道教修炼的最终目的是成仙。仙人不住在地上,而住在云端里,当然远离尘世。

【客】那么“儒道佛”三教怎样合一的呢?

【周】魏晋玄学:尊崇“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以道解佛,援儒入佛,讲玄虚、辩有无,清淡度日。宋明理学,是“儒道佛”的混合。理学的所谓“体用”和“理殊”,皆出于佛教。冯友兰说:“理学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学、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中国的宗教和哲学都深藏着出世意识。只有儒家有入世思想,但是受佛道感染,儒冠而佛心,儒衣而道言,逐渐失去了孔孟的积极入世精神。

【客】佛家的偈语:“在墙内出世,又在墙外入世”;古时参禅有言:“用出世的心态入世,用入世的心态出世”……

【周】那些属于玄学的清谈,玄而又玄,在现实中难以具体行动与验证。而科学思维讲求实证、实用和实践。关键在于如何面对现实社会,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面对未来。“入世精神”不要流入空洞的说教玄想,一定要解决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实际问题。

【客】原来“儒道佛”三教合一是面向古典、面向玄谈、面向过去,没有继续发展儒家原有的入世精神,明白了。那么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又如何呢?

【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由喜马拉雅山隔开,自成区域。北有流沙,西有峻岭,南有榛莽,东有大海,一个天然的封闭天下。中国居东亚的中心,遗世独立。即使横跨东亚和东欧的蒙古大帝国,也就相当于20世纪中叶的“社会主义阵营”或者说共产圈,西不着洋,东不跨海。一道铁幕连着柏林墙,割裂世界,自我封锁在墙内称王称霸。蒙古大帝国血腥专制中央集权的传统延续到明清,后患无穷。请到山东海边看看“天尽头碑”,这就是天下的极限。中国多年的自我封闭,一直到满清末年,老大帝国还是“不知世上还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现代化浪潮”……唐宋以后,中国自限于世界潮流之外而妄自尊大。

【客】再请分析一下历史背景。

【周】宋元明清,多半时间由入侵的外族统治。他们进入中国,犹如到了天堂,心满意足,不求发展,关起门来尽情掠夺。元代蒙古皇帝有一次问大臣能否杀尽汉人,把尸体运去肥沃蒙古草原。明代郑和下西洋,是去宣扬国威、不是去开拓疆域,是依照已知航道、不是去开辟航道。清代后期,英国要求跟中国建交通商。中国皇帝说,“万物皆备于我”,不需要蛮夷之邦的东西。宋元明清各代都长期实行海禁,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改革开放的良机。

【客】传统力量束缚住历史,力量之大,远远出乎想象。“积重难返”不是一句空话。

【周】东方如此,西方也是如此。

【客】是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本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满可以捷足先登,实现现代化的壮举。人们要问:西班牙和葡萄牙到中南美殖民比英国到北美殖民早一百多年,为什么至今中南美落后于北美?

【周】学者认为,深层原因是伊比利亚传统的惯性在起作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半岛叫做伊比利亚(Iberia),曾经被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长期统治,又跟北非柏柏人(berbers)杂居,由此形成的文化叫做伊比利亚文化,是西欧文化的一个分支。伊比利亚文化的经济仍然建立在农奴与奴隶劳动的农业基础上没有工业化,政治仍然延续君主专制而没有民主化。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建立庞大的殖民地,现称拉丁美洲,深受伊比利亚文化的影响。 

【客】人们还要问:东西德合并到如今,东德仍旧无法赶上西德,成为西德难于放下的包袱。什么缘故?

【周】学者认为,深层原因是东德社会主义传统的惯性在起作用,马克思指错了路,列宁斯大林走错了路,加盟国卫星国一起跟错了路,进入历史的误区,绕行了几十年弯路。由此可以了解为什么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如此之难。

【客】我们的传统包袱也十分沉重,我们的潜在惯性还没有被自己发觉。两千年的出世传统阻碍着中国走入先进世界。

【周】现在,中国将从“天下中心”变为“世界一员”。许多人会感觉很不舒服。怎么泱泱大国变成了小小地球村的一员?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现代人登喜马拉雅山而小东亚,登月球而小地球。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自己就相对地显得越缩越小。

【客】然而参加“世贸”只是产品进入世界,不是人民进入世界。

【周】人民进入世界,才是真正的“入世”。人民“入世”,就是成为世界公民。成为世界公民,不用写申请书,也没有公民证……

【客】那么需要什么呢?

