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粉检测:中国公车改革,为何屡战屡败?--南方报业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0:11
2011-02-25 10:54   南方都市报     □诸葛不靓(天河街坊)

  公车监管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中肯地说,广州的公车监管力度很大,监管措施也挺有新意。比如公车将安装G 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公车私用将按照每公里1.5元左右的标准收费,等等。但现实是,仍有相当多的声音质疑广州公车改革的效果和合法性。

  公车改革,广州喊了起码有十几年。在全国范围,虽然每次改革都言之凿凿,但各地的改革措施多以失败收场。公车改革为何屡战屡败?可以肯定的是,以往的改革,大多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公车私用不能禁绝,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引入社会监督。依靠现有的监管体制和力量,根本就无法管住那么多部门的那么多公车,这也是广州“公车可有偿私用”制度出台的原因之一。既然不能禁绝公车私用,那不如多收点使用费,想必这也是此次制度出台的官方逻辑。

  公务车,顾名思义,就是只有涉及公务时才可以使用的车辆。它是由纳税人缴税购买的,它的所有权归纳税人所有,公务员只拥有它的使用权。但是按照现在的公车有偿私用制度,公仆们只要用远低于市场价的费用,就可以使用主人的车辆。而且公车的排气量普遍较大、保养基本不错,如果按照每公里1.5元的标准收费,基本上只包括油费、折旧等最基本的成本,别的五花八门的费用如路桥费,仍旧由纳税人买单。能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上智商都不弱于常人,用公务车和用私车哪个好处更大,用脚趾头都想得明白。如此一来,公车有偿私用基本上就是不用白不用了。这项制度出台后,还会更大程度增加公众监督的难度,因为公车私用已经名正言顺,公车腐败也被“洗白白”,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

  有人说,公务车加装G PS定位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可以确定用车者的身份和行踪。但是安装G PS,说到底还是自家人监督自家事,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即使效果被夸得天花乱坠,仍旧会予以毫不留情的批评。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公车已经成了很多官员的面子,有没有车、是不是好车,都成了彼此是否混得好的标志之一。能否顶着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坚决削减不必要的公车,这才是衡量公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否则,大量不必要存在的公车本身,已经是巨大的浪费。

  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也有很多。“随手拍照解救被拐儿童”的成功,表明只要发动民间的力量和智慧,哪怕是再难禁绝的问题,也是可以找到很多解决办法的。关于如何监督公车私用问题,很多网友都给出了很有效的办法,比如喷涂特殊标志,只要在非工作时间,这种车辆一出现,必然就是公车私用。还有网友建议公车启用特殊号牌,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现在的问题很清楚,只有引入公众监督,并使公众的声音成为一种决定性力量,才能从根本上禁绝公车私用。否则,哪怕有关部门把改革说得再动听、美景描绘得再生动,群众也不会再相信,更谈不上支持改革。那样,公车改革只能成为特权阶层自娱自乐、掩耳盗铃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