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迪 高血压:有效教学决策之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0:22

有效教学决策之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

成都石室外语学校: 陈明渠

内容摘要:时下,有效教学是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课堂教学高效还是低效,首先在于学习氛围的营造。没有一个协调的学习氛围,要谈学习是否有效,我们脚下的立足点就显得不够实在而虚于悬空。我们在振臂高呼课堂有效性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事先明白课堂的预期目标和达成预期目标的活动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将学生始终置于挑战性任务中;如何体现课堂上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成功;如何全面关注所有学生并及时给予学习反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将有限的课堂向无限的生活延伸;对此,本文仅作浅显的探究。

关键词:学习氛围 有效教学

常听到君抱怨:或学生不听话,教室乱哄哄;或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或学生个性张扬自以为是。一句话——对老师满不在乎,无视老师的存在。的确,眼下老师和学生有一个相同的感受:教书累,读书也累。学生学习被动,自觉性差,缺乏内驱力,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课堂为何如此缺乏生气,激不起涟漪?笔者认为,教师未能真正营造学习氛围是其原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学习氛围,凸显教学决策的有效性呢?

一、目标导向,科学分配时间

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学习内容的知识背景和学习材料的复杂性等基础上,谨慎地做出关于时间使用的教学决策。教师首先要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更要清楚学生需要处理哪些新信息。教师开始上课时应该告诉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一课多得。有效的教学目标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白该堂课的预期目标和达成预期目标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生课堂时间的利用情况了然于胸:多少时间开场?学生从什么时候开始精力不集中?用于一个教学任务的时间是否与其教学重难点有关?听老师讲解的时间多还是与学习伙伴共同探讨的时间多?每个学生受到的关注有多少?师生互动时间以及全班真正参与和反思的时间有多少?

那种一上课,便对学习内容进行阐释,然后转入有限的课堂讨论,接着便马上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练习的课堂教学行为,其结果是教师不得不浪费宝贵的时间进行大量单独指导。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生活动,也只能是让学生在表面热闹的课堂上昏昏然不知所云。

当然,科学分配时间,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意识,只能是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的第一步。

二、任务挑战,增强角色意识。

教师应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诸如:解决社区问题,研究学校,创立班级简报,设计计算机主页,撰写小论文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尽一切所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活动角色。或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或让学生忙于活动;或鼓励小组学习;或让学生自我陶醉;或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多管齐下,让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由于学生对教师的期待理解不同,对课程和学习任务的兴趣不同,因而对课堂活动的反映也不同。因此,教师则要密切关注学生情况,根据学生课堂活动情况灵活机动的调整教学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总之,教师要在积极主动的进入教学角色的同时,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持续置身于任务型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完成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的挑战中去。

三、成功体验,实施人文关怀。

以成功为导向,让学生受到老师的人文关怀。以成功为导向的课堂学习氛围并非冷冰冰、无人情味、工厂似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是以忽视学生不良的学业成绩或行为来使学生感觉良好,而是充分发掘学生能力和依据学生需求来帮助其成长(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语)。在课堂教学中,个老师总喜欢穿插被自己诗化后离奇的生活经历,为自己创造诸多传奇,以期感化学生。好像自己平淡的生活无法感染学生,将自己曾经的苦难作为一种财富强加给学生;把正统文化、成人文化不择手段的强灌给学生。与预设的目标偏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无视学生感受。在这种主观“为学生好”的意图的作用下,学生乏味无比,课堂了无生气。造成学生与老师情绪对立,这种对立情绪长期积沉,从而使鲜活的课堂失去了生命。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热情化为具体的形式。倾听,尊重学生合理的兴趣;包容,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或春风拂面娓娓交谈;或示以渴求充满期待;或示以赞许给以鼓励。从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把信念建立在每个学生能够学好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持积极的态度。很多教师,面对学困生常常恨铁不成钢,总抱怨学生基础差,头脑笨,朽木不可雕;总乞求上天保佑能遇上一批高天赋的少年天才以沽自己的“名”钓自己的“誉”,从而导致这部分学困生因为老师认为其能力有限,而不努力学习或不通过努力学习来弥补经验或背景的缺陷。于是,老师在痛苦中销蚀自己,在抱怨声中抹杀了学生发展的趋势,造成与学生实际偏离甚远的(有失公正的)教学实践。很遗憾,在这种陈旧僵化的思想指导下,培养了一批混日子,没有挑战性,只会为“面包牛奶”而拼命,只会做一些缺乏创意、低智力型工作的人才。

