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山种子磁力连接:阎立:政府补贴将农村发展向农场化合作化引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3:33

阎立:政府补贴将农村发展向农场化合作化引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21:40  中青在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市长阎立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特大城市,大城市病凸显,很多中小城市却城镇化发展缓慢。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阎立谈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改革的关键在哪?究竟要如何落到实处?新浪网联合中青在线,特别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市长阎立做客直播间,与网友共同分享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以下为访谈实录:

  政府补贴将农村发展向农场化合作化引导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两会访谈。今天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苏州市市长阎立。这是阎市长来新浪第三次对话。这一年以来其实又发生很多变化,或者有一些新的政策。

  回到苏州的发展、苏州的改革这一块来说,苏州是在改革大潮之下涌现出来的一个新型经济强市,特别是它开放的经济成为了全国的样板。现在苏州也是率先在很多城市中实行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我们第一个问题是想问您,苏州基于怎样的考虑,在先行先试这一项政策,另外这个改革的政策核心是什么?

  阎立:这一次的两会上,包括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都谈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就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怎么样让城市的发展和我们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的发展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块儿,能够实现一个共同发展,以至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从苏州的改革开放实践来讲,我们有这么样一个体会,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苏州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主要有两次大的历史性跨越。一个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从农业的经济逐步转换为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所以目前我们从经济总量上,工业经济要占到将近60%,农业经济虽然总量占GDP只有1.7%,但是它还是有它发展的必要,比如基本农田保障。

  另外一块苏州大的跨越就是经济国际化的跨越,我们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国际上的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包括对于先进生产力的内容,把它引进到国内来,这样对我们的经济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把整个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过去谈苏州,叫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是一个传统的带有一些贸易,但是经济上并不是特别大的市。

  到目前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过苏州人艰苦不断的努力,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在第五位,作为一个地级市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发展的速度,也是不容易的。

  我老跟别人说一个笑话,看苏州当年的经济地位,看苏州的汽车牌号,苏州的汽车牌号是苏E,ABCDE,可以看到苏州当年在江苏经济的地位,跟汽车牌号大体是相当的。

  现在要谈现代化,而且在全国的目标里,两会的目标提到全国要基本达到小康的水准。江苏省要求全省基本达到小康,经过十二五的努力,而对苏南有条件的地区要能够率先基本进入现代化。

  对于苏州来讲,我们也在想怎么在十二五期间,2015年达到18项具体指标小康的目标之外,这十年对于巩固小康成果,提高小康的水平,定了一个基本现代化的目标,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我们在苏州有差别性、有持续的概念,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基本能够达到基本现代化。

  但是什么叫基本现代化?基本现代化我们认为是带有区域性的理念,它不仅光只有高楼大厦就叫现代化,它应该是一个全域范围。因为苏州有8488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广泛的区域,它有城市,也有农村,也有比较好的古镇古村的特点风貌,也有山水资源非常丰厚,再加上有很多历史风貌比较完好的古村落。讲到现代化,一定是全方位、全区域里边的现代化。

  总体归纳应该有两条,一条就是城市要能达到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在国际上有一个相对大家认可度高一点的,实际上现代化没有世界公认的指标,只有一个范畴,达到这个区间叫基本现代化、中等现代化、相对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最困难就是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广大的农民,包括我们的农业,怎么来实现现代化。

  所以,对于苏州来讲,我们就一直在探索这条路,当然苏州的发展有一定的特点和特色,我刚才讲总的GDP总量在全国排第五位,但是苏州还有一个大的特点,苏州市的发展,苏州包含5个县,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吴江,在全国的县域经济里都排在前十位,说明苏州的城市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均衡。县域经济多半农村经济的成分要稍微高一点。

  我们在研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里,苏州探索什么道路,我们和省里争取,和国家争取,争取要作为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试点示范,我们希望国家给我们政策,我们也做到先行先试,现在我们已经是国家发改委的联系党委,江苏省的试点单位,也是国家大农口,列位全国城乡试点化的发展单位,也要通过我们若干年的努力,怎么样探索摸索一条适合苏州,也适合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一条路。我想这条路还需要经过一些探索,也在做一些先行先试的尝试。

  主持人尹俊: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发现在苏州时机成熟了,至少目前相对其它地区来看,不管城乡发展的均衡程度,包括经济的状态,目前来看可以推行这样的先行先试的政策。

