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与正品鞋对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9:07

    近日读史,忽得曾国藩赠胞弟曾国荃的手书一副:“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心中攸然感奋,其豪迈气概和成功后“再读书”的恬静胸怀是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

    少年时曾于历史教科书上知道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是反动统治的卫道士。既长,乃知其文治武功、道德文章实独步于当代,以文臣出身而以武功封侯爵,赠太子太保,更为清“三藩”以来汉人之第一人,谥“文正公”既是盖棺论定,也算恰如其分。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二十八岁时于科场一战成名,赐同进士出身,以翰林身份十年凡七迁,历礼、刑、兵副部长,官至二品。而自创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运动、首倡洋务运动成为其一生事业的最高峰。青年为翰林时曾作诗云“犹当下同郭和李(指唐代郭子仪和李泌,两人均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不世之功),手提两京还天子”,以文臣而思武功报效皇帝,虽曰书生狂狷,却终以武功成就,是谶语,亦是异数。其终生挚友、从不轻易奖许他人的左宗棠评价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曾国藩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历史功过则“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毛泽东、蒋介石皆效法曾国藩,并各有所成。不必说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与“千秋邈矣独留我”一脉相承,即创建红军、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首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深得曾氏真谛。而蒋介石向爱将赠《曾文正公集》、赠中正剑则只是曾国藩行事之皮毛而已。近、现代“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更是军队建设中湘军的遗留的辉煌。    曾国荃,以书生而投笔从戎,下吉安、克安庆、破金陵,身经百战,攻无不克。集两年之力终破太平天国天京金陵,持续十四年,横荡大半个中国的这场近代史上的著名运动遂告瓦解,并以此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曾国荃攻城拔寨、陷阵克敌,围点打援,不唯有超人的军事才能,亦更具敢于任事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遂有“曾铁桶”的美誉。虽曰有乃兄关照,但不失名将风范。“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荃虽仅国立大学肄业(国子监贡生),但从少年时就随其兄曾国藩在京读书,文化修养不可仅以取得的功名论。以百战剩余之躯,誉满中华之名和一等伯爵之尊,以洞悉世事人情之眼,平实恬静之心,再来读书,既不为名,也不图利,想来后期的“九帅”更进一步领悟了人生真谛,享尽了精神大餐。大学时代曾读过刚刚五连冠载誉归来的女排队长郎平的《训练日记》,当时颇为郎平的思想内涵和独到见解所折服,并讶然于文化程度并不高的郎平的思想深度。现在想来,经非常之事者,自当获非常之见。“百战归来”是一种辛苦,更是一种人生难得的阅历和收获。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是一种气概,也是一种心态。韶华远逝,青春不再,是一种伤感,也是一种成熟。世间事总难两全,有青春的沸腾、热情和激越,就有青春的鲁莽和幼稚;有成熟的经验、阅历,却失去了青春的热情和闯劲。但事从两端,唯其韶华已逝,年渐见长,乃知时不我待,更当立起直追。而“千秋邈矣独留我”的气概,正可弥补成熟后热情的不足,青春虽已远去,风情已深入骨,少年的壮志与豪情不会因了岁月的流失而稍逊一二;“百战归来再读书”则当是对阅历和经验的升华。曾国藩以湘勇(军)统帅之尊,于战事、政务繁剧之时读《老子》的札记则更当诫守:“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期间数十寒暑,须臾耳,当思一搏。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守其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