教师要竭力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学生的发展保持积极的态度并鼓励每个学生积极的行为。要充分信任他们,身体力行,积极评价,对学生寄予厚望,让学生能从自己的老师那里获取到能力的某些暗示。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诸如“你提的问题很重要”、“你的发言很精彩,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的发言要是能调整一个角度就更有创意”、“你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困扰其它同学的问题”、“昨天你的阅读准确率达到了70%请继续努力”、“你有什么困惑我们将尽力为你解答”、“像这样坚持下去成功属于你”等等语言,让学生老师的评价中获取成功的动力。

当然,很多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会不见起色,甚至成绩一落千丈,造成极大的期待落差。究其原因,或者是老师设置的目标过高,或者是学生的自我目标不适度,或者是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或者是坚持不够等。凡此种种,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点、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要阅读材料的摘要、时间的合理科学安排。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反思,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调整评价(检测)标高,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参照对象,竭尽全力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用于学习所花的时间和所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决定自己在学校中的命运的。

四、反馈及时,关注所有学生。

关注学生从位置调整入手,位置调整要尽量满足学生需要从而传递对学生的平等关爱。优劣搭配组成小组,小组与小组间前后滚动左右对调,组内位置自由选择,让每个学生能坐教室的每个位置,从而体验其新鲜感受。不管座位怎么安排,首先要消除学生认为大凡老师总是喜欢优生的庸俗思维定式(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式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被潜规则”的)。不管学生坐哪个位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同所有学生的目光接触,以便向学生发送和接受来自学生的非语言反馈信息。

眼下,教师使用的一种主要反馈形式是分数,分数并非唯一的反馈。分数的确能表明学生学习的水平和与该水平相关的学习进步,但并不能说明学生遇到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师在反馈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怎样改正错误,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正如,在一次测试中正确率为50%的学生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但却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一样。与此同时,考试的那些正功能——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指导以后的学习——都不能实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反馈呢?仅举两例:

“某某同学,你在完成议论文阅读过关练习中,你的正确率为80%,但我只给你评70分。这是因为,你有关论点的理解、论据的类型的题都未答对。请你向我解释一下:什么是论点,它所出现的大概位置怎样?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是什么?这样我能更加明白你的问题所在。”如此,指出学生问题所在并为学生提供矫正性反馈;

“某某同学,你的作文这次没能写好,只得了一个及格分。你肯定很困惑乃至疲惫,但你要知道你的作文谋篇布局零乱,逻辑性不强。下课后来办公室我们商量一下怎样布局会好些。”这般,给学生提供有关任务或内容的额外信息的指导性反馈。

反馈,就是要帮助学生意识到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并获得特定的学习技能,这也是教师有效教学,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提供给学生的反馈,不是集中于提供正确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去分析他们所思考的东西;去比较和辨别教师或他们自己头脑中地模式;去发现他们思维中发生的错误;达到自我矫正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个人对知识领域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的目的。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五、适度家庭作业,课堂延伸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再生环节,是课堂教学缭绕的余音,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生活课堂的延伸。布置作业本身不能确保学生学业的成功。教师必须谨慎地给学生选择家庭作业,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布置家庭作业要以量少为原则,并且要与课程的长远目标和课堂的近期目标完美结合与学生学习效果相关(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主任、省中语会副会长何立新语)。其目标是:在学生完成了课堂小组实践活动后给他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在几天之内撰写论文,让学生在下节课讨论前有时间熟悉材料中所呈现的主题。只是让学生每天晚上完成几遍抄写内容或者背诵内容而没有特定目标的简单的重复的常规家庭作业,以及那些不顾学生个体实际,学生通过努力甚至无法努力完成的家庭作业,不会促进学生学业进步,不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这种家庭作业只能消磨学生灵气摧残学生心灵,只会让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消极抵抗情绪。布置完有目标性的家庭作业后,教师要决定将家庭作业运用于后期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要收集检查家庭作业以确定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是否理解家庭作业的要求,存在什么问题,从而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

总之,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凸显教学决策的有效性,远不止上面提到的策略,还有专家们提出的:诸如对文本准确深入富有创意地解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灵活机动地实施;创设大问题背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实施有效对话适度拓展;嘴功、笔功、背功多功并举等等。

 

参考文献

W:①美】威廉.哈奇森 、玛格丽特.伊什勒.博斯著,李森、王纬译,

《有效教学决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六版。

②陈晓平著,《面对道德冲突(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③程翔著,《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J:①陈文汉著,《精讲探微(教师基本功专家述评)》,www.cdsswy.com

②金美女著,《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www.tfxx.com

③王洪芳著,《新课程理念下的家校协同》,www.bjkec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