  我们提到苏州可能大家会想到苏州是中国乡镇企业典型的发源地,这是过去的看法,乡镇企业让农民富裕起来了,同时也是帮助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可能同时也在思考,怎样使农民能够从一家一户的零散的耕作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之后继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苏州在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有怎样的思路?或者有一些可以供我们借鉴的策略,同时它的效果又是怎么样的,也请阎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阎立:因为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业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说中国可耕地的数量并不十分丰裕。再加上中国人口众多,中国人口里,按照原来的统计,70%是农业人口。可能对于苏州来讲,我们现在有600万户籍人口,现在公安登记的外来人口也有620多万,户籍人口里,按照现在的城市化率60%多,农村人口的数量还不少。而且对我来讲最大的瓶颈,8000多平方公里,42.5%是水面,只有300多万亩的基本农田,人均的农业用地大概苏州平均不到半亩地。像传统中国农业式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种那么一点点,以这种方式要想让它实现现代化,我们认为不大现实。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业怎么让它规模化、高效化,本身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也在探讨,在苏州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按照过去苏州统计下来,最近调整了一下,调整之前自然村落大概有2万多,我们现在想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包括我们讲的“三集中”,把它集中规划成大约2500多个相对的集中点,只有人群相对聚集以后,对自然资源的安排、效率都跟往常完全靠分散的不大一样。

  我们采取“三化一补贴”的方法,相对集中连片的农业地区靠园区化来推进;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用地地块,我们采用农场化的办法,怎么用一种方式把它加以集中。

  第三,我们加强合作化改革,农民要想富起来,单靠一家一户自己种植、养殖,靠自己营销,想实现现代化都不大容易。我们采取三大合作组织,一个是叫农村的社区股份合作制,一个是做了农村承包土地的股份合作制,另外一个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通过这三大合作组织,把农民的资产相对集中起来,把他们一些土地资源也相对集中起来,把他们一些功能性相对分开,有些人可能专管养殖、种植,有些人专管在后边做一些加工,可能有些人专门跑营销,甚至雇外面的人帮助你做这些事,使得原来一家一户变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经济组织,我们力争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实现共同富裕,这条路在苏州已经试点实验不少年,现在统计苏州大概三大组织总量超过3000家,大约统计了一下92%的农户都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经济组织。

  同时,我们认为农业有它一定特定的功能,除了正常我们讲的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命脉,人要吃饭,首先要管好肚子,这一块要保障以外,农业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是生态功能。对苏州来讲,我们不能全做成城市,我们还有农业本身的生态功能。苏州去年的人代会上,在全国还是比较早真正实施了对农业的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光对农业,对大片、连片的水稻田我们采取补贴的办法,我们一亩地大概要补到400块钱。这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起来了,不光本身种粮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生态补偿。包括连片的山林,包括水源地,包括生态湿地,我们最近也在总结,不断扩大我们生态补偿的一些范围,市级政府、县乡一级的政府,都拿出一定的钱来,能够真正承担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有重大作用的生态,我们保护生态,包括对农业大户也给一定的补偿。有的是补到集体组织,有的补到农民头上,有的直接补到承担任务比较重的乡镇一级。

  我们为了环境保护,可能只能搞农业,但是只搞农业这个乡镇或者是这个村很难富裕起来,对农民也没法交代。因为你是农民的头,你也得带着大家致富。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这样一种补贴的机制,也让大家能够安心真正做好农业的补偿。搞好生态本身也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促进实现低保的城乡并轨来缩小城乡差距 

  主持人尹俊:有人说农村的农民社会保障是难题中的难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很多地区农民还流行着“养儿防老”这样一种社会保障方式,老了以后自己的社会保障来自于子女。另外我们也听过这样的新闻,很多人会因病致贫,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此得出一个结论,现在农民的社会保障是难题中的难题。但是相对于我们看到这些新闻,我们同时也看到一则苏州地区的新闻,苏州现在农民已经享受了居民医疗保险,现在苏州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有养老的保障,也有医疗的保障,苏州是如何破解社会保障这个被很多人称为难题中的难题?

