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辣蜗牛:(2600)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5:2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15个县,首府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境内东西宽220千米,南北长240千米。总面积30223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434.7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5.45万人。
中文名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所属地区: 贵州省
下辖地区: 凯里市,施秉县
政府驻地: 凯里市
电话区号: 0855
邮政区码: 5560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南部
面积: 30337.1平方公里
人口: 441.72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场: 凯里黄平机场
车牌代码: 贵H
目录
区域概况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区域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556000。代码:522600。区号:0855。拼音:Qiandongnan Miaozu Dongzu ZizhiZhou。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个县市和1个省级凯里经济开发区、1个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
州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桂铁路,湘黔铁路、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经过,凯里与贵阳市高速路连接,至贵阳龙洞堡机场不到2小时行程。全州常住人口为3480626人(2010年),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
黔东南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 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
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
编辑本段资源优势
黔东南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突出。
黔东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47种,特别是重晶石冠甲中华,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金矿和石灰岩等矿产也极具优势。
黔东南州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蕴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全州农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6.32万千瓦,凯里火电厂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小时,2006年全州年发电量41.36亿千瓦时;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互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黔东南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全州森林面积188.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959.7万立方米,覆盖率达62.2%,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000余种,在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属24属,占全国特有属的11.7%,有秃杉、篱子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等重点保护树种37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5%,占省保护树种的90.2%;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盛产太子参、松茯苓、五倍子,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草鹗、麝羊,彪豹、毛冠鹿、娃娃鱼、中华鲟等1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浓郁;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八宝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遮天蔽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早在1992年的国际旅游年会就巳将黔东南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黎平肇兴堂安侗寨和锦屏隆里古城为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项目生态博物馆,境内有“舞阳河”和“黎平侗乡”两个国家风景名胜区。
编辑本段民族风情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仫佬、畲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 正月初三开始几乎都是在欢乐的海洋里,其中以正月十五人称为“芦笙圣地”的万潮镇马田村的芦笙会,和正月二十被列为游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甘囊香芦笙堂较为传统和热闹。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
黔东南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
黔东南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黔东南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在春秋以前,黔东南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置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今从江、黎平、锦屏、岑巩和镇远县等地均属武陵郡的镡成县和无阳县,无阳县即今镇远县的前身。在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分属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广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代“改土归流”“开辟苗疆”,遂废思州宣慰司,分置镇远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民国初改府、厅、州为县,今黔东南辖地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黔东道驻镇远,领26县。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镇远设置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黔东南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11月,设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辖镇远、炉山、黄平、施秉、余庆、三穗、岑巩、天柱、台江、剑河、锦屏和雷山等12县。1956年7月23日,废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庆县划出归遵义专区,炉山县更名为凯里县(于1984年撤县建市),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五县由都匀专区划入,全州共辖16县(市),州府驻地凯里。从此,翻开了黔东南历史的新篇章。
黔东南州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00多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底蕴丰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苗疆腹地台江有距今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在侗乡榕江板寨有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镞等文物。凯里、麻江、黄平、岑巩和天柱均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出土。1998年,在锦屏亮江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及生产工具,有青铜剑、镞、钺和锄等;在岑巩新兴和镇远勇溪出土了战国前的青铜甬钟。这些宝贵的文物充分展现了黔东南悠久的历史。 黔东南的摩崖、石刻、碑记众多,除凯里大风洞、施秉华严洞和镇远吴王洞摩崖外,还有麻江田哨的写字崖、剑河翁座的“例定千秋”碑和天柱三门塘碑林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黔东南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镇远天后宫、四官殿,岑巩禹王宫,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台江文昌宫,九摆苗族鼓楼,丹寨万寿宫和麻江状元第等虽历尽沧桑,但都是历史的见证。
黔东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近现代革命文物十分丰富。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革命先驱龙大道故居和周达文故居等展现了黔东南辉煌的革命文化历史。
黔东南有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和雷山西江镇等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黄平、麻江铜鼓和剑河温泉等三个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农民画之乡,还有九个省级艺术之乡,即郎德苗族歌舞艺术之乡、黎平茅贡侗戏艺术之乡、从江小黄侗歌之乡、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之乡、黄平泥哨艺术之乡、岑巩思州石砚艺术之乡、施洞苗族刺绣艺术之乡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之乡。这些斑斓多彩的艺术珍品,不但镌刻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编辑本段经济社会
