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坡哪些厂子招工:我的高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59:05

我的高考

 

我是1988年高中毕业的,我记得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习惯》,不知道我当时写了些什么,只是觉得如果现在让我来写这篇命题作文我肯定会写得比当时更好一些。

 

尽管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过去十年,农村经济虽然有一些改变,但农民仞然是贫困的。为了我顺利读完高中,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弟弟妹妹都不再读书了。那个时候,我弟弟十四岁,妹妹十二岁。我弟弟是看到同生产队有人养兔子能挣钱,他就动了回家养兔子赚钱的念头,所以不再念书了。我妹妹是心疼我爸爸妈妈,觉得他们供养三个娃上学实在是太辛苦了,就不再上学了。他们两个不上学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上学,都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太穷了。一家人要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艰难的。我记得爸爸妈妈问了他们两姊妹不少于三次。妈妈问弟弟:“你现在不读书,今后不要埋怨父母?”弟弟说:“我不埋怨您们。”爸爸一向在孩子面前都很严肃,一辈子都很少同我们讲话。就那一次,他问妹妹:“你现在不读书,你今后后悔怨不得我们,你自己一定要想清楚。”妹妹说:“我不后悔,也不怨你们。”其实对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女孩来说,要让她自己对影响她一辈子命运的事做一次性选择,这也太难为她了。

 

所以从一开始,我的高考就不是我一个人的高考,它不只是对我一个人的考验,也是对我们一家人的考验。因为它不仅仅将决定我一个人的命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为准备高考,从高三开始我就住在学校里。每隔一周我才回家一次。那个时候,对我来说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向父母伸手要下个星期那五元钱的生活费。为了凑这个钱,妈妈总是走东家,窜西家,说尽了好话,有的时候她还会和我父亲发生争吵,父亲总是黑着脸,埋怨我读书花光了家里的钱,我父亲这个人和我们很少话讲,总是骂我们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的。我们三姊妹自小就和妈妈比较亲近一点,有什么事也都和妈妈说。为了我回家能吃得好一点,妹妹总会把新鲜一点的蔬菜留起来等我回家才做来吃,就连从野地里捡来的野蘑菇她都会总放在水缸里养着,等我回家来才烧点汤来喝。每隔一个月,爸爸或者是妈妈就会背着三十多斤大米,交到学校的饭堂。一次又一次,所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着他们把白花花的大米粜给饭堂,又瑟瑟缩缩掏出一些皱皱巴巴的零钞交到饭堂师傅的手里,然后再看着他或她再背上空空的竹篓离开学校回家去,临走的时候都少不了要叮嘱一句“要好好学习呀”之类的话。每一次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我心里都会有一种被深深刺痛的感觉,好像我就是一个罪人,只是因为我,他们才过着穷困的生活。那时我就只有一个想法,高考过了就好了,考上大学就好了。如果我能考上大学,那不仅是他们的光荣,就是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引以为荣。再说,读了大学有了工作,也可以回过头来帮他们改变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当然我就是没有想过,如果考不上大学会怎样。因为我从小都很懂事的,学习也很肯用功,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我是不会考不上大学的,这一点,连我的老师们也都是坚信不疑的。最后一次摸底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三名,这时离高考仅还有一个月时间,这样的好成绩让一家人都非常开心,好像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那时候确实很紧张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经过这次考试我们班只有二十四人正式参加高考。

六月中旬我们被安排到县城参加体检。体检是在师范附小进行的。只记得参加体检的人很多,又有很多体检项目,所以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完成了所有的体检项目。

回来后又是一天更比一天紧张的复习,那个时候老师都不再讲课了,怕讲得太多了,同学们会更紧张,不能静下心来复习。老师有时也会到教室看一下,个别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向各门课的老师直接提问。高考不仅我们紧张,好像老师比我们更紧张。整个学校的气氛也变了,参加高考的几个班全部集中到一个教学楼,其他和高考不相干的同学都不能来这座楼。那个月参加考试的同学被允许不做课间操,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因为学校领导怕课外活动分散我们的精力,影响复习。至到现在想到这些,我都很感动,对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曾经就读过的高中学校的领导。

七月六日我们来到县城熟悉考场,一大早我们就从学校出发,坐上了专门接送考生的专车,颠颠簸簸地走了一个小时才来到县城。七,八,九三天考试,我就住在县政府招待所里,那几天,整个县城主要的政府招待所都住着来参加考试的学生。县城的大街小巷都拉着横幅或贴着标语,有欢迎考生应考的,有指示考场位置的,或者指示考生注意事项的。整个县城都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气氛。

 

考试过后我就回家帮爸爸妈妈种地,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不管考得上考不上都管不了,你只能等待那最后的结果。我也就平静了。

 