  阎立:对中国人来讲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不充分,农民的人口又相对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保障,没有一定好的机制,一下子就把农民全部都保下来也不大可能,你刚才说中国的传统观念养儿防老,道德理念上我们要大力推崇,作为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作为孩子来讲,父母年纪大了,不管他生病也好,健康也好,孩子都有孝顺老陈的义务,还是要推广。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怎么通过一种机制的建立,让大家能够安心、放心地把养老的问题解决好,这也是我们在积极探索做的一件事情。

  苏州大约从80年代开始就在探讨这样一个路径,目标也是把加快建设一个城乡社会保障能够一体化作为一个方向,难度蛮大。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障的覆盖率,现在分别达到98%和99%。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是99.6%,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养老待遇或者养老补贴的覆盖面是99.9%。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民达到99.9%。我们现在纳入保障体系的比重还是相当高的,我们还曾经测算过,这个比率还能不能再高,因为我看都99.9%了,可能也有少数人,你想把他纳入到保障体系,他自己可能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也不一定愿意进来。再把这个比重提高,我觉得倒不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关键就是我们现在的城和乡的保障标准还不一样,你得承认我们城乡有差别。

  正因为我们城乡有差别,我们才推进城乡一体化,能达到农民也能享受和城里人大体相当的待遇。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先把城乡一体化的框架搭起来,城乡一体化的差距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缩小,通过各方面的调整,使得农民朋友们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待遇。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这么几个方法,一个是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我们现在列了大概时间节点,今年我们要实现低保的城乡并轨。因为城市低保的标准和农村低保的标准,原来不一样,农村和城市有发展中差距的一块,从现代人观点里有好的一块,他有自己的地,比如粮食能自己种就自己种,就算不种粮食总有地能种点菜,再加上其它生活费用可能比城里人低一点。我们也发现农民通过拆迁也好,集中也好,相对于城市化以后不愿意上厕所,回家上厕所门一拉几毛钱又没了,这里还有城乡的差距。今年我们先把低保的标准统一起来,对农民来讲就先走一步。第二,明年我们把养老的标准并轨同步,我们也有一个渐进的进程。第三,医保,我们准备后年把城乡医保并轨起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第一点。

  第二,不断提高城乡医疗保障的水平。可能农村和城市几个大的差别里边,一个就是教育,一个是医疗,这两个方面我们认为是城乡差距相对比较大,对于生命各方面保障比较差的。现在要真正提高农村现代化的水平,一定要把受教育的水平、医疗保障的水平让它不断的提高起来,起码农村提高的幅度要比城市提高的幅度要快,这样才能逐步减小差别。

  第三,我们要全面优化城乡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和农村大家总有一个感觉,城市可能各种各样的服务相对来说比较完备一点,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讲,可能相对就要差一点。正是因为有差距,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才是我们真正安排工作的时候需要重点安排好的工作。

  我们主要在这三个方面积极探索,能够把城乡之间的差距尽量的缩小。 主持人尹俊:很多人可能非常羡慕苏州,很多地区都在考虑覆盖率的问题,覆盖人口的问题,苏州已经在考虑明年或者什么时候城乡差距能够统一起来,已经覆盖了的保障的差距能够逐渐城乡一体化统一。苏州在这方面真的走在前列。

  接下来这个话题我们聊聊人才,现在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最终靠的是人才的推动,所以各个地区对于人才需要的程度都非常饥渴。在这方面苏州是怎么来聚集创新型的人才?特别是在高层次紧缺型的人才方面,苏州又有什么独特的政策去吸引他们落户苏州?

  阎立:前面我大体介绍了一点经济总量,现在工业经济的总量,去年达到了2.8万亿,大概在中国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但是在发展中,这些数据本身来讲充分值得骄傲,但是我们也觉得要好好分析和反思一下,这里边还有不少隐忧、隐患。

  这么大的工业经济产出总量,它肯定带来一些其它问题,比如资源的需求问题。另外,燃料要消耗,总有排放,我们当然希望做到零排放,最好不排放,但是不大可能,总有排放的积累。

  另外,这么多人口带来社会管理的问题,630万户籍人口,620多万外来人口,加上还有一般流动性的人口,对社会管理肯定带来问题。

  对苏州来讲,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感到非常迫切的就是转型升级的问题,当然转型升级里包含很多内涵,比如工业经济怎么转型升级,存量怎么转型,增量怎么转型,要靠新的增量的投入带动今后的发展,不能说现在有这么大量,受到一定的制约就不发展,我们的目标还希望每年增长幅度,包括GDP的增长,我们按十二五的规划,每年定了12%,大概就是6年左右也要翻番,包括老百姓的收入也要翻番。其它东西不起来,这个也没保障。