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东南州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乡侗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达166.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47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了持续发展,以从江椪柑、榕江西瓜、脐橙、台江、雷山金秋梨、从江、榕江、剑河香猪、香羊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工业规模逐步扩大,拥有凯里电厂、施秉恒盛冶炼厂、镇远青酒集团、全江化工公司、凯里铁路铅锌厂、凯晟铝业公司、岑巩国恒锰业公司、凯里中密度纤维板厂、凯里瑞安水泥厂和阳光铝厂等一批骨干企业。2006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达到114.89亿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秀美的山水、众多的名胜古迹,充满厚重原生文化色彩的民族风情,让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留连忘返,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奇绝,其中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及古建筑群青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云台山、龙鳌河风光声名远播,雷公山、月亮山杉木河以其旖旎的自然景致让游客叹为观止,每年300多个苗侗各民族的节日,其吹芦笙、木鼓舞、踩堂、侗戏、抢花炮、斗牛、斗鸟、龙舟、赛马以及唱山歌、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民族形式的精彩汇粹,令人目不遐接,眼花缭乱。此外,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以其独特的构造享誉海内外。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抓住中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加大投入,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优化黔东南的区域位置。继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黔东南段、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竣工后,玉-凯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目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6884.1公里,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4.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湘黔铁路、黔桂铁路过境232.5公里,湘黔铁路复线建设已全线竣工通车;民用航空建设载入史册,黎平机场已正式通航;能源、邮电通讯等事业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全州16个县市拉通了国家电网,全部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乡乡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州,畅通八方的交通通讯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黔东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366元和1841元, 全州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由1986年的230万减至35.58万人,不少家庭生活开始迈向小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如今的黔东南,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黔东南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筑“四圈一区”发展框架,不断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一个更加辉煌灿烂、富庶美丽的黔东南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
魅力黔东南(20张)
黔东南州 面积30339平方千米,人口425万人(2004年)。
凯里市 面积130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556000。市人民政府驻凯里市迎宾大道旁博南新区市行政中心。
黄平县 面积166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556100。县人民政府驻新州镇。
施秉县 面积15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6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三穗县 面积1036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6500。县人民政府驻八弓镇。
镇远县 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557700。县人民政府驻舞阳镇。
岑巩县 面积148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7800。县人民政府驻思旸镇。
天柱县 面积2201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5566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锦屏县 面积159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6700。县人民政府驻三江镇。
剑河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556400。县人民政府驻革东镇。
台江县 面积107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556300。县人民政府驻台拱镇。
黎平县 面积443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557300。县人民政府驻德凤镇。
榕江县 面积331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200。县人民政府驻古州镇。
从江县 面积32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400。县人民政府驻丙妹镇。
雷山县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7100。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
麻江县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7600。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
丹寨县 面积 93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75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历史沿革
今黔东南自治州辖地,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牁郡;隋代属?牁郡、沅陵郡和治安郡;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民国三年(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二十年(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和二十六年(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消,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民国三十年(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三十七年(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全省分设8个专区,其中镇远专区辖炉山、黄平、余庆、施秉、镇远、雷山、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三穗、岑巩12个县,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5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改为都匀专区)。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人民政府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58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后恢复天柱、从江、雷山、麻江4县和施秉、三穗、岑巩、台江、丹寨5县建置,自治州仍辖16个县。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凯里县建立凯里市。自此,黔东南自治州辖1市15县。(以上出处)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总人口3844697人。其中:凯里市 433236人、黄平县 292121人、施秉县 137171人、三穗县 170167人、镇远县 222766人、岑巩县 187734人、天柱县 348302人、锦屏县 190429人、剑河县 189085人、台江县 142386人、黎平县 458533人、榕江县 300369人、从江县 301513人、雷山县 132004人、麻江县 203481人、丹寨县 135400人。
2003年,黔东南州辖15个县、1个县级市,共有88个镇、5个办事处、116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197个居委会,3437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434.7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5.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61%。
2004年,黔东南州共有5个街道、90个镇、99个乡、17个民族乡。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3月23日
