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歌王张玮歌曲:名老中医访谈录(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1:48
(二)   心 血 管

 

        让中医来关心我们的心脏

  一

  前几年,香港的《中华医药报》来采访我。我谈到一个观点:现代医学上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逆转的。我认为,中医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办法恢复动脉的弹性。很多心脏病病人看到这篇报道高兴得不得了,这就意味着他们不用锯肋骨、开胸,装支架、装起搏器,可以用中药试着来调理。

  但是很多西医根本不相信,就有人打电话给我,他一开始不肯透露身份,只说是来咨询的,他问我:“我看了报纸,说你能把这么多心脏病病人治得这么好,你的草药真有这么神吗?”在交谈中,我发现他对一些医学术语运用得非常娴熟、准确,我就问:“你是医生吗?”他最后承认:“是的,我是个主任医生。”我就说,人是天生的,中草药是天然的。天生跟天然配在一起,才是原配。搞个人造的东西装在你身上,搞个人造的东西给你吃,肯定不是最好的搭档,人跟自然的中草药,肯定是最佳搭档。虽然也不能说100个病人吃了我的中药,100个病人都能好,因为同样的药用在两个人身上,体质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但是有些病,西医做不到的,中医能做到,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中西医结合,这才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的确是这样,我并不一味排斥西医。病人到我这里来,他原来用的许多西药,我会叫他慢慢停,逐步用中药代替。中西医各有优缺点,为病人着想,凡是适合西医处理的,我都会劝他接受西医治疗;而适合中医治疗,不适合西医处理的心脏病,中医同样当仁不让。

  世界上,除了西方医学、药学之外,能有自己独立完整的医学、药学体系的,恐怕只有中国的中医学和中药学了。中国人对中医还有偏见,中国人不相信自己民族的智慧,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很多人拿西医的思路、观点来比照中医,得出不科学的结论,这怎么能比呢?中西医是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科学,是不能这样比的。

  我在北京明道草堂坐堂,那里有好几位前辈都是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师。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是明道草堂主任,他常说:“中医在治病时,常用的方子包括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金匮要略》的方子。”学中医的都知道,这都是两千年前的方子,为什么两千年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呢?西医可能会说,你那中药熬完了,什么细菌、病毒都杀不死。中医的奥妙就在这里,它在杯子里什么都杀不死,但是喝进去就可以治好这个病、那个病。为什么?因为它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改善人体的内环境,让被破坏的内环境得到修复,让致病因子在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被破坏掉。这样看待中医,我们就看到中医的科学性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几千年来用的中药现在依然有效。《黄帝内经》里头,把脏腑比喻成11个当官的,不同的官有不同的任务,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心,“心主神明”,心是人身上的最高统帅,等于皇帝。“主明则下安”,“主”要是不明呢,连带着脏腑都会出问题。比如心脏和肝脏,也是有连带关系的。肝脏是一个藏血、解毒的器官,就像自来水厂,把钱塘江的水引进来,再在净水池里消毒净化。肝脏不停地把心脏里打出来的血收进来,消毒净化后再送出去,心功能当然会影响肝脏功能。

  以前我父亲经常讲:“心肺要同治。”心脏不好,肺也会连带不好。打个比方,隔壁着火了,连带的那一家也烧焦了,救火时,当然是两家都要救。我现在治心脏病,就是心肺一起治的。心肺是相互关照的,肺好了,能够吸进来更多的氧气,提供给心脏。我一般先调理心脏,然后心肺一起调理。

  还有,有些心衰的病人,他吃饭胃口也不好,我就会同时调理心脏和脾胃。胃口不好,也是心衰造成的,这是并发症啊。为啥心功能不好会拉肚子?肠胃也需要心脏来供血,心脏供血不到位,肠胃功能肯定要衰退。如果是西医的话,让你换个科室,看消化科去。中医是整体观念,就不会这样做了。

     二

  心脏不好的人,脸上五官、皮肤上也会有表现。人是整体,内外当然息息相关,一棵树根部生了病,叶子也黄了,是同样的道理。比如牙齿灰暗,可能是抽烟抽坏的,也可能是心脏不好,因为牙齿也需要供血,心脏供血不好,牙齿营养就跟不上,就会灰暗。还有,1997年在“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上我谈过一个观点:肾跟耳朵的关系。以前好多人把耳鸣当肾虚治疗,百分之九十的医生都是这么治疗的。但是,我治耳鸣,年轻的人耳鸣我着重往肾方面治,50多岁的人来,我就全身动脉血管一起调理,疗效果然很好。很多医生是搞理论出身的,我是临床出身的,要讲理论我讲不过他们,但是实践出真知,在学术交流会上我跟那些心血管医生聊过以后,他们恍然大悟--怪不得老年性耳鸣,他们用治肾的办法怎么治都不行。