  转型升级最关键的要领是什么呢?还是要靠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办法。所以,我们提出发展的战略,六大战略,排在第一的战略叫创新引领。只有创新方法、创新思路,这样才能找着最终的出路。我们后来也在想创新引领,最核心的或者是瓶颈是什么?大家最后分析下来还是人才。

  任何思想是靠人出来的,办法也是靠人出来的,操作也是靠人出来,出了问题还得靠人去解决。所以,人才对苏州来讲,在今后一个发展阶段是非常紧迫,需要高度重视,需要下最大的气力来很好解决的问题。当然解决人才问题还包括其它方面的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的政策,包括服务性的政策,还包括其它方方面面让它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所以,对于人才来讲,我们一直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兴产业是第一重要,因为我们靠新兴产业、新兴经济支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民福祉是我们的第一追求,因为经济发展最终还是给老百姓造福。

  所以,在人才的重视度方面,今后的发展一定要把原有人才能力的开发和进一步获得更多更好积聚各方人才,包括海归,包括全国其它地方的人才,要形成人才高地,要形成大家都愿意到这儿来,到这儿又能创新、创业,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他们理想的环境,这是我们极力打造的。

  你肯定问用什么来创造,你有什么优势,我们分析下来可能有几个优势,一个是有地理优势。苏州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也是最靠近上海的一个城市,当然上海有它很好的优势,我们要考虑把上海的优势怎么转化为苏州的优势,苏州一定要建成又靠近上海,又能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又和上海不一样的城市,要不然人家到上海就不想到苏州来,苏州有一个很好的区位优势。

  第二,苏州有一个比较良好的产业发展的基础,因为任何人才到这儿来不是光想来居住,光来休闲,当然有这方面的需求,还是要来发挥作用,实现他的理想。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希望能实现他的梦想,能够让他的成果在这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人的价值的体现。对苏州来讲,因为经济总量比较大,在这方面可以给他们一个广阔的空间。

  第三,苏州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本身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人才充分发挥他能力的机会,这本身对他也是一个机会。

  第四,我们优化人才发展的大的环境。环境里边包括政治环境、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环境和其它方面的环境,我们也要努力打造好环境。

  对苏州来讲,我们也做了几项主要的做法,一个是我们实施了“姑苏人才”计划,已经连续做了几年,实际上姑苏人才计划,在苏州有几个板块,比如说像苏州工业园区,有它的人才发展方式方法,前两年每年拿一个亿的资金出来。这两年大家都重视人才,今年大概要拿两个亿的资金出来,让国内外有能力的人都可以申请,现在影响力蛮大,叫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苏州高新区也有人才计划,苏州市本级有一个姑苏人才计划。包括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昆山,每年大概也要拿1—2亿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我们靠人才的积聚形成创新点的积聚,形成产业的积聚,最后形成竞争能力的积聚,我们有一个101工程,每年吸引10个左右达到国家千人计划,因为现在中组部搞千人计划,都是院士级的,目前为止三年下来我们引进了30个,在全国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而且这30个人才,绝大部分都在企业里边。所以,中组部对我们这个人才计划最终的结果比较满意,达到他们的要求。我们国家希望人才来,倒不是说到科研院、大专院校所,但是能够到企业发挥得作用更大一点。还有100名掌握先进科技技术引领技术发展,所以101是这个概念。我们省里还有一个人才计划,推动像在苏州落户的领军人才,能够争取到省一级的优秀人才,同时苏州市本级还有。

  目前江苏省每年拿到项目的数量,我们已经连续四年排在全省的第四位,说明这几年我们对人才发展的高度重视。

  第二,我们有一项大的活动,我们每年在夏秋有一个苏州的国际精英创业周,办了两届,今年要办第三届,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每次在精英创业周之前要到欧美做一些宣传,现在大家都能通过网站了解精英创业周的主要内容,精英创业周的内容是指以海外为主,国内也有不少,拿着你的成果到展会和交流会,我们把金融引到这个展会上,苏州的企业也动员到这样的会上进行大规模的对接,实际上不光是苏州的对接,苏州周边的企业也借助这个平台来,因为海外的平台来也是公开的,哪儿好到哪儿去,也不光到苏州市本级,有时也到五个县,有时会几家打起来,都欢迎,只要愿意到苏州来创新创业,甚至借助苏州这个平台跟周边的发展都能结合在一起,都是好事情。

