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虾米:法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08:56
百科名片
   法理学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目录
本质名词解释法理学课程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法理学》1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
《法理学》2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
《法理学》3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
《法理学》4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
在司法考试中的考查内容 
本质名词解释法理学课程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法理学》1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
《法理学》2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
《法理学》3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
《法理学》4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
在司法考试中的考查内容 
展开
编辑本段本质
法理学不可简单地被界定为“法律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的大全。如果法理学只有这一个核心任务,那么2500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广义上讲,法理学可以被界定为法律的智慧,或者对“法律事业”的性质和语境的理解。法理学的词根应该是源于“juris”,意指法律或权利。另一个词根“prudence”则指智慧。因而法理学可能是寻求法律的智慧,或者寻求对法律的明智理解的学问。根据富勒“使人们的行为服从归制治理的事业”的法律格言和Beyleveled、Brownsword的用法,我们可以得出“法律事业”这一用语。
这种对于法理学任务的界定把问题的中心转向了这里:我们不仅探求“这一事业是什么”,以及“人们如何回答法律是什么”,而且我们也在试图弄清这些回答本身的含义。法律是一种争议的态度?或形式?正统性(合法性)是一种思维方式?广义的法理学理论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或者另一个法律观念,而应该探求这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不能再局限于20年前中国法理学学者从前苏联学习而来的刻板的法理学教材的内容,法理学不是由:定义、特点、性质等等八股的条款构成的,她是一种法学的艺术,一种精巧的思维形式。
法理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所以有些国家把法理作为最后适用的法源,即:法律无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有的西方国家法学者认为,当前法理有作为主要渊源的趋向;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法理本身并不具有法源的性质,只有依据法理所作的判决成为审理案件可以援引的判例时,才能成为法源。在社会主义法中,法理一般不作为法的渊源。苏联建国初期,由于社会主义法律还不完备,列宁曾宣布“在这种法令没有或不完备时,应以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为指针”(《列宁全集》第29卷,第106页)。中国司法实践中,当遇有案件在法律上无明文规定时,一般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作为审判的依据。
编辑本段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12、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15、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6、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社会需要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17、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的原则。
18、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19、法的原则指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指反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
2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作为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不仅人人权利平等,而且义务平等。
23、社会调整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国家内存在的、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规范,构成某一种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手段,共同保证这对社会生活领域产生全面、深刻影响的统一体。
24、法律调整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25、法制是以法为核心,包括与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相应的法律实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护法、守法等活动)在内的某国或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26、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27、法律秩序是依法建立的秩序。它是以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实行法治为前提。
29、社会主义法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
30、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31、法律心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不系统的,自发形成的感受和情绪。
32、法律思想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
33、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它是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总和。
34、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5、法律规范的制定,是指国家或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6、法律规范的认可,是指国家或国家机关对业已存在的行为规范承认并赋予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38、调整性规范是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以权利并让他们承担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
39、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以及制裁措施的规范。
40、积极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41、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42、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43、绝对确定性规范,是指不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怕调整的规范。
44、相对确定性规范,是指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规范。
45、任意性规范,这种规范允许双方当事人有自己的意思表示,就一定问题达成协议。如果达不成协议,才适用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方案。
46、强行性规范,这种规范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协议解决问题,只能执行法律规定的方案,否则其协议无效。
4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在逻辑联系上是有哪些因素或部分构成的。
48、命令性规范,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国家规范性命令,一项命令就是一个规范。
49、情况性规范,是指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直接进行个别性调整的规范。
50、必择其一的规范,是指规定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必不使用规范中列举的若干方案中的一种。
51、任选的规范,是指在规范中除了规定可供采用的基本方案以外,也规定了任选的方案。
52、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53、立法体系或称为制定法体系,是指一国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整体。
54、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55、法的形式渊源,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56、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57、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58、法律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59、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60、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强调法实施的结果,强调把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是实际状况。
61、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它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
62、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它是法的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63、自由裁量权即在法律对有关事项近规定原则,而没有规定具体幅度和范围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在符合立法目的和原则的前提下,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取适当措施履行其行政职能的权力。
