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洗车弊端:是谁愧对我们的父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2:53
御者杂文 2011-03-01 13:44:27 阅读56 评论35   字号:大中小
 
2011年2月19日《潇湘晨报》刊发了记者丁阳高的一篇报道“看到儿子还活着,我就很满足了”,读后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写下这篇杂文,来叩问一下我们的社会。
“看到儿子还活着,我就很满足了”这篇报道讲述的是:儿子外出打工29年,自1994年春节回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写过信。母亲思念儿子,曾于6年前到过长沙,但是没能找到儿子,失望而归。今年2月15日,母亲从别人处得到了儿子的地址和电话。于是,在第二天,背着丈夫和大儿子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只羊,凑足500元,然而在安徽阜阳火车站,钱被偷了,就在她嚎啕大哭,不想活下去之际,在阜阳预备役团现役的几名军人帮助下,于2月17日在株洲火车站见到了前来接自己的小儿子,二人见面,潸然泪下。
小儿子连续17年没有回家去看望自己年迈的父母,原因是没有赚到钱,每天都在为第二天吃饭发愁,不好意思回家空手面对父母,心里有愧,他说:“我没有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对不起他们。”
母亲也因为家里穷,没有生活保障,连从安徽出行到长沙的车费都难以凑齐,好不容易卖了唯一的一只羊凑了车费,却被扒手偷了,如果没有军人的资助,她真的就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小儿子了,她说:“能够看到儿子,知道他还活着我就很满足了。”
17年,没有一个电话,没有一封信,也没有回家看望父母,这个小儿子是有愧的,他确实愧对了自己的父母,但是,他连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存在问题,又如何能够顾及到远在农村家乡的父母,尽尽孝道呢?
他的父母也很贫穷,除了种田,没有额外的收入,没有退休工资,因此也没有钱来看望儿子。17年,对于一个母亲来说,那种思念儿子的苦楚常人是无法想象的,母亲想尽慈爱的责任,然而因为贫穷无法实现。
到底还有多少像他们母子一样的人呢?
或许,有人会说,要怪只能怪儿子他自己,怪他自己,不努力读书,不努力工作,不努力赚钱,这个社会,有的是赚钱的机会,有的是发财的机会,肉弱强食,强者生存。可是,他也努力过,离开家乡29年,挖过8年煤,当过码头搬运工,现在租地种田种菜,勉强养家糊口,可是,生活的艰难,让他没有余钱去看望父母,买不起车票,更买不起孝敬父母的礼物。
社会确实提供了不少机会,但是,毕竟还是有不少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他们没有文化,没有社会背景,也没有技能,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没有能力生存得好,但国家有义务,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也是中国社会的一员,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需要国家给予帮助,我们不能抛弃他们,国家发展的财富,他们应有资格享受。
强者帮助弱者,能力好的帮助能力弱的,先富裕的帮助后富裕的,这应该是人类的普世原则。
不可否认,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两极分化,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国家对财富分配的调剂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社会福利机制没有完善和健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远离城市的农民自然就成了牺牲品,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没有医疗保障、没有退休养老保障,仅仅靠微薄的土地收成维持着简单的生活。尽管目前国家正在加快进度,推进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为六十岁以上的农民提供财政补贴,发放少量的养老津贴,但这些只是杯水车薪,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17年,因为贫穷,让母子不能相见,这绝不是这对母子的责任,也不是孩子有愧于母亲,更不是母亲有愧于孩子,而是咱们国家有愧于这对母子呀。
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的农村已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中西部和农村依然还很贫困。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东部反哺中西部的时候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城乡差别的缩小,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不能再回避了。如果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让农村富起来,那母子不能见面,孩子不能尽孝道,母亲不能送慈爱的事情还将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