  特别是前一段时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欧美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他们取得一定成果之后,也希望回国来发展。再加上中国现在实力在不断的上升,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他们也很希望回国来发展。我们一直在打造这个平台,效果不错,而且成功率不错,最终要有成功率。

  第三,海内外的招才引智这个平台,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招到在海外获得博士,我们现在也有不少在国内培养出来,包括清华、北大国内知名元宵带来的团队成果,包括好几个院士申请我们的项目。我们眼光也在不断抬高,一开始项目少一点、小一点,现在申请的多了,一方面要多拿钱干这个事,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所选择,这样有重点的支持,当然营造一个大的环境,能够让这样的成果更快、更好的发挥作用。

  第四,我们有一个企业博士的积聚计划。因为我们在想科技在发展,人才怎么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他真正到企业跟企业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像过去只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写一篇论文就把事情交代了。我们希望他们的知识、脑袋能够真正和我们的生产力相对比较快的结合,这是最终的目的。

  第五,作为政府来讲,我们干什么?不可能政府的官员也好,政府部门也好直接太深的介入具体的项目。

  作为我们来讲,怎么营造一个最好的给企业,给人才,让他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服务,我们搭建好这样一个服务平台,我们叫无事不扰,有就必应,你只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在用人、社会保障、劳动保险符合政策以外,我们一般不打扰,但是你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时候,我们要求政府工作人员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又能发挥作用,又没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们服务还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海外人员回来语言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家属就业可能有问题,孩子受教育可能出现问题。他们回来的问题,我们作为政府都要有相应的机构、专职人员跟他们一起商量,怎么能够相对的解决好一点。

  经济转型逐步形成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模式

  主持人尹俊:刚才说的是对人才的吸引,介绍了很多。另外说到创新,还有一个层面,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考虑,就是产业的转型,各地都在考虑产业的转型。从苏州具体这个城市来看,苏州产业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在这方面有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苏州在产业转型方面的突破点又在哪里?

  阎立:你说到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上,实际上也是大家分析苏州,一方面既是我们的优点,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我们对后续竞争力需要认真探索、探讨的地方。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那么大,制造业总量那么大,资源占用这么大的情况下,转型升级怎么做?做哪些?

  可能对苏州来讲,从三次产业的分配来讲,制造业大概占了将近60%,因为服务业占40.5%,一产大概占到1.7%,剩下将近60%,超过55%都是在制造业这个方面。这么大经济本身转型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传统的工业的制造业这一块首先要实现转型,这里有一条,存量这一块怎么转。因为过去我们存量,虽然经济总量大,包括大家知道比较典型的,比如苏州笔记本电脑,如果从苏州出笔记本电脑的角度讲,苏州大概出了占全球超过50%的电脑。我们也分析,是不是思想是你的,设计是你的,还要最终体现价值,价值体现在哪个阶段?大量苏州电脑的出品还是处在相对比较低端,最后组装和加工的层面多一点。传统制造业要转型,从过去劳动力相对密集,层次相对比较低的制造业能不能转向高端制造业,包括新兴产业的制造业,这样一种转变。

  这种转变靠什么实现?一个是靠调整转型,包括淘汰的转型。另外,怎么调整新兴的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不能因为我们经济总量这么大,虽然有一些污染、负担我们就不再发展,我们还是要靠发展解决存在的问题和还会出现的问题。这是一方面调整。第二方面调整是整个经济结构需要调整,制造业占那么大比重,服务业相对比较小,说明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第二也说明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空间,服务业发展一定和产业的发展结合,我们探讨怎么把服务业的经济能够尽量的发展好。

  我们在十二五的规划里,每年服务业的比重增加,希望通过十二五的努力,从现在的40.6%能够调到48%左右,那就是一年要调到1.5个百分点左右,整个十一五期间我们调了7.6个百分点,相当不容易,费老劲了。调上去以后,我们力争通过十二五达到什么标准要求呢?要达到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也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有没有难度?我认为难度非常非常大,但是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往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才是相对比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相对比较高端的一种产业发展方向。

