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空印子月百度云资源:教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34:04
1、教育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 )和( )(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 )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
6、1632年,著名的( )国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 )、( )、(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 )有时可以作为( )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 )、(  )、(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 )和(  )。学校始建于(  )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 )、(  )、(  )、(  )、(  )、(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和(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和( );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  )、( );四学( )、( )、(  )、(  )。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 )、( )、( )、( )、(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2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4.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6.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28.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
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
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5.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
3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
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
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
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
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
45.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
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
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
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
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
5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
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
52.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5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
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58.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
59.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
6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
65. 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
66.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67.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
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71.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72.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欧最早的教育专著。
  中国无名氏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捷克的夸美纽斯的著名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中国学术界一般把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他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发展模式、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英国的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并提出了白板说。
  卢梭的《爱弥尔》1762  自然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
  德国的康德《康德论教育》1803,他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康德的赫尔巴特属于传统教育派,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并称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普通教育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的。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作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连续不断的增长;教育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应讲求“做中学”。
杜威的教育学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实用主义在中国:陶行知,提出“谊友制”。对陶行知的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根草”。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在我国广泛流行。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实验法的分类:
根据实验场地不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根据实验的自变量多少:单因素实验、多因素实验。
根据实验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根据实验的功能和目的: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在中国,一般认为最早把教育二字合用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的要素:
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的基本形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形态:
原始教育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从教育制度的标准出发,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后制度化教育。  中国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现代学制的颁布。从此,我国的学校教育才走向了系统化发展的道路。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学制。学校的产生:
中国:最早在夏朝,称为“痒”、“序”、“学”、“校”。
产生原因:剩余产品出现;有了专门的教师和学生;文字的产生。  教育功能由教育本质决定,是教育本质属性能满足主体需要的表现形式。
教育功能的分类:
从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
本体功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对人、对社会人成长发展的作用)
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从教育作用表现形式和方向上来分:显现功能和隐性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层次划分:基本功能、派生功能。教育目的的特点:
强制性、宏观性、历史性、理想性教育目的的层次:
  由高到低,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现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第二层次表现为各个学校的课程目标;
第三层次则是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同时是确定教育任务、建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评价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标准。
  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1、教育目的规定教育活动的方向;2、教育目的支配教育活动的过程;3、教育目的激励教育活动的进行;4、教育目的评价教育活动的标准。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认为,人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社会本体论
  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
代表:孔子、柏拉图《理想国》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国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彼此独立,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无轻重、主次之分,作用都是一样的。  各科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为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部分。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制
代表是“二战”前的德、法、英等欧洲国家
  单轨制
代表是美国
  分支型学制
代表是“二战”前的日本、前苏联、中国学制类型的变化发展趋势:
   双轨学制逐步向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演变。  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开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是最早采用西方教学制度的现代学校。  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我国学制改革的一个新阶段。我国现行学制的规定:
  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迫性、普及性、免费性教师专业结构的内容:
  教育信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当前我国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中心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学生中心论”
代表人物: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民主平等、对话合作、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课程类型依据课程的管理划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形势教育论主张发展学生的智力,忽视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
  实质教育论主张实科教育,忽视发展智力。中小学课程的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本(教科书、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教学的任务:
  掌握双基: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发展智能和体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学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教学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教学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备课时的“三项工作”、“三项计划”
“三项工作”
1、了解学生
2、钻研教材
3、选择教法
“三项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2、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教案)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式
  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范例教学模式
  美国的M·瓦根舍因提出。
奥苏贝尔模式
  理论基础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教育学: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本书定义: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
  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社会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始终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就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它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应遵循的实施原则。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从广义上说,既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旅程中,身心各方面联系的有规律的变化、完善、衰退、消亡;也指人的种系的变化、完善过程。
   狭义的人的发展则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发展的内涵主要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涵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释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变化过程。
   一般来说,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所提到的人的发展概念是狭义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概念正在扩大。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决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一般而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要求。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的培养特定社会领域特定类型的人才任务。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制度(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
  
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学校制度的核心。义务教育:
   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必须予以保证的强制的国民基础教育。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以教育教学为职责、以教书育人的使命的职业。教师专业化:
   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学生:
   学生是有主体性的、发展中的、完整的有个性的人。课程:
  指课业及其进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学科课程:
   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活动课程:
   它主张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所以也叫做生活课程、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组织学校课程,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得生活必需的经验或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改造。
 
校本课程: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班级授课:
  是指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地点(课堂),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应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德育:
   也称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同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通过多元化训练,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狭义的道德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道德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