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传奇转世:“王安石”专题学习的教学设计1(存稿)?吴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1:19:11
“王安石”专题学习的教学设计1(存稿) 吴泓
(2010-07-23 17:59:19)转载
标签:王安石
专题学习
教学设计
吴泓
杂谈
分类:专题学习:资源、设计及实践
学习时间:2010年5月10日至30日   学习地点:深圳市新安中学 网络教室
学习对象:2008届  高二(12)班学生        指导老师:吴泓
学习网址:家园——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网站http://www.szjiayuan.net:8000/
学习平台: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7
一、教学专题确定
1、此前,学生进行过“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专题学习,对洋务运动、康梁变法、慈禧新政等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改良)运动比较熟悉,对作为改革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改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改革过程中会遭遇到的问题等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为“王安石”专题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作出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和历史上其他有争议的变法人物及变法(如商鞅变法)等不同的是,作为一位改革失败者,即王安石本人,其人格局限在后世饱受争议;而作为农耕专制社会由高峰走向衰颓的一次失败的变法,即王安石变法,其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政治改革(改良)多有绾合、可比之处因而最具现代启示意味。而这人格的局限和现代启示意味等正是其研究价值所在。
3、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专题学习的“语言目标”的教学要求。(注:本专题“教学目标”第一条“语言目标”各小条中均有“进一步”的提示。为达成此项目标,从“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专题学习开始,学生就从网上购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彭漪涟、余式厚著的《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一书,作为课外阅读)
二、专题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1)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中,概括、归纳出自己的观点;(2)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选定能够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3)进一步学习运用准确、严谨、缜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思想目标。(1)深刻性:认识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的本质,理解历史人物王安石性格的复杂性;(2)独创性:充分地掌握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事实材料,力图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3)批判性: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推论等思维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
3、人格目标。(1)核心价值观:学习王安石的无畏与坚韧;(2)辅助价值观:了解并认识到王安石的偏执与自负与变法失败有着莫大关联,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三、学习材料选定
据此,“王安石”专题学习教学设计拟从以下四个方面选定学习材料,上传到“家园——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平台上(以下简称“家园网”):
1、王安石生平事迹(含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创作(以下简称“概述”)。共8555字。
网址1: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197
网址2: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198
理由与意图:设置这么大的阅读量(8555字),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本专题学习内容的背景信息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全面、深入地了解专题背景信息,对学生后边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2、王安石作品及赏析文章(以下简称“原作”)。具体篇目是诗歌《登飞来峰》(出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游记《游褒禅山记》(出自粤教版高中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书信《答司马谏议书》(出自语文版九年级<初中>下册第七单元),策论《兴贤》(出自粤教版高中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奏表《上时政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克勤撰的《王安石诗文选评》)。共12263字。(注:以上作品赏析类文字,或从互联网上下载,或从一些出版物中选录)
网址: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199
理由与意图:把初高中课本选入的王安石诗文拿来重读和把一些没有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拿来阅读,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王安石本人及王安石变法有一个感性的、全面的认识,因为原作是进入作者内心世界最直接的通道。通过对原作重组聚焦式的阅读,学生能够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作为政治家的为人与胸襟,以及为人、胸襟对社会变革(王安石变法)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3、与王安石本人及变法有关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阅读材料(以下简称“论述类文章”)。具体篇目是朱国华《王安石小人化过程之推考》(有删节),王晓如《闲话王安石的人品》,黄仁宇《王安石变法》,王中宇《毁誉千年王安石》,红树林子(网名)《独守千秋——感悟王安石》,杨明世《隐秀褒禅山》,岳晓东《王安石偏执误政》。共44912字。
网址1: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1
网址2: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2
网址3: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3
网址4: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4
网址5: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5
网址6: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6
网址7: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093
理由与意图:选用这样一组视角不同、观点冲突、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其目的是要给学生的思维造成冲击力,它能够激发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批判意识,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中,分析归纳,比较推论,生成自己的思考和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判断。可以说,这样的一组阅读材料,是达成高中阶段语文专题学习“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4、学生习作导写类阅读材料。(1)红树林子(网名)《独守千秋——感悟王安石》,岳晓东《王安石偏执误政》。(2)“家园——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上2005届学生“王安石”专题学习习作。(注:习作共31篇,教师推荐10篇,计25000字)
网址1: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205
网址2:http://www.szjiayuan.net:8000/jiayuan/news_show.asp?id=5093
理由与意图:(1)教师分析感悟类文章和思辨类文章的差异及构思谋篇的写作技巧,其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定向、选题,选材成文的写作能力。(2)以往届学生习作为导写材料,既可成为学生定向、选题、写作上的借鉴,也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本专题阅读材料文字在10万字以上。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在互联网上搜索的资料不计在内,如研究王安石与张居正两人变法成效迥乎不同,搜索的网址有:http://tieba.baidu.com/f?kz=545956570……研究王安石与苏轼的友谊,谈及文人相轻亦相亲话题,搜索的网址有:http://tieba.baidu.com/f?kz=77616398……
总之,学习材料的选定本着丰富、复杂、开放的原则。因为只有丰富、复杂、开放的学习材料,才能挑战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满足学生深入了解和深度探究的欲望。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如果没有了深刻的、丰富的、复杂的思想培植与生成,高中学生还有学习语文的必要吗?