201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奋力克服后金融危机和旱灾的影响,各级各部门加强生产调度,积极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和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74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94.11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2亿元,增长13.8%。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30.1%和45.3%。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41.9%和46.9%。全州人均生产总值7767元(按2009年末人口计算),按年末汇率折算,首次突破1000美元,约合1173美元。
亿元
图1 2006-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
163.97
199.03
243.35
269.73
312.57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据凯里市城市物价抽样调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5.3%;居住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3%;衣着价格下降3.2%;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8%。
1-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4%。
%
图2 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1.3
5.8
6.3
-4.5
1.9
-6
-4
-2
0
2
4
6
8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
图3
2010年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变化图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比上月
累计同比
表1 凯里市居民消费价格
指 标 名 称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 1.9
1、食品 5.3
其中:粮 食 20
肉禽及制品 3.6
2、烟酒及用品 -0.8
3、衣着 -3.2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0.9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8
6、交通和通讯 1.3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6
8、居住 2.9
商品零售价格 2.3
全年全州财税收入达到44.72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18亿元,比上年增长50.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
亿元
图4 2006-2010年全州财政总收入
15.12
18.9
23.72
28.82
40.39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表2 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名 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部财税收入 44.72 41.5
财政总收入 40.39 40.2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26.18 50.2
(1)税收收入 18.59 42.7
(2)非税收入 7.59 72.4
全部财政支出 144.7 35.3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 24.23 23
农林水事务 25.51 52.4
教育 29.11 20.8
医疗卫生 13.7 56.2
社会保障和就业 13.73 33.4
全年全州国税收入共计入库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州地税收入共计入库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4%。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4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油菜籽种植面积4.8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烤烟种植面积1.0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3%;蔬菜种植面积7.4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7%;药材种植面积0.8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1%;绿肥播种面积4.7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9%;年末茶园面积1.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8%;年末果园面积3.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7.81万吨,比上年增长0.1%,主要经济作物烤烟、蔬菜、茶叶水果产量不同程度增长,糖料、油料产量下降。
图5 2006-2010年全州粮食总产量
137.97
141.5
144.49
147.66
147.81
130
135
140
145
15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万吨
表3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478100 0.1
其中:夏粮 183476 -8.3
其中:豆类 27137 -1.0
薯类 279243 -2.3
棉 花 812 5.7
油 料 66647 -7.2
其中:油菜籽 55110 -8.2
麻 类 13 -56.7
糖 料 9167 -29.1
烤 烟 20272 1.8
蔬 菜 1211921 5.5
茶 叶 5438 26.4
水 果 124530 4.8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2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7.1%。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90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40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3.32万公顷。主要林产品油桐籽、油茶籽、棕片、松脂、核桃、板栗产量比上年增加;生漆、乌桕籽、五倍籽、竹笋片、银杏、花椒产量不同程度下降,木材采伐量增长。
表4 主要林业产品产量
林 产 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生 漆 吨 188 -29.6
油 桐 籽 吨 8007 0.1
油 茶 籽 吨 6776 17.5
乌 桕 籽 吨 260 -10.0
五 倍 籽 吨 211 -6.6
棕 片 吨 335 8.4
松 脂 吨 6369 4.9
竹 笋 片 吨 1027 -11.0
核 桃 吨 792 6.7
板 栗 吨 1578 4.0
银 杏 吨 68 -2.9
花 椒 吨 446 -5.1
木材砍伐 万立方米 119.14 38.1
肉类总产量16.81万吨,比上年增长3.9%。牛出栏12.01万头,比上年增长2.3%;生猪出栏175.2万头,比上年增长3.8%;羊出栏18.2万只,比上年增长19.7%。
表5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发展情况
畜 产 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6.81 3.9
其中:猪肉 万吨 13.15 3.7
牛肉 万吨 1.39 1.7
羊肉 万吨 0.31 23.7
牛奶 吨 962 10.3
禽蛋 吨 10893 11.3
牛出栏 万头 12.01 2.3
猪出栏 万头 175.2 3.8
羊出栏 万只 18.2 19.7
牛年末存栏 万头 74.27 2.3
猪年末存栏 万头 188.19 3.7
羊年末存栏 万只 35.93 20.8
全年水产品产量2.16万吨,比上年增长9.3%。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55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8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2平方公里。新增解决46.43万人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206.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全州有大中型拖拉机8914台,比上年增长6.4%;小型拖拉机3423台,比上年增长11.6%。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04万千瓦。农用水泵15997台。农用运输车6181台。
全年政府扶贫项目1039个,财政扶贫资金2.13亿元。全年完成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81个。其中,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7个,州级试点村4个,县市级试点村16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州工业增加值完成5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9%;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7.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8.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采选、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和木材加工六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为89.6%。22个行业中18个行业同比增长,其中增幅在30%以上的有13个行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大的行业,电力6.5%、木材加工21.1%、饮料制造业38.8%、非金属矿采选5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44.7%、非金属矿物制品107.4%、黑色金属冶炼37.2%。分品种看,16类主要产品同比呈8增8减。
%
图6 2006-2010年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11.6
25.2
11.4
10.2
19.9
0
5
10
15
20
25
3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表6 规模以上工业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工 业 产 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86.7 12.4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93833 -14.7
