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略咨询:《让子弹飞》: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45:57

《让子弹飞》:一部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  

听婵释禅  

 姜文 先生以一个思想家的深厚思想底蕴,用一部仅有130分钟的梦幻式电影表现形式,通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再重新周期轮回到封建资本主义”的历史周期循环演变过程演绎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由此,所引发的连篇累牍、异议纷呈的解读也让人目不暇接。仅乌有之乡这样的一般艺术作品都瞧不上眼的顶尖思想平台,也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发表了60多篇解读和观后感等的影评文章。由此可见,这部史诗般的恢弘巨制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的巨大影响。虽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阶级立场、认知认识和理解感悟事物的能力等去对《让子弹飞》这部作品进行属于自己的解读和感悟,但真正能够被 姜文 先生纳为“知己”的解读也许并不会很多。  

   

在这诸多的影评解读文章中,其中虽不乏“神来之悟、精道之感、洋溢之颂、惜惋之叹”,然而听婵释禅还是觉得影片中的许多“思想之深厚底蕴和艺术之灵光精巧”,还没有进行过更深层次的挖掘禅悟,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没有登上艺术赏析的峰顶。为了让这朵集“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惊世骇俗之奇葩,真正地开在人们的心中,并在实践中结出“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社会主义伟大硕果,听婵释禅试图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上来解读和感悟这篇必将不朽于世的恢弘巨制,与大家站在更高的基点上共赏析。  

   

一、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开头与结尾”所暗喻的宏大命题  

《让子弹飞》的开头和结尾,正好暗喻暗合了那个“革命由成功到失败”的“周而复始周期循环规律性”在世界大地上的重演和轮回。影片开头,那些代表“传统封建车马行担生产力水平、封建分配制度、封建文化”等的拉动火车飞跑的“马匹”,与代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资本主义文化”等的那列“火车”孽合,所结构形成的那个“由马拉的火车”这两股动力所拉动的“封建资本主义或是叫官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怪胎”。  

   

在影片的开头,暗喻的是“张麻子等革命者”打出了向“封建资本主义”攻击的第一枪,并喊出了“让子弹飞一会”的总是需要穿越时空的期待和等待的意味深长话语。这“第一枪”和后来的许多枪,许多观众都认为是毫无意义的空枪,而影片所说的“没打中”,是看到了在“马并火车”速度大致相同的暂短时间里,现实中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然而“等子弹飞了一会”,不久人们就戏剧性地看到了那些“马匹”渐渐地脱离了与火车连接的“缰绳”而分崩离析了。这弹无虚发的“子弹”,首先打断、斩断或是解体的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联结的“官商勾结”的“缰绳”的组织架构形式,也即“推翻或是分崩离析了象征“车马行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那个封建社会”,或是“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让代表“封建社会制度”的那些“马们”分崩离析,如云霄般地消散,彻底失去其社会存在的现实意义。然后,再将代表资本主义的“那列火车”通过“血与火”的革命方式彻底地进行颠覆、推翻。而那个彻底“颠覆”并支离破碎的火车,正是对“推翻资本主义”的象征。  

   

影片仅用几分钟梦幻般的“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就把影片的“要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平正义社会迈进”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封建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想理念的“代言人或是化身”的“真马邦德和他的老婆们”并没有消失,他们还要继续在整个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的阻碍和误导作用。  

   

而整个电影的中间段落,都是在表达一个“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血与火”的历史演变过程。因为“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等就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如果说一个社会没有了这种核心价值思想理念,不管其有多少民主、自由等的价值理念,那这个社会肯定不再是“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公平社会”了。  

   