  再说我的一个朋友,年轻时脸上一点斑都没有,年龄大了后,突然之间脸上有一块一块的黑斑,到美容院里去弄,弄不掉。后来心脏不好了,就到我这里吃中药,吃了3个月,黑斑褪下去了。她脸上的这个黑斑,就是心脏不好的表征。因为脸上的颜色取决于血液中氧含量的多少,氧含量高,脸色就显得红润,反之则灰暗。心功能差时,心肌的弹性也差了,打出去的血不能及时回收,缺氧的血滞留在脸上,日积月累脸上就越来越灰暗。四肢血液的回流也差,就会引起脚麻、手麻、发冷。

  说到这里我强调一下,如果年轻的时候就有雀斑,跟遗传有关系,不要紧,你去美容院好了。但如果你40岁以后突然四肢发冷,脸上斑点多了,那就跟心脏及其他脏腑器官有关系,就要到医生那里去看一下。45岁之后,人的心脏就走下坡路了。我们的心脏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跳动,眼睛有闭上休息的时候,心脏却一刻也不能停。心脏是我们人体中最疲劳、最辛苦,对我们人类贡献最大的一个脏器,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关心它啊。

  三

  在一般人的意识中,承认中医治病很好,就是效果太慢,治慢性病还行,治急性病就不如西医,这绝对是对中医的误解。中医急诊,其实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疗效的体现。比如治疗心肌梗死,过去西医有一套疗法,但成功率不高。1956年提倡中西医结合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才明显下降。

  我再给大家讲个例子。去年5月份,浙江某省级医院有一位老院长患心肌梗死,请我去会诊。他的情况是这样的:冠心病多年,心肌梗死两次,卧床多年引起肺功能下降,接着引起肺炎和肺水肿、胸腔积液,去年5月份是第三次严重的心肌梗死发作。当时医生都说救不过来了,最后抽胸腔积液抽到不敢再抽了,胸腔积液不能总是抽的。胸腔积液也称胸水,所谓胸水,指的是存在于脏、壁层胸膜之间的液体,少量胸水是正常现象,主要起润滑作用,只有当胸水超过一定的量,才属病症。但无论是正常的胸水,还是病症的胸水,其成分几乎一样--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病人本身已经很虚弱了,再这样白白地抽掉营养物质,等于是雪上加霜。

  他后来是没法再抽胸水了,就是吸氧气,24小时不敢断,平躺在那里,话都不会讲。这样的病人,中医有办法吗?有啊,我用一根长长的吸管,吹药粉进去。吹的是什么呢?麝香。用吸管往他嘴巴里面吹,然后再点了几个穴位,他眼睛就慢慢地睁开了,想跟我说话。我们叫他不要说,他嘴巴想动,想说话,眼睛里是很渴望生存、很感激的眼神。他女儿、女婿都看得出来,他女儿哭着说:“我爸爸很感激你,他想求你救命,你来了等于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我是他女儿,我看得出来。”那天等我走的时候,他的情况是基本上稳定了,我叫他女儿跟着我再去配3帖药,我说,这3帖药下去,有用就有用,没用我就不看了,我也没办法了。结果3天以后,他女儿打电话来告诉我:“爸爸早上起来想吃稀饭,中午的时候还把一条鱼都吃完了。”老院长会说话以后,我去看他,他不准我自己开车去,一定要让他女婿开车来接我。他说:“我这条命是你拣回来的。”他女儿后来说:“爸爸是个离休的军队老干部,脾气很固执的,我们家里人讲什么他都不听,他现在就听你的话,你说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圣旨一样。”

  可能大家都奇怪,简简单单一味麝香,为啥效果会这么好?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告诉我们,哪味中药好用,哪味中药不好用,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说到麝香,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曾用麝香、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于室内,用来治疗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心肌梗死引起心肌收缩功能差,心肌供氧供血供不上。麝香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开窍,有兴奋呼吸、加速脉搏、升高血压和强心的作用,这味中药用在心肌梗死上,不是正对路吗?