饮料酒 千升 5460 23.1
纱 吨 4030 -24.3
布 万米 65 -94.8
人造板 万立方米 483455 -13
水泥 万吨 289.6 86.5
铁合金 吨 505042 25.4
工业硅 吨 80057 -27.1
氧化铝 吨 43463 10.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5.6亿元,比上年下降34%。实现利税总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户,其中,亏损企业123户,企业亏损面为40.6%。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8.0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92%,比上年减低0.4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2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6.93%,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加值完成2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6.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3%;税金总额为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亿元
图7 2006-2010年全州建筑业增加值
9.24
10.36
14.9
19.7
24.7
1.5
6.3
21.8
29.6
24.9
0
5
10
15
20
25
3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0
5
10
15
20
25
30
35
绝对额 额 额
增速(%)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60.5%。
亿元
图8 2006-2010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92.9
106.08
150.23
210.06
271.8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表7 分行业全州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万元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全州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473768 26.8
按行业分
第一产业 45130 19
第二产业 518895 37.3
其中:制造业 224926 48.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50945 36.2
第三产业 1909743 24.4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28048 8.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5402 130.7
批发和零售业 8803 3.9
住宿和餐饮业 21976 658.1
金融业 1079 -36
房地产业 403429 40.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53145 49.8
教育 30308 68.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6199 69.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623 7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2545 141.9
全州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煤开采148万吨/年,水力发电513.47万千瓦,铁矿选矿处理原矿量3万吨/年,水泥120万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7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0.3万吨/日。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7112公里。全州公路、水运中,货物周转量21.0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7%;旅客周转量47.2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0.4%。
年末全州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8.95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5267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8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9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4.44亿元。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年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38.07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15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39.53万户,比上年增加1.9%。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8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4.21万户,小灵通用户1.07万户,公用电话2.7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1.81部/百人。互联网户数103.73万户,其中,计算机网络户数12.82万户,比上年增长37.9%。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3%,零售行业零售额8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图9 2006-2010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58.06
120.89
103.22
90.25
70.06
28.8
14.4
19.3
20.7
18.6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
亿元
0
5
10
15
20
25
30
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比上年增长
七、对外经济协作和旅游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9%。其中:出口863万美元,进口3万美元。全年全州共签约项目241个,比上年增加62个;实施项目合同195个,比上年增加34个。协议签约资金450.71亿元,实施项目到位资金62.89亿元。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全州接待入境旅游者10.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外国人7.45万人次,港、澳、台同胞2.56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502.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实现旅游总收入109.72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八、金融
201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9.5亿元,比年初增长2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5.65亿元,比年初增长23.9%。全部贷款余额290.95亿元,比年初增长24.9%。
亿元 图10 2006-2010年全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30.53
152.13
186.99
222.49
275.65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表8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名 称 绝对数 比年初增长(%)
全部存款余额 469.5 27.8
其中:国家银行存款 212.87 23.3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75.65 23.9
全部贷款余额 290.95 24.9
其中:短期贷款 37.71 14.4
中长期贷款 252.17 26.8
全年全州各类保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年全州各类赔付支出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九、教育和科技
全州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招生3080人,在校学生8895人,毕业生1520人;高等专科学校2所,招生3999人,在校学生12888人,毕业生3952人。普通中学274所,招生97366人,在校学生270399人,毕业生8358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5所,招生16574人,在校学生39187人,毕业生8798人。普通小学1337所,招生60650人,在校学生400419人,毕业生755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1%。幼儿园281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18所,班数2461个,在园幼儿75875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年扫除文盲4.24万人。全州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人数为10059人,录取专科学生人数为9951人,中职单报高职录取专科学生人数为56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杂费覆盖率已达100%,免除教科书覆盖率达到94.5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已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