而到了电影的结尾,革命队伍中发生了走什么“道路”的分歧。没有人再愿意跟着代表“马列毛革命者的张麻子”继续革命了,没有人愿意继续“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地进行社会主义式的公平“分钱”了,也即没有人愿意跟着社会主义者们继续进行“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式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式地进行社会财富的分配了。那几个在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幸存,并从衣着打扮上可以看出分别是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等的曾经的革命者,“依然”坐上“那列”除了后面绑上一辆代表生产力水平已有所进步的“自行车”(比如:中国八十年代初之象征)之外,其他都是原封不动的“马拉的火车”,向着影片开头火车奔跑的相反的方向跑回去了,准备去做可能的另一些“黄四郎们”去了。也即这些跟着革命领袖曾经革命的弟兄们,又重新登上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结合物—-“封建资本主义”的“物是人非”的“马拉的火车”,重新走上和走进了历史的周期循环的老路和轮回,并开向了代表“封建资本主义”最繁荣发达的那个地方。而代表“马列毛革命者或是社会主义左派”的那个“孤独的张麻子”,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艰苦卓绝的“孤独求索”之中了。  

   

影片的开头与结尾,即紧扣了主题和形成了前后鲜明的强烈“照应”,又展现了人类历史循环周期规律性“轮回”的残酷无情。而且即使是以“和平演变”的方式,也是难以抗拒其巨大的周期轮回规律性的强烈作用。  

   

一部小小的电影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类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根本追求要义,并展现出人类历史发展周期规律性重演轮回的如此宏大的命题,如果不是一位匠心独运的思想艺术家,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种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之至高境界的。影片即展现了“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的继续革命之艰难曲折,也表现了“成也分配、败也分配”的历史周期循环规律性发挥作用的残酷无情,更演示了的历史文明进步的螺旋式发展的这个哲学命题。影片结尾留给人们许多耐人寻味和残酷无情的思考、难题和谜团,都是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的代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命运的宏大课题。  

   

二、“康城”和““鹅城”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暗喻、指代和象征  

“张麻子,也即马列毛革命者们”,在影片开头的推翻了“封建资本主义”象征的“马拉的火车”以后,本来是要直接去“康城”地走进“意识流”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康城”在影片中象征的是人类追求的“共产主义” (communism--康城)的理想社会。但要能够去了“康城,也即共产主义”,就必须要垮过“鹅城”,也即社会主义”这道坎。因为当时的人类社会还是以“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方式为主导和统领地位的“分配关系”。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力也还没达到很高的水平,也即“物质财富还没有极大地丰富”。因此,首先还要“建立社会主义”,还要革命性地调整“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分配关系”,并确立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方式的主导和统领地位。而在苏俄就曾经开启了这种“分配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先河,而影片中用“俄式建筑”等来作象征和借代,更具有符合历史发展逻辑关系的现实意义。当然,这个“鹅城”也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革命领袖领导无产阶级的烽火战场的。去了“鹅城”,而没有去“康城”,这种“阴差阳错”看似偶然,然而这又是革命历史发展规律性和发展阶段论之必然。  

   

三、只有通过把“印把子”、“劫富济贫”、“驱出达虏”、“枪杆子”、“造反有理”等的力量集合起来,摧毁和消灭“反革命组织体、剥消制度象征的碉楼和外部列强,以及黄四郎这种精神和肉体的统治阶级领袖之罪魁祸首”,革命才能成功  

影片用长达120分钟所表达的正是通过运用“印把子”, 侠义志士的“劫富济贫”、发挥“枪杆子出政权”的作用,开展“造反有理”的革命思想解放宣传运动,和摧毁“反革命组织体、制度象征的碉楼和黄四郎这种精神和肉体(真假黄四郎)的统治阶级领袖之罪魁祸首”等的方式进行的革命斗争过程。而影片也是通过这样的五个基本层次和逻辑关系展开了“张麻子等革命者”的那艰难曲折、艰难困苦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演进过程,并最后取得建立 “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一个层次,张麻子等革命者通过尝试“印把子”也即“法制道德”等进行治国安邦。并把那个象征“法制道德”或是“印把子”,并已“雪藏”很久的“申冤鼓”搬了出来,然而经过几个回合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革命者不仅完全败北,而且还搭进去许多革命者(老六)的性命。这就说明在“剥消压迫掠夺卖国的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彻底推翻的情况下,单纯地走“印把子”的“和平演变”和“法制道德”之路是行不通的。  

   