  当然,这仅仅是急诊处理的办法,临时应应急的。平时我很少用这个药,等病人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症状改善了,也不用这个药了。以前没有吸管,我父亲都是用麦秆吹的,吹好以后,多出来的一点药粉包起来,放在左胸的贴身口袋里面,女的就放在左胸乳房边,最好是贴肉放。像老院长这样,半个月以后就能自己下地走路了,不过病情还没有完全稳定。等最后稳定下来,胸闷啊、气急啊这些症状就全部消失了。

  (口述:叶秀珠采写:李华)

 

    中药治早搏效果好

  一

  用野生灵芝治疗早搏,我已经10多年用下来了。当初怎么会想到用这味药呢?因为我父亲讲过,灵芝可以用来治早搏。后来,我自己也查过资料,10多年用下来,效果的确很好。当然,怎么用野生灵芝?它不能离开中医的基础随便用,还是要讲辨证施治。我平时在种德堂坐诊,心脑血管病人是最大的一块,其他的,肝胆脾胃、气管炎、肾病也很多。这是因为李氏中医的特点是大内科,中医把人看成一个整体,各科的基础理论都一样,阴阳五行,四诊八纲,望闻问切……以前的中医都是大内科,基本是不分科的。

  我父亲看病也不分科,他不仅不分科,而且不分中西土洋。我父亲李学杲解放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语系,会说一口正宗的牛津英语。加上他中医根底深厚,把脉施药,也是行家里手。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是相距遥远的两大体系,因为距离远,沟通起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中医中药特有的一些名词,像配伍、药性、升降沉浮、十五畏十八反……对西方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书。偏偏父亲就有这样的本事,再拗口的中药词汇,再深奥的中医药理论,都能顺顺溜溜地译成英文,让西方人一看就明白。同样,他也能把西方的医药论著信手拈来,融入中医中药,应用于实践之中。所以在对早搏的治疗上,父亲也是有一套的。

  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民间也称早跳。分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根据部位不同又分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结区性早搏。有的功能性早搏不是很严重,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不是刚过年嘛,你正在走路,“嘭!”路边有人放了一个大炮仗,你吓了一跳,感觉心脏也“怦”地跳了一记,这记心跳很可能就是一次早搏。再比如你吃力工作了一天,刚刚要睡熟去,来自心脏的一次突然重跳,人就跳醒了,这也是一次早搏。

  有些人不大敏感,其实他可能每分钟里有多次早搏,却没啥感觉。敏感的人呢,每次早搏都有明显的不舒服,有的感到“心跳忽然停顿一下”;有的感到“心脏突然猛烈冲击胸部”。有个病人告诉我,她甚至感到“心脏跳到喉咙里了,要扑出来了”。正常人在疲劳、紧张、激动、焦虑不安时,或者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喝浓茶时,都可能发生早搏。上次有个老先生告诉我,他便秘,解大便时一用力,心就乱跳了。一般来说,这种功能性早搏,在诱发原因去除后就会消失。吓了一跳的,不吓了;吃力过头的,休息了;激动的,不激动了;喝酒的,杯子放下去了--功能性早搏就没有了。

  那么,早搏为啥会引起刚才谈到的这些症状呢?道理蛮简单,心律整齐时,心脏每次收缩排出的血液量是相同的。但是发生早搏时,由于心脏内还没有充分充血,收缩时排出的血量就少些,而下一次收缩是在一个较长的间歇之后,这次心脏充血更多,收缩时排出的血量也较多,心肌收缩必然要强有力一些,比较敏感的人就会有心脏猛烈冲击等异常感觉。

  二

  有的病人一早搏就急得不得了,觉得大事不好了,心脏病了。你不要急,有的早搏问题不大,你急急倒急坏了。一般来说,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没啥影响,只有频发早搏每分钟多于6次的,你才需要提高警惕,早搏每分钟多于6次,会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流量8%~12%,这肯定就要影响到健康了。

  早搏严重不严重,关键在于有没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如果没有严重的心脏病,即使早搏频发,也不至于糟糕到不可收拾。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那么频发早搏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还有一个,频发房性早搏经常是心脏病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信号,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猝死。所以,频发性早搏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得了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甲亢、贫血等,也会有病理性早搏。年纪大的大伯大妈,如果有早搏出现,尤其要警惕是不是得了冠心病,因为早搏本身就是心肌缺血与损伤的重要信号。

