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奇.d.龙能力:福记危机路线:扩张-借债-金融风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1:44
福记危机路线:扩张-借债-金融风暴
来源:     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09年11月04日 09:52     作者:     李静
      
   两笔近期到期的可转债达18.5亿港元,加上3.5亿港元银行贷款,短期债务已达22亿港元

  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援说,福记申请清盘这件事情发生以来,在餐饮界引起了普遍讨论,就在几天前(10月30日),协会已经向商务部提交意见,建议政府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指导。
  “福记问题就出在了融资上,扩张速度已经超出了自己可以管控的范围。”冯恩援说。
  “我国上市的餐饮企业并不多,而且都还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在这方面政府更应该加强指导。福记的案例给大家以警戒。”他说。
  市场上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福记食品申请清盘,主要是由于到期债务无法清偿。
  上市之后急速扩张
  1999年,福记控股创始人魏东于辞去公职,与妻子姚娟在苏州创办了第一家福记中餐馆。2002年,魏东进入当时尚未被开发的工业配餐市场,并成为通用汽车等诸多500强企业的工作餐供应商。2004年,在引入法国里昂证券的风险投资后,福记食品在创建后的第五个年头远赴香港上市。
  与更多人熟知的丽华快餐的经营模式不同,福记选择的是向写字楼送餐,进入当时尚未被开发的工业配餐市场。随着发展,送餐业务已成为福记控股的主要收益来源,而需求主要来自工厂及大学。
  2004年底,福记以3.1港元在香港上市,上市后遇到了股市的大牛市,福记食品的股价一度冲高至29.20港元。目前,魏东夫妇共持有2.85亿股福记食品,持股比例约为52.65%,持股市值约9.4亿港元。
  其2007-2008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每年为福记带来5亿港元盈利、6亿港元经营现金流入。现金流充裕的福记,随即展开业务扩张.近年来,福记不断购买物业、兴建厂房、收购餐厅.
  与此同时,福记在业务拓展上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这其中就包括2007年和铁道部合作动车组送餐业务以及为背景奥运会提供送餐服务等业务.随之福记花在投资项目上的现金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过经营中的现金收入。
  福记历年的财报也显示出其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状况,以半年为单位,福记每段时期花在投资项目的现金,都远超当期经营业务现金流入;2008年下半年,面对经济放缓和信贷紧缩,福记仍然在开展大手笔的投资。例如,营运现金流为3.8亿港元时,当时财政年度中投资费用就已达7亿港元。
  单靠送外卖、做餐厅不能提供足够现金来扩张业务,举债成了福记资金流的中国要来源,于是福记投资银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
  成功上市之后,魏东突然突然发现,投资银行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用可换股债券借了钱可以不还。节节上升的股价令福记以为可换股债券是融资必胜方程式。在股价大涨中尝到甜头的福记,多次利用可换股债券融资。
  借债融资埋下祸端
  时间倒退至2005年10月14日,福记上市还未满一年,即通过摩根大通(J. P. Morgan)向独立第3者发行6.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种下今天财务危机的祸根。可转债有别于普通债券,可转债设有换股价,如果福记的股价涨过换股价,债权人可将债券换成福记的股份,福记就可发行新股,代替现金来还债。如果债权人没有换股,福记就要准时还钱。换股价通常比现价有溢价,当时福记报8.4港元,而这批CB的换股价是10.25港元,有22%溢价。福记发可转债得来的现金,一半用作兴建食品加工中心,另一半作为营运资金。由于这6亿港元可转债在2010年到期,但福记在一年内已经涨过换股价,债权人换股后,福记的资产负债表上少了6亿港元债务。
  尝到甜头的福记2006年11月再通过瑞银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订立了10亿港元零息可转债,今年11月9日到期;2007年通过花旗与Capita Trust Company Limited订立了15亿元人民币零息可转债,2010年10月 18日到期,港元结算。正是这两笔业务,为日后福记清盘埋下了“炸药桶”。
  按照两项合约规定,福记食品应在每个财年结束(3月31日)后的180天内寄发年报。任何于既定期限届满15日后寄发的,均被视为违约事件。按照这一规定,目前早已经违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违约只是事件的导火索。一些分析师指出,实际的原因可能是受市场的拖累。因为可转债支撑的资金链条能够持续取决于两点:公司业绩有实质的大幅提升;牛市延续,股价上升,才能通过可转债持续融资。显然,福记这两者都未能实现。其当初签下的换股价格最低为17.5港元,比当时的股价有24%溢价。但溢价愈高,股价愈难升至换股价,换股失败的可能性就愈高。而截至今年7月28日停牌前,福记股价只有7.6港元。