终于可以到学校拿高考成绩了,我反倒一点都不紧张了。在学校的办公楼前有好多人比我先到,有好多人已经拿到成绩了,三三两两都在议论或打听着什么。我只觉得气氛有点怪,同学老师都不怎么给我说话。后来我找到我的班主任梅老师拿到了我的高考成绩单,结果差三分上线。我没有感到伤心,只是觉得很没有面子,因为老师同学都不理我了。在同学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我只好一个人默默回家,现在我都想不起来给父母说过什么没有。

 

我记得我的高考志愿只填了两个学校,第一志愿是西南财经大学,第二志愿是四川外语学院。这两所学校都是非重点的第二类普通院校。我当时觉得考上这两所学校还是有把握的。谁知就差三分呢﹗要知道六门课,任何一科的选择题一道题都是四分哪﹗说心里面一点都不惋惜,那是假的。但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又回到家里帮爸爸妈妈种地。有一天我正在田里打谷子,妈妈到山上来叫我说,“广播头叫你到学校补填志愿”,原来是乐山师专招不满员,说可以补填志愿。我当时就说不去,但到头来还是拧不过爸爸妈妈的再三劝说,我只得到学校去看一看。我在操场上转了一圈就回去了,因为心里面实在是不想再见到老师和同学们啦。就这样我离开了这个学校。

 

二十年后,我再回来的时候,整个学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我们的教室没有了,图书馆,宿舍,饭堂也都没有了,以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师,校工更是一个都不见了,唯一给人安慰的,只有那办公楼还保持着原样。我的那些同学更是各奔东西,一去不返。

 

后来听说西南财金大学计划外招收自费生,父母凑了六百五十块钱,我只身一人,乘车来到成都,找到了那所位于成都西郊的大学。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出远门为自己的未来奔波。那个下午,天一直下着雨,我冒着雨找到了那位姓蓝的马列教研室的主任,报名,注册,领课本,一切都顺利。但想到爸爸妈妈东拼西凑来的钱就这样交了出去,心里实在不忍。最后,我找到了那位主任,退了学,带着钱跑回了家。

 

离开学校以后,我就到成都的工地上去做小工,一天五块钱,尽管自己很舍得吃苦,也吃了不少苦,可是到春节也没有挣到什么钱,结果所有的行李都被小偷偷了。还被人骗了一些钱,灰溜溜地回家来又被父母数落一通。

 

当时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后来到一家私立学校教书,一个月六十六块钱,只放六十块,另外六块到年终才发。工资低一点也没有什么,只要有事情做,能养活自己也不错。当时我教初一的语文,二,三年级和补习班的政治。我本来想长期教下去的。尽管我的那一班穷学生连五分钱的菜钱没有了都找我借,往往是借了又借,借了又还不上,我的那点薪水是不够他们分的。但是在他们那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意识得到我能做什么,教书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我喜欢做的工作。只是后来我经常向学校反映学生的意见,如宿舍漏雨需要修理呀,房堂伙食太差啊,等等,让校方觉得我这个人很烦,最后我只得离开这所学校另谋生计。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县教办的布告栏看到四川外语学院招生的消息,到了学校我才知道那只是一个自考辅导班。在那个班我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转到经贸英语系。当时的想法就是英语是一定要学好的,英语也只有在学校里面才学得好,离开了学校这个环境是没办法学的。所以我下定了决心,坚持在这所外语学院里面学了一年半时间,在这期间我得到过很多人的资助。我有一个在高考补习中认识的同学在英语师范系念书,他每个月有三十多块钱的生活补贴,我没钱的时候他总会借十块,八块给我。另外我还有一个同乡在重庆科技情报局工作,他也曾经借给二十块钱给我,。还有特殊钢厂有一对夫妇请我到他们家做家教,一个月给我四十五块钱,这些钱现在看起来都不多,可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无疑是帮了我大忙的。我一辈子都记得他们,并感念他们的恩德。

 

现在回过头去看我经历的高考那一段,总觉得那无疑是我人生道路上一个重大的十字路口。如果当时我能考上大学,后来的道路无疑会平坦很多。我可能成为国家公务员,或者做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至少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人家只需要四年就能完成的事,我却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有的事情甚至一辈子都做不到。这就是高考给我们带来的差距,旧的社会制度带给我们的差距,也是我们无能为力的。

 

但是社会是进步的,现在的青年人不必要象我们当年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除了高考外还能有很多选择,这是他们的幸福。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我们必须学习,必须学会学习,并且不间断地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社会生活中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修养,提高我们做事的能力。一个人的眼界和他拥有的知识决定着他的命运,而一个眼界开阔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人的知识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我希望能有幸进入大学的同学们珍惜学习的机会,为了自己,同时更是为了社会。另一方面我更希望暂时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们更要能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谦虚的心,永远学习的心,不言败的心。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出高考给你带来的人生的第一个低谷,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