  说实话,一般人得了早搏,都是往西医那里跑,往大医院跑。来吃中药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西药吃下去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有一种是西药吃下去副作用比较大,吃得人受不了了,才想到要用中药调理了。不是自己夸中医好,中医在治疗早搏上绝对是有优势的,第一个是有效,第二个是副作用小,西药的副作用太大了。我有一个病人,是频发房性早搏,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美托洛尔,这个药适用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偏高、心率偏快但心功能良好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应该说药是对症的,但是他吃下去之后,感觉心跳减慢了,这就是美托洛尔的副作用。他怕了,就停药不敢吃了。

  还有这样的病例,有个伢儿出生才50天,在正月初二因为感冒而转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到医院治疗后基本控制了。医生开出了普罗帕酮片,伢儿太小还吞不下,怎么办呢?只好化水喂药,结果他吃下去之后强烈咳痰,喉咙都堵牢了,弄得大人再也不敢用这个药了。普罗帕酮就是心律平,适用于心率偏快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但它的药品说明书上也标明了,服用后可能会有口干、唇舌麻木、头痛、眩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如果用量太大,极个别病人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还会导致心功能减退。再比如胺碘酮,也是治疗早搏的,这些药都会声明,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一定要慎用。为啥呢?副作用大嘛。这不是危言耸听,药品说明书上白纸黑字都是标明的。

  相对来说,中医中药治疗早搏,用野生灵芝治疗早搏这个毛病,我10多年用下来,病人没有叫过副作用的问题,只不过汤剂有点苦,一昂头么也吃下去了。药总是难吃的,好吃那是白沙枇杷!

  三

  当然,我前面讲了,野生灵芝也不是独味用的,还要讲一个配伍、分型辨证等。早搏这个毛病,西医是分冠心病引起的早搏啊,肺心病引起的早搏啊,而中医呢,不是这么分的,中医认为:早搏是气血阴阳虚损引起的。

  阴虚的病人,你去看,肯定是内火旺,舌质红,舌头干,大便也是干的。那天我碰到一个病人,60多岁,心阴虚引起的早搏,老伴陪着来的,她是满脸的不高兴,怒气冲冲的样子,原来就因为出门时老伴换鞋子慢了一点,她就不高兴了,一路埋怨过来。她老伴一路听骂声,也有点懊恼。我一搭这个病人的脉,脉细而快,又不齐,脉象上来说是个结脉。我就劝她老伴,内火旺的病人脾气躁,脾气不好是一种病理现象,有时候她自己都没办法控制的。等服了药,从根本上调理过来了,就好了。现在她要发脾气你就让让她,她本身就有胸闷、气短的症状了,再跟她争吵,越加弄不好了。

  像这种有阴虚症的早搏病人,我一般开生脉散加野生灵芝,再加一味丹参,对她整个情况的改善都蛮大的。这个病人告诉我,以前她是整个晚上心烦失眠,早搏蛮厉害的,最厉害的时候连去菜场买菜都不行--她提着菜等公交车,车子来了大家往后头跑,她也跟着跑,稍微跑了两步,心就跳死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车子走掉。像这位老太太,她是年轻时因为扁桃体炎引发的心肌炎,留下来这么一个病根。所以,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一下读者朋友,注意一下,如果扁桃体反复发炎,一年超过5次以上的,最好是动手术割掉。还有一种早搏病人,他是心气虚的,在治疗上我就用黄芪、生晒参、炙甘草,再加上一味野生灵芝。

  心气虚治疗不及时,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弄成心阳虚。这个就有点严重了,心阳虚的病人有个特点,我有个70多岁的病人,老先生一天到晚心悸、怔忡、气急、心慌,他告诉我:“走楼梯都不行。”他一边说一边捋起裤管让我看,哦唷,两个脚肿得明晃晃,他儿子在旁边告诉我,有时候穿袜子,等袜子脱下来,脚上的袜子痕迹像穿了一双靴子一样。这种情况,他的小便肯定也是很少的,舌头肯定胖大,有瘀斑。那么在用药上,除了用野生灵芝宁心安神,我还要针对浮肿、心阳虚等症状加用生晒参、黄芪、附子、白茯苓、田七、丹参等。每帖药里我还特意多加了3片生姜,果然,第一帖药下去,小便就多起来了。小便一多,浮肿就改善了,等第二帖药一吃,气也不大急了,症状基本就控制了。这个病例是6年前的事情,前几天他儿子因为胃痛到我这里来抓药,我问起老先生,儿子说:“蛮好,蛮好,正月十五还一家人去看花灯嘞!”