第二个层次,张麻子等革命者又尝试通过古代“侠客仁人义士”的“劫富济贫”、“杀富济贫”的方式去播撒和寻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然而这条道也仍然走不通。张麻子等革命者通过“劫富”播撒和“济贫”给劳苦大众的社会财富---“银子”,由于尚有“剥消压迫掠夺的分配制度”的存在;由于还有剥削阶级的利益代言“黄四郎”这个首领的存在;还有“碉楼”这个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财富分配的“权益武装机器”的存在;由于还有外来反动势力“假张麻子利益集团”的武装干涉和插手捣乱破坏,那由张麻子等革命者“分发布施”给劳苦大众的社会财富—“银子”,又通过那些象征剥削阶级“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方式的财富剥削收刮掠夺机器—-那“几辆货式马车”等的方式,又全部被剥削阶级收刮掠夺回去了。也就是说,剥消压迫掠夺的分配制度不变革,掌握剥削压迫掠夺“武装机器”的黄四郎和维护剥削阶统治的“碉楼”和外来干涉并助纣为虐的“假张麻子们”不打倒,播撒和寻求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还是不会生根发芽,革命的胜利还将是短暂的。  

   

第三个层次,张麻子等革命者改变了斗争策略。他们先与黄四郎们联合,先把武装干涉并助纣为虐的“假张麻子们”消灭干净。而包括中国的抗日战争、苏联反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等在内的所有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硝烟烽火,难道不正是这种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之战吗!尽管革命者在这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利益斗争中付出了更大的牺牲,但却换来了进行国内革命、追求“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的良好外部环境。  

   

第四个层次,革命者在革命斗争过程中通过对失败经验的总结,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并积极地武装人民地“撒枪”。然而在革命者将象征武装斗争的“枪支弹药”发给民众后,并未出现“一呼百应”革命高潮的到来,而民众还都在等待观望。于是三番五次地“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枪碉楼”的“造反有理”的革命思想解放宣传运动就展开了,而此时影片再一强化“主题”地喊出了“让子弹飞一会”的等待民众的觉醒和觉悟。这就说明,革命不仅要给民众“枪杆子”,而且还要让民众成为自觉自愿地使用“枪杆子”地跟着革命领袖和革命队伍干革命的英勇战士。而这就是“造反有理”的革命思想启蒙宣传运动,也只有唤起人民的觉醒和觉悟,才能为革命奠定根本的自觉自愿的思想理念基础。  

   

第五个层次,也是革命者最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也即上面那些革命条件在不断地成熟之后,如果不将象征剥削阶级“精神领袖”的“假黄四郎”消灭,并把人们的恐惧心理彻底驱除,那还是没人愿跟着干革命的,而只能是仍然的等待和观望。而一旦张麻子将那个统治人们思想的精神领袖“假黄四郎”彻底消灭了,人民就会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地跟着革命领袖和革命队伍干革命了,而那个被“印把子”、 “劫富济贫”、“驱除达虏”、“枪杆子”、“造反有理”等硝烟烽火大革命运动已经摧残的千疮百孔并象征“封建资本主义”碉楼的“纲举目张”的“大门”,也就没有任何可以阻挡革命洪流冲击的阻力和障碍了。而那个代表剥削统治阶级领袖的“纸老虎式肉体的黄四郎和实体的碉楼”的从根本上解决掉,也就不用再费吹灰之力了。  

   

影片正是按照这样的线索、情节、层次和逻辑关系展开并发展演进的。影片不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关系合理,而且还情节曲折叠荡、思想内涵丰富蕴藏、细微之处表达深远且意味深长。而张麻子等革命者这种“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这种历史演进过程,就浓缩在这短短的120分钟里了。影片不仅给人们留下了可歌可泣、激昂振奋,而且还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味、思考、反思和苦痛。这就是这个令千百万人感慨万千、感同身受、感恩戴德、惋叹不已,并“仿佛就在昨天”的革命史诗般的恢弘巨制。  

   

四、“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诠释了只有消灭“剥削阶级这个精神和物质领袖的你”,才有“无产阶级的我”的存在和生存可能  

   