64、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适用法的活动,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符合立法目的,做到客观、适当、公正,符合理性。
65、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协议,将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给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进行裁决的制度。
66、调解指中立的第三者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停疏导,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从而消除纷争的活动和方式。
67、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68、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69、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其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70、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71、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72、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因违法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在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73、法律关系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在法律上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就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74、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75、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必须作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76、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77、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化和消灭的现象。
78、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
79、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
80、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 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81、违法行为,亦称违法,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
82、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83、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征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
8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教育的、文化的、行政的和法律 的各种手段,征罚犯罪,制裁违法,改造违法犯罪者,积极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和条件,从多方面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85、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86、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编辑本段法理学课程
课程性质
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律科学中,法理学是基石,是最为主要的理论法学,构成了整个法学的基础理论、一般理论、方法论。在法学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中,法理学是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统领着法学的教学,既构成了法学阶梯的入门课程,又高于部门法学,成为法学的理论集大成学科。
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的原理、原则、精神的科学,是关于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根本的思想,是关于法律的所以然的道理。本课程主要研究、讲授法学、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当代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热点和难点,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和制度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 本课程以法理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理性分析为形式,以塑造和提高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为目标。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深刻地了解法理,认识法律的本质、特征、结构、要素、功能、作用、目的,了解法律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2、通过比较分析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理解法治作为文明的核心要素、社会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控制方式的意义。
3、通过对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初步认识,了解中国法律文化的独特性,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真正成为法律人,从而真正拥有良好的专业学识、知识框架和素质,形成专门性、职业性、系统性的法律人思维方式。教学要求
1、了解法理学的理论体系,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提高和深化对法理学的理论和理论框架的认识,从宏观上深刻认识法理,促进对法律的原理、原则、价值、精神的深入研究。
2、坚持科学性原则,从总体性高度把握法理学的完整体系。
3、了解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学术状况,关注理论界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积极参与法理学的研究和讨论。
4、以问题为中心,深化对某些问题的研究,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系统的论证;通过以点带面,促进理论的深化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5、 坚持马克思主义,博稽古今,会通中外,扩展视野。
6、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实践,积极探索新领域、新现象、新问题。
7、深入学习部门法学知识,深入其他理论法学、边缘法学学习,与比较法学、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史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既广泛又深入的知识结构。
编辑本段《法理学》1
图书信息
法理学
作 者: 姚建宗 主编  法理学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30259431
定价:¥78.00内容简介
本书以多种理论视角、多种风格相结合,编写者除了法理学学者之外,也涵盖了民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者,从而体现了本书在内容上的学术化和个性化。编写者按照学术论文的标准进行教科书的写作,在介绍通说的基础上阐述个人的学术见解,使教科书保持了多元化的学术特色。读者可以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身的法理学思维方式,提升自身关于法律问题的理论素养。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法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法学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同时也适合理论法学研究者以及对法理学感兴趣的其他读者阅读。目录
出版说明
总序言
前言
绪论 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
第一编 法律的理论
第一章 法律的概念
第二章 法律的要素
第三章 法律的形式与效力
第四章法律体系
第五章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第六章人权
第七章 法律行为
第八章 法律关系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法律的作用
第十一章 法律价值概述
第十二章 法律的具体价值
第二编 关于法律的理论
第十三章 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
第十四章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
第十五章 法律的历史
第十六章 法律的发展
第十七章 法律传统与法律文化
第十八章法制现代化
第十九章 法律的现实运作
第二十章 立法
第二十一章 守法
第二十二章 执法
第二十三章 司法
第二十四章法律程序
第二十五章 法治
第三编 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
第二十六章 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概论
第二十七章法律解释
第二十八章 法律推理
第二十九章法律论证
第三十章 特殊法律方法
附录一 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附录二 坚守法律人的底线
后记
编辑本段《法理学》2
图书信息
书 名: 法理学  法理学
作 者:卓泽渊
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503693946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内容简介