  比如我们高端的产业里的资讯,包括媒体,包括原来在制造业里能够分离出来的,我们现在要做出一些政策,企业要得好处,不得好处不会干这个事,政策引导要加强。我们还要不断调高、调优、调强。在新的产业里,在制造业里我们还要发展一些新东西,比如新能源,包括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包括苏州把纳米技术、生物化学技术都作为发展的一些重点,包括新能源的一些项目都在做。

  另外,服务业新一轮的跨越发展,我们希望达到48%左右,真正形成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

  传统产业要加快改造一批,加快转移一批,下决心淘汰一批。好的能够提升的我们就提升,如果在这儿提升有困难,我们现在在好多地方有对口合作,包括江苏内部有对口合作,包括和中西部地区也有对口合作,很多单位都跑到西部,过去从台湾等各个地方引进到我们这儿,有些我们也认为可以从这儿拿出一部分进行产业转移。有些我们认为从经济发展角度、生态环保的角度已经不太适合发展,对不起,我们请你歇下来,把这一块空间腾给新兴产业。

  主持人尹俊:也是值得很多比较拥挤的大城市参考。我们知道苏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毫无疑问是苏州独一无二的优势之一。苏州历史文化方面的优势,怎么能够跟现代文明相融合,形成苏州独特的文化优势?另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苏州的亮点会在哪里?

  阎立:苏州一直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城建城是公元前514年,由吴王开始始建苏州城。在中国历史上,2500多年这个城池没有挪过地方的不多,是不是唯一我现在不敢吹牛。但是对于苏州来讲,这么多年的历史发展,为什么苏州今天的经济能有很好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在讨论它有一个很深厚的原因,就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给它带来的底蕴。现在到苏州看,我们不仅在形态上可能是古城的保护、山水资源的保护,可能在他的骨子里,最根本是历史文化给人文带来深厚、深层次的东西。

  也有人说苏州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苏州不是用两天时间跑马观花就能了解,苏州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要去品味苏州,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不是苏州人,在苏州我已经工作6年多了,我也在不断的体味苏州、理解苏州,在苏州工作这么多年以后,我对苏州才慢慢有点进入,有点了解。

  市委也在讨论建立三区三城,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这本身也是苏州的特色传统,去年上海的世博会,媒体也有一个评价,苏州获得世博连带效应、边际效应最好的地方,不光是因为很多人参观上海世博,很多人通过到苏州旅游,更深、更进一步、更多了解苏州,本身也是对苏州的一个宣传。可能他今天的参观和明天到苏州来发展,就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对苏州来讲,我们可能更多、更好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文化遗产保护,苏州园林甲天下,目前有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还有昆曲和古琴列入非文化遗产,老天爷先人留给我们的东西怎么能够很好的开发好、结合好,与保护开发结合,保护与保障民生结合,把文化遗产植入现代文明。有很多老外为什么到苏州,他认为不光它有现代经济,关键是在这里还能看到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他最感兴趣的,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教育,我们怎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能保护、能保留的包括新建的,今天的新建的只要保护得好、规划得好,长远以后也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

  第二个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因为苏州的历史文化的东西非常多,大概统计了一下,有十一大类传统工艺美术中间,国家定的非物遗产里我们大概有11大类3000多种,苏州的工匠甲天下,很多苏州的一些传统的工艺,包括手工艺、刺绣、丝绸、玉器雕工,刚在北京办了缂丝核雕,苏州的一个企业家办的,希望大家有机会看一看,真是代表了苏州的传统工艺,当年很多都是皇上用的东西,现在都到了平民百姓家里。在这样的一种保护里边,我们还是要把生产性保护,生态性的建设结合好。你刚才讲文化是苏州的脉、苏州的魂,苏州今后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一定要把文化这张牌打好。文化除了传统的保护以外,包括我们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素质,都要有一个相对好的提高。主持人尹俊:经济和文化双重并举的发展,时间关系,接下来几个问题请阎市长简单跟大家说。一个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房价,网友说目前房价居高不下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您作为苏州的市长怎么保障苏州市民的住房需求,比如公租房、廉租房,有没有相应的措施?