  风暴来袭股价跳水
  随着金融海啸袭来,福记公司营运不佳,其股价自去年一路下跌,从最高时候的29.2港元跌至去年11月底的约2.30港元,市值缩水逾九成。福记财报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可转债占公司总债务的80.5%。
  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嗅觉向来都是灵敏的,在福记股价因金融风暴影响开始走低时,福记股票遭遇摩根大通的大幅减持,并诱发股价大幅跳水。
  2008年10月16日,在当日发布的《2008胡润餐饮富豪榜》中,魏东夫妇以22亿港元的身家连续第二年“高中榜眼”.但同一日,福记食品(01175,HK)狂泻39.56%,收报3.30港元,逼近2004年上市招股价3.10港元。
  黎嘉恩对本报记者表示,福记申请清盘主要是两个原因,除了大量中层员工及客户流失,导致公司运作受到影响外,现金流出现问题,无法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也成为其随时可以引爆的亦可定时炸弹。
  福记股价自去年一路下跌,当年11月底低至约2.30港元,至今年7月停牌前报7.60港元。由于转股机会渺茫,福记食品现金偿债压力陡增。尽管,福记食品的股价曾从3月份的2.6港元附近一直上涨到停牌前的7.6港元,并创2009年新高。但多次跟踪福记的里昂证券表示,福记清盘对投资者是一个悲伤日子,并粗略估算福记每股仅余0.74港元的剩余价值。
  事实上,由于股价持续下跌,目前瑞银、花旗经手发行的两批可转债换股无望,变成实实在在的债务。福记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前者在今年10月到期,尚余4.5亿港元要偿还;后者的14亿港元,在明年11月到期。另外福记还有3.5亿港元银行贷款在半年内到期。单是这3项短期债务,已达22亿港元,还未计福记已签下的庞大工程合约。相比之下,福记的流动资金只有10.6亿港元。
  关于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里昂证券分析师Paul Quah早前指出,这令他很惊讶,原因是早前他与公司管理层会面获得的信息是,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仍有一定量的现金,足够应付11月到期的可转债。他质疑公司现金的去向。
  有分析指出,今天福记的存亡,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取得融资。但从上述停止派发股息、变卖家当套现可见,情况并不乐观。
  “10月30日,我们召开了债权人会议,介绍了福记目前的情况及申请清盘的一些背景原因。”黎嘉恩说,“初步估计福记的债权人有几百个,对于这些债权人能否得到赔偿,现在还不清楚,因为公司现在还在正常营运。”投资人拿到现金的可能性很小。
  ■链接
  福记股价曾遭摩根大通“伏击”
  2008年10月16日,福记食品(01175,HK)狂泻39.56%,收报3.30港元。在10月3日至16日期间,福记食品的股价一路从8.40港元跌至3.30港元,累计跌幅达到60.7%。
  摩根大通抛售福记
  港交所公开资料显示,去年9月29日,摩根大通申报减持130万股福记食品,令其持股比例由7月28日的5.26%降低至4.87%。港交所方面并未披露摩根大通此次减持的每股价格,9月29日当天,福记食品的股价一直在7.78港元至8.03港元区间震荡。
  2007年11月15日,摩根大通曾以每股18.96港元至18.98港元在场内增持267.46万股福记食品,进而令持股比例从8.66%升至 9.15%。但进入2008年以来,摩根大通就在一路减持,只不过3月份以来的减持作价区间在每股11.10港元至13.50港元,远低于当初增持作价。就在摩根大通申报降低仓位的四个交易日后,福记食品开始了加速下跌。
  时隔一年,再看当时摩根大通的“割肉”逃离,已经不言而喻。
  事实上,引发摩根大通减持的一个诱因,主要源于福记在去年9月初的一个公告。公开信息显示,福记食品在去年9月初披露,集公司秘书、合资格会计师、财务总监及授权代表多项职能于一身的吴国才因私人理由辞去相关职位。公司强调,吴国才与公司董事会成员并不存在任何意见分歧,并随即宣布新的人事安排。
  已经资不抵债
  此前,黎嘉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福记食品账面资产约30多亿港元,负债约20余亿港元,绝大多数为海外债权人,但不方便透露现金结余。
  而福记在10月30日的公告中也明确指出,福记经历重大的财务挑战,其可能归因于以下各项:尚未履行未偿贸易债务的实时还款责任;财务状况及业务运作迅速恶化:短期营运资金不足够维持业务营运;与福记主要客户的合约显著流失。
  此外,由于清盘人表示初步清点显示福记已经资不抵债,由于债权人优先。
  “一般餐饮类企业的负债率在30%至50%。”新鸿基金融策略分析师彭伟新表示,“去年以来香港市场有多家中小型公司宣告清盘,这对投资者的信心是个重大的打击”。彭伟新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更为关心。去年以来,联洲国际(00048,HK)、宜进利 (00304,HK)、德发集团(00928,HK)、佑威(00627,HK)等香港上市公司相继陷入财务困境,并最终走向被接管或清盘之路。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