本书集作者从事法理学教学和研究逾二十年的心得,精心写就而成。全书分为原理篇、价值篇、运行篇、法治篇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了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价值理论、法的运行理论以及法治国家理论,对重要理论问题追根溯源,探求究竟;亦不忘介绍相关背景、学说争鸣,保证理论的连贯性和体系性。在深入讨论法和法学现象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帮助学生深化对部门法的理解。
本书可以作为法科高年级学生学习部门法之后,再作理论提升的法理学课程教材;也可为那些对法学已有所涉猎或领悟的非法学专业的读者,提供一些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学思维训练;还可以帮助普通读者提升关于法律与法治的理论认知。作者简介
卓泽渊,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和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1963年生于重庆市长寿县;1980年至1984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至1990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再度留校任教。1991年晋升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法学理论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3年9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2003年8月调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工作。先后入选中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第二届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以及司法部优秀教师奖和法学教育优秀育人奖,重庆市九五立功奖章,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先后出版有《法律价值》、《法的价值论》、《法的价值总论》、《法治泛论》、《法政治学》和《法治国家》等学术著作;总主编10卷本《法学论点要览》丛书,主编有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的《法学导论》、《法理学》等,副主编《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问题研究》等。共独立著作、总主编、主编、副主编、参编、编著教材、工具书、丛书三十多部,发表法学文章约一百五十篇。
编辑本段《法理学》3
图书信息
作 者:张文显 主编
  法理学
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字 数: 554000
页 数: 452
开 本: 16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366922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法律 >> 法学理论
定价:¥36.00内容简介
本书由四位法理学名家共同鼎力完成,为学院教科书的优秀范例,是教育部法学类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
本书对法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划分及阐释,代表了当下法理学研究的典型范式。作者强调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法学导论—法的起源与发展-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作用和价值-法与社会”六编为基本架构,一方面承袭了法理学研究的历史积累和中国法治实践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以敏锐的视角关注法理学前沿问题和最新成果,侧重介绍法律作为一门学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学说和制度之比较亦贯穿始终。
本收相当出色地完成了本学科应有的法学启蒙和知识传授的职责,展示了作者对治学和教学双重负责的严谨态度,是引领法学专业学生进入法学之门的高品质教科书。作者简介
张文显,哲学博士,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法学学部召集人,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执委会委员。代表性著作有:《法哲学范畴研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与前沿》等。
编辑本段《法理学》4
图书信息
作 者:汤唯 主编
出 版 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法理学
开 本: 16开
ISBN : 9787209049009
定价:¥33.00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分25聿。每一章在结构上分为五个部分:教学要求、基本原理、扩展知识、事例分析、思考习题。其中,“教学要求”置于每章篇首,用于提示本章学习重点,即为专科与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基本原理”为第二部分,阐释本章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是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均应该重点掌握的学习内容。第三部分“扩展知识”则主要针对本科生提出特殊的教学要求,要求本科生在前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事例分析”是本章节的实证部分,用典型案例或事例解读该章节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基本原理”、“扩展知识”、“事例分析”三个部分构成正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习题”部分置于每章篇尾,作为学生复习备考之时的参孝。目录
前言
第一章法理学导论
第一节 法学概述
第二节 法理学概述
第三节 中国法理学体系
第四节 法学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定义
第二节 法的特征
第三节 法的本质
第四节 西方关于法的各种解说
第三章 法的渊源
第一节 法的渊源概述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述
第二节法律概念
第三节 法律规财
第四节 法律原则
第五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概述
第二节 法律部门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法的效力
第一节 法的效力概述
第二节 法的效力范围
第三节 法的效力冲突规则
第七章 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的作用概述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第三节 法的局限性
第八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 法律关系客体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九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概述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十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
第四节权利界限与权利滥用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和类型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实现和归结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本质和功能
第十二章 立法
第一节 立法概述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立法程序
第十三章 执法
第一节 执法概述
第二节 执法体制
第三节 执法原则
第四节 执法监督
第十四章 司法
第一节 司法概述
第二节 司法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第三节 司法体制与司法改革
第十五章 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方法概述
第二节 法律推理
第三节 法律解释
第十六章 法律程序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
第十七章 法律职业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第二节 法律职业技能
第三节法律职业道德
第十八章 两大法系
第一节 法系概述
第二节 两大法系
第三节 两大法系的发展
第十九章法律继承
第一节 法律继承概述
第二节 法律继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十章 法律移植
第一节 法律移植概述
第二节 法律移植的条件与实践
第三节 法律移植与法律改革
第二十一章 法与政策
第一节 政策概述
第二节 法与政策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法与道德
第一节 道德概说
第二节 法与道德的关系
第三节 法与道德的冲突与互动
第二十三章 法与正义
第一节 正义的价值
第二节 法与正义的关系
第三节 正义的基本分类
第二十四章 法与人权
第一节 人权的概述
第二节 人权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人权观的演变
第二十五章 法治国家
第一节 法治概述
第二节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本段在司法考试中的考查内容
第一章 法的本体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价值
第三节 法的要素
第四节 法的渊源
第五节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第六节 法的效力
第七节 法律关系
第八节 法律责任
第二章 法的运行
第一节 立法
第二节 法的实施
第三节 法适用的一般原理
第四节 法律推理
第五节 法律解释
第三章 法的演进
第一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发展
第三节法的传统
第四节 法的现代化
第五节 法治理论
第四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法与经济
第三节 法与政治
第四节 法与道德
第五节 法与宗教
第六节 法与人权
法理学在司法考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每年的考查分数都在50分以上。《法理学》一科考了7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和4道不定项选择题,加上卷四一道25分的论述题,总分为53分。
扩展阅读: 1 1.http://www.chinalawedu.com/new/1300_11/2009_9_21_ma83136116112990026.shtml
2 2.1.http://www.chinalawedu.com/classroom
开放分类:法律,法学,法律教育网
“法理学”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1.jurisprudence; no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