《让子弹飞》的结尾部分有一段重要对话,张麻子问黄四郎:“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张麻子的回答是:“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个答案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革命道理就是:只有打倒代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黄四郎这个象征剥削阶级精神和物质领袖的你”,才是无产阶级翻身得解放并走上“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当家做主人的命门。而让“伟大的革命领袖”不断地“接班”领导人民继续革命,也才是保住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关键之关键。那些“光着上身”象征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才能真正永远地享受到“社会主义财富共享”的阳光雨露,才能真正具有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衣服”。  

   

当我们透过剧情这些“繁枝细节”去透析其所反映的“本质或是真理”时,你就不会感到那仅仅是在叙述一个简单并荒诞的故事,而是在展现着那些由“刀枪蘸着血泪”挥洒出的一幅幅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画卷,一部饱含激情、震撼世界的关于“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而影片中的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风骨,也就时隐时现地显现出来了。  

   

   

五、“细节”,所有的“细节”都赋予并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暗喻、比喻、象征和表达表现,并使之全部能够“说话”,由此也把影片的艺术性推到了空前的高度  

   

由于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必须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左右表达完整其想表达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因此就不能象电视剧那样悠闲自地任情漫谈了,其必须要经过对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每个细节的精雕细刻。而姜文的《让子弹飞》又是表达了这样一个宏大的“革命历史演变过程”的重大题材。因此,影片不仅整个故事演进的情节和层次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重点重大事件,以便充分地表现《让子弹飞》这个故事的主题,而且所有的“细节”也都给赋予的生动活泼、生龙活虎的生命语言、思想内涵和暗喻、比喻、象征、表达表现的话语权力。正是这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话外音,才有声有色地表达了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表达的思想内容。这无论从衣着、道具、场景、音乐,还是语言、情节、顺序、逻辑等方面的“细节”上,都蕴含丰富地表达并丰富着影片的那同一个宏大主题。  

   

这无论从衣着上那“光着上身”象征无产者的打扮,还是张牧之手下那几个“工农商学兵”等并已经是“干部”,并随时有可能成为“黄四郎第二”的弟兄的“装扮”;无论是那些“三教九流”百姓的穿戴,还是那个可以让“黄四郎的肉身有九种死法”的“摘挑子”政客的“假洋鬼子”的不伦不类“扮相”;无论是用枪在大门上打出的并对得不到民众响应而感叹的“!”,还是那对革命彷徨和未来的疑问的“?”;无论是结尾火车上挂着的代表生产力有所进步的“自行车”,还是那个同样是被封建剥削压迫的“黛玉晴雯子”名字的对《红楼梦》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借代;无论是那几场深藏压抑怨愤寻求爆裂渲泄时机的激烈“鼓声”,还是扮成侠客做布施“公平正义”的好事仍需要偷偷摸摸地用“筒”的脸帘来遮挡;无论是反动派明目张胆地施展“阴谋”,还是树上的屁股兜里的那五张委任状;无论是依附在地主资本家身上的“官僚”在与地主资本家共谋获利后的“三七开”,还是张麻子、马邦德和黄四郎的“三真三假”中所演变出来机巧百变的“阳谋和阴谋”,等等,都承载了影片需要表达和表现的生命语言,并用这种千差万别、千奇百怪的“标签”,辅助整个故事情节的顺利展开,并彰显着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播放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画外音。也正是这些蕴含丰富的“细节”,才使整个故事的情节、场景、层次等更加丰满成熟并富有艺术生命活力。  

   

   

总之,《让子弹飞》这部优秀电影作品,不仅是一部融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且必将不朽于世的恢弘经典巨制,而且也是一本浓缩并再现了二十世纪曾经席卷世界的那场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演变过程的通俗读物;不仅是一部革命者追求“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用“血与火”书写的革命理想主义的英雄史诗,而且也是一部歌颂伟大的革命领袖领导人民推翻封建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百折不挠、铸就辉煌的生动历史教科书;不仅是见证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并由社会主义的“鹅城”向共产主义“康城”理想社会“追求”的里程碑,而且也是摆在人类面前并急需解答和破解的“如何走出历史周期循环怪圈”的重大现实课题。而“姜文”这个名字,也会与他的这部恢弘巨制一样,必将载入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无上荣耀的思想艺术史册之中。  

   

 2011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