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资格证怎么年审:[全]不老的身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52:58

上一页 目录页

[全]不老的身心


  《不老的身心》 第一部分

  作者:[美]狄巴克·乔布拉 崔京瑞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长寿的科学

  到了109岁,贝尔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可能达到的生理年龄极限并且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神秘领域。这是与长寿相关的一个谜,因为科学依然无法预测这个人将活到多大年纪。遗传学并不是答案的全部内容--因为根据记录,没有一位百岁老人的父亲或母亲也是百岁老人。生活习惯也是问题,像贝尔这样的人生活在营养不良的边缘,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按照现代标准看生活条件很差,但是她的寿命超过了99999%的同龄人,包括那些生活条件优越得多的人。根据官方记录,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是黛丽娜·夫金斯(Delina Filkins),一位来自纽约赫尔基摩(Herkimer County)郡的农村妇女,她在1928年去世时113岁。(常常会有人出来声称年纪很大,而且无疑曾经有人活到115岁以上。)贝尔还没有打破长寿记录,但是称她成为长寿中的佼佼者,一点也不夸张。

  一个记者问她:"你感到孤独吗?"

  贝尔回答说:"是的,有时我感到孤独。"年纪很大的人难免会孤单,因为一齐走过人生旅程的亲人朋友都已经先后离去,贝尔是这方面一个典型。她曾埋葬了三个丈夫,一个兄弟和六个姐妹。(与同龄妇女不同之处是贝尔没有孩子。)她的侄女们现在都因为年迈而无法照顾她。

  据说在珠穆朗玛峰一个普通的登山季节,大约会有64位登山高手抵达大本营。在这一组人当中,只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很少数登山者--大约三分之一会去攀登最高峰。其中两名登山者会在这一过程中丧生,而只有四人能够成功。贝尔就像这四位登山者一样站在离人类长寿顶峰10米左右距离,她筋疲力尽,很难再向前挪动一步,却的的确确已经接近了顶峰。

  在今后几十年,到达长寿山顶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早期心脏病或不治之症或其他事故,你和我都很可能会至少抵达大本营。85岁到90岁的人过去很少见,但今后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报纸会经常刊登居民过百岁生日的新闻,就像他们现在印发关于双胞胎的消息一样。只有在某人活到110岁时,这才会具有一些新闻性。

  你能想象自己满100岁那一天是什么样子吗?这是一个概念上的大飞越,相当于要求你的两岁的孩子想象他到中年的情景。但可以想象自己也到50岁(也许你已经到了),然后再掌握这样一个惊人的事实:你50岁的那一天就是你的第二个生日。一个完整的生活很可能在等待你,这一生活将很可能持续30年,或者很有可能是40、50甚至60年。对于以往的每一代人,50岁都是应当放慢速度的时候。孩子们都大了,上大学了,甚至已经结了婚,而且可能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已基本定型,而且一个人已经比较清楚他是否成功。年轻时的理想主义早已褪色;中年危机已经过去了,或者如同一场暴风骤雨,或者如果你幸运的话那只是地平线上酝酿的风暴。

  但是在50岁出生!生活并没有就此为我们作任何准备。然而根据加利福尼亚卫生局的研究报告,只要医学能够铲除一项对身体的主要危害--动脉硬化,加州妇女平均寿命将提高到100岁--平均寿命。

  与你第一次出生相比,50岁的出生将使你体验到长处和短处。在两种情况下,一个全新的为人所不知的存在将会展现出来,但你第二次出生的最大优势是你可以提前计划。第一次出生则是硬塞给你的,而且你的父母对你而言是陌生人,加上一个令人尴尬的身体还需要接受训练才能完成最简单动作,以及因你的大脑需要整理的影像和声音只有通过大脑加工才能使你对这混乱的五彩缤纷有所了解。到50岁时,所有这些工作均已完成,"老辈老年"的可怕形象迅速瓦解,第二次出生的明显缺陷是没有一个全新的身体,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你的生活。即使无法战胜疾病和身体虚弱,也会将其大大推迟。

  由于有了策划整个新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我决定认真地对待这个机会。我将所有关于老年的成见置于不顾,并且带着一张心愿清单开始我的第二个生命(对我来说还要等四年时间)。我如果活到100岁,希望得到什么?以下各种要求马上闪现出来:

  如果可能,我要获得更多时间。

  我要维持身体健康。

  我要清晰敏锐的大脑。

  我要积极处事。

  我要拥有智慧。

  刚刚将这些要求写下来,就发生一件奇特的事情--它们似乎都是近在咫尺的事。我为什么不应该尽情享受生活?只要生活美好,希望更多拥有生活是自然而然的。我为什么不应该保持健康?我知道为保持健康今天应该怎么做,而且明天我可以以同样方式生活。我的大脑现在很清晰,很警觉;只要我不断使用大脑,它没有理由一定要随着时间而暗淡下去。我一向很活跃,为什么要担心我有一天会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呢?如果我还不具备智慧,那更好,智慧是要按自己的时间送上门的礼物。如果我不能自己做好准备等待这最后的金苹果的到来,那我的其他欲望也就毫无意义了。

  凭着这个普通的单子,我已然将生存从一个危险转变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目标,因为单子上都是我真心想要的东西。根据民意调查结果,80%的美国人对"你对今天生活是否满意?"的回答为:"是。"然而大多数又说,他们不愿活到100岁,因此他们对于从今天到一百岁之间所带来的损失观点一致。这一自动实现的预言只有通过选择随着年龄改进,才会改变。如果你带着高兴、创造力和好奇心迈入老年,老年是一种优雅状态。这些素质要求充分投入现时生活,因为今天是长寿的青春时光。

  老模式中无可争议的前提是身体会随着时间老化,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贫乏。过了一定年龄之后,生活中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少,而这一定年龄是由每一个社会和每一个人所界定的。新模式告诉我们,生活是一个不断转变(而不是衰退)的过程,因此生活充满增长的无限潜力。为了保持在几十年间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必须要知道这些可能性的内容。我们在生活的第二个50年当中,应该在身体、精神和情感方面有什么样的期望?一门关于长寿的新学科为答复这些问题应运而生。其实对旧模式最坚信不疑的人现在都认为我们的身体没有经历过自动衰退的熏陶。只有自己发现长寿之道的人才会敲开长寿的大门--科学仅仅是在对年纪较长者已经体验的各种身体功能改进加以证实。

  这一节中,我将阐述这些新的研究结果,以期找到其中对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都适用的长寿要领。人的生命极富弹性。一个像贝尔这样的人能够活那么长时间似乎不可思议。他们面对着许多不利因素:既贫穷,又是黑人,没有充分的医疗条件,一生大部分时间饮食大概都是高脂肪、低维生素。长寿科学必须考虑到这些不规则因素,而且我认为这是研究超越身体因素的身心问题的唯一方法。根据生活习惯来了解贝尔是远远不够的--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生物学家和老年学家就如何延长生命搜集了许许多多信息,仅靠新的数据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健全生活的实际例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的盖·卢塞(Gay

  Luce)和他的同事进行的一个老人成就探索项目就是这方面一个令人振奋的试验。这一项目始于1974年,目的是试图恢复65到85岁老年人的活力,结果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许多人的生活发生改变。一位妇女在74岁时悲哀地抱怨说生命已经结束了,而到91岁却写了一本书,并且开始四处旅行,为濒死者创造一个体面环境游说演讲。人们发现,通过呼吸练习和意念引导,他们可以消除一些长期症状--偏头痛、头晕和关节炎的痛苦。一位退休妇女本以为自己基本上属于色盲,却通过学习绘画而发现自己可以从事室内装潢,而且重新布置了自己的家。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有意义的秘密核心等待被发现,而发现了这个核心的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帮助我走过今后的生存道路。他们都经历了第二次诞生的年代。他们都是长寿方面的真正科学家,因此也是这方面的天才。

  《不老的身心》长寿与体重

  长寿与体重

  一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重比过胖或者过瘦要重要。正如关于长寿的许多调查结果一样,这一项听起来并不重要,但实际上却意义深远。曾经有人追踪调查1916年至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11700名学生的饮食情形,研究特别注意到他们过了中年以后的体重记录。从1962年到1988年所搜集数据表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体重明显有所增加或减少会影响到人的寿命。