  阎立:房价最近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焦点问题,老百姓都想问市长房价怎么走,市长怎么控制房价。应该说中央政府比较关心这个事,包括家宝总理、总书记都强调房子本身也是老百姓需求保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现在从房价来讲,应该说这么多年,也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和一些政策的调控下,政策总在波动,也造成大家心里上的不稳定。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政策,第一,房价要回归理性。第二,政策要相对稳定。

  我认为现在所有的波动都是因为政策老动,造成大家不稳定的心态或者是投机心态,因为既是波动的过程也是投机的过程。中央提出的要求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关键是适应老百姓的需要。房子分成多种形式,作为政府来讲,可能最重要的一点,从目前政府能做的一点,首先要把保障型住房能够尽量的安顿好,我们也按照中央的要求,保障性住房最好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先按照20%的目标,今后可能随着发展把它做起来。

  苏州保障性的住房有7种方式,我正好调查了一下,我们有配租廉租房,收入不同有不同的方法,有发放租金补贴的方式,有购经济适用房的方式,有共有产权房的方式,先住着,房产先不给你,等什么时候钱交清了给你。另外配公租房的方式,还有发放购房补贴的方式,还有租金减免的方式,困难户我们租金减免。今年我们准备安排廉租房将近4000套,十一五末我们总共建了11万多套各种各类的房子。十二五期间按照中央的要求,大概规划要建5万套以上的保障性住房,今年首先要安排大约1万多一点保障性住房,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经济的实力,因为我们要把政府的财力、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最后老百姓自己也得支付一点,靠多方的努力,我想经过大家的努力,住房的问题应该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主持人尹俊:前一阵子在媒体上看到苏州在消灭马桶,我们知道苏州是一个旅游城市,现在提上了这样一条新闻,大家觉得很有趣,苏州消灭马桶到底是怎么回事?

  阎立: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风景旅游城市,这么多年为什么苏州能保护到这样?专家学者对苏州看得很紧,不大能动。所以,苏州老城区里,如果形态各方面想动一动非常困难。老百姓过去可能都有过用马桶的历史,特别是在一些老的城市、老的城乡结合部,如果你没有经过大的改造,主要还是用马桶,都遗留在这些地方。

  城市化解决马桶最有效的办法是成片改造,因为苏州城市发展这么多年,老城里30万人,按3口一家大概10万只马桶。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发展,很多东西都已经经过改造,因为我们发现老城里还有不少,这也是我们觉得很丢面子的事,当地党委政府很丢面子,这么现代化的城市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拎着马桶过日子。

  我们统计下来大概苏州三个老城区还有2万个住户没有卫生间,没有卫生间总要用马桶或者是痰盂来解决问题。我们也认为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作为党委政府不够称职的地方,我们也是下定决心想利用3—4年的时间来彻底解决马桶问题。

  问题也很复杂,因为老城区不能够完全翻新式的改造,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大概也分了7、8种情况来解决马桶问题,而且投资蛮大,算了一下,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超过一半的住户要一家一户个案解决,难度相当大,测算大概花30多个亿来解决。我们也是下定决心,党委政府还是要把这个问题下决心解决好。在全市老百姓的配合下,在地方组织的领导下,我们只要下定决心,想干好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能干好的。

  网友:我是一位新苏州人,在苏州工作,现在苏州上公立幼儿园不太容易,想请问一下市长,未来在这方面情况是不是会有所改善?

  阎立:前段时间说幼儿园特别紧张,实际上大概2、3年前下了比较大的气力新配建了一批。应该说原来幼儿园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呢?特别是一些新建小区起来以后可能配套有点跟不上,老城区里相对好一点,但也存在着问题。还有一点,大量的外来人口,在这么几年涌进来以后,可能他们有的也带着孩子进来。在这个解决方案里会存在问题。

  经过统计,目前全市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有430多所,在园的幼儿将近20万人,而公办幼儿园读大概占85%。应该说基本实现了公办幼儿园占大多数的目标。但是现在可能在局部少部分地区还存在想进公办幼儿园甚至是想进幼儿园还有点困难的事情,我们想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十二五期间很好规划建设一批幼儿园,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我们还是倡导公办占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也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学前的教育。

