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丝和杰克是真实的吗:张新实博客(2010年12月-2011年2月16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5:15
  • 建造有氧运动健身环境

    2011-02-16 12:01:43

            有专家指出,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就是看有多少路还能推婴儿车。确实现在很多城市没有了婴儿车上路的影子,汽车尾气熏得令人掩鼻,鸣笛声使人惊吓,马路旁、小区里也停着满满当当的车。宿迁目前还保持着一些优势,外界称赞宿迁宽阔的马路,成片的绿荫,可供婴儿车推行的道路、小径还有不少,但也面临着被蚕食而缩小的趋势,我们要遏制恶化、扩大优势,就必须创新思路、另辟蹊径。
            在我看来,城市仅保留推行婴儿车的道路还是不够的,因为那是非常弱小也容易忽略的需求。再则,宿迁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城市设施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我们这个城市大部分人不喜欢运动锻炼身体,更没把运动当做习惯(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健身锻炼的人越多),宁愿猫在室内抽烟喝酒掼蛋,也不愿走向大自然进行健身锻炼,枉费了宿迁这片大好河山、绿色氧吧,以至于宿迁人健康状况并不占优,老一辈人肺气肿比较多,年轻人呼吸道疾病比例大,耗费医药费,自己还受罪。
            现在,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大量投向医疗卫生治病的钱分流出一部分,投向有氧运动健身中去。市体育局提出要建设沿古黄河岸边的万米健身道,我觉得还不够,穿越市区全境的大运河、故黄河各有20多公里,两岸四边都应建设可供自行车、电瓶车、行人慢跑的通道,让大家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在其中运动起来。更大一块宝地是骆马湖畔的湖滨新城,趁着园博园和运河文化城两大项目的建设,打造成健身有氧运动健身之都,把可供骑自行车、开电瓶车兼跑步健身的道路规划建设得疏密有致、纵横相连、无缝对接。投放上几百辆免费的自行车、游览的电瓶车,公共汽车也全部改成电动的,使大家到湖滨新城来游览、居住、休闲,不是以私家车作为代步工具,而是以运动车、步行走来代步,更多地享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呼吸着负离子含量极高新鲜空气,在有氧运动中增大肺活量,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是任何金钱换不了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为之规划、设计、建设,更重要的是全民都来参与、融入、运动。什么时候宿迁大地一改满大街穿着黑乎乎棉猴猴匆匆而过人,到处看到早晚和假日时间穿着五颜六色运动衫锻炼的人,那我们这个城市就会天天洒满阳光,处处显示活力,人人幸福安康。
  • 用产权房聚积城镇人口

    2011-02-14 21:27:06

            时下,对于坚持政府保障与市场供给相结合,逐步形成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体系的“双轨制”,已成各级政府共识,新“国八条”还规定了市县政府保障住房主体责任,实行年度目标管理。今年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省今年要建设45万套保障性住房,一年的保障量相当于过去五年的一半。可见力度之大,措施之实。
            保障性住房包括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安置房、中低价位商品房等,不同的供给针对不同的人群。廉租房主要供给城市低保特困家庭,我市在“十一五”期间新增廉租房2954套,采取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的办法,已经实现了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人均住房低于18平方米)住房的应保尽保。
             新一轮保障性住房保障惠及面扩大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城镇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就是被称为“夹心层”的家庭。任何社会都会有一部分需要政府帮助才能满足住房需求的人群,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占6%,我国约占20—25%。我国家提出今年要建10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如果按此速度,要持续8到10年才能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困难。
             建设保障性住房量大还是量小?以租为主还是以售为主?体现了主政者落实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决心。
             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有利于集聚城镇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我们要“三化”化“三农”就是要减少农民、缩小农村,让大量农民进城创业就业。现行的“农民工”政策限制了农民进城,高企的房价就让他们望洋兴叹,即使人进了城还是变不了市民,这是一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也许人满为患的一二线城市不希望那么多的人涌入,开始限制人口了,而对于正在快速城市化需要集聚人口的三四线城市就是机遇。提供大量保障房,就是留住了长久的居民。只要在城市有固定收入的人,或者愿意到城镇居住的人,首次购房是为解决基本的居住功能的都可以购买保障房,城市人口集聚的越多越兴旺,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十分有利。
            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也是对长期依赖的“土地财政”的纠正。我们不能担心大量建设保障房会冲击房地产市场而小手小脚建设保障房。须知符合条件买保障房的群体是永远买不起不断高涨高档商品房的,不能让他们被“边縁化”。政府更不能指望从不断推高的房价中,获取土地拍卖水涨船高的资金,或者指望增加随房产增收的一次性税源;房地产商也不能老是在暴涨的房价当中获取不当的“暴利”,那都是不可持续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是价格适中、各类群体能买得起相适应的住房的市场体系。房地产商也可以参与低价位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获取政府监控适当利润,这要作为一种常态,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并且“以售为主”是一种长治久安之策。现在规定的保障性住房不能上市,转让时政府优先回购,阻碍了中低收入群体迅速致富的步伐。政府不要指望手中握有公房财产增值,手中存量的公房越多,建新的保障房的动力就会减弱。中低收入的家庭资产并不多,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出售给他们就是给予他们最大一笔保值增殖的资产,使他们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有恒产者有恒心”,他们就会定下心来奋斗,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非常有利。建设全面小康是大部分老百姓有产的社会,而绝不是大多数老百姓还居住在产权不明晰的保障房里。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人民群众拥有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我们大量提供有产权的保障房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大量建设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到由现在的“人等房”到“房等人”,而且除了少部分廉租房和公租房之外,大部分保障房要“以售为主”,江苏“十一五”期间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结构比例是廉租房占5%,公租房占10%,其它都要成为可售的商品房,这是合适的比例。我们也希望对这部分购房者在信贷支持上实行差别政策,购买保障性住房的继续实行银行贷款和公积金优惠利率,降低首付比例,而不是象现在这样“一刀切”;对于已经进城或准备进城的人员,也可以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购买保障性住房;对于已经在各开发区就业的工人,则通过购买只是成本价的房子,变成彻底的产业工人和新市民,这个转换过程越快越彻底社会越和谐,社会越进步。
  • 春节聊天话体制