  与那些体重保持稳定的人相比,在十年间体重减轻11磅以上的人死亡率高出57%,死于心脏病的风险在75%以上。体重在十年间增加11磅以上情形只是稍好一点,与那些体重保持稳定的人相比,死亡率高出36%,而他们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一下就增加到200%以上。这一调查结果推翻了人们通常的错觉,认为过于肥胖才是主要危险信号,实际上只要临床诊断不是肥胖症(定义是超出正常体重15%以上),多出几磅不会影响寿命,反而会延长寿命。

  鲁本·安德列斯(Reuben Andres)博士进行的广泛精算研究表明,死亡率最低的是体重超标10%的人,而死亡率最高的是体重长期不达标的人。安德列斯是建立在包括各档收入和社会各层次的数百万人的研究之上的,推翻了将苗条身材与各种健康美好事物画等号的社会价值观。结果,许多医生都有意忽略与流行观念不符的事实。哈佛的研究借助稳定体重的优势驳斥了传统观念的谬误。这一研究还证实了人们长期所持关于强制减肥很不健康的观念,但是将此称为仅仅涉及身体的因素令我感到费解。体重无疑是与自我形象相关联。许多青年男女都在学习借助减肥迅速改变自己糟糕的形象。他们身体越瘦,自我感觉就越良好,以致他们认为通过减肥可以解决全部问题。

  然而,体重减少5磅或10磅所带来的只是很肤浅的表面改变,因为还没有涉及到情绪问题。通常,长期节食者会陷入所谓"溜溜球综合征"(yo-yosyndrome),在自我感觉相对较好时掉几磅肉,而随着自我感觉变坏就会很快长回来(而且还会再多几磅)。体重的增减都会缩短人的寿命,这一事实促使我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自我感觉较差。维持稳定体重的研究对象可能在心理上都自我感觉良好--这是挽救他们生命的美德,而不是体重本身。经确诊的肥胖症容易导致心脏病和乙型糖尿病,但是锻炼身体可以抵消肥胖的影响,因为多余的几磅体重对于心脏是较好的有氧运动。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最长寿者的启迪

  青春百年:最长寿者的启迪

  大多数人都没有遇到过百岁老人。在历史上,活到一百岁就像怪物一样稀少。维多利亚时期对英国贵族进行过研究,这些人在当时社会是丰衣足食、护理得当的群体,但是往前查十个世纪也没有找到一个活到百岁之人。第一个百岁人名叫洛德,他于1997年以101岁高龄去世。在今天的工业化国家,每一万个人当中有一个人会突破百年标尺,而这一比例正在迅速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人口任何其他部分的发展速度。

  如今活着的最年长者往往不只是幸运的幸存者,而是带有令人羡慕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个人。社会学家在研究百岁老人时会不可避免地看到令人吃惊的现象,这就是他们对自由与独立的执着。在其一生当中,百岁老人常常会避免受到制约。在传统上,许多人都为自己做事,很少屈身于现代公司制约。他们为自己的独立而自豪。

  正如我前面所说,研究人员用以形容百岁老人最为频繁的词是:善于适应。在其生活中的某一点,所有人都遭遇过损失和挫折。即使是最严重的损失,诸如结婚五六十年的配偶过世,在经过悲痛哀悼之后,生存者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作为一个群体,百岁老人有着其他一些显着共性。埃尔波特·罗森费尔德(Albert

  Rosenfeld)在其关于长寿的力作《延长寿命II》中介绍了关于他对1200名百岁老人所作的采访。"显然,尽管这些人工作都很努力,而且喜欢他们的工作,但是他们显然都没有很高的抱负。他们都希望相对安静独立地生活,往往对工作、家庭和宗教都比较满意,并且较少遗憾。几乎每一个人都表示了对生活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简单经历和生活乐趣的高度赞赏。"

  如果衰老仅仅是磨损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所有百岁老人身体虚弱,蜷缩在许多部件正在失灵的躯体之内。实际上很多百岁老人身体依然比较健康、不到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身体不好或有功能障碍而需要在吃饭、走路、洗澡等方面得到帮助。大多数人都可以独立生活(基本上都不使用拐杖或助步器),而且许多人都在继续工作,至少在为自己收拾房间和照顾自己。

  对百岁老人而言,要确切地说一种"长寿个性"会失之褊狭--善良、安静、睿智的爷爷或奶奶仅仅是许多个性中的一种。活到100岁的人常常会是自私、玩世不恭和不大合群的人。他们的共性是一种远远超出个性的独立感。为说明这一点,1973年在纽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年龄超过87岁的79名健康老人当中,基本上没有人去看病,而且没有人住进护理医院,也很少有人住进养老院。主持这项研究的高级精神病学家斯蒂芬·朱伊特(Stephen Jewett)医生明确表示,他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继承了良好基因的侥幸长寿者。

  诚然,他所研究的79位老人都在45岁至60岁的中年时期免受诸如心脏病和癌症等灾难性疾病的影响(这就是坏基因、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酗酒和其他消极因素常常置人于死地的阶段)。但是朱伊特的研究对象到了八九十岁时同样健康,说明他们得到一些有力的积极因素的帮助。

  朱伊特的研究在广义上分析了长寿,他所看到的大多数因素都是主观的,涉及到人的自我感觉。相比较而言,与长寿相关的纯粹客观因素则不多,并且属于一般性质。

  身体特征

  不算太胖,也不算太瘦。

  一生体重起伏不大。

  整体肌肉强健。

  把握有力。

  皮肤细嫩。

  依然开车并且参加体育活动。

  心理特征(包括生活习惯和行为)

  资质超群,关心时事,记忆力强。

  没有精神负担,少有疾病,无意操心。

  自由选择职业。他们常常是自己做老板,他们喜欢种田,并且从事幼儿园业务,和法律、医学以及建筑业的工作;其他人会主管自己的小企业,同时加入一些大商号。大多数人不会提前退休。

  --大多数人在五六十岁时经历了大萧条,受到严重打击,但是他们都恢复过来了,并且开始了新的一页。

  他们享受生活。都持有一定乐观主义和一种明显的幽默感。他们会对简单的乐趣作出反应。生活似乎就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冒险。他们可以在别人只看到丑陋之处看到美丽。

  调适能力一流:虽然许多人珍惜童年的记忆,他们却希望生活在充满变化的现时之中。

  他们并不关注死亡。

  他们继续满意地过着一天一天的生活。

  他们在广义上都可以被归类为信仰宗教,但没有人显示出极端正统的信念。

  他们饮食适度,但是愿意体验新事物。没有特别饮食。饮食包括各种各样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他们都习惯早起。平均睡眠为六到七小时,尽管会在床上躺八小时。

  (睡眠较少或断断续续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

  没有一致的饮酒习惯。有些人喝得不多,有些则一次喝很多,有些完全不喝。

  吸烟--有些不抽,有些抽的很少,而且很早以前就戒了,还有少数顽固者吸烟斗。

  药品--他们一生吃的药比许多老年人一个星期的用药都要少。

  多数人喝咖啡。

  我前面已经谈到其中一些因素,现在再来谈一谈单子上的身体特征,虽然不多,但说明问题。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长寿与体重

  长寿与体重

  一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重比过胖或者过瘦要重要。正如关于长寿的许多调查结果一样,这一项听起来并不重要,但实际上却意义深远。曾经有人追踪调查1916年至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11700名学生的饮食情形,研究特别注意到他们过了中年以后的体重记录。从1962年到1988年所搜集数据表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体重明显有所增加或减少会影响到人的寿命。

  与那些体重保持稳定的人相比,在十年间体重减轻11磅以上的人死亡率高出57%,死于心脏病的风险在75%以上。体重在十年间增加11磅以上情形只是稍好一点,与那些体重保持稳定的人相比,死亡率高出36%,而他们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一下就增加到200%以上。这一调查结果推翻了人们通常的错觉,认为过于肥胖才是主要危险信号,实际上只要临床诊断不是肥胖症(定义是超出正常体重15%以上),多出几磅不会影响寿命,反而会延长寿命。

