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团队组织架构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1:57

黄平县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西北部,距州府凯里58公里,离省会贵阳179公里,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地州,接壤凯里、台江、施秉、余庆、瓮安、福泉六县市。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共24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2%。

目录

·                                 • 县情简介

·                                 • 地理气候

·                                 • 自然资源

·                                 • 历史人文

·                                 • 经济状况

[显示全部]

黄平县-县情简介

 

黄平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水能等自然资源,县境内森林覆盖率为35.42%,有天然药材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等1000多种,黄平是贵州省唯一发现冬虫夏草的地方;黄平处于地质板块断裂地带,是各种矿石富集的地方,县境内有优质灰岩矿2397万吨、砂岩矿579万吨、粘土矿199万吨、重晶石矿39.98万吨、铝钒土600万吨、磷矿81.7万吨以及其它尚未探明的贵重金属矿;黄平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7.76万千瓦,目前自发电量4840千瓦;此外,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

黄平有文献可考的历史2282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旧州多次为历代州、郡、府所在地,是战国时期的且兰国都。新州、重安也为历代古城要镇。黄平开化时间早,人才辈出,从明景泰时期到清朝末年,有进士29人,举人251人,史称“黄平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科名辈出、甲于他郡”。解放以来,文化教育一直保持较好基础,高考恢复后,历年位居全州前列,2004年旧州中学和黄平民中应届考生刘胜琴、江普庆以优异成绩夺得全州文理科状元。黄平是教育大县,许多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有博士、双博士、博士生导师、大学教授、专家、高级工程师,还有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画家等等。红军二过黄平,肖克将军长征时在旧州天主教堂获得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使红军顺利转战云贵、转至湘西的“革命文化”,黄平与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清代大学士和王申等传奇故事的“名人文化”,旧州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文化”,集宗教、建筑、古迹及生态于一体的旧州古建筑群、飞云崖建筑群等独特景观璀璨夺目,异彩纷呈,神奇而厚重。全县人文景观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

黄平县

黄平是苗族革家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堪称天下革家第一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地处于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上游,拥有舞阳河十大景区中的四大景区,即:飞云崖、上舞阳、旧州古镇、重安江景区,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山水风光秀丽迷人。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全县自然景观多达52处。此外,还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兴枫香革寨、谷陇大寨苗寨。重兴枫香革寨正申报国家民族生态博物馆。黄平苗族文化悠久古远,民族节日盛多,谷陇九月苗族芦笙会规模宏大,集会人数最多达8万人,是最大的国际苗族民间芦笙会场。2002年以来,随着野洞河和飞云大峡谷两个漂流景点的正常运营,标志着黄平旅游业开始与市场成功接轨。目前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方客商看好黄平市场,纷纷前来洽谈其它景点的开发。黄平旅游大县的格局正在形成。

黄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因有黄平烟厂等工业企业的有力支撑,黄平县经济发展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992年县级财政收入达5393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黄平烟厂被迫停产。随后,丝织厂、酒厂、复烤厂、纸箱厂等国有工业企业相继倒闭和破产,黄平经济步入低谷。1994年县级财政收入只有870万元,财政出现严重赤字。1998年后,黄平注重培育后续支柱财源,经济得到缓慢复苏,但县内缺乏强大稳固税源的企业,税费贡献率低,经济总量增幅较小。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3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6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6.34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028万元。全县财源结构单一,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是依赖财政以奖代补、转移支付和专项投入的经济县份。

黄平县-地理气候

 

黄平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07º35`40"-108º12`48"和北纬26º43`46"-

黄平县

27º14`30"之间。东临施秉和台江,南壤凯里,西接黔南州的福泉、瓮安,北连遵义市的余庆。县境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57公里。

黄平在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纸房的轿顶山,海拔1367.2米,最低点位于东南角的清水江畔镰刀湾,海拔为519米。地形北部为武陵山的余脉,多为中低山,坡陡谷深;南部为苗岭山脉余系,为中低山丘陵,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坝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黄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3℃--16℃.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

黄平县-自然资源

 

 黄平自然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湿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42%,云贵高原的地质构造形成这里山、丘、陵、河流、溶洞、峡谷、坝子等地形地貌。

黄平县

黄平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石灰石水泥原料矿、铝钒土、硅、铅、锌、锰、镓、锗、镉等20多种,其中蕴藏量大的有重晶石、石灰石水泥原料矿、石膏、铝钡土、汞矿。其中汞的储量为1087.3万吨,重晶石的储量为39.98万吨,铀、钇稀有金属储量为1150吨,铝钒土储量为600万吨,且品味高,有开采价值。

保护较好的森林植被中藏有药用野生植物1000余种,较为珍贵的如天麻、灵芝、杜仲、冬虫夏草、射香等200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红腹锦鸡、小灵猫、穿山甲等出没于原始森林朱家山保护区。

县境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河流有重安江、阳河、平溪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76万千瓦。同时形成奇山、秀水、怪石、溶洞、瀑布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黄平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开发利用的有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阳湖、三朝桥五个景区,正待开发利用的有朱家山原始森林、浪洞温泉、重安江十里古峡、石笋沟、横坡林场省级森林公园,上阳河(黄平段)等十余个景点

黄平县-历史人文

 