    2011-02-08 14:55:38

            春节期间与家人或朋友在一起团聚聊天是一大乐事,各个年龄段、各种经历人、各件身边事在闲聊中融合交流,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内容,别样的话题。今年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收入增加多少、理财投资收获,房价物价上涨,购房买车没有,征地拆迁风波、消极腐败现象等等。在七拉八扯的语境下,人们话说得都很直接、率性、随意,赞扬的话不多,不满的话一箩。说到可恨之处,有人说中国的体制非改革不可;还有年轻后生说,等我们90后掌权还不知道中国是那个党领导,实行什么样的体制呢?
             对此,我们既要有危机意识,又要有坚定信心。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也是最多的。试想,尽管房价不断飙升,但人们对改善性需求还是那么旺盛,国人房产自有率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尽管物价不断高涨,但买小汽车已经成为寻常事,第一生产大国买车还要排队提货;尽管贫富差距扩大,富得冒尖的人增多,但困难群体的生活也得到绝对地改善,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养老保障、大病合作医疗等做到了广泛覆盖;尽管春节返乡团聚“一票难求”,但回家的路途不再遥远,还有多种换乘方式选择……可以说,这几年是中国社会最安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人民生活水平、国民财富增长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曾经有多种评判和争论,西方政要和舆论流行过“中国崩溃论”,认为“一党专制”必然不能长久,这种悲观预测持续了20年,以失败告终,现在又惊叹“中国威胁论”了。国内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怀疑,一些民运分子还掀起浊浪,有些市场,但时至今日,尽管大家常有牢骚和怨言,年轻人会有冲动和偏激,但冷静下来还是认为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强民富,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这条航母乘风破浪,顺利前行。连西方的权威民调机构都承认,70%—80%的中国老百姓对自己国家的前途是世界上最乐观的。
            一位游学世界百国的学者曾经说过,西方的模式在非西方国家都不成功,中国现行的发展道路是“最不坏”的,中国的未来不是“拆了故宫建白宫”,而是制度创新,建立超越西方的更适合国情民情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中国发展经验具有“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等基本特征,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舍此,企望“亚洲式的民主”、“多党轮流执政”、“颜色革命”、“街头政治”等都是行不通的。西方政治家都认为中国乱不得,都羡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我们自信地肯定这些,并不是不重视存在的问题。当前贫富差距、腐败滋生、生态环境等仍是突出的社会矛盾,事关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要长期作战、步步改进、自我完善、取信于民。不管我国现行体制怎样的改革,不管执政党还将经受怎样的考验,但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不会变,也不能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中国建设得一年比一年好,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就会带来最稳的政局,赢得最牢的靠山,我们要为此奋斗,共同给力。
  • 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

    2011-02-04 15:52:05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注册在校生由2002年的1.64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2.7万人,在全省的占比由1.6%上升到11%。去年获取的职教助学金占全省总和的30%,占苏北五市的40%。在全省122个新一轮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中我市又占了22个。普职比历史性的达到了4.6:5.4。这是宿迁教育改革与发展一大亮点,鲜明特色。
             职业教育取得这样的成绩固然可喜,但仅有量的扩张还不行,现阶段更要注重优化发展。宿迁职业教育绝大多数都是这些年新办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是普通教育转型而来,实习指导教师科班出身的也很少。一度时期,职业教育满足于上课有教师,黑板上有制图,口头上有传授,而对于职业教育最核心、最灵魂的“实际训练”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些学生培养出来只能动口不能动手,到了工作岗位还要重新培训,这种教育与实际脱节的现象需要切实改变。
            优化发展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技能的培训上。最直接的办法是鼓励工学结合“以校办厂”、“校企合作”、“前校后厂”。以前我市江苏玻璃厂就办过“玻璃中专”,泗洪油嘴油泵厂就有“淮北中专”,后来就消失了,或脱钩了。所有企业只是急功近利地招聘未经培训的“农民工”,还抱怨缺乏职能工人。学校也不重视与企业的实际结合,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即使一些企业挂上职校的实习基地,也不容易接收实习生顶岗培训,不愿免费培养生疏的职校生,还怕承担意外的责任。
            事实上,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学生既是工厂的徒工,又是职校的学生,每周在工厂培训三天半到四天,在校学习一天至一天半,工厂着重对徒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职校着重教授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新加坡则创造了符合国情的“教学工厂”, 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的模式办,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则是按“模拟公司”来办的,不少大公司大企业都将自己先进的设备无偿捐献给学校使用,使许多职业学校的设备优于一般企业,有不少职业学校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龙头,不仅承担着为本行业进行产品质量鉴定的任务,而且学校出具的鉴定报告就成为了产品的质量认证书。
            我们优化发展职业教育就要学习借鉴这些先进经验。让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有效对接,鼓励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地方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开设班级,把课堂、实训基地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学校可以办起工厂,专业可以办起车间,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让优势资本和优质职教资源有效对接,引企入校,鼓励企业到职校去开办专业,去联办班级,开展“订单培训”;工厂要招揽到更多有技能的青年工人也要畅开大门,多建立职校生的“实训基地”,在实习阶段就建立起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熟练工。 这方面办得好职业学校提供了典范,如江苏金湖职业技术学校,据说办了五六家效益很好的如机械厂、精细化工厂等,所培训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大受欢迎。我市沭阳县职业技术学校也办起了模具厂、电子厂,服装厂等,泗阳县霞飞服装职业学校早就办起相当规模的工厂,形成了学校即工厂,班级即车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实际应用,实习中遇到的难题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很快就能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实际技能的劳动者,这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希望有更多的“校企合作”甚至“校企合一”的模式出现,现时期企业联合办职校不是加重负担,而是尽早招揽人才,提前培养技工。职业学校也要办些力所能及的工厂,由实训变实战,也能创造效益,相得益彰,不断提升,甚至可以办成一个地区需要的“技术研究所”,“技能鉴定所”、“质量认证所”。
             这对我市职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市职业教师中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占一半,都超过了千人以上,但既有中级以上文化教师资格和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仅有680人,占专业教师总数比例为40%,比全省低了10个百分点。“工欲善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通过努力尽快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并在“校企结合”上闯出一条新路来,涌现更多的“名牌职校”、“特色职校”、“企业职校”、“校办企业”,培养出更多既有实际知识又有水平的学生,实现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建成劳动技能人才强市。
  • 工作用语(五十四)

    2011-02-01 11:14:26

           始终保持“我能、我行、我成功”的精神状态,在抢抓机遇、奋勇争先中谋求新跨越。
            时刻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全面塑造“创新、创业、创一流”的社会环境,在锐意进取、改革突破中增创新优势。
              大力弘扬“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大干快上中再立新功绩。
             每年临近春节召开的一个最重要的会议就是年度目标管理总结表彰会议暨新一年度目标责任签状大会,设在市体育馆的主会场座位整齐、气氛热烈、激情澎湃。总结既往充满胜利的喜悦,面对新的一年信心十足,干劲倍增。我在大会上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讲话,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的目标任务,更加注重“招大引强做优”,注重科学发展、注重改善民生、注重改革开放。所讲的四句话是标题,也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和愿望,引为全市上下同心戮力,夺取胜利。
  • “双轨制”的竞赛