  鲁本·安德列斯(Reuben Andres)博士进行的广泛精算研究表明,死亡率最低的是体重超标10%的人,而死亡率最高的是体重长期不达标的人。安德列斯是建立在包括各档收入和社会各层次的数百万人的研究之上的,推翻了将苗条身材与各种健康美好事物画等号的社会价值观。结果,许多医生都有意忽略与流行观念不符的事实。哈佛的研究借助稳定体重的优势驳斥了传统观念的谬误。这一研究还证实了人们长期所持关于强制减肥很不健康的观念,但是将此称为仅仅涉及身体的因素令我感到费解。体重无疑是与自我形象相关联。许多青年男女都在学习借助减肥迅速改变自己糟糕的形象。他们身体越瘦,自我感觉就越良好,以致他们认为通过减肥可以解决全部问题。

  然而,体重减少5磅或10磅所带来的只是很肤浅的表面改变,因为还没有涉及到情绪问题。通常,长期节食者会陷入所谓"溜溜球综合征"(yo-yo syndrome),在自我感觉相对较好时掉几磅肉,而随着自我感觉变坏就会很快长回来(而且还会再多几磅)。体重的增减都会缩短人的寿命,这一事实促使我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自我感觉较差。维持稳定体重的研究对象可能在心理上都自我感觉良好--这是挽救他们生命的美德,而不是体重本身。经确诊的肥胖症容易导致心脏病和乙型糖尿病,但是锻炼身体可以抵消肥胖的影响,因为多余的几磅体重对于心脏是较好的有氧运动。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长寿与锻炼

  长寿与锻炼

  朱伊特的研究对象有着很强的握力和健全的肌肉,这表明他们都是积极活动的人。然而,显然这里没有多少人参加有系统的锻炼,虽然锻炼本身可以阻止衰老。要得知这一费解现象的原因,就必须进一步了解实际上需要多少活动会有助于长寿。

  有氧运动研究院的史迪温·布莱尔博士(DrSteven

  Blair)与同事们利用走步机对1万名男性和3000名女性做了试验,然后对这些人做了八年跟踪,以确定各种水平的锻炼对人体有所帮助的程度。

  难怪活动最少的人死亡率最高--长期不运动的男性死亡率比身体最好的男性高三倍,而最不活动的女性死亡率比身体最好的女性高五倍。令人吃惊的是只要少量活动就可以大大改善身体状况。有些人每天走30分钟,每周走六天,他们的死亡率与每周跑30到40英里的人几乎同样低。布莱尔得出的结论是,为健身而锻炼与为健康而锻炼不同。只要你定期进行少量活动--相当于每天走半小时--就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了。

  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就是进行任何活动都比呆着不动要好很多。在布莱尔的研究中,不运动的男女死亡率比每天走路的人高一倍。走路每小时消耗290到430卡的热能,主要取决于你行走的速度。平均下来,走30分钟的路可消耗180卡热能,这也就是维持身体健康所需要的数值。你大致可以通过以下每一项消耗相等的热能:

  跳舞30分钟

  打网球20分钟

  上山远足17分钟

  游泳15分钟

  如果你要通过做家务劳动来消耗等值热卡的话,以下为各项内容所需时间:

  打扫房间40分钟

  后院清除杂草30分钟

  院子割草25分钟

  铲雪15分钟

  我并不是说你在锻炼时应该数着热卡,提出这些数字是要表明,你可以轻松地维持健康状态,而无须对没有每天早上跑五公里或在游泳池游几圈而感到内疚。你每次爬楼梯而不乘电梯,每上一层身体要消耗45热卡,但这一数字并不说明太多问题。爬楼梯是很好的运动,每上一层心跳都会加快10下。

  芬兰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爬25层楼梯的人会达到健身目的。一口气爬这么多层有些过分--给心脏造成这样大的负荷会有危险--但是生活在二楼的人每天可以上下十几次;加上在上班和购物时爬楼梯的机会(每次见到电梯,附近都可以找到楼梯),一天爬25层其实并不难。问题是要留意各种机会。

  能每天做少量运动比仅仅等待周末好得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方式会给身体造成很大压力,每天少量运动比较适宜。是否将你的活动称为"体育运动"完全取决于你--有些人就是对体育或锻炼不感兴趣,不过你也可以通过叠床、爬楼梯,走路去吃饭而不坐出租车、提大包食品走路回家等方式进行活动。要实现整体健身、锻炼肌肉并增强耐力,就需要做更长久更持续的锻炼,此处所列各项活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并增加肺活量。

  定期进行有氧锻炼会使你更为健康,但却未必能明显增寿。事实上,在30年间对哈佛毕业生所作详细研究表明,高强度锻炼(每周消耗2000热卡,或相当于跑18英里的运动量)会增加一至两年的寿命。根据心脏病专家的推算,要消耗2000热卡,需要每个星期锻炼六天,每次跑30分钟;而且还要加上每次换衣服并且前往运动场的半小时时间,完后回家、洗澡和换衣服的半小时时间。如果一个人从30岁开始跑步,到75岁时用在锻炼身体上的时间相当于一两年。由于基本上等于寿命延长的时间,所以净收益为零。强运动量只是给你一种益寿延年的感觉。但关键并不在于你不应该费力锻炼身体,而是如果锻炼,就应该知道你得到的回报是较高的生活质量--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收益--而不是更多时间。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长寿与饮食

  长寿与饮食

  朱伊特的研究中显然缺少了饮食的作用一项。没有任何一部分提到尽力控制胆固醇的意图,没有要坚持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说法,没有关于健康饮食、纤维补品或素食等方面的建议。百岁老人的饮食多种多样--这已经由所有研究证实--但实际情况是他们能够维持稳定体重就意味着他们进食适度。除此之外,我们如今对饮食的许多观念似乎都过于严格。最近一项有针对性的研究则强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芬兰,心脏病发作率一直为世界最高,心脏病研究人员选定了1200名属于心脏病高危群体的企业管理人员,因为他们显示出一项或多项心脏病典型病因,例如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吸烟(每个人每天吸十支烟以上)。这些人有一半接受一个长达五年的密集健康计划,包括饮食控制、定期健康检查以及潜在危险病因的详细记录,另外一组人则随意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但是定期体检。

  到5年结束时,研究人员十分惊奇地发现控制胆固醇、热卡、糖和饮酒的一组死亡率高出很多--包括高出一倍的人死于心脏病发作。而且严格控制组一直被告知,应该食用非饱和脂肪(植物黄油)(polyunsaturatedfat),用鱼、鸡和蔬菜取代红肉,不能吸烟而且控制饮酒。15年之后,统计数字显示依然是一边倒:在医护人员严格监控的那一组有34人死于心脏病,而普通组则只有14人死于心脏病。

  无论从哪方面看,普通组在继续吸烟喝酒,一日三餐无节制的情况下应该是发病率较高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研究结果并不能肯定控制饮食和胆固醇真正有助于健康的维护,但结果肯定证明了目前严格控制饮食做法的局限性。

  因为英国心脏病权威曾明确指出:"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是说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胡吃海塞。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被一群医生和好心人为控制其饮食和生活习惯而搞得筋疲力尽,这种骚扰和无法自主的因素会使他感到忍无可忍。"

  这里的重要用词是无法自主。如上所述,一种拥有个人自由的感觉加上个人幸福,对于老年人维持健康极为重要。恐惧不是一个积极动力,因为它会导致自身压力。然而成百上千万人都在胆固醇的问题上被洗脑,以为与高胆固醇相比,恐惧是很小的代价。这是一种极为短视的观念。胆固醇在40年前就被视为有害于身体的因素,然而每个细胞同时又有赖于胆固醇才能生存(除其他功能外,胆固醇还构成细胞膜的关键部分),我们体内的胆固醇有2/3并非来自食物,而是由肝脏提供的。

  关于低胆固醇对人体有益这一说法已经越来越受到置疑。在全世界所作18项大规模研究当中,美国、日本、欧洲和以色列对65万人进行的调查推翻了关于这种说法。所研究的125,000名女性在胆固醇有高、有低或正常,他们的寿命没有明显差异。此外,没有任何具体死因--诸如心脏病发作或癌症,与胆固醇的高低有任何关联(由于所有关于胆固醇对人体不利的研究都基于对男性的研究,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尤其显得重要)。