黄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公元前298年,楚将庄足乔率军逆沅水(阳河)至黄平(今旧州)登陆灭且兰,后伐夜郎时,黄平已有建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留下人文景观5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典型的旧州古镇和古驿站飞云崖,正在积极分别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路过黄平留下光辉足迹,抗日战争旧州机场立过显赫战功。

黄平县

史称“黄平科名辈出”、“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至清末黄平有进士29名,举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黄平人王耘中进士,其子侄五人,中举人三人,中进士两人,后人赞誉为“五子登科”。明景泰五年(1454年)黄平周瑛中甲戍科进士,为黔东南地方中进士的第一人,官任广西右布政史。明末黄平人解立敬任过广饶、衡、徽地区巡抚。清初旧州人石赞清1867年任湖南巡抚。黄平人朱定元任山东巡抚。现代更是人才辈出,博士、硕士、工程师、教授、艺术家等黄平有百余人。

黄平民族风情浓郁,古老的苗族民风古朴。被人们誉为“羿的后人的黄平家”风情独特,苗、服饰将他们的崇拜和文化记录成一部“史书”。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构成了黄平特有的人文韵律。

黄平县-经济状况

 

目前,黄平工业基础薄弱,仅涉及治金、水泥、电力、丝绸等行业,2002年工业生产总产值622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5万元。县政府已明确抓好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项目,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黄平县

黄平森林面积49102.3公顷,牧草地面积418867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219万元,林业产值2999万元,牧业产值11337万元,渔业产值385万元。以退耕还林为依托,以烤烟生产、种桑养蚕、种草养畜为重点,发展生态、观赏、城郊、增值的“农业稳县”战略正在实施。

黄平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十大景点,黄平拥有四个,即飞云崖、重安江、旧州古镇、上阳河。随着飞云崖景区飞云大峡谷景点和重安江景区的野洞河景点的开发和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挖掘利用,以文化研究、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民族采风的“旅游兴县”战略正在实施,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拉动了流通、服务等产业发展。

黄平县-交通电信

 

建国前,黄平交通陆上有古驿道西达贵阳,北通遵义,水上有清水江和氵舞阳河航运直达湖南,空中旧州飞机场

黄平县

有飞机往来芷江、贵阳等地,是黔东南水陆、空运十分发达的县份,也是湘黔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解放后,陆上交通优势取代了水运和空运,湘黔公路横穿县境,省道湄黄公路直达遵义通重庆、四川。周边五县公路畅通黄平。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穿过县内三个乡镇,共28公里,建有4个火车站。其中谷陇火车站有旅游列车停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20.8公里。

县城至州府凯里58公里,距省会贵阳179公里,距境内火车站谷陇站30公里,现正积极筹备改造距县城25公里的旧州飞机场,将它建成贵州东线旅游支线机场,为黔东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邮政、电信、联通、移动通讯业务覆盖全县,通电话村数达80%。农村电视普及率达90%。全县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已并入国家电网。水电设施齐全,供给充足。

黄平县-发展状况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4.65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由上年的58.74∶14.63∶26.63调整为55.24∶16.43∶28.33。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3143.3公顷,优质果品基地增加到666.7公顷,种植破季高产蔬菜735.3公顷,种植优质烤烟1600公顷。推广杂交良种猪21万头,繁殖改良牛835头,稻田养鱼4733公顷。由于遭受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21.72%,但农林牧渔总产值仍

黄平县

达 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乡镇企业总值4.62亿元,增长10.2%;实现利润3613万元,增长45.04%。工业有新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6221万元,增长3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总产值2235万元,增长89.4%。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上缴税金150万元,增长28.6%。以旅游 为突破口的第三产业有新发展。飞云崖古建筑群大规模维修,舞阳湖被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横坡林场被省林业厅定为“省级森林公园”。野洞河开发漂流成功,飞云大峡谷试漂,吸引了大批游客。全年接待游客16.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0余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26.5%。旅游业拉动了第三产业发展,新增宾馆酒店20余家,客运车辆60多辆。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13户,私营企业27户,从业人员4036人,上缴税金近1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79万元,比上年增长3.6%;财政支出1.31亿元,增长12%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7亿元,贷款余额3.9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签订引资合同5个,实际到位资金1905万元,增长36.07%。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凯施公路黄平段油路改造和新州——旧州铺油改造工程全面竣工通车;新州——野洞、桐木冲——木江公路镶边工程及旧州——上圹公路改造已完成;马场至凯里龙场三级油路建设和八道拐改道公程基本完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20.8千米,其中新建83千米。全年完成植树造林2161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827.7公顷。天保工程造林345.2公顷。修建沼气池3648口,新建沼气示范精品村民组8个。全县有程控电话1.53万门、移动电话2.63万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率81.8%。

黄平县



投资995.36万元,新建和改建校舍2.51万平方米,8个“义教工程”项目已竣工4项,另有4 项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黄平民族中学综合教学楼已动工兴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充实教师6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2%,中学入学率95.08%。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县医院门诊大楼、县保健站大楼、谷陇中心卫生院的建设相继完成投入使用,199个村建立了卫生室。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均减负15.71元,减负率36.12%。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9元,比上年增加43.9元。投入资金512.93万元,修建37个村的饮水工程,解决1.3万人0.7万头大牲畜饮水难的问题。

2002年,黄平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个基础(农业),实施两个战略(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实现四个突破(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投资引资、软环境建设), 抓好六项工作(创造旅游品牌、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社保制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