    2011-01-26 19:53:44

             最近,从中央政府到主流媒体前所未有地谈到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今年将继续,国务院26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8条意见,要求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举措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全国将开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0%,其面积大体相当于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应量,创历年之最。这实际上是一种竞赛。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供给一直是由市场调节单一模式进行,政府没有承担保障性住房的责任,房价年年高涨,中低收入者望房兴叹。政府年年喊调控,但因手中无房力不从心,房价还是如脱缰的野马不可驾驭。现在中央到地方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提出建千万套保障房引导楼市“双轨制”(新华社语),用经济的手段、实在的住房遏制房价不断上涨的势头,使各得其所的住房价格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我们必须把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纵观今年各地人代会上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向人民承诺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上海市今年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22万套,供应1150万平方米17万套;北京市新建和收购20万套,力争竣工17万套;重庆市新开工公共租赁房1350万平方米,实现50万人入住;成都市建设公共租赁等各类保障性住房5.4万套;南京市今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储备廉租房1800套,建设中低价位住房4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0万平方米。这些从来都不缺人口涌入的大城市都这样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其目的不仅是为改善城市“边缘化”的人群的住房困难,也是为留住永久的“生产力”、“购买力”。触类旁通,对于我们这样城市化率较低正在大量积聚人口的中等城市来说,更要坚持“低房价”战略,坚持“低门槛”入住,决不能让高房价挡住更多人进城入户步伐,让危旧片区居民还一直住在环境脏乱的环境里,让拆迁户不能安置到相适应的房子里。
            去年我市开建了189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今年要更大力度地推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内新增廉租房、公租房3430套,经济实用房5210套,完成危旧片区改造150万平方米,新建拆迁安置房200平方米,所有开发区建成一个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的蓝领服务中心。像正在开工建设的市区幸福新城,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可以提供保障性住房1.8万套,解决6万人居住安置问题。沭阳的孙巷将建设140万平方米、容纳6万人的安置小区,成为苏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安置小区之一。这是我市“双轨制”住房供给的起步,并将持续推进的大战略、大手笔、大成效。
             对此,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算清大帐,不能将房地产当作重要的支柱产业,不应将土地收益当作地方第二财政。那个县区建的保障性住房越多,房价调控越有力,城市化进程越快,人民群众越满意,社会越稳定和谐,科学发展的政绩也越突出。当然,这并非压制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对有改善性需求的人群购买高档商品住房也无可厚非,而且要越建越好,不必攀比价格,只要物有所值,各得其所就行。在住房供给“双轨制”竞赛中,当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与市场主导的商品房供应等量齐观、并驾齐驱之时(深圳市未来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376平方米24万套,占住房建设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44%),房地产市场就会回归理性,健康发展,“住有所居”的基本要求就会满足。

     

  • 组织起来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1-01-23 12:04:4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记得1964年的三届人大会上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就有“农业的现代化”,文革中断。1978年“洋冒进”时又提出到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其时人们梦想以“一大二公”为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其内涵并不是十分清楚。80年初农村改革拉开序幕,实行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分散,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渐行渐远。近几年,中央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第一次提出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还是去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要求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到“三化同步”。
            在作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又作了清晰的表述,即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现代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知识培训农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象一些最先进的农业设备还需要进口,国内装备业不屑研究制造;一些优良的蔬菜瓜果畜禽品种也来自国外,受制于人还让别人赚大钱;农业的科技还集中在城市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推广的而很小;农业的经营还靠一家一户的生产,多道收购贩运,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户收益并没有相应上涨。这些都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壮大,也隐含着供给风险和安全隐患。
            现在到了突破瓶颈、集中投入的时候了, 最重要的是组织化程度。比如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要达到安全可靠放心的要求,就要按标准化生产,靠龙头企业加工。如在我市投资3.22亿元的福润企业300万头生猪屠宰,总投资3.5亿元华绿食用菌公司,包括我们刚刚考察的投资达6.5亿元的现代牧业2万头奶牛饲养场,都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这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人们担心是否会形成工商资本对农业资源的掠夺,损害小农户的利益?其实负责任的龙头企业最需要建立与农民利益的共同体,构筑安全可靠的原料供应线,采取企业加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体系。象我市的益客、凯纳尔以及正在建设的中粮肉鸡加工项目,年需饲养肉鸡2亿只以上,目前就带动了20家肉禽专业合作社80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企业对规模养殖大户提供种苗、技术、防疫服务等,保底收购每只获利1.5—2元。再如我市专门从事生猪饲养的温氏集团,已发展200农户养殖,每户年出栏量700头,每头保证获利130到150元,而企业负责提供从猪苗、饲料、防疫、收购等。我在泗洪西南岗遇到一对青年夫妇,他们说这样一年有十来万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强。这如果还象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养殖是没法实现的。
            即使确保粮食安全的传统稻麦种植,也要按现代经营方式组织起来。比如现在稻麦品种从营养、口感、香味、产量等多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价格差异好几倍。在现有分散种植情况下,我们常常看到你家种优良品种,邻家种的品种差,你家精于管理,相邻田块杂草丛生,好品种也串了杂,产量和效益更无法提高。如果我们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模化种植,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运用,那种出的好稻米能卖到十几二十元一斤,再加上机插、治虫、除草、收割等社会化服务,种田也会轻松的多。宿迁现在已工商登记6058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入社农户32.5万户,但真正要实现正常有效的运转并不多。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在于组织化程度,要么是龙头带动,要么是专业合作,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意义重大,前景光明。我们就要从这方面着手,积极推进。

     

  • 工作用语(五十三)

    2011-01-20 13:38:58

            泗阳县:家乡就业好,照顾老和小
              泗阳园区环境好,就业岗位任你挑
              园区就业廉租房,夫妻早晚话家常
              孩子上学我上班,在家就业无心烦
              物价涨了,咱们回家就业吧
             临近春节,县城的年味渐浓,每天都有返乡的人,街上也开始了张灯结彩,呈现喜气洋洋气氛。从泗阳县高速公路入口下到去年才建成的景观大道,迎面所见欢迎人们归来的不是路灯杆上过街横幅上写的商业广告、政治标语,而是这些温馨的招工宣传用语,使每一个在外打工返乡探亲的人感到暖意融融,心头一喜,充满希望。泗阳县还准备利用节前节中,组织返乡民工到开发区各工厂参观,对口招工,在春节黄金期为企业招到足够的人。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几年前,我们还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实行异地工业化,在外打工的人最高峰有109万人。而如今我们本地的工业化也需要大量的人,开发区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从2005年只有10.44万人到去年底有了36.11万人就业。整个社会也有更多的发展的机会,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回流的也越来越多。我们的发展目的就是这样,要让更多的乡亲不再背井离乡四出打工,让更多的人才有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机会,创造出事业兴旺,城乡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宿迁。

  • 工作用语(五十二)

    2011-01-19 19:47:44

            泗阳县:高水平跨入全国百强,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
            今天参加泗阳县十二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仪式上,县委书记赵深在致辞中铿锵有力地说出这样的话语,提出了该县跨入“十二五”以后志在必得的目标。根据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的全国3000个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泗阳县2008年位列第285位,2009年位列226位;2010年有望进一步提前。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是江苏制定的,共4大类25项,泗阳县原定于2019年实现全面小康,2007年综合分值为77分,2008年为80.4分,2009年为83.3分,完全可望提前4年实现全面小康。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懈追求的是“高水平”和“高质量”。
  • 怎样才能“自我提拔”?