  在男性研究对象中,调查结果有些错综复杂。男性胆固醇从一般到临界点(220-240)的死亡率与胆固醇较低者(160-200)相同,而胆固醇非常高或非常低的人则死亡率较高。胆固醇低于160的男性死于各种原因的可能性要高出17%,正如胆固醇很高(240以上)的男性一样。

  这一调查结果发表在权威杂志《循环》(Circulation)的1992年9月刊上,其中载有有史以来所搜集的最全面数据。研究结果猛烈抨击了关于脂肪和胆固醇都是"坏东西"的常规观念,但是结果依然不够明确。对高脂肪饮食不利的证据目前依然很多,考虑到肥胖所带来的额外风险则尤为如此,肥胖在饮食营养丰富的国家是一种常见病症。根据谨慎的饮食标准,脂肪应当占整体热能摄入的30%左右。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健康饮食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必须给人以心理满足感;(2)必须在一天中提供数次均衡的营养供应。这些都是最基本要求,但是在一个信奉"好"与"坏"的社会中,同时有一半的时间在吃快餐,而且肥胖、酗酒、饮食失调和快速减肥的人数都在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则很难满足上述基本要求。从进化的角度看,我们的身体结构是可以接受各种各样食品的,不过由于营养过剩,我们适应不同食品的能力已经受到影响。

  博伊德·伊顿(Boyd Eaton)医生等人在《旧石器时代的处方》(The Paleolithic

  Prescription)一书中指出,所谓原始饮食与现代饮食相比,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脂肪、蛋白、盐、糖和热卡则含量较低。石器时代的人如同今天的大多数部落一样,吃的是低脂肪食品,其中主要是植物食品,偶尔会有一点肉或鱼。由于所有食品都非常新鲜,而且脂肪含量低,我们的祖先避免了现代饮食中最主要的一项危害--大量无用热卡的囤积。人体构造原本是可以接受各种食物的,但大自然所提供的食物很少带有集中热卡。

  硬壳果、种子和肉类是所含热能最高的自然食物,而它们在原始社会人的平均饮食中只占相对较少部分。几乎所有土着人都必须消耗大量水果、谷物和蔬菜--每天高达五六磅--以得到我们通过两三磅进食量所获的热卡。(这也说明土着人消化速度快和排泄量大的原因--每天高达四磅的粪便。)

  水果、蔬菜和谷物含有大量水分和不消化的纤维,因此,一个人要食用大量此类食物才能得到身体所需的热卡。除确保肠道获得充分纤维之外,土着人饮食还具有维生素丰富的优势:

  一小把野生绿菜可能含有人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50-60毫克),并带有10个热卡,而一片面包、一个甜圈、一碗燕麦粥、一杯咖啡或一杯牛奶则只能满足一天所需维生素的4%,却带有500热卡。就维他命的含量来说,野生绿菜每一卡路里的热量中多出1250倍的维生素C,相较之下,多数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的盐和糖,以及比例很高的脂肪。

  虽然饮食并不是百岁老人的一个显着特征,饮食不当显然与疾病和过早衰老有着明确联系。最近的统计数字表明,一般美国人的日常饮食每年超出了身体所需脂肪量的40%,多出了130磅白糖以及三到五倍的盐。65岁以上的美国人有86%患有一种或多种退化疾病,诸如心脏病、癌症、关节炎、糖尿病和骨质疏松,这绝不是巧合。虽然这些疾病长期以来被视为老年病,我现在可以将这些症状更为确切地形容为生活习惯疾病;现在有令人惊异的迹象表明,同样的疾病会发生在50岁以下的人,甚至发生在年龄更小的孩子身上。

  如果原始部落人顺利逃过童年疾病并躲开了各种事故(人在原始状态下的早年夭折的两个主要原因)会在一生当中显示出强健的体魄。相较之下,现代生活习惯则为所有年龄组的人患上癌症和心脏病奠定了基础。100年前,当美国人吃很少的脂肪和加工食品,很多纤维以及一点点白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应低很多。看到所有证据,恢复更为自然的饮食堪称一种积极做法。

  谈到饮食便要想到酒。数十年来,对欧洲人的研究表明,适度饮用一些葡萄酒(一天一杯或两杯)的人心脏病发病率低于嗜酒成性的人和完全不喝酒的人。尽管酒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过程尚有争议,不过,酒的确可以提高HDL(高密度脂蛋白,所谓"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s)并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酒可以消除心理压力,帮助舒解隐藏在内心的情绪压力。

  然而,酒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酗酒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酒作为一种化学品,对脑细胞有害;它会使内脏脱水并妨碍吸收重要养分,在老年人身上尤为如此。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导致各种癌症与新生儿的先天缺陷,更不要说大量饮酒给人造成的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我们回到朱伊特关于顺利活到八九十岁的老人的研究,这些人饮酒习惯差异较大说明酒本身并不是一个明确因素。唯一明确的影响是活到百岁的酗酒者不多,那些酗酒的人常常在较为年轻时就已经过世。虽然酒对健康的最大好处是心脏病发病率较低,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饮酒会大大提高人的寿命。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将长寿作为一个目标(1)

  将长寿作为一个目标

  如果我们将朱伊特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就会发现他的研究对象一生当中体重稳定、饮食适度而且积极运动。这些因素显然不足以解释他们的长寿,因为有数百上千万人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但却没有活到高寿。朱伊特的研究对象在心理素质方面显然与众不同。他们乐观、无忧无虑、情绪稳定、能够享受生活并且珍惜自主权,这些都表明了良好的心理健康。这些人智商高于一般人,这一事实也与其他类似研究相吻合;较高智商使得一个人更易于维持身体健康,获得稳定收入并学习解决个人问题。另一方面,低智商的人常常不能了解并利用书本杂志上关于健康和营养的信息;他们更易于落入低收入群体,付不起较好的住房、饮食和保健等条件。贫困和没有文化的人通常吸烟比例最大,这也是缩短寿命的一个因素。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是否只有那些生来具有某些优势的幸运者才能够长寿。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来自于心理健康的家庭;父母如果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收入较高,子女常常也会受到良好教育,并且能挣高工资。这种优势无疑会有很大帮助。精神病学家埃里克·普法伊弗(Eric

  Pfeiffer)进行了一个规模较小但却很说明问题的研究,他在杜克大学关于长寿的研究中选定了34位男女,年龄都在60多岁到70岁,这些老人在另一项杜克大学的长寿研究计划中被认为健康状况最出色。在将这一组成功的老年人与另外34位健康状况最糟糕的老年男女加以比较时,普法伊弗发现了长寿方面的重大差异。顺利迈入老年的男性比不顺利的男性平均多活148年;妇女之间差异较小一些,平均为138年。这一差异并不是由任何一项因素造成,按照普法伊弗的说法,"是由一大堆原因构成,其中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造成了普法伊弗书中所描写的佼佼者地位。"

  佼佼者地位标志如下:

  男性

  1经济地位--70%的长寿男性将经济状况形容为舒适,80%的短寿男性将自己评为贫困。

  2随着年龄增长对健康的自我感受--75%的长寿男性认为与55岁时相比,健康状况相同或更好,80%的短寿男性认为自己的健康更差。

  3身体功能运转(自我评估)--63%的长寿男性认为自己没有疾病,或最多是行动稍有不便,60%的短寿男性则将自己的身体归于20%的残障或完全残障类。

  4改善经济状况--70%的长寿男性表示与55岁时相比,其经济状况相同或更好,60%的短寿男性认为其经济状况不如当年。

  5婚姻状况--90%的长寿男性结婚,相较之下,只有75%的短寿男性结婚。

  女性

  1智商--长寿女性在智商测验上要比短寿女性高出50%。

  2随着年龄增长对健康的自我感受--47%的长寿女性认为与55岁时相比,健康状况更好,53%的短寿女性认为自己的健康更差。

  3婚姻状况--71%的长寿女性结婚,71%的短寿女性结婚。

  4身体功能评估--许多长寿女性认为自己健康或只是行动稍有不便;许多短寿女性则将自己归于部分或完全残障类。

  5经济状况的改变--与55岁时相比,许多长寿女性表示其经济状况更好了;许多短寿女性认为其经济状况不如当年。

  这项研究结果证明生理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身贫困并不能自动剥夺一个人改善自己的可能性,只要一个人努力获得稳定收入、健康身体和美满的婚姻,可以提高自己长寿的几率。然而长寿本身能够作为一个努力目标吗?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努力改进生活,但我们并非总是在这一目标与长寿之间画等号。长寿在历史上的一小部分人心中是一个明确的基本目标。然而,这少数人的认识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在19世纪,只有1/10的人能够活到65岁,任何人如果活到90或100岁,都会被当做长寿智慧的源泉。进入20世纪,一位名叫汉弗莱(GMHumphrey)的英国医生,他是剑桥大学的外科医学教授,观察了900名年龄在90岁以上病人的变化,并从中挑出52名被认为是百岁以上的老人,他归纳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他发现大多数人吃饭较少,吃肉不多,少喝点酒,起床较早并且喜欢户外活动。80%以上的人说他们睡觉很好--大部分人一生平均每天晚上要睡八小时以上。(同样,女性百岁老人大大超过男性,36比16。几乎所有人都结过婚,大多数都养育了很大的家庭。)

