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邪干将的电视剧:《孔乙己》教学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3:47

《孔乙己》教学实录

执教者:深圳市前海学校许祖英(518052)

师:上课——

生:(班长)起立。(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上一节课,我们按照阅读要求初步了解了《孔乙己》这篇课文的相关内容,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乙己》。大家把课文翻到24页,把课文第九自然段读一遍。

生:(齐读)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师: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一段落,探讨四个问题。(放投影)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四个问题读一遍。

生:(许多人举手,老师指名一生读)

讨论题:

1、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

2、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3、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他本人生活得快活吗?

4、鲁迅先生写这些人的“快活”用意何在?

师:下面请同学围绕这四个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生:(讨论5分钟左右)

师:下面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第一个问题: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

生1:孔乙己使酒店的短衣主顾、老板、伙计快活。

生2:孔乙己还使那些小孩快活,还有长衫主顾。

师:归纳得不错。那么,孔乙己哪些方面使人快活呢?

生1:孔乙己的神情、外貌使人快活。

生2:孔乙己的语言、动作也使人快活。

生3:孔乙己的从前的经历使人快活。

师:为什么他从前的经历使人快活?

生:他是读书人出身,可是“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是读书人里面不好的一个典型,他又好吃懒做,又时常做些偷窃的事,就会被人瞧不起,被当作笑柄来看。

师:这个角度比较独特。我们现在看看,孔乙己的衣着,外貌为什么使人快活。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孔乙己衣着,外貌的句子,读一遍。

生:(许多人举手,老师指名一生读)孔乙己是站着唱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她刚才的朗读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那个“蓬”是念“pén”还是念“péng”?

生:念“péng”。

师:嗯,好,为什么这样的衣着,外貌会使人快活呢?

生1:他这样的衣着,突显他自命清高。他的身份、地位不如人家高,却硬要穿长衫,充着有学问的读书人的样子,很搞笑。

生2: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无权无势,他虽然“穿着长衫”,可是“长衫”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见他是介于长衫主顾和劳动者之间一个不伦之类的人,这些方面让人耻笑。

师:这反映他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3:很迂腐。

生4:爱慕虚荣,自命清高。

师:还有哪个同学起来继续点评。

生5:可能只是反映他比较懒惰吧。文章不是说长衫好像十多年不去补也不去洗吗?

生6:因为他觉得这长衫是他的身份象征,所以他舍不得脱下去洗。

生7:这说明他受科举流毒的侵害很深,封建社会人们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些“长衫主顾”可能就是读书读得好的啦,地位高的啦,有权势的啦等等,这也是孔乙己的追求,因为这件长衫寄托了他想“高人一等,向上爬”的梦想,他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不能自拔了。

师:好,刚才大家的分析很在理。我们再来看看孔乙己哪些动作使人快活?

生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师:特别是哪个动作?

生1:“罩”。

师:为什么“罩”的动作使人快活?

生1:很害怕人家把他的豆子吃光。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2:“便排出九文大钱”,这“排”字说明他在短衣帮面前装阔绰,他也是没钱的人,却故意“排”出九文大钱。

师:还有没有哪个同学想对这两个词进行解读?

生1:“罩”字刻画出孔乙己对小孩十分亲切,但是对自己的贫穷又无能为力的一种形象。而他一手可以把碟子罩住,说明碟子很小,里面的豆子也不多,体现了掌柜很吝啬。

师:还有谁补充吗?

生:他“排出九文大钱”那个动作,是在别人嘲笑他的情况下“排”出来的,但是他如果本着一种要炫耀心态的话,就更容易被人误解:钱是偷来的。我觉得他这个动作,应该只是为了表明他有能力支付足够的钱。

师:很有道理。除了动作描写,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描写孔乙己的语言,下面我们就分角色读一读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时的语言片断。

师:哪个同学愿意扮演孔乙己?(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指名一生读)哪个同学愿意扮演短衣帮呢?(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指名一生读)剩下旁白部分,我们就一起读,开始。

生:(读“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的部分”)

师:孔乙己的语言使人快活,一定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生2:什么“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

师:这些话实际上都是书面语,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说这些读书人的语言,为什么就使人快活呢?