    2011-01-13 20:12:44

             每次选拔任用干部都会在“政治生态圈”中引起涟漪,一些干部内心会为“什么时候提拔我?”而有企盼、存困惑。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选人用人方式的公开透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为改观,考察的条件和标准已显现化,提名和推荐的方式已民主化,人人都有机会,实绩才有可能。最近,徐州市委把这种方式定义成干部的“自我提拔”的激励机制。我以为就应该这样,把干部的选拔使用权不仅交给广大群众,也交给干部本人。把企盼变成动力,使困惑化成努力。踏踏实实地做到这样几点必不可少。
            投入。 心存理想,志向高远,把干好工作当作人生追求,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要做官,更要干事业,干就干最好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那怕牺牲休息,连续奋战,甚至呕心沥血,拼命努力,实现完满的结果。别人也许踩着钟点上下班,业余时间打牌下棋飙歌,你却在为工作忙碌,激情迸发,痴情不改。不是你力不胜任碌碌无为地忙,而是你比别人做得更多,经验也日见积累,处理问题得心应手,成熟的多,自然会赢得领导的信任群众的口碑,脱颖而出也是顺理成章的。
            担当。 对工作敢于负责,要做就做到底,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局面,经历怎样曲折考验,都毫不气馁,决不退缩,表现舍我其谁的豪气,透出勇往直前的大气,经手的工作能够出色,负责的范围能够打开局面。出了问题敢于承担,及时补过。而不是大事小事忙汇报,层层批转打排球,有一点小过即推诿,遇到责任缩一边,怕得罪人怕失选票,越是这样明哲保身,越不可能上进。
            协力。 工作总有上下左右关系,处理好也是艺术,有容乃大,同心断金。遇事要有主见,让别人服你,同时也要谦和平等,注意搞好配合,与别人协力来做。单打独斗,刚愎自用,唯我独能,即使干出成绩也会失去群体。尽管我们不完全以票取人,但群众的意见也占有一定的比重。领导者必须能够领导,具备协调、揉合、调动的能力,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清廉。  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品至高。在个人品德上要规规矩矩,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勿以恶小而为之,更不能投机取巧,侥幸一时。如果在诚实记录中犯科出事,就容易自断前程。即使我们宽容工作中犯错误,但在清廉品质上出现污点,会让组织和公众放心不下,难堪重任。职位是自己创造的,机遇垂青积极工作、正直向上的人。
  • 尊重农民意愿 积极稳妥推进

    2011-01-04 21:23:01

            最近,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引起了争论和疑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农民在折旧建新过程中安置不够到位,少数基层干部工作简单粗暴,引起反对和声讨。
            这本来一件好事,原意是为了让农民在合理的城镇规划布局下,建设新一代的住房,接受城市文明之光,享受城镇便利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可以节省更多的土地,用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此,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正式颁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以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
            谁都明白现在城乡差距过大,“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要改变这种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的状况,需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引领,规模建房,集中居住,集聚产业,扩大就业,方便生活,缩小差距。不言自明也节约了土地,变成巨大的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因建房,道路等建设用地共1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河南省面积,等于全部城市建设用地的4.6倍,推进集中居住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土地。
            我市这几年按照“三集中、三靠近”的原则来推进这项工作。科学制定了中心镇、一般乡镇和集中居住区的规划,提供了免费的农家楼房图纸,划定新的宅基地,让农民自拆、自建或者统一代建。政府对农户原有房屋好坏情况进行评估,按照房屋所值给予补助,每户2-5万元不等。待新房建好后,老的宅基地交回,供土地复耕、整理,再交给农民耕种。
            现在的争论在于,很多人认为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享受城里一样拆迁政策,认为政府土地增减挂钩的指标用于城市房地产开发,卖价很贵,给农民的补偿太少。其实并非如此,目前城市房地产用地主要是城市的旧房拆迁和每年上级下拨的计划用地。而农村土地增减挂钩节省的“指标”主要用于工业用地,建设了工厂,提供了就业岗位,使更多的农民能够进厂做工,不再背井离乡四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况且土地增减挂钩仅仅得到是用地“指标”,要变成现实用地还要在开发区进行征地和拆迁,平均成本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而工业用地目前只能几万元一亩。因此,农村土地增减挂钩不等同于城市的征地拆迁,将所有的农村建房的钱包下来也是不可能的。连最早实行这项政策的成都市也出现了力不胜任的问题,他们计划用6年左右时间,对全市五百多万亩农用地和五十多万亩建设用地进行整理,预计节省出建设用地指标36.8万亩,改善61.5万户农民居住条件,600万农村人口有一半变成市民,总计需要投入约6000亿。宿迁近百万户农民,如果有60%还需要在镇村建房,每户补助5万元,就需要300亿元,而宿迁去年可用财力仅90亿元,没能力“打包票”。
            我们要明确这样的理念,现在进行的农村集中建房还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还需要农民“勤勉、自主、协同(韩国新村运动的精髓)”。政府一定尽其所能给予农民建房补贴,还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集中居住区的电力、道路、绿地、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等配套设施建设上。农民自己花10万元左右,加上政府的补贴,可以建成200平方米的楼房,一步到位,住上让城市人羡慕的房子,也得到了一辈子的优质财产,大部分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的农民也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政府可以帮助困难户贷款,提供贴息,或者先建一层,分步到位。
            我们要把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和土地增减挂钩要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住宿迁农村正由平瓦房改楼房,农民有强烈的建房愿望的契机,鼓励和引导他们到镇区和集中点去建房,但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违背农民的意愿,损坏农民利益,成熟一村建设一村,愿意一户建一户,要通过具体细致地宣传算帐,让农民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要用身边成功实例教育引导,让农民有意愿、有动力、有奔头的做这件事。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善于因势利导,积极有序推进,才能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共同繁荣。

    正在拆迁的零散村舍

    农民正在规划区自建农村新居

    刚刚建好的农村新居

    已经复垦整理好的耕地

  • “关龙门”