  这些特征与我们现代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随着积极争取延长寿命成为一种可能,这些特征也促成了我们所说的长寿运动。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人对延长寿命期望最高。巴士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年,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他发现微生物是造成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控制病菌就可以治疗并预防疾病】和柯霍【Robert

  Koch,1843-1910,德国科学家,是发展纯培养技术的大师,而在发现霍乱及结核细菌上是一位先驱者】极大提高了人们对于消除流行病的信心;

  社会改革改进了住房、卫生和工作等方面的条件。人们不再将长寿视为天赐之物,而开始承担自己对生命的责任;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努力会产生影响。这样,就种下了积极努力延长寿命的第一粒种子。

  维多利亚时代的数位长寿医师在90多岁时撰写了关于长寿的书籍。他们都坚决赞成简单饮食和大量锻炼。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哥尼阿得(Alexandre

  Gueniot)的巴黎医师活到103岁,他谈到在99岁时每天早上起床写书,而且要爬三层楼梯到达他的书房。另一位英国医生赫曼·韦伯爵士(Sir

  Hermann Weber)则活到95岁,他十分肯定坚持锻炼的作用。在90多岁时,他坚持每天走路一至三小时,并在休假时参加登山和远足的活动。

  当时的其他长寿权威人士都相信,应该生活在乡村、到老年继续从事体力活动,并且与家庭和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90多岁的医师建议人们食素,辅之以少量乳制品;多数人认为热卡摄入不应太高,每天大约2500卡即可,这对于一个每天活动数小时的成年人而言显得很低。其他一些零散的建议无法得到科学证实,但却似乎有效:这两位医生都认为按摩和呼吸练习(我们现在称之为有氧运动)对"刺激主要器官"很有帮助。

  所有这些建议都没有被否定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现代预防疾病方法得到确认。1930年代,莫里斯·欧内斯特(Maurice

  Ernest)在其名为《更为长寿》(The longer

  Life)一书中研究了许多欧洲历史上的百岁老人生平。欧内斯特得出的结论是,了解一些身体运作情况会使我们的寿命延长到100岁、甚至120岁。他提出一些办法包括:

  · 少吃

  · 锻炼身体并呼吸新鲜空气

  · 选择一项惬意的工作

  · 培养一种平和随意的性格

  · 注意个人卫生

  · 喝健康饮料

  · 不服用兴奋剂或镇静剂

  · 休息充分

  · 每天大便一次

  · 生活在气候温和地区

  · 性生活适度

  · 患病要得到适当治疗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将长寿作为一个目标(2)

  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少吃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几乎每一个努力延长寿命的人都注意到这一条。数百年来,关于长寿的观念都涉及到严格控制饮食。15世纪的一位叫做路易吉·科尔纳罗(Luigi

  Cornaro)的威尼斯贵族在老人学方面很出名,因为他在经过了年轻时期的荒淫无度之后,决心痛改前非,以健康的方式生活,并且要争取活到至少100岁。他取得极大成功。在一般人能活到35岁都算幸运的时代,科尔纳罗活到103岁,而且到最后依然经常活动、头脑清晰。他取得这一成就靠的是不喝酒、少吃饭:事实上,他从37岁开始便节食,遵循着古希腊和罗马人以节食作为长寿秘诀的观念。

  科尔纳罗的处方在几百年之后至少在动物研究中赢得了科学认证。1930年代,康奈尔大学的克莱夫·麦凯(Clive

  McKay)博士拿到刚断奶的小老鼠,并按照老鼠在食物供应充分情况下所摄入热卡的60%喂养小鼠。这种限量饮食中补充了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正常喂养的小鼠相比,饮食受限的小鼠发育缓慢,但它们一生显得十分健康;它们在这种发育缓慢的周期中可以活1000天,与此同时,其他饮食不受控制的小鼠均已死亡。一旦受限小鼠恢复完全饮食,它们开始正常发育,并显示出对性活动的兴趣,之前则没有这种情况。

  到目前,麦凯的营养不足法--通过低热卡饮食供应全部营养--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动物寿命唯一经证实的方法。随后进行的实验表明,正常喂养的老鼠大约活1000天的平均最高寿命可以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延长到1600天,增加60%。这种方法能够适用于人吗?或许能。但是不能够对刚刚断奶的婴儿做这种实验,因为有可能会影响到婴儿的成长,而且在道德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问题。一个成年人的饮食量若限制在正常热卡摄入的60%,一天大约是1400热卡,那么他已经接近禁食,要将这种做法强加于孩子身上不大可能,而且由于孩童身上看不到衰老的迹象,如何会有防止衰老的动机呢?科尔纳罗从中年开始禁食,已经够早的了!

  罗伊·沃尔福德(Roy

  Walford)医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的著名老年学家,他公开倡导营养不足理论,并且是亲自研究这一方法的少数科学家之一。沃尔福德认为在婴儿期之后过一段时间,减少热卡摄取量是安全有效的。为说明这一观点,他对相当于人30至33岁年龄的老鼠进行限制饮食实验,发现它们可以将寿命延长20%,这一结果不同于从断奶便开始控制饮食的小老鼠那样能够活到老鼠生命的极限年龄。然而,寿命延长20%已经相当于人寿命的15年。这些老鼠一生身体健康,而且与敞开喂养的老鼠相比,它们到老时患心脏病或肿瘤均属少数。

  沃尔福德并没有让动物每天都挨饿。初期研究显示,每隔一天控制一天饮食是延长寿命十分有效的方法。此外,这些老鼠的节食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好让它们的身体能够逐步调整新陈代谢的变化,身体不至于起太剧烈的变化。

  你的新陈代谢模式(metabolic set

  point)是调节身体消耗燃料速度的大脑机制,还可以显示出你何时饿、何时饱。如果你企图将一个不符合新陈代谢模式的饮食强加在自己身上,大脑就会产生一种对食品的渴望,直至得到更多食品为止。通过逐步转变新陈代谢模式,沃尔福德将新陈代谢模式引入了营养不足所要求的低卡饮食,他建议大家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用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逐步将热卡摄入量转变到40%。

  如此一来任何人都有可能超过科尔纳罗,活到120岁,甚至更久。沃尔福德说,"计划的目的是要在四至六年时间逐步将体重减下来,直到你的新陈代谢模式降低10%到25%,然后维持这个食量,不多吃也不少吃,你便能维持25岁到30岁之间的标准体重。"逐步限制热卡计划必须包括认真挑选食品,确保其含有所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不足并不是营养不良。从医生的角度看,沃尔福德的饮食计划会导致健康状况的改善,尤其是在肿瘤和心血管病症方面。

  沃尔福德的饮食计划不赞成美国人每天平均消费37%的脂肪,甚至不赞成疾病预防专家提出的30%,而要求将脂肪降低到11%--相当于一汤匙植物油的脂肪含量,加上谷物、蔬菜和水果中的少许脂肪。虽然这一摄入量很低,有决心的人可以在生活中维持这一摄入量,普通人恐怕坚持不下来,而11%的脂肪在短时期内不会对人构成任何风险。由心脏病专家狄恩·欧尼(Dean Ornish)所提出并广为宣传的预防心脏病方案只包含11%的脂肪,在此之前由普里迪金(Pritikin)计划和杜克大学"米饭饮食疗法"也采取这么少的脂肪量。

