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太种猪性能测定:一个美国专栏作家眼里的中国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1:18


北京时间1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四次提及中国,对照中印等迅速发展,认为美国面临竞争危机,理由是“一些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他们开始尽早着手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延长教育时间,更注重数学和科学”。奥巴马提醒美国公众思考“如何与中国等国家竞争”,恰恰也是美国主流媒体近来颇为关注的热辣话题。

       近日,资深专栏作家尼古拉斯-D-克里斯托弗就以“中国打赢校园战争?”为题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认为对美国的战略挑战并非来自所谓中国隐形战机之类的东西,而是中国公众改进教育体系的决心,以及向外部世界学习的激情。

       克里斯托弗之所以就这个话题做文章,是缘于上月揭晓的一项有关全球65个国家(地区、城市)的学生学业表现研究报告:在所有科目(数学、科学和阅读)中都处在最拔尖位置的是上海,居第二至第五位的还有三个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唯一的非儒教国家是芬兰;而美国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表现居第15位,在科学方面居第23位,在数学方面则居第31位。

       与众多西方学者的观点相类似,克里斯托弗也认为教育在中国及亚洲其他区域之所以被置于最优先序位的选择,是和这些地区自古至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分不开的。儒学思想对教育的重视已深深地浸润于中华文化,由此才衍生了中国学校体系的最伟大力量。

       克里斯托弗堪称是“中国通”,他曾在中国和亚洲地区生活过二十多年,他的妻子是华裔美国人,他的几个孩子还曾在日本学校就读。在文章中,他意识到在全球排行第一的上海并不能完全代表全中国,因为很显然,上海拥有中国最好的学校;但中国数量众多、条件恶劣的农村学校也已取得引人注目的进步,这同样是个不争的事实。他举例说,自己妻子的故乡是在中国南方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但让他目瞪口呆的是,比起他的就读于纽约最好公立学校的孩子们,这里的农家子们的数学水平要高出好几个等级,由此也证明了中国的数学教育达到了一个多么高的水平。

       让克里斯托弗感到诧异的是,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学校体系很不满意。每当他试图与中国人就他们的学校体系进行交流,听到的抱怨总是远远多于赞扬。很多中国人严厉地责备其教育体系绞杀了下一代的独立思考与创造力,他们羡慕培育自立精神的美国学校体系——他们希望全盘学习而不是局部师法。他的一个广东朋友直言他将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去学习,理由是本地学校是“创造力的杀手。”另外一个朋友则把儿子送到一所国际学校就读,目的是逃避所谓的“封闭式培训项目”。

       作为一个旁观者,克里斯托弗在文中流露了一个美国精英知识分子的清醒认识,一方面认为中国人对自身学校体系的批判是完全合理的,另一方面也不因美国正好不存在中国式的学校缺陷而沾沾自喜,而是深深地钦佩中国人对教育的激情,以及要让整个学校体系变得更好的信念。在他看来,中国学校体系的现有缺陷都可通过改良获得再造,并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中国人对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热忱是永远值得受到尊重。诚如教育家威廉-巴特勒-耶特斯所言,“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炬”,而桶里装的如果是燃料,那就可以点燃一堆驱散蒙昧、带来理性之光的篝火。

       在笔者看来,虽然克里斯托弗对我们的教育现状和儒家文化实际影响多有溢美之词,如果中国的学校体系真的那么优秀,那么何至于本土学者在科学领域连一个诺贝尔奖也拿不到呢,何至于就是产生不了微软、谷歌或FACEBOOK(“脸谱”)这样的创新型公司呢?但克氏对中国学校体系的分析毕竟有中肯之处,特别是他最看重的中国人积极向学的热烈情怀,恰恰是我们自己也常常忽视了的。虽然克氏之文并无“捧杀”中国教育的歹意,但我们也不必因此而真的飘飘然忘乎所以。事实上,他写这篇文章主要用意在于激起美国公众的忧患意识,从而为“不能让下一代美国人输在教育上”之类的讨论平添几分热度。美国虽然是近六十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球最富足国家之列,其实一直不乏危机感。特别是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开始弥漫着更大的焦虑,担心美国会从第一流国家的行列里掉队。这也是为什么辩才无碍的奥巴马总统屡屡在演说中借“中国、印度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是美国的好几倍”之类的话题,去唤起美国人更加重视教育的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克里斯托弗的结论,即美国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儒教国家,但在不放弃其教育体系内在创造力和独立思维的前提下,美国照样可以提升全民教育水平。这虽然是克氏写给美国主流读者看的,但对于正走在教育改革漫漫长路上的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极好的参照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