生1:他虽然是读书人,但是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所以鲁镇的短衣帮就看不起他。

师:在短衣帮的眼中,孔乙己不算读书人,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评说一下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时的这些语言。

生1:第一次喝酒,人家说他“偷书”,他说“窃书不能算偷”。硬是为自己偷窃的行为作辩解,而且他用的“窃书”也是文言,这说明他死要面子,玩弄文字,而且思想里是封建思想那一套。

生2:这一段话,“窃”是书面语,而“偷”是口头语,语意都一样,而他偏说这两个词不一样,这说明他自欺欺人。

生3:人家说他偷东西,他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其实他知道自己偷了东西,故意不承认,来掩饰内心的窘态。

师:好,同学们分析得不错。除了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时集中描写孔乙己的语言外,课文里还有哪些地方描写孔乙己使人快活的语言?

生1:“不多不多,多乎哉也,不多也”这也是读书人的书面语,这说明他很“腐败”。

师:“腐败”?这个词恰不恰当?

众生:不恰当。

师:嗯,用“迂腐”是不是更恰当?好,还有谁来补充?

生2:我认为他是在卖弄自己学的东西。

师:也是一种卖弄学问的表现,可以这样理解。

生3:孔乙己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先前刚被人嘲笑过,他这么说应该是故意转移话题吧。

生4:我再补充一点那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他用这种读书人的语言对一群小孩子说,也体现出他非常迂腐的特点。

生5:我再补充一下前者,这虽然体现他十分迂腐,可他不对大人说这话,而是对小孩子说,这体现他内心十分孤独,在大人中找不到共鸣,只有向孩子们来“倾诉”了。

生6:我觉得他不是什么卖弄,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了,无论对谁,他都会这样引用四书五经,之乎者也地说话,这已经是他潜意识里的习惯了,并不是故意卖弄。

师:好,第七段里有几句话,大家看看能否使人快活呢?如:“你读过书么”,“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这几句话,能使人快活吗?谁起来说说?

生1:在大人群中被排挤的孔乙己,只好来找伙计谈天,拿一个毫无用处的“茴香豆的‘茴’怎么写”问人,这个问题实在是“雷人”,这说明他还是想显示自己作为“读书人”的优越感,卖弄自己,可是人家却不理他,虽然他是好心,可还是有一种落魄书生的冷清气氛,令人同情,而又可笑。

师:他是这么理解的,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2:他教小伙计认字还是有用处的,他说了:“以后当掌柜时记帐要用”他这是出于一种热心而并不是什么卖弄。而且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人还是要读书的。

师:热心?好。你刚才说“将来做掌柜的时候要用”这句话,有什么玄机呢?

生3:做掌柜,一个刚入行的小伙计,离掌柜还差十万八千里,可孔乙己一下子就把人家推到掌柜的位子上了,这说明他骨子里还是有那种“向上爬”的思想,在他看来,做伙计就是为了当掌柜,同样,读书就是为了进学,做官,仅此而已。

师:刚才同学们对孔乙己的语言进行了解读,基本上理解了言外之意。虽然有不同意见,但都言之成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现象。前面同学们说,他的神情也使人快活,那么请同学们找找看,他的哪些神情使人快活呢?(生浏览课文)找出来没有?

生1: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师:为什么这个神情使人快活呢?

生1:人们看到他很痛苦的样子,就取笑他。

生2:因为这些主顾刚好说到了孔乙己的痛处,是个读书人,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于是他很痛苦,可人们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却嘲笑他。

生3:我觉得应该前后连起来看,先前他的神情是不屑置辩的,可一说他 “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他便立刻颓唐不安了,这前后的反差,引人发笑。

师:触到了他心灵的伤疤了——他最大的伤疤了,就是没捞到秀才呀!还有没有其他神情描写?

生4:“孔乙己便涨红了脸,头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我觉得这突出了他被揭短时颓唐不安的尴尬神情。

生5:我觉得上句的可笑之处在于:他否认事实,而事实大家都知道,因此他就出洋相了,使人发笑。

师:还有没有?

生6:人家都亲眼见到了,事实是绝对欺瞒不了的,孔乙己也知道,可问题是他死要面子,因此他内心非常矛盾,窘态叠出,使人们发笑。

师:有的学者们是这样评说的:“这些神情描写真实再现了孔乙己高人一等的幻想被打破后的窘态,使鲁镇的短衣帮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平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孔乙己别在这里妄自尊大,你还不及我们短衣帮呢!”

师:我们刚才品读了孔乙己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现在我们归结一下,孔乙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生1: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死要面子,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

生2:他是个好吃懒做的人。

师:嗯,好吃懒做,还有没有?

生1:他也是一个热心的人。

生2:他从来不拖欠,这说明他很讲信用。

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他是个(生齐答)自欺欺人,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迂腐麻木的人。

师:这是他人性的弱点,但他也有(生齐答)善良、热心、讲信用等优点。

师:我们来看看第三个问题,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他自己快活吗?