  饮食节制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消除无用的热卡和垃圾食物。按照每天1200到1500热卡的计划,蛋糕、饼干、冰激凌、汉堡包和薯条就没有位置了。为给人的健康食品空出地方,应当削减糖和脂肪的摄入。即使沃尔福德的计划并不能够保持长寿也无妨,而这样做肯定对身体有好处。有些老年学家指出,真正让人感兴趣的动物不是饮食受限制的老鼠,而是可以敞开肚子吃的老鼠。里奥纳德·海弗利克(Leonard Hayflick)博士是美国主要老年学专家之一,他认为这一论点应当倒过来:"饮食受控的老鼠只是被允许活到生命极限而言。另一组老鼠则是被饮食过度所杀害。"

  这一论点如果放到人身上则十分说明问题。目前在我们社会影响到老年人的退化性疾病猖獗,这表明我们受到妨碍,65岁以上人口中只有15%左右没有患重大衰退紊乱,诸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关节炎或骨质疏松等。

  目前尚没有人发现控制热卡摄取量可以延长动物寿命的原因。沃尔福德推测说,是因为这样可以推迟免疫系统的解体。最近阿肯色州的政府机构接受了3万只营养不足的老鼠,目前也正在用猴子进行类似的实验。不远的将来,无疑将会宣布实验结果。到目前,研究进行得十分顺利。

  由于长寿计划要求严格,所以很多人可能会望而生畏,但是我的文化背景却使我更倾向于偶尔控制饮食的做法。在印度有一项数百年的传统,要益寿延年,只要每周有一天少量进食或不进食(即水果汁、加蜂蜜的热水或低脂肪牛奶)即可。其中道理很简单:让消化系统休息一下,恢复平衡并将积累的杂质排泄出去。现在生理学不接受这种道理,然而每个宗教传统都宣扬那些坚持了这些道理而长寿的人。我认为,控制饮食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必须将其与一种生活方式相混合,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将控制进食作为一种惩罚或一项纪律,而是从日常活动中脱离出来的一段时间。通常用于吃饭的时间可以独自静静地待一会。节食会使身体进入一种平和无为的境界。

  在我看来,百岁老人对于生活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老年学家的认识。如果片面地看待生活,无论这种片面是如何神奇,也总是会漏掉一些关键因素。饮食控制法并没有涉及到人的丰富心理内容,而根据我们目前对于长寿的了解,心理因素极为重要。我最近读到一篇关于一位名叫埃德娜·奥尔森(Edna Olson)的百岁老人的采访。她很虔诚,一生都在歌唱和祷告并撰写诗歌,表达她的信仰。当问题涉及到她的生活时,她说:"我刚刚两岁时,上帝就和我谈话。他说他是上帝,并要我相信他,而且他说他会照顾我。

  "他的确照顾了我。他说先不要告诉你妈妈。因为她会说你这个傻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送来你的梦想。而且上帝的确在早上送来了梦想--我还没有醒来--而且真的总是会美梦成真。这些梦会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我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

  一位拥有憧憬的妇女和3万只饮食受控的老鼠--我知道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显得有些荒唐,但是我以为,没有憧憬就谈不到生存。即使我不能梦见上帝,每一天也一定要对我有某种意义,而且只要这样,我就认为是成功。然而这种强调个人身心素质的做法却与目前的老年学理论有所抵触。目前的尖端科学是生物技术,而且根据媒体充满希望的报告,最振奋人心的突破在于青春激素和遗传工程方面。这是真正的希望所在吗?如果青春仅仅是注射适当的化学药剂,或控制一个固执的基因那么简单,这真是很有魅力的观念。在许多人看来(包括许多老年学家),长寿的科学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找一枚神奇金丹,一种可以在化学上改变细胞衰老趋势的物质。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观点作出评估,并且问一下为什么在试管中可以实现长寿,但现实中的百岁老人长寿又如此遥远。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人类的未来(1)

  永久长寿:人类的未来

  按道理说,最强壮的动物应当寿命最长,不过倘若如此,人应当最没有资格长寿。一个小婴儿从子宫出来时,就处于完全无能为力的状态。其他动物,例如北极驯鹿则完全不同,小驯鹿一出生就直接落到冻土上,而且马上可以晃晃悠悠地站起来,几小时之内就可以随着鹿群一起走动了。据我们所知,人类的新生儿甚至连坐起来和翻身都做不到。

  我们生下来就会做的事--吸吮、吞咽、流口水、打嗝、眨眼、打哈欠、打喷嚏、咳嗽、伸懒腰、哭闹和睡觉--除了前两项吸吮和吞咽可以让我们进食之外,其他对生存都没有太大帮助。(一个婴儿还会展现出过去对我们祖先生存有所帮助的条件反射:一个新生儿的握力之强足以支撑住其整个身体,或许这类似于婴儿猴抓住母亲的毛皮,但是这种从过去遗传下来的影子大约到两个月的时候便逐步消失了。)

  多数动物都通过进化发展出保护其DNA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方式,例如硬壳、羽毛、毛皮或鱼鳞。而人的皮肤则光滑细嫩,且一碰即破。人的DNA很容易受到风、雨、冷和热的影响;即使在太阳下晒几个小时也会增加患皮肤癌的可能。经过多年发育之后--远远超出其他哺乳动物的发育期--人依然跑不过狮子和老虎,而且如果我们选择拼死一搏,我们的牙齿、指甲和拳头均无法提供充分的防护。

  因此,人能够超过其他温血动物,最高活到115至120岁是没有道理的。当代至少在日本的小岛上有一个名字叫做茂千代·伊寿美(Shigechiyo Isumi)的活到了这一极限范围。他是在1865年林肯被暗杀之后两个月出生的,并于1986年以120岁237天的高龄过世。医生说,他在过世的几个月之前依然很健康敏锐。在他满了110岁之后,依然每天走路,而且喝一些日本清酒。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之中,有这位岛民的一张照片,他看起来很年轻,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一派仙风道骨,身边围绕着村子里面的几个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在他过完110岁生日之后出生的。

  其他一些没有确凿出生证明的人可能会同样长寿,甚至更长寿一些。一位名叫阿瑟·利德(Arthur Reed)的美国人据信到1984年过世时已满124岁,也就是说林肯第一次当选总统时,他就出生了。据说目前活着最年长的人是一位名叫让娜·路易斯·卡尔蒙特(Jeanne Louise Calment)的法国妇女,117岁。由于政府和卫生部门未能严格记录年迈者的资料,最著名的例子通常都是由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披露的,最近公布的年龄最长的三位妇女中一位112岁来自威尔士,另两位115岁来自美国。(三个可能打破纪录者均为女性这一事实符合女性比男性在生活中具有优势这一点;在百岁老人中,女性以2∶1的比例超过男性。)

  在各种长寿图表中,大乌龟是经常出现的,这种冷血最长寿的动物可以起码活150年。根据记录,在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的一个古老要塞中曾经有一只活了特别久的乌龟。这只乌龟被捕获时已经成年,并且它并不是死于年迈,而是意外跌落一处坍塌的炮台。严格地说,一个珊瑚团被视为一个单一长寿的有机体,尽管一个珊瑚虫的寿命不长,但整个珊瑚团可以活几千年,甚至几万年。

  就哺乳动物而言,与我们最接近的长寿竞争者是大鲸鱼,因为大鲸鱼可以活100岁以上--根据观测,一只蓝鲸曾经在将近100年的时间经常重返在澳大利亚近海的喂养区。此外,大象在最佳条件下可以活到70岁左右。如果说到小哺乳动物,它们的寿命则会急剧削减,因此老鼠、地鼠等鼠类动物在最佳条件下也只可以存活一至三年时间。家庭喂养的狗和猫则分别可以活20年和30年左右。