    2010-12-31 23:44:16

            “关龙门”,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零点,各家银行对一个会计年度盘点结算的时刻,所有财务处理必须当天结清,不得跨年度,俗称“关龙门”。财政部门也叫“关帐”。这是盘点全年最先统计出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今年宿迁“关龙门”又传来捷报。财政总收入完成205.8亿元,增长58%,这是继去年财政过百亿元之后又跨越的一个百亿元台阶,连续五年增幅50%以上。与邻近的淮安、连云港两市只有一年的差距,他们分别在2007年过百亿元,又用了两年时间过200亿元,而宿迁仅仅用了一年。当然在总收入中近60%要上缴给中央,而地方可用财力一般预算收入今年也达到89.6亿元,增长42%,近五年翻了三番,在全国334个地级市由五年前的164位有望今年跃升到70多位。真值得可喜可贺。
            财政和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实力,体现了创造社会财富的实体和劳动者对国家的贡献,是通过税收和缴费这个形态反映出来的。宿迁财政的跨越发展是全民共同努力奋斗创造出来的。回想建市以来我所经历15年的“关龙门”情景,历历在目。建市之初的艰难起步,我们年年为捉襟见肘的财政而发愁费劲,每年为31日关不起帐而焦头烂额,为了财政年增长勉强达到两位数,每次都是穷尽办法、收肠索肚,甚至在年末把当时“一酒独大”的洋河、双沟老总找来逼他们交税,用行政手段协调银行贷款给他们交过头税;一些县乡还用借钱入库过后抽回的虚假办法来对财政收入“掺水分”;国税局长则因为年年完不成任务而灰头土脸的……。
            这些逼着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突破”之路,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工业企业,鼓励全民创业,培植税源主体,初步形成了颇具活力、势头强劲的财政税源体系。这几年我们的财政多了几分淡定和自信,12月份也并不急着盲目攀高,能缓则缓;跟外市也不盲目攀比,实事求是。“十一五”前三年我市财政增幅一直保持全省第一,去年有的市提出“增幅超宿迁”,结果我市增幅35.6%,只列全省第四,但我们税收占比77.6%,并不落后。今年增速也许还不是第一,我们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财政质量。
           财政收入增加了,钱怎么花?当然主要用在民生上。客观上说,尽管我们税收大幅增加,但新增的地方留成还主要返回给投资者和创业者,可用财力并不多,但换来的是落户生根的企业为宿迁百姓创造更多的岗位,增加更多的工资性收入,这是最大的民生。政府财政要更多地为百姓的福祉,未来五年,我们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重点要帮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过上好日子。2010年我市在苏北率先实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仅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就支出了3.5亿元,这是建市以来最大的一笔民生支出。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农村最低养老保险由155提到210元,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孤儿实行政府赡养;还要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确保全年新建155万平方米;加快总投资30多亿的“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额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学杂费,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在全市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进一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等等。正如薄熙来同志最近指出,“只有让困难群众提高消费能力,才能拉动内需,形成新的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政府越是舍得在民生上花钱,政府就越有钱”。这是我们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上必须算好的一笔大帐。
  • 新兴产业与新型知识

    2010-12-26 13:37:24

            报载,当下兴化市的领导干部都在研读一本叫《不锈钢概论》的书,这本书介绍了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等基础知识;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α+γ双相和沉淀硬化五大类不锈钢国内外的最新进展、性能特点、生产和应用,未来发展等,似乎与领导干部的管理科学不太相干。但市委书记说,此举目的是要大家一起“亲近”不锈钢,共助“不锈钢航母”转型升级。在兴化市不锈钢企业有1200多家,产值占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六成,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产品从最初的不锈钢冶炼到现在的线材、棒材、异型材、焊丝、钢帘线、纳米气阀钢,大到重型无鏠钢管,小到比发丝还细的钢丝纤维都有。在兴化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之时,要领导干部多读书,全流程地掌握相关科技知识意义不言自明。
            我市这几年也围绕发展抓干部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相关科技知识的学习,成效明显。比如,我们开展了以城乡规划为重点的培训,大家对以人为本的“新城市主义”和典型案例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运用到城乡建设中有了不小的进步;我们较早地宣讲和培训了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知识,大家了解了行业特点和分类,采取差别竞争的策略,硬是在不太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把这一行业做的风生水起,初具规模。
             当前,江苏正在集中力量发展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软件及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宿迁也提出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三大新兴产业。对相关科技知识的学习就要跟得上。比如要了解新能源领域的行业分类,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电池的特点和光电转换率等。对晶硅电池的生产流程要了解从硅晶料的拉棒或铸锭、到切片、抛磨、清洗、印刷、烧结、涂覆、组件、封装、发电、逆变、并网等,还要了解目前中国最大的生产企业徐州中能硅业的规模产量、成本、耗电量、回收率是多少等等;要了解风力发电发展现状和趋势、目前最大单机能力等,还要知晓最新62米总长4.5米弦长全球最大的风电叶片已在连云港下线,单机容量已达到5兆瓦。非常可喜的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已经初步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谈起来新能源产业头头是道、满怀信心,有的县提出十二五期间内要形成2000万兆瓦太阳能电池的能力;一些市民也成了我们的老师,比如前几天我说到合肥京东方的事,网友 johnson就立即跟帖,说国际面板业的核心技术以及主要产能都出自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台湾(友达、奇美),并指出世界产品研发都到12代线,而国内各地近期引进的是多少代线等,给我们上了一课。
            真的,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浪潮,面对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我们真切地感到知识恐慌、本领危机。即使我们现有的传统产业也在高新技术化,比如,纺织服装已不只是为了御寒和美观,功能性面料层出不穷,运用领域不断拓展,原料路线日益广泛,不仅用棉花、蚕丝、石油,也可用木材、大豆、玉米等做成纤维,吸汗去湿比纯棉还强,做成的“碳纤维”又是最轻最强的钢筋,真是神奇百变。我们就要围绕纺织产业这样的提档升级去招商,上项目,聚产业。这就逼着我们要少点应酬,挤出时间,加强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钻,缺什么补什么,搞什么懂什么。面对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新兴产业高峰的重要时刻,我们不能不知不懂,不行不会,昏昏然必将被淘汰,糊涂然必然落后头。领导干部要想引领发展,必须知识超前,才能得心应手,勇立潮头。
  • 自主创新与产业积聚

    2010-12-23 12:55:57

            我市刚准备组团到合肥市学习以京东方项目为龙头两个方面的经验,新华每日电讯就报道了“合肥打造平板显示基地,力促本土企业争取国际话语权”新闻。看完掩卷思考,顿悟由感。
            “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国内企业京东方从去年4月开始在合肥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FT-LCD六代线,到今年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量产,第一块50英寸全高清等离子显示屏下线,打破了我国大尺寸面板受制于人的局面。虽说我国是电视生产大国,但占电视总价值70%的平板显示器,尤其是液晶、等离子等高端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境外的四家生产商又占据了全球液晶面板七成以上市场份额。由于有了京东方,原先那些不愿与中国合作的外企不仅放弃了高昂的技术转让费,还争着要进入中国市场。回顾世纪之交,当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DVD设备生产国时,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联盟组织就要我们支付每台约5美元的专利费,中国企业每出口一台DVD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而交给国外企业的专利费却高达60%。可见新兴产业要发展,自主创新,技术专利多么重要。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 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曾经把国家经济竞争归纳为四个阶段:要素引导、投资引导、创新引导、财富引导。宿迁目前虽说有了众多企业,但还处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引导至多是投资引导阶段,我们必须拼命努力,加快提升到创新引导阶段。