  我总结一下啊,为啥野生灵芝能在早搏这个毛病里派上用场?化学上的东西我说不明白,中医来讲,野生灵芝是宁心安神的。传说中白蛇娘娘盗仙草,盗的就是灵芝,许仙当时是怎么死的?心律失常吓死的!野生灵芝针对心律失常十分有效,编这个故事的人还通三分中医嘞。

  (口述:李成器采写:李华)

 

    闻闻中药香益智又助长

  一

  6个月以内的伢儿,一般不会感冒。6个月一过呢,伢儿难免着凉,中医讲起来就是伤风了,伢儿鼻子不通气,流鼻涕,打喷嚏,小东西呼吸起来“呼哧呼哧”挺难过,小伢儿嘛,嘴巴又不会说,就哭,就不吃饭,做娘的又不敢给他吃药,万一吃出毛病来呢,你说对不对?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懂一些中医食疗的知识,事情就好办。你到菜场跑一趟,花2毛钱买两根葱回来,葱的上面部分你们自己留着吃,下面那截葱白切下来在水里煮一下,把汤给你宝贝喂进去,几次下来,你伢儿的鼻子就通了,鼻涕也不流了,他看到你就会“咯咯咯咯”笑了。

  有些伢儿呢,伤风之后咳嗽,他咳得还比较厉害。怎么办呢?那就要吃中药了。“是药三分毒”啊,家长问:“你这个药会有毒副作用吗?”对了,给孩子吃的药,要精心挑选过的,尽量选用药食两用的、性味平和的、味道不是太苦的药材,这样煎出来的药,味道跟果冻差不多,小伢儿这才吃得进,家长也才放心。但是呢,有些医生下手是很重的。刚刚看过一个病人,从外地赶过来的,小伢儿咳了一个多月,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就是没有好转。我一看方子,吓了一跳,小伢儿啊,医生居然给他开炮山甲,这个炮山甲是破气的,是肿瘤病人吃的,你给小伢儿开炮山甲,钱贵不说,它有副作用啊。

  所以,我一直建议做家长的应该懂一点中医食疗的知识。这方面以前农村里是口口相传的,隔壁邻舍你有事情会给你说的,但是现在城市化了,人与人的关系疏远了,农业社会里面一些好的东西,在拆旧房子的时候一起拆掉了,这个是有损失的。

  我考考你,伢儿不想吃饭怎么办?伢儿腹泻了,除了跑医院,你知道不知道还有很好的食疗方法?伢儿遗尿呢?伢儿出麻疹的时候该怎么办?腮腺炎的时候该怎么吃?伢儿睡觉的时候出汗很多呢?还有流口水这样的问题,营养不良、缺钙的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问题,伢儿长得太胖的问题,其实都可以轻松地通过中医食疗解决。既能治好病,又没有副作用,也不花什么大钱。

  二

  再讲满周岁的伢儿。现在伢儿患过敏性哮喘的非常多。我自己的外孙也是这样,天气稍微凉一点,过敏了,咳嗽了,女儿就叫了:“妈妈,赶快给他开点药吃吃。”

  经常得到中药调理的伢儿,他的过敏性哮喘问题肯定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个毛病,12岁之前必须要把他弄好,拖过12岁,那是有后遗症的,儿女长大以后,是会怪爹娘的。

  过敏性哮喘的食疗,最好的中药材是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比黄金还贵,替代品可以是生物工程制造出的冬虫夏草菌丝粉,那个比较便宜,效果也确切。我反正是很相信这个东西的。有没有副作用呢?没有的。

  我举个例子给你听听,有个姑娘儿,从小她娘就领着她来吃中药,每次中药里面,我都放冬虫夏草,连吃两年,到了14岁了月经也没有来,到了15岁,她妈妈说,有点动静了。如果说有副作用,会促进性早熟,那么她13岁就应该来月经了。所以我用冬虫夏草很放心的,既能提高伢儿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又不会有副作用。这个方子,我把它叫做小儿健脾补肺方。

     三

  伢儿上小学,记忆力不好,唐诗宋词背不出,做家长的接到老师的电话,这个时候,你先不要骂小孩笨,你越骂他越笨,正确的方法是给他吃一些能够促进智力发育的中药。

  我前两年做过卫生厅“中药促进智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课题,到杭州杨绫子巷小学,找30名智力发育不是很好的学生,首先按照标准给他们做智商测定,一般也就50分左右。然后,连续3个月,给他们服用促进智力发育的中药。这些中药是怎么选出来的呢?是从我们老祖宗那里找来的。古代有个很著名的聪明方,里面有3味药,老祖宗认为是有促进智力发育作用的,比方说石菖蒲、远志、益智仁这些,另外,我把近代研究出来的有益智作用的药物也加进去,这样吃了3个月,再做智商测定,结果有些原来只能做50分的小孩,达到了70多分!那就基本接近正常儿童了。看到这个结果,我自己都有些吃惊呢!