  生物学家有两种方式衡量各种动物的寿命。一个是最长寿命(即一个物种最大极限的寿命),另一个是平均预期寿命(即一个物种的个体成员通常在野外的生存时间)。在这两个数字之间通常有较大差异。大自然在繁殖方面手笔很大,而在死亡方面也同样手笔很大,因此动物出生的数量往往很大,而活到繁殖年龄的却相对很少。在各种小动物和鸟类中间,每年至少有一半会死亡。从猎杀其他动物的大螳螂到大堡礁【Great Barrien Reef 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约有3000个岛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群,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并被列入自然类世界遗产】的色彩艳丽的热带鱼等各种不同动物所甩的成百上千个子中只有少数可以存活。一只座头鲸理论上最高寿命可以超过70年,但在当今被污染的海洋中,新生的座头鲸平均寿命只有两三年。生命如此急剧地缩短令人感到可悲,因为幼鲸成长到生育年龄的数量如果不够,整个物种就会逐步消亡。

  即使没有人类的破坏性干预,在自然界活到老年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唯一可能衡量一个动物最长寿命的方法(而这也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就是将其放在动物园里饲养,动物园就成了一种长寿博物馆。动物园里的动物都喂养得很好而且不会受到其他动物的猎杀。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动物的确切寿命。一般而言,动物越小,寿命越短,因此大象的寿命相当于地鼠的35倍。这样说,我们马上就会遇到问题。有些小动物,特别是冷血小动物,可以活很长时间:淡水海菜和海葵都可以活一个世纪。

  虽然鸟类心跳频率高,而且新陈代谢很快,它们并不是很快走上下坡路。鹰、兀鹰、猫头鹰和鹦鹉都可以活50多岁到70岁,似乎飞翔可以增加它们的耐力,因为即使蝙蝠也比同样尺寸大小的老鼠要多活三到四倍。人本身比大象小很多,但是活得却更长一些。所有这些不规则现象表明,大自然决定生命期限时,并没有一定之规。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人类的未来(2)

  人有思考长生不老的能力,但是,最靠近长生不老的DNA却来自原始的生物体--例如海藻、浮游生物、变形虫和微生物--这些生物十分简单,因而不易衰老。今天路边水沟里浮动的变形虫就是从以前第一个出现的变形虫分裂变出来的;最早的变形虫并没有衰老死掉,而是通过无休止的将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分裂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延续着自己的存在。长生不老是DNA学会的第一个生存战略,早在复杂的植物和动物出现数亿年之前--就带来了复杂的衰老综合征。一个珊瑚礁永远不会得癌症;变形链球菌不会得老年痴呆症。

  50年前,人们尚以为,人类细胞似乎有可能会长生不老,一旦得到机会,它们就会无休止地分裂下去。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1912年来自洛克菲勒研究院的著名试验。一位知名的法国外科医生和诺贝尔奖得主亚历克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从鸡的胎盘心脏取出纤维组织母细胞的样品(诸如软骨等连接组织中的细胞)并开始在营养液中进行培育。细胞发育,分裂,然后再次分裂。纤维组织母细胞分裂得十分迅速,以至最终从瓶子里溢了出来。这时,卡雷尔倒掉了多余的液体,又添上了鲜汤作为营养液。在这种情况下,细胞毫无节制地繁殖了34年,最终在卡雷尔死后两年,随着项目的放弃而终止。卡雷尔很有些演戏的天赋,并且随着这些鸡细胞名声的传播,他赋予这些细胞以超自然的品质。艾伯特·罗森菲尔德(Albert

  Rosenfeld)回忆说,"照顾这些细胞很像一种宗教仪式。实际上随着卡雷尔名气的增大,他的实验室也逐步培养了一种庄重气氛。他甚至让技术人员穿着带头罩的黑袍从事他们的严肃工作"。

  卡雷尔至死都坚信,他已经掀开了衰老之谜的一个关键部分:细胞只要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就可以永久生存下去。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发现卡雷尔在技术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当他添加新的营养液时,由于营养液也取自鸡,他同时不自觉地加入了新的细胞。在老一代纤维组织母细胞死掉之后,是这些细胞在不断分裂。

  关于人类细胞可以长生不老的最后希望在1950年代末被打破,来自费城一个名叫里奥纳德·海弗利克(Leonard

  Hayflick)的年轻研究员发现人类胚胎细胞的分裂无法跨越一定限度。无论他如何精心培育,这些细胞总是在分裂50次之后死亡。然而,海弗利克试验失败却成了一项突破,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细胞寿命的最大限度。这样就产生了人们所说的"海弗利克极限"。海弗利克不仅推翻了卡雷尔的结论,而且发现,随着细胞进行第50次分裂,它们会分裂的越来越缓慢,而且开始显老,似乎累积着一种淡黄色的废物。

  其他试验表明,海弗利克极限似乎是DNA的内在记忆部分,因为在实验室培育的细胞似乎都记得长距离极限有多远。因为如果将所给予细胞在分裂20次之后冷冻起来,它们在解冻之后会繁殖30次,然后死亡。这表明细胞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因此,海弗利克极限有力印证了关于衰老由生物钟控制着的观点。作为公开推崇衰老理论的人,海弗利克现在认为,依照我们的细胞有固定极限作简单逻辑推理,人的最长寿命是固定的,而且我们无法逾越。

  事实与这一理论相吻合,从老人身上提取的细胞在实验室里培育时,细胞死之前的分裂次数要比年轻的细胞少很多,说明它们已经很接近海弗利克极限;将它们置于营养充分的新环境并不能延长其生命。同样,从年迈的老鼠身上移植到年轻老鼠身上的皮依然会按照捐助者的生命周期衰老死亡。

  然而,海弗利克极限对所有细胞来说并不相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沃尔福德后来进行的试验表明,白血球只要15~20次分裂之后便达到极限,更短命的动物(例如鼠类)的细胞极限还要短一些。为克服海弗利克极限,研究人员不得不借助于大自然中所没有的人工创造的环境。也可从年老的老鼠身上汲取骨髓注射到小老鼠身上,再等它们衰老,可以将骨髓取出再作移植。这样,骨髓细胞可以在老鼠体内生存四五代,远远超出海弗利克极限。就此提出质疑的人指出,在玻璃下培育细胞不是一项完美的艺术;他们认为,一旦目前的组织培养法获得技术的突破,细胞能够有更佳的环境生长,细胞可能会分裂50次以上。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 DNA与命运

  DNA与命运

  海弗利克极限到底如何阻碍我们活过某一个年限?尽管海利克极限常常被视为关于衰老研究中一项重大的试验结果,它与真实生命的关联却依然是未知数。在实验室,每一代细胞的诞生都是记成部分数目的母细胞,而不是全部。另一方面,婴儿诞生时细胞也不完全,新细胞在一生当中会不断产生,例如你的骨髓会先造出不成熟的血球细胞,慢慢会成长为成熟的细胞。在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一生当中的某些时候,每个身体器官都含有混杂的细胞,包括原始细胞、成熟细胞和部分成熟的细胞。成熟细胞是那些已经分化过的细胞,分化之后变成心细胞、胃细胞、脑细胞或者肾细胞,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

  在每个细胞内都有着相同的DNA,不过经过分化,它会表现出某些特性,并压抑其他特性。有些理论研究者则绕开海弗利克极限,提出一个细胞只是在分化之后才开始那50次分裂。在我们生活的不同阶段,有些单细胞会分裂并成熟,而其他则依然是单细胞,因此身体也配备有后备资源。其实每个细胞都要服从海弗利克极限,它们也并非要一起服从。这一回避方式是否会被接受,取决于最初对细胞分化的认识,而遗传学家们目前对此依然毫无所知。

  有整个一个类别的细胞--癌细胞--是没有增长极限的。摆脱基因的限制之后,癌细胞会疯狂的分裂,直到寄存母体死亡为止;如果在实验室繁殖,这种限制也消除了。在世界各地实验室中培育的多数癌细胞都是从少数几个人体取出的组织所繁殖后代,这些人现在则早已过世。

  海弗利克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一项无可争议的成就是他将衰老的原因具体归咎到细胞。他所称之为"玻璃下衰老"(aging under

  glass)的研究方法已经被生物学家确立为一项标准。海弗利克宣称,"再也不能将高于细胞层次(即从肌体组织以上的细胞结构中)的任何变化结果当做衰老变化的主要原因。细胞就是老人学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一逻辑,研究肌体生命远不如研究细胞生命那么重要。