            “产业积聚”必须要有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般都沿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路径演进,大项目、大企业是举足轻重的龙头。象合肥引进一个总投资百亿元级的京东方,带动海内外30余家平板显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纷至,两年内在这个“产业基地”上项目总投资将超过700亿元,将形成了一个千亿元级的大产业。我们对于新兴产业就要敢于梦想,全力招引,精心培育,一个或几个大企业就会形成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象徐州的工程机械、中能硅业;淮安的富士康;盐城的悦达起亚;连云港的医药、石油化工等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在我们一时还没有旗舰型的龙头项目带动时,更要突出新兴产业的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即使是相关配套的产业链企业也决不放松,累积到一定量也会有大突破。如我们引进的长电集团和北斗星通就可能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封装和运用上率先突破;我市各地正在积极培育的新能源产业,就可能从太阳能单晶硅到组件到运用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积聚成产业集群……。这是我市多年集主要精力抓工业,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最需要突破的瓶颈。
             此时我们再理解我省和我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把“创新驱动”和“科教兴市”作为战略选择就更深刻了。江苏省把新提出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就是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企业为重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入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我市也把“科教先行”战略提升为“科教兴市”战略,就是要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突出教育第一基础、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构筑宿迁发展的战略优势。这正是我们观念更新,行动超前,勇攀高峰所必须的。

  • 打造滨水特色城市

    2010-12-19 20:31:54

            印象中,中国北方的城市比较缺水,气候干燥,冬日萧杀,沙尘弥漫。但我们近年来先后考察过山东临沂、潍坊、聊城、枣庄等城市,直至最近考察了邻近的徐州市,使这一旧有印象彻底颠覆。徐州市十一五期间投入13亿元实施“碧水工程”,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景观再造,使得山水相依的徐州有了南方的秀美恬美与北方的开阔雄壮。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徐州人对水的钟情,对湖的挚爱,对河的拥抱。九里湖原是采煤塌陷地,他们开挖了1500亩的水面,疏通连接了30.8平方公里,蝶变成美丽的城市湿地公园;著名的云龙湖是城市的一颗明珠,他们今年又进行了“八大景观改造工程”,彻底向市民开放,让人临水听涛,令人醉心不已;金龙湖原是为京沪高铁、京福高速路的防洪保安而设计,他们开挖了380亩的湖面,平均水深4.5米,周边则建设了12个园,三广场,形成3.7公里的滨湖景观带,大大地提升了周边地块价值;大龙湖是为新区建设而开挖的人工湖,水面面积2平方公里,带动了近60平方公里新区的灵动韵律,成为新区的生态核心;就连过去黑臭闻名的古黄河、奎河经过治理和改造,也变成绿水常清,绿柳佛面,画舫穿桥,亭台楼阁,园林雕塑好景观,成为绕城而过的珍珠项链。
            联想到今年上海世博展示的城市水环境处理的成功案例,使我们对城市的水有了更深的认识。荷兰水城鹿特丹原为防止城市积水、海水倒灌而建造的众多水库,但他们将水库变成“水广场”,并由几个形状大小不同的水池组成,沟渠相连,既有蓄水、疏导功能,又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成都是为处理好城市废水,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有效收集城市污水和雨水,通过沉淀池压氧处理、水流雕塑增氧、人工湿地生态净化,让死水变活,化废为宝,循环利用;上海的苏州河黑臭有名,在治理中将水环境再造结合起来,建成“苏州河十八湾”,河上游船可以通航观光,河道河畔文化长廊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华丽转身为上海城区亮丽的风景线。
            由此看来,水资源是城市的生命线,河湖是城市的翡翠。我们一点一滴也不能奢侈地浪费她,肆意地糟塌她。宿迁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河湖众多,沟渠纵横,水面占国土面积23%,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但要把资源变成环境,环境变成景观,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这些水资源,一个水面不能填,一个沟渠不能堵。增强全民爱水治污的观念,源头去污,截污导流,清洁水面,不断提高城乡的污水处理率。对需要改造和提升的水环境,不要轻易下手,看准一项干一项,在不减少水面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致管理,件件都要干成精品工程。象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七堡引水、古黄河滨水公园、骆马湖萝蔓园、园博园、运河湾农庄园以及结合城市防洪保安实施的民便河、六塘河疏浚工程城区段等工程,都要作为全城整体的水环境来考虑,一定要做到河湖相联,水系沟通,道路对接,景观错落,而不能自成体系,封闭设计,单一实施,留下败笔。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超前考虑,统筹协调,无障对接,错落有致,那么就会在我们的城市有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形成清水流动、芳草萋萋、水岸相连,移步赏景的河湖景观和滨水环境,真正把宿迁打造成“烟波水世界,梦幻绿家园”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 回家团聚

    2010-12-15 20:21:10

            已很长时间没有与家人团聚,这里指的是我们成家立业的兄弟姐妹能够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在放松、温馨和亲近的氛围中聊聊天,吃吃饭,享受亲情,其乐融融。
            回想起来这样的亲情在不知不觉中演变。小时候兄弟姐妹吃饭争抢,吵嘴打架也是亲;后来成年成家了,虽有来往,但已不经常了;等到各家的孩子成人了,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大摊子的事,互相之间联系就更少了,能够围桌相聚的机会只剩下了过年过节还湊不齐。殊不知,这时的父母已经耄耋老人、白发苍苍了。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也是亲情延续的桥梁,更是和谐社会的微观主体。封建社会推崇《四世同堂》那样的家庭结构,宣扬“父母在,不远游”,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有着巨大的合理性。解放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一辈人,也有“大家庭”传统,象电视剧《鲜花朵朵》中的老匡家,光女儿花就有“七朵”。《牵手》中的老牛家,二儿一女的建囯建军建红,有父母心骨在,遇到矛盾还能围桌商议商议,交流交流。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使家庭构架发生的根本变化,三代人家庭变成了“四二一”的结构,老人成了失去亲情的一族,子女成为自我为心的一群。变化最大的是农村,随着劳动力的快速转移,留下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孩子”,孤独守望,淒凉相伴,亲情寡薄,家庭不稳。
            面对这样的现实,各级政府除了加强留守家庭的扶持之外,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解决这些家庭成员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这一切源自工业化的力量,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推进工业突破,加快城市繁荣,建设现代农业仍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的最重要抓手,最硬的道理。我们也希望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能在宿迁快速发展中找到自己理想岗位,在自己家乡城镇创业干事,在自己家庭附近劳动就业。也许就业岗位还暂时不如外地城市,工资收入还不及发达地区,但照顾家庭,享受亲情,关爱老幼,也是每个人的家庭责任和道德良心。宿迁现在有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等待大家,我们用暖流拥抱每一个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提供给新生一代的劳动者。就业,要成为今后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全力完成的首要民生指标,成为“五年计划”的核心指标。各级干部也要倾情相助,加强组织,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首选在本地就业,不再让他们背井离乡、四处奔波、苦苦守望。
           “家庭稳,社会安,国家兴”。我们大力推进建设新农村,不要变成“空心村”;我们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不要留下更多的“空巢”。理想的愿景是让宿迁每户家庭每晚灯光温暖,天天厨房飘香,充满欢声笑语,为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起稳定的家庭基础。