全年获得国家、省科技项目61项。其中:省星火项目12项;农业攻关项目6项;社会发展项目3项;省知识产权项目5项。现有专利55项。全年共安排州级科技项目27项,资金105万元。其中,中药项目4项,其他科技项目23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州共有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8个,纪念馆9个,表演团体16个。第四届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文化艺术节暨镇远古城文化旅游艺术节、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十三年一度的苗族“鼓藏”节、原生态侗族大歌节等节日获得圆满成功。全年出版杂志4.11万册,出版报纸947.73万份。年末全州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7个,全州馆藏全宗2115个,馆藏档案卷数726041卷;其中,开放档案全宗1237个,开放馆藏档案卷数267393卷,开放档案件数14620件。
年末全州电视转播发射台17个,卫星收转站288589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4.92%,广播综合覆盖率80.77%。全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0.19万户。
全州拥有卫生机构3289个。其中,医院47个,乡镇卫生院20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卫生监督所17所,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27个,村卫生室2639个,采供血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8个。全州实有医院病床10551张;卫生技术人员9962人。其中,执业医师3214人,执业助理医师1295人,注册护士3064人,药师(士)351人,检验师386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我州三级以上运动员增至12人,在省级以上年度冠军赛、锦标赛上获得金牌37枚、银牌31枚、铜牌31枚,全年新增电脑体育彩票网点78个,销售额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年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3.9‰,死亡率为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
据对凯里市城市居民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7%;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05元, 比上年增长1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164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8元,比上年增长16%。城乡居民居住面积增加,居住设施改善,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
元 图11 2006-201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1841
2102
2452
2717
3164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元 图12 2006-2010年全州居民可支配收入
8366
9932
11616
12465
14059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表9 年末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耐用品
单位:台
指 标 名 称 城镇 农村
彩色电视机 121 100.3
电冰箱 96.2 41.1
洗衣机 93.3 27.8
摄相机 2.9 0.6
热水器 65.7 5.2
固定电话 68.6 60.2
移动电话 181 120.6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8.1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4.8平方米。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从业人员265.19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全州实现新增就业2085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587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2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15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9%。
表10 从业人员情况
指 标 名 称 单位 绝对数 构成(%)
从业人员 万人 265.19 100.0
其中:城镇 万人 41.02 15.5
其中:第一产业 万人 135.17 51.0
第二产业 万人 18.93 7.1
第三产业 万人 46.16 17.4
其他(含外出务工人员) 万人 64.93 24.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 万人 1.11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 4.19
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93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3.15万人,发放离退休养老金4.27亿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83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0.4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8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27400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855万元。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州参合人数达到339.3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5%。全年共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4.7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04亿元,地方财政2.04亿元,个人缴纳0.68亿元。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4.32亿元。全年政府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7万人,发放金额0.84亿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9万人,发放金额4.57亿元。
全州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3个,社区服务中心9个;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0所,有床位1393张,收养人数66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2147人,金额6949.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金额136.4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7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州县以上环境保护系统机构49个,实有人数239人。其中,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52人;监察机构17个,监察人员74人。全州自然保护区(点)23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个,州级保护区9个,县级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5126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7.4%。有风景名胜区1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7个。
全年COD排放量为1.51万吨,比上年下降9%;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57万吨,比上年下降45.4%。完成计划的重点治理减排项目49个。对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三穗水泥厂、岑巩水泥厂进行了关闭,对工艺技术落后、长期不能达标排放的凯里市利辉纸厂和凯里市晨峰纸厂等企业实施关停移交,开展了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和岑巩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268.76平方公里。新增建成农村沼气池3653口。
全年生产事故数492起,比上年上升15.5%,死亡人数192人,比上年下降15.8%。其中,煤矿事故4起,比上年下降20%,死亡人数6人,比上年下降14.3%。道路交通事故数279起,比上年下降0.4%,死亡人数166人,比上年下降4%。火灾事故数193起,比上年上升66.2%,死亡人数4人,比上年下降76.5%。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据暂缺,有关总人口和结构的数据以拟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为准。
3、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5、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系州计生委提供。
6、卫生机构口径有所调整,2010年数据含村级卫生室。
7、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速度根据同口径对比计算。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魅力黔东南(20张)

词条图片(1张)

贵州省行政区划
地级市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地区 ?铜仁地区 ?毕节地区
隐藏旅游信息
百度旅游-目的地指南
http://lvyou.baidu.com/scene/view/b01984b2b2b69a056d077ddb
扩展阅读: 1http://www.qdn.gov.cn/news/zjqdn/qdngk/20070209/102922.htm
2http://www.xzqh.org/quhua/52gz/26qiandongnan.htm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acd1b80100ouh6.html
开放分类:地理,贵州,少数民族,行政区划,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关词条:
毕节贵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
毕节贵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