众生:“不快活。”

师:为什么说他不快活呢?请大家在书上找找他不快活的理由。

生1:第十段中写到,他又去偷东西,被打断了腿。被打断了腿的孔乙己不会快活。

生2:他被丁举人打了后,去咸亨酒店买酒,还被周围人嘲笑,人们一点也没有关心他,这种情况下孔乙己不会快活。

生3:人家总是念叨他欠了十九个钱,而不是关心他,在别人眼里,他连十九个钱也不如。

生4:“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说明他很容易被人忽视,社交关系很不好,几乎没有朋友,因此不快活。

生5:他没考上秀才,而别人以为他什么也不值,连十九个铜钱也不如,因此不快活。

生6:他内心十分空虚,一直沉浸在内心高人一等的幻想中,不敢正视现实。

生7:从前面“青白脸色”到后面的“黑和瘦”,从前面的“长衫”到后面的“破夹袄”,可见他不快活。

生8:从原来“排出九文大钱”到后面的“摸出四文大钱”可见他经济拮据内心痛苦,不快活。

生9:他原来可以“睁大眼睛争辩”可后来掌柜说他又偷了东西,他却“不十分争辩”了,可见他内心十分颓唐。

生10:他最后是用“手”走来的,可见他以后的生活都会十分悲惨了。

生11:他原来“品行最好,从不拖欠,可他最后竟欠了十九个钱”还没还清,说明他生活已经窘迫到了极点。

生12:孔乙己的生活是悲惨的,最后说“大约的确死了”,说明结局也不为人所记挂。

师:“大约”又“的确”,他死了没有?这个矛盾吗?

生1:不矛盾,“大约”是一种推测。而“的确”说明在那种社会下,孔乙己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生2:从孔乙己这方面说,他是一个落伍的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是不会活得很长的,而这个社会,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温情,孔乙己只是一个笑话,一个故事,在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最终只有被夹缝夹死了。

师:大家都说孔乙己不快活,是个悲剧人物,请大家看一看电影《孔乙己》的片断,看完后发表感想。

生:(看电影《孔乙己》结局部分)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孔乙己太可怜了!当时那个冷漠的社会造成了孔乙己的悲剧。

生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师:这八个字也是鲁迅先生想告诉读者的。

生3:孔乙己的结局是悲惨的。

生4: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孔乙己这样的人,这更需要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要有良知。

生5: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生6:珍惜现在!

师:孔乙己在人们的快活声中出场,在人们的快活声中走向死亡,面对如此可怜的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还写这些人的快活呢?其用意何在?大家先思考一下,再做回答。

生1:抨击了封建文化教育对人心理方面的摧残。

生2:显示出当时人与人关系的冷漠。

生3:用“快活”这个词贯穿这个悲剧,使人感觉更加悲凉。

生4:“快活”也是一种讽刺,他们的“快活”是建立在冷酷无情基础上的。

生5::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我们民族的良知,他写“快活”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人性的批评,以及他对我们民族劣根性的思考。

生6::这种“快活”其实是当时劳苦大众的心理,他们对比自己更悲惨的人不是关心,而是加以嘲笑,这不是孔乙己一个人的悲哀,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哀。

生7:鲁迅先生通过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描写,揭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人民的麻木不仁等旧社会的弊病。

生8:从孔乙己这一方说,鲁迅先生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从社会这一方说,鲁迅先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麻木不仁,以金钱利益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等严重的民族劣根性。

师:听了同学们刚才对第四个问题的解读,可以看出我们对这篇课文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下面老师把第四个问题归终一下(放投影),我找一个同学起来,把它读一遍。

生读:

鲁迅先生以乐写悲,用众人的“快活”来贯穿孔乙己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加强了悲剧效果。

众人的“快活”建立在一个可怜人的痛苦之上,如此冷漠如此残酷,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

透过“快活”的表层,我们似乎听到作者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惜,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

师:现在看来孔乙己是被当时的社会群体合力杀死的,如果说丁举人打断孔乙己的腿,是对同类的残忍,那么短衣帮放肆而刻薄的嘲弄,是对这位落魄异类精神上的欺凌,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人的描写,告诉我们孔乙己的悲剧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名人是如何评价孔乙己的。(放投影)

生(齐读):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孔乙己是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吃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孔乙己是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师:我相信,读了这些名人的评点,孔乙己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头脑里可以说更深刻了。这节课我们就解读这些内容。

师:我们这节课课后的作业是(放投影):

1、笑声中的悲剧。

2、病态的社会,灰色的人生。

——谈孔乙己的性格及人生轨迹。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