【周】做一个地球村的新村民,需要进行两项自我教育:扩大视野和补充常识。

【客】什么叫做扩大视野?如何扩大视野?

【周】我们有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就是扩大视野。扩大视野要把本国观点改为世界观点。从本国看本国要改为从世界看本国,从本国看世界要改为从世界看世界。中国人民要改,世界各国人民都要改。例如,甲国占领乙国,夺取其油田。从本国观点来看,可能同情原来友好的甲国。从世界观点来看,要根据国际公法、支持被侵略的乙国。

《群言》杂志(2001年第9期)刊登两张照片。一张是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二战被侵略国波兰烈士纪念碑前下跪。另一张是2001年8月13日小泉纯一郎以日本内阁总理身份,不顾被侵略国的抗议,悍然参拜纪念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勃兰特扩大了视野,有了世界观点,认识了过去,能面向未来。小泉没有扩大视野,没有世界观点,不肯认识过去、不能面向未来。

【客】两张照片,对照鲜明!

【周】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引起被侵略国强烈抗议。国际评论说,日本不肯正视过去,坚持军国主义传统观念,绝对错误!同时,日本的邻国也要用世界观点查看一下自己的教科书,把歪曲历史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否则你爱你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亚洲就难于有持久和平。

德国在西欧,可是一向自立于西欧之外,企图凌驾于西欧之上;两次大战失败,不得不改弦易辙,从西欧的敌人改为西欧的友人,从西欧的客人改为西欧的主人;扩大视野,共建“欧盟”;这不比再打一次世界大战好吗?一位俄罗斯学者说,俄罗斯也要考虑重新定位;可否从欧洲的客人改为欧洲的主人,从离开欧洲视野改为进入欧洲;扩大视野,参加“欧盟”;这不比继续冷战好吗?扩大视野,面向未来,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难迎刃而解。

 

【客】什么叫做补充常识?补充什么常识?

【周】常识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也就是五四运动所要求的科学和民主。某小学老师问:用烧饭的柴火能不能炼出钢铁来?学生答:不能。问:为什么不能?答:温度不够。在“大炼钢铁”的当年,我国大致还没有人具备这种常识。

【客】全面打麻雀、人民公社化、“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都是违反基本常识的行为。

【周】今天我们的常识提高了,但是不能自满,应当自己再检查一下,是否仍旧缺少现代国际社会所公认的某些常识。一位英国学者说,治理国家就是按照国际公认的常识行事。常识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更新的。

【周】据说,斯诺曾经告诉毛主席:美国农民只占人口的8%。毛主席停了一会儿说:请你再说一遍。斯诺又说,美国农民现在只占人口的8%。毛主席摇摇头:我不信!

【客】最近新闻说,美国农民现在只占人口的2%以下。不知道毛主席听了将作如何反应。新闻还说,美国工人现在只占人口的20%以下,十年以后将降到10%以下。

 

【周】技术发展,农民和工人不断减少,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不知道马克思听了会怎样的反应。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不是越来越壮大,而是越来越缩小。历史变化出乎预言家的想象。社会的发展规律需要重新研究。某刊物说,专家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对马克思的学说也不能搞两个凡是。

2008年,北京将主办世界奥运会。在这个运动会上,没有国家能提出要求:给我们特别优待,踢足球的时候,我们可以手脚并用。国际公共的打球规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常识。

【客】别国参加“世贸”,谈判半年、一年,至多两年、三年就完成了。中国参加“世贸”,谈判了十五年之久。

【周】一个出生婴儿已经长成15岁的少年了。一个50岁的盛年已经变成65岁的白发老头了。

【客】计划经济跟国际市场接轨如此之难!中国产品走进世界不容易,中国人民走进世界更加不容易。从“入世”之难,我们看到了自己离开世界还有多远。

【周】在21世纪,人与人、国与国,正在重新定位。世界各国,原来各据一方,相互虎视眈眈。现在大家挤进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成为朝夕相见的近邻。

【客】今后早上见面是否可以说一声“嗨!”

【周】当然仍旧有敌对,可是敌对方式也跟过去不同了。走进世界,做一个21世纪的世界公民,无法再梦想世外桃源,只有认真学习地球村的交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