四、专题研读前的导读
1、师生共商。师生进到电子阅览室,登录“家园网”,进入学习平台,初步了解“王安石”专题学习的内容、价值和意义。通过查阅,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读”了有什么用,按一个什么样的顺序“读”,“读”时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设置这样一个“共商”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及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学习的结果有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以及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
2、教师引导。教师精选名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今人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评述,和学生一起朗读。如:
①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选自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②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经两度出任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使衰弱不堪、备受邻国欺凌的宋王朝迅速强盛起来,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当时国富民强、精兵简政、轻徭薄赋的目的。王安石一生清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一位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是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他死后夫人生活无着落,只好到女婿家去住。……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现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参考网络资料,如当代著名作家计红绪先生的评价等,由老师归纳整理而成)
如果要拿鲁迅的话来对王安石做一个评价,王安石就是这种“埋头苦干的人”“拚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我们的民族几千年百折不挠,生生不息。而第二段文字则是从本专题的范围来给学习定一个调。可以说,两段文字都颇具倾向性(注意:倾向性并非强制性),给本专题学习定下一个情感上的基调,那就是——毕竟,我们还有一个王安石!
这样的共商和引导,在高一年级时一般会用到一个课时,因为高一年级学生对每一个专题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形式还比较陌生,共商和引导可以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及流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比如本次专题学习我们大概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的具体流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我们必须做好那几件事,怎样申请登录学习网址,怎样利用学习平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等等。进入高二年级,随着学生专题知识视野的开阔,学习经验积累的丰富,学习形式的熟练掌握以及师生关系的同频默契等,在上一个专题学习行将结束,下一个专题即将开始的空隙时间,就可以用极少的时间完成此项任务。“王安石”专题正是如此,开题用时不到十分钟,学生就进入正式学习流程。
五、专题学习流程
第一阶段
学习内容及目标:(1)浏览王安石生平事迹及创作,有助于正确理解王安石作品的思想内容;(2)精读王安石的作品,读其书,想见其为人;(3)研读论述类文章,进入挑战性专题研究学习阶段。具体环节如下:
1、泛读概述。学生在“家园网”上浏览王安石生平事迹(含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创作。
学生携带笔记本或者记录纸页,进入网络教室,登录“家园网”,进到学习平台,完成“一读王安石”“二读王安石”的学习任务。教师对阅读材料加以提示:“透过加粗的字体你想到什么?请在笔记本或者记录纸页上记录你最初的感受。”此环节一般情况下用两课时。
这一阶段,学生采用本子或者纸页的记录形式,较之于必须切换到更多页面去使用QQ文件夹来说显得更为方便和快捷。因为零星、片段的“感受”转瞬即逝,一边读文,一手记录,有利于学生快速记下这“最初的感受”,同时携带至课外继续思考和学习也极为方便。此次专题学习,大多数学生把“感受”记录在下发的原作(含赏析文字)纸质印刷品上,即“三读王安石”。
“加粗的字体”示例: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1)均输法: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2)市易法: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1)第一段加粗文字是要学生了解:与苏轼等人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成就不同,王安石是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独立于世的。作为一位政治人物,王安石主张诗文“有补于世”,就是说他的很多文章直接体现了他的变法主张。
(2)第二段加粗文字是要学生了解:均输法的“夺取”和市易法的“限制”,体现了王安石变法中“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北宋商品经济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要和商人争利,这是逆其道而行之的。
2、精读原作。学生精读王安石诗歌《登飞来峰》及赏析两则,游记《游褒禅山记》及赏析两篇,书信《答司马谏议书》及赏析一篇,策论《兴贤》及分析一篇,奏表《上时政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及分析两则。