     

  • 教与学都要练基本功

    2010-12-12 21:39:17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今年喜报连连,先后有翟怀雷等几名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20名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书法年会”获得毛笔字单项一等奖,学校获得团体一等奖;12名同学参加“全省高师2010年书法作品展览”获得一等奖,5名同学获得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以上各奖项层次和数量在全省高校、高职校都名列榜首。
           这是高师坚持高质量的基础教学、学生苦练基本功的硕果。据说,高师的新生到校都要买一块小黑板,每天练习书写,天天进行展示,难怪我每次到学校,都看到道路两旁展示的小黑板,全校竟然有500多块。
           联想到现在一些学校忙于应教育,疏于基本功训练。一些青年教师长期依赖电脑写字,上课依靠课件投影,写出来的字不敢恭维,这样的教学也会丢掉中国方块字的象形魅力和隽永回味。象这样不良教学方法还不在少数。
    我曾经在新办的沭阳如东中学的英语教研室问一位刚被聘来本地老师,新老学校英语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她说,“语境,新学校上英语课全部讲英语,课余经常组织英语朗读、演讲、话剧等,老师日常交流也用英语。而我们原来教的是哑巴英语、中国英语。”我也问了其它学校英语老师,他们认为“苏北都这样,张不了口”。这种理念的差别和传统的教式是学不好英语的,在高考的听力测试上也是要吃亏的。好在市教育局已经发文,要求加强全市中小学英语阅读和口语教学。规定了诸如高中毕业词汇量要达到3500、阅读量36万字等标准。记得90年代初杨澜以清新纯正的英语播报亮相中央电视台时,当记者问道英语好的秘诀是什么?她回答是阅读和对话,每月强迫自己读10本英语小说,追着人用英语对话。
            同样在语文教学上,如东中学老校长也指出了宿迁教学的问题就是阅读量不够语文教学只限于课本知识,做好规定的题海,连规定的课外阅读量都完不成,图书馆也经常不开放。有人说我市高考“理科强、文科弱”,这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阅读少,视野不开阔,遇到高考《时尚~品位》这样的作文题肯定吃亏。连老师们的阅读量也不够,我曾经问过一位10年教龄的老师,平时都看什么书?她说,主要是看教辅材料,再就是看看教育自家孩子的少儿图书。老师没有一桶水怎么盛满孩子需要的一碗水呢?市教育局也就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已经发了文,要求学生十二年阅读总量在700万字以上,并推荐了近百本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亲近母语,热爱文学,阅读经典。对老师也要求每天读书不得低于1小时,每年读书总量不得低于20万字。我认为这20万字太少,只相当于一本中等厚度的书籍,后来教育局纠正为100万字。其实,学无止境,厚德载物,广闻博览,方能从容。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对我们大家都是共勉。
         

     

  • 从抗旱保苗想到现代农业

    2010-12-08 21:42:35

            不知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搅动的全球气候异常,宿迁今年“9.7”特大暴雨以后涝旱急转,把脆弱的农业基础暴露个“底朝天”,不少农田涝了排不出,旱了灌不上。这些年,我们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不可谓不多,保住了大江大湖的安全,也对农村水利特别是灌区进行了改造,河道沟渠进行了疏浚,但田间地头“最后一米”的毛渠、农渠年久失修,壅塞严重。往往在渠首的田块灌上了水,后面的田块“望水兴叹”,如加大放水,渠首的人家又不让,怕被淹受渍。这竟成了当前抗旱保苗的一个难题。实质上是传统的小生产方式的矛盾集中暴露,老宿迁人说,现在的农田水利保障还不如当年“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水平。
            现实深深触动了我们,农业如不改变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分散的小生产经营方式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要走规模化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尽管这是一个历史过程,目前还不具备土地大规模统一经营的条件,但不妨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先易后难做起来,大力发展农户的联合与合作。譬如,成立农田水利合作社,以几百亩上千亩田地为单元,组织几十户农户进行农水方面的合作,大家出力出资疏通渠道,开挖田沟,修建涵闸,维护泵站,大雨来了统一排,大旱之时统一灌,始终保持沟渠通畅,大家都得益,丰收有保证。
            日韩农业搞的比较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农户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也许他们确实是把毛泽东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当作最高指示来执行的。凡是看过的人都赞叹那密网如蛛、饱满充盈、潺潺流水的田间沟渠,他们甚至做到了一滴一滴浇灌农作物,而我们这次抗旱保苗即扒开口子大水漫灌也只是眼皮下面一小块汪地。日韩农业不也是一家一户小田块吗?但是专业合作将他们组织起来,从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推广、大型农机的使用使用,农产品的销售,都离不开合作社。日本90%以上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组织,农户自己贷款搞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同样,我们不会放弃政府的责任,今后还会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以干渠、支渠为主骨架的灌区体系,但到田间地头的沟渠是包办不了的,这些费用也是必须的农本。为此合作社可以申请涉农贷款,政府承担贴息;也可以用每年筹集的“一事一议”资金,政府一比一进行补贴。农户投入一点,并加强日常维护,就是永远的收益,远比“望天收”遭受的损失划算。
             如果农田水利合作社做得好,还会延伸下去。比如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农户已经认识到一家一户地防治不行,但往往要村组干部动员组织很费劲;再延伸到统一耕地的合作,大型农机就有了用武之地,效率还高;统一播种的合作,大家共选优质种籽,防止假冒;统一插秧的合作,今年夏天宿迁已经出现了这种方式,从集中育秧到机械插秧全程服务,每亩只需100元出头就一切搞定,就象现在大家已离不开的社会化机械收割一样方便……。
            最终,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也会形成规模,抵御农业风险,带来规模效益。农民打一个电话,种子、农药、化肥、机械、销售等专业组织都会上门服务,这就是向农业现代化迈进。可以说,组织起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定会起着催化裂变作用,并决定着农业的未来。
  • 让初始提名权更公开民主