  中医食疗能够提高智力,做实验就能证明。以石菖蒲为例,这就是一味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中药,血脑屏障一突破,药力就能顺利地进入大脑,就能促进智力的提高。这个课题当年我还得过省里面的奖嘞。

  我有个朋友的女儿,记忆力不够好,叫我给她吃点中药,吃了两个多月,本来背诵课文今天背明天忘记,现在记牢了,老师很惊讶:“咦,你这是怎么回事?最近成绩上升这么快?”老师这样一问嘛,学生肯定实话实说。结果那个老师一次就带了3个学生过来吃中药。

  我把这个方子取名为智通合剂,它不仅有益伢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助成人的智力维护。人到中年,记忆力都慢慢退化了,怎么办呢?如果吃点中药,大脑就能保持年轻态。所以,我劝老是上了厕所忘记拉拉链的,老是忘记熟人名字的,老是找不到东西的中年人,早一点有这个食疗保健的意识,你的工作年限就会延长,工作效率就能提高。

  四

  我自己身高1.57米,我爱人身高1.68米,你随便用什么公式来算,我儿子、女儿都是不可能很高的。但是我儿子现在是1.80米,我女儿是1.65米。怎么回事?中医食疗啊。女孩月经刚来的时候,男孩刚刚变声的时候,是中医食疗助长身高最好的时候,你错过了就错过了。

  我儿子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个子很小,住隔壁的一个同学跟他同岁,人家牛高马大,可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把他套在里面。看看儿子个子这么小,我爱人有点发愁,我说愁啥西,花了8元钱,买来一点人参,也就是等级最差的人参,开了一剂药方,也就吃了一个冬天,结果个子就“噌”地一下长了上来。现在倒过来了,他反而比隔壁的同学高了。

  我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讲食疗课,上课的时候就讲到食疗能够帮助长身高。下了课,一位个子较矮的学生上来跟我交流,说要吃吃看,我说你已经21岁了,过了食疗的时间,恐怕不行。这位学生有个弟弟,正好是变声的年龄,马上就吃,结果那一年长高了11厘米!

  助长食疗方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人参,不是高级的人参,是市场上等级最低的人参,再配上其他助长的中药,也同样是药食两用的,一般情况下吃一年就够了。有的家长有点吃不准,年纪小小吃人参,会不会补牢?会不会早熟?会不会有其他副作用?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女儿来吃呢?关键还是一个度,中药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眼下马上进入夏天了,儿子呢变声了,女儿也来月经了,要不要吃人参呢?如果觉得不要吃,就改为三七,再把其他一些药食两用的、没有副作用的中药加进去。我拟了一个方子,叫发育助长方,很平和的一个方子。

  五

  今年开始,英国医生就不准给患感冒的人开抗生素。感冒了只能回家多喝水,吃点一般的感冒药。而我们有中医,那事情很好办。

  有一位大学教授,前段时间感冒流行,他儿子学校里一半的学生都不去上课了,他儿子呢,第一天到医院挂盐水,38摄氏度,第二天挂,38.6摄氏度,第三天挂,39摄氏度,到第四天还是高烧不退,这个时候小孩子已经不太有力气了,这位教授找到我,下午药吃下去,他儿子晚上就退烧了。

  对付流感引起的发烧,中医肯定更胜一筹。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又十分容易变异,免疫功能比较差的孩子,病情就会比较重,并发症来得也快,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常用的抗病毒退热剂或安乃近之类,吃了之后一身大汗,热一下子就退掉了,但是一两天后,发热再一次出现。如果选择中医治疗,这个热是慢慢退下去的,退下去之后就不可能再复发。打个比方,流感病毒进入体内,跟体内正常体液混在一起,就成了一桶污泥浊水,你吃了西药,大汗淋漓,就好比是将上面清水部分倒出而污泥部分还留在底下,所以热一下子退下去,过了一两天又会复发。而我们中药呢,好比是一根棍子,先将这桶浊水搅浑,使病邪之气随汗流出体外,这样一来,就药到病除了。

  (口述:倪世美采写:单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