  我们经过统计,现在真正学前受教育率多年都保持在99%左右,大部分还是能保障。

  主持人尹俊:另外还有一则新闻,苏州在继上海之后,在江苏率先推出了流动人口的居住证制度,这个政策的概要也想请阎市长给我们谈一谈。

  阎立:我们也是根据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特别是根据苏州外来人口相对比较多,有600多万,大概占全省的1/3。因为我们邻近的城市上海已经试行这样的计划,可以做一些探讨。

  关键是怎么通过居住证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我们是把服务融在管理之中,管理也在服务之中,我们不是要管他,而是把他的信息资源能够很好的结合。江苏省也是把苏州列位全省作为试点在实施,我们全面在布这个计划,大概是这么一个方式,还是采用跟身份证类似的IC卡的模式,也分两种,一种叫居住证制度,一种是临时居住证制度,居住时间比较长,半年以下就发临时,相对有一个流动证的概念,当然需要登记。半年以上发相对比较长期的居住证。另外居住证实行一证多用全省通用,苏州办完了,如果到南京,到其它地方就可以不用再办,但是你去还要进行登记。另外,在苏州期间每年还要到你当年登记或者是发放的地方重新去刷新一下,更新一下。

  我们想通过居住证制度的办理,让到苏州的外地人能够享受到和苏州市民一样的服务,这是我们做这项工作的出发点。

  主持人尹俊:在这里还有一个数字,在过去的一年苏州各级财政涉及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49%,接近一半。所以,市长,在新的一年或者是未来的五年,苏州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什么新的目标或者是新的力度?

  阎立:我们的发展是三个一,后边那个一是把民生福祉作为我们的第一追求。党委政府搞好经济发展,做这个事那个事,最终归结到一点还是要让苏州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作为苏州地方长官必须做到这件事,在苏州工作的人怎么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对于苏州的财政安排来讲,我们一直把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福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怎么改善他们的生活,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反映这方面政府的导向。对民生来讲是教育、社保、医疗、文化、卫生、环保等等,跟民生相关的方面,从去年来讲我们占到49%。今天我也看了一下,我们正好在开两会,中央财政出来,它的比例比我还高占了2/3。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还会更大的下大力气,财政支出还要更多花在人民生活的保障和改善上,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尹俊:今天最后一个话题,居民收入的增加。我们知道所谓民生,民富是根本,老百姓手里得有钱。同时我们知道苏州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怎么样让民众能够确实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和一些利益,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问题。作为市长,在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将来会有怎样的实招或者是狠招?

  阎立:从经济规律来讲,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下来,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大概我们算了一下,普遍低于GDP增长的几个点,一般大概可能2、3个点左右。而且这几年,在我们的倡导之下,我们现在讲要把老百姓的收入放在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这几年从苏州来讲,我们一直把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作为我们考核上下级的一个重要指标,最近这几年老百姓收入提高多半都是在两位数以上,当然GDP增长也是两位数以上。总结下来我们还有差距。

  这次中央特别要求做到两个同步,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要和经济增长相对同步。另外,职工工资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同步。我们现在把十二五经济增长的指标大体定在12%左右,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下大气力,力保城乡居民的收入也要增加能达到12%。当然这里边我认为还是有很大难度,最近市委市政府讨论了一个初步的意见,还在征求意见,我们大概定了7个大的方面、34条具体的措施,当然措施作为政府来讲不是简单的财政来了以后给老百姓发钱,我们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产业调整、产业提高,包括怎么增加就业,还有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保障方式。

  我们定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城乡居民的收入一个是5万,一个是2.5万,农民到2.5万,城市居民到5万,而且我们要保证城乡差距,大体的比例要达到2:1左右。因为现在全国大概是超过3,江苏也是2.5左右,苏州还算是城乡差距比较小。一方面收入的水平,我们大概定的是6年翻番,省里定7年翻番,同时我们的差距还不要拉大。

  老百姓收入本身是一块,政府的角度,怎么把政府的财政资金更多更大向民生方面投入,减少老百姓支出也是增加收入,比如减少教育的支出,减少医疗的支出,做好保障,包括环境的治理,通过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模式,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主持人尹俊:今天非常高兴我们请到阎市长跟我们谈了这么多有关苏州发展很多新的经验、策略,给我们补充很多新的知识,两会期间,对苏州当前的发展有了更全新的认识。非常感谢阎市长做客新浪,希望明年两会我们还能见面。

  阎立:谢谢网民朋友。

  主持人尹俊: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再见!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 margin-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