精读原作是在积累语言资本,得下足工夫。思考也好,对话也罢,前提都离不开精读原作。此环节一般情况下用四至六课时。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设计好精读程序。为节省时间,增强效率,可从两方面着手:①学生人手一份纸质印刷品的“三读王安石”,以便于在没有网络平台的早读课上反复诵读,加深对原作的理解;②学生进入网络教室,登录“家园网”,进到学习平台,采用默读法完成“三读王安石”,细致体悟原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主张,以及赏析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看法及评价。
(2)走到学生当中。因为之前的“浏览”,学生极易滞留于王安石变法这一事件本身而无法走进这些作品。此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诵读状况,体察学生的阅读困难,帮助学生走出浮于表面或者偏移主题的理解,力图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如读《游褒禅山记》及两篇观点不同的赏析文字,认真体会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写作意图;又如读《答司马谏议书》及赏析,细心体察文字背后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
3、研读“家园网”上与王安石有关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论述类文章。即朱国华《王安石小人化过程之推考》(有删节),王晓如《闲话王安石的人品》,黄仁宇《王安石变法》,王中宇《毁誉千年王安石》,红树林子(网名)《独守千秋——感悟王安石》,杨明世《隐秀褒禅山》,岳晓东《王安石偏执误政》。
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著名学者,又有专业教授,还有语文专业之外如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选择这样一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论述类文章作为研读材料,对于高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视角不同、观点冲突、思想深刻的内容,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即由感悟上升到思辨,以思辨为主并逐步过渡到研究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培植深刻的、独创的、批判的思想,而这正是学生生成思想的关键,也是与传统的高中语文学习不同的地方。
在文章的排序上,先侧重于思辨、研究,后侧重于感悟,原因在于提升思辨、研究学力是此次学习的目标和重点。然而,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学力仍处于感悟与思辨之间,进入思辨到研究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在选文上仍然选入一些以感悟为主兼有思辨及研究色彩的文章,排序上位列于思辨、研究类文章之后,以适应这部分学生的过渡。此环节一般情况下用六至八个课时。教师给学生研读的要求和提示是:
(1)学生进入网络教室,进到学习平台,完成“四读王安石”(朱国华文)“五读王安石”(王晓如文)“六读王安石”(黄仁宇文)“七读王安石”(王中宇文)“八读王安石”(红树林子文)“九读王安石”(杨明世文)“十读王安石”(岳晓东文)。
(2)教师对思辨、研究类选文加以提示:“注意加粗的字,阅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什么?请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及时写入‘网友评论’栏,供大家思考、学习、交流、讨论。”当然,进入高二学年,学生更愿意从网络平台中走出来,自由地自主地组成两人或三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故“网友评论”栏少有留言。学生自由讨论的问题如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或者改革家需要具备怎样的政治素质或品质?从社会、时代来看,改革家或者说改革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土壤”?认定王安石是“小人”还是伟大的改革家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加粗的字体”示例:
1、另一种说法是“荆公新学”危害天下。王安石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之说。这一套理论是为他的“为天下理财”的目的服务的。孔子说:“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王安石直奔财利,故应为小人无疑。范冲(范纯仁之子)一次对宋高宗赵构说:“昔程颐尝问臣,‘安石为害于天下者何事?’臣对以新法。颐曰:‘不然。新法之为害未为甚,有一人能改之即已矣。安石心术不正为最大。盖已坏天下人心术,将不可变。’臣初未以为然。其后乃知安石顺其利欲之心,使人迷其常性,久而不知自耻,所谓坏天下人心术。”但问题是王安石兴利理财,是为大宋帝国谋求长治久安,而不是为一己之私谋求利禄。实际上即使是程颐也并不认为王安石是小人,与安石也有一些交往。只不过从客观效果上来看,“荆公新学”有可能导致物欲横流,人人一切向钱看。明人于慎行说得很清楚:“荆公本非小人,但以小人之机数,而欲成君子之事功,则其本不正矣。”若看王安石的主观动机,那还是比较君子的。(选自“四读王安石”:朱国华《王安石小人化过程之推考》)
2、今日九百年后我们从长时间远距离的姿态读历史,已无从确定以上各人的忠邪,同时也无此必要。如章敦和蔡京确系能干,而前者跋扈,后者谀幸,但是“宋史”把他们两人一体列入“奸臣传”里,又未免太简化历史,并且苏洵呵斥王安石等“囚首丧面”以论诗书,宣仁圣烈高后在《续资治通鉴》里被赞扬为“女中尧舜”,也都是一面之辞,只能融合中国传统以粗浅的道德观念批评历史人物的办法,这中间只有至善及极恶。我们如被这些观念蒙蔽就容易忽视我们自身读史之目的之所在。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选自“六读王安石”:黄仁宇《王安石变法》)
(1)第一段加粗文字是要学生思考:站在古人的立场,必然会以儒家的道德观(义利观)去评价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即所谓孔子说:“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第二段加粗文字是要学生思考:站在今人的立场,即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王安石本人及王安石变法就无所谓忠奸善恶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