    2010-12-06 20:35:20

            我市“公提公选”市管干部的名单已经揭晓,历时40天,选拔了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5名正职和14名副处职干部。这次干部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初始提名权”回归民主,交给大家。
            过去,在大多数人看来提拔干部是非常神秘的事,特别是初始提名权是最关键的头道关口。事实也这样,一般是由所在部门党委党组、上级组织部门、市委领导等提名,群众并不知晓。有时神秘地连分管领导也不知道。再加上体制上曾经有过的用人不当,甚至买官卖官的事情发生,大家都认为是“书记一句话,人选就定下”。
            宿迁这次改革就从这个“头”开始,凡空缺的干部职位先进行公示,明确了可由市委委员、非市委委员的市领导、组织部门、县区和部门党委(党组)、5人以上干部群众和个人自荐六大类初始提名主体。
            这种公开民主方法激发了提名的踊跃,也始料不及。参与提名的63个党委(党组)、520名干部群众共提名人选281人,其中联合提名55人,个人自荐61人。共提出正处职人选89人,副处职人选192人。
            对正职人选,我们召开了市委全体委员和领导干部大会进行了二次推荐,市委常委会根据得票和组织考察情况确定了每个职位三名人选进一步考察并公示,最后常委会在考察后确定两名人选中进行了票决,再经过7天的公示,最后确定。
             对于15个副处职位的192名提名人选,市委组织部先进行资格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184人。再进行适岗评价筛选出每人岗位6名竞争人选。并规定单位党组集体推荐的和后备干部的必进。然后分组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和无领导讨论。由专家、分管市领导、部门领导、人大代表、所在部门群众代表进行综合打分,分职位确定人选再由组织部考察,最后常委会讨论决定。
            这次改革,有这样几条值得总结。
            改变了初始提名权的神秘。变少数人提名为大多数人提名,甚至也可毛遂自荐。市委书记也是一票,这次当选的也有不是我初始提名的人,第一次革了自己的命。
            人人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既有组织部门平常考察情况的积累,也有最新综合考察的评判;既有广泛发扬民主的推荐,也有常委会的集中研究;既有公开亮相展示,也有组织的深入考察。以德为先,以实绩用干部,并不纯粹“以票取人”。
             体现管事与管人相结合。分管领导和部门党组的意见都在备选名单中采纳,而且在竞争打分中占一定比重,但能不能选上还要看的公认程度。这次选拔中就有1名正处,5名副处职不是单位党组推荐的人选,占了33%。
             全过程加强监督。纪委全程参与监督,几次过程名单公示,接受群众举报。这次也有根据群众意见和考察结果,取消个别职位的选拔计划和个别人的最终提任资格的。
             这次“公提公选”改革,是让选拔干部的初始提名权更公开民主的一次有益探索,我们已经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作出了规定,下一步要不断完善提高,坚持下去。
            

  • 宿迁将跨入“兴市阶段”后半程

    2010-11-30 20:50:27

            最近,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问题,分析了宿迁市从建立到崛起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市阶段”(1996-2005年),完成建市的各项目标任务;第二阶段为“兴市阶段”(2006-2015年),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第三阶段为“强市阶段”(从2016年起),主要指标不断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完成宿迁崛起的历史任务。目前正处于“兴市”的关键阶段。
           “建市阶段”10年的主要特点是打基础,还欠账,蓄后劲,难度不言而喻。全市的经济总量(GDP)从125亿元增加到387亿元,年均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从7.68亿元增加到25.85亿,年均增长14.4%;一般预算收入从3.42亿增加到13.77亿元,年均增长16.7%,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3和5.1个百分点。这一阶段的艰难起步非经历者难以想象,经济发展规律有个“马太效应”,庞大机器启动之时都要付出超常的动力和能量。加之这10年省里财政转移支付也比较少,靠“分灶吃饭”体制维持财政运转、保证吃饭,实在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以致于出现拍卖乡镇的大哥大、小汽车用于补发中小学教师的欠薪,严重制肘经济的发展。
            从2006年开始的“兴市阶段”已经历了前5年,主要特点是求突破,跨台阶,大发展,经济登上了新台阶。GDP从454.2增长到今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在全省的总量占比也止滑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GDP由8618元增加到18518.5元,财政总收入由38亿元增加到200亿元,五年翻了两翻半,年均增长51.4%;财政一般预算从20亿元增加到85亿元,年均增长42.2%,在全国334个地级市中从164位有望今年前进到70多位。
             究其这10年前半程之所以取得“突破”的原因:第一,艰苦创业集聚了能量。建市之初万事待兴,从零开始,我们高举“建设新宿迁”大旗,凝心聚力,穷办苦干,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修桥铺路,建设新城,扶贫济困,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改革开放催生了动力。如火如荼的“四大产权”制度改革,冲破了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氛围,市场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激发了全市上下自立自强的信心和激情,一扫“我难我穷我不行”的矮化心理,树立了“我能我行我成功”强势心态,成为强大的内生动力;第三,省里“四项转移”和南北挂钩的给力。这五年省对宿迁共财政转移支付271亿元,与我市每年创造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当,解决了财政开门和农民负担等重大后顾之忧,使我们心无旁骛地抓发展,没有理由不快发展;第四,工业突破挺起了经济脊梁。我们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做法,富集要素,加大投资,建设主体,培育了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宿迁的快速崛起。
            尽管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只是“低基数的高增长,低基础的快发展,低水平的惠民生”,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经济欠发达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去年GDP仅占全省的2.43%,人均GDP仅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40%和7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2%,城市化率低于全省17.8个百分点,仍然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和重点。
            现在我们正昂首跨入“兴市阶段”的后半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在此关键时刻,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宿迁“更大突破”的问题,无疑是给力加压,意义重大,非常及时。省委对我们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指向非常明确:第一,到2015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我市今后5年内就必须保持14.8%的增速,且以全国年均8%的增速为参照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二,到2015年全省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无疑宿迁也当在此列,比我们原定的2019年时序要提前4年,这其中考核的4大类25项指标是综合性的指标,不是经济指标的单兵突进,而是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而去年考核全面小康进程综合得分仅85.9分,实现难度非常大;第三,城乡居民收入要比全省增长更快。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4%和76%,是最短的短板。全省已提出今后七年的收入倍增计划,我们要加快就要提前两年。到2015年分别达到25000元和11800元,任务殊实艰巨。
            明天召开的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是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历史使命已经沉甸甸地压在肩头,繁重艰巨的任务必须由我们担当。“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相信一定会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在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坚定信心,激发斗志,我们一定会看到宿迁“兴市阶段”后半程出现的跃马扬鞭、红旗猎猎的激越场景,呈现奋勇争先、勇攀高峰的生动局面。

     

  • 7561/38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