  这种思维在今天研究衰老的生物学中占主导地位,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一种纯粹的简化论。我在这本书中通篇所遵循的思维是,整体比其各个部分更为重要;一个人的生命决定了他的细胞活动,反之则不成立。然而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式,因为任何人的生命都不会超出其细胞--这一点十分确定。诸如海弗利克等生物学家往往将DNA视为无所不能,而且完全脱离了日常生活--一个生化方面的神,其指令是至高无上的。埃尔波特·罗森费尔德不无遗憾地说:"就仿佛DNA在利用我们维持其生命。"但这只是一种观点。如果从遗传学家的角度看待生活,一位老人是否有很强的求生欲,或者是否在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都毫无意义。而且的确,这种事实从DNA的最初编排而言意义不大,但是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生活的结果,却意义重大--的确,这是最为有意义的事。

  脱离开生物学家的试管和试瓶,DNA会受到你的每个念头、感情和行动的影响。压力激素在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它又受到RNA(核糖核酸)的控制,RNA是DNA的翻版;即使DNA本身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其活跃的双胞胎却总是要变换指令。当你为降低压力而改变生活习惯时,你细胞中的RNA就会作出反应,制造出数量较少的压力激素。

  海弗利克极限使得整个衰老程序变得毫无意义,这成为一种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修修补补的机制,不涉及喘息、运动、热情、经历、记忆、爱情、希望、勇气、牺牲、意志、好奇和使得生命真正有价值的所有一切。令人遗憾的是,研究如何操控细胞依然是老年学最热门的课题,而且吸引着众多人的注意力。1990年,媒体报道说,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给一小组年龄在61至81岁的老年男性注射了人工合成的增长激素。结果扭转了生物老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年轻化现象,有时人好像年轻20岁。在六个月的试验期间,他们的肌肉组织和力量逐步恢复,未经节食脂肪便慢慢消失,记忆力和其他脑部功能改进,精力和耐久力也得到加强。

  这种人为恢复青春的试验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兴趣,人们拿这项试验与热门电影《蚕茧》(Cocoon)中返老还童的情景相比。研究对象本人都深受触动。一位退休工人回忆说"三个月之后我开始感觉到变化。我变得更强壮--我是说,我一生中从来没有感到怎么强壮过"。这项试验仅仅涉及到自然增长激素完全耗尽的男性。大多数老年人的增长激素即使不多,也足够了,增长激素不够的人衰老的速度会快得不正常。这项试验开始时,这些研究对象都显得衰老过度,因此恢复他们的激素产生了巨大效果。许多人多年以来首次可以旅行、长时间散步或在花园里劳动。

  但这种改进并不是永久性的。在极为昂贵的治疗(一年大约14000美元)停止之后,岁月的沧桑逐步恢复。肌肉再次萎缩,脂肪再次出现,力量削弱,而这些人则除了似乎稍有改进的记忆之外没有得到益处。其中一个人美滋滋地表示"那段时间真的很惬意。也许有一天我会重新尝试一下"。当听说下次试验将包括女性时,他赞同地说"我认为她们也应该有机会体验一下我们的经历"。

  这些取自一份小报报道的话让我感到不安。我们并不能确定,注射增长激素是否会给人留下永久性副作用,对于无法自然产生增长激素的年长者来说可能有所不同,但正常人如果要恢复青春,利用额外增长激素将于事无补。

  强行干预人体运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服用药物,或者是身体本身产生药物,可以有效地促进生理,但是身体会记得原来的旨意,除非这个记忆改变,否则身体机能总是不平衡。任何人如果治疗过糖尿病,都知道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人会经历怎样的新陈代谢不协调,以及为避免胰岛素休克或昏厥而必须认真进行的药剂调配。替补内分泌素是正确的分子物,但人类缺少的是如何利用这种分子物的内在智能。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衰老本身都是由于丧失智能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分子物的枯竭。

  借助化学药剂实现返老还童的"奇迹"难免会影响到人体智能。当试验者将人体增长激素用在发育受阻的儿童身上时,他们看到了十分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出现几例死亡。有人说衰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我认为这很有说服力。但激素的职能是运送信息,而信息最终都是由意识所控制的。通过加强内在智能,通过加强幸福感和成就感,便可以不借助化学药剂,因而在没有任何化学副作用的情况下,以长久有意义的方式战胜衰老。改变这种意识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长寿的秘诀(1)

  长寿的秘诀

  俄罗斯南部偏远山区的亚伯加西亚(Abkhasia)是一块笼罩在迷雾中的长寿之地。这是我唯一听到有专门一个词用来指老老老爷爷的地方,当然是指活着的人。这个传奇式的长寿地区在1960年代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且西方游客受到邀请与俄罗斯的"超级百岁老人们"会面。他们都是乡间村民,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劳动者,他们声称都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年龄,120岁,130岁,甚至直到170岁。

  在前苏联以外,类似说法都让人感到难以置信。老年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的寿命上限在115岁到120岁之间。即使这一数字也是理论上的极限,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出示可靠的出生证表明自己年龄在113岁以上。但是在俄罗斯,年纪最大的超级百岁老人名叫希拉里·米斯里莫夫(Shirali Mislimov),号称生于1805年,也就是拿破仑攻占莫斯科7年之前。米斯里莫夫生长在里海西边阿塞拜疆国的一个偏远村庄,他于1973年过世时活到了匪夷所思的168岁。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他身体很差,因此不再接待来访者。虽然西方人未能拜访年纪最大的男性,他们却可以采访有史以来最老的女性。

  她名叫法夫·拉祖丽亚(Khfaf Lazuria),是亚伯加西亚本地人,她表示自己也已经140岁。包括医生和新闻记者在内的外国来访者来与她会面,都带着一种惊讶和怀疑的混杂心情。对于那些来自拥挤不堪且污染严重城市的美国人和欧洲人而言,亚伯加西亚是一个迷人的地方。乡间一片绿色,充满着诗情画意。这里的大多数人居住在海拔两三百米处的两层小楼里,小楼结构通常是核桃木的,有着大大的阳台和宽敞的房间。

  在离开黑海的内地和山丘,气候四季宜人,平均气温大约在华氏50到55度之间,偏冷一些。然而强健的亚伯加西亚人非常喜欢这种略带寒意的天气,表示这有助于他们长寿。除去厨房的炉灶之外,他们的房间内没有取暖设备。

  这一地区的人遭受过疟疾和伤寒流行病的侵袭,直到1930年代前苏联工程师将低地沼泽的水全部排掉。尽管如此,亚伯加西亚的百岁老人比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5倍,长寿者中的80%--"年迈"一词不适用于他们--是精力充沛的,并且积极参加活动。男人和女人都经常在超过前苏联正式退休年龄60岁之后,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在当地茶场--采茶冠军年满100岁会得到证书。

  在一本名叫《高寿因素》(The Methuselah Factors)的书中,作者丹·格奥加卡斯(Dan Georgakas)描述了他与亚伯加西亚百岁老人凡纳察(Vanacha Temur)会面的情形:"他戴着时髦的皮帽子,人们总是称呼他的名字,他敏捷地走过花园开始扮演主人的角色。看到客人中有一个婴儿,凡纳察坚持要挤些牛奶让孩子可以吃一些健康的乡村饮料。其他的客人则得到了从最好的树上摘下来的苹果,而且每个人拿到了一杯饮料。这一切过后,他才开始准备讲话……

  "与其他多数百岁老人不同,他有一张洗礼证书。根据这个文件上的日期,他106岁,但他解释说,他的洗礼一直推迟到三岁多才进行,因为他的父母没有钱支付牧师。虽然这是来访者经常听到的托词,但凡纳察的精力充沛,就算是106岁,也很令人吃惊了。他身高1米55左右,深邃的蓝眼睛闪着光,留着雅致的白胡子,堪称是一位慈祥欢快的祖父化身。他将自己消瘦健壮的体魄归结于饮食节制、骑马、种田和爬山。最近他睡得比以往多一些,但感觉良好,并且在期待着庆祝革命61周年。"

  虽然凡纳察是身体最为健康的长寿者之一(一位美国医生测量他的血压,结果是120/84),但他并不是一个例外。根据格奥加卡斯对亚伯加西亚所有9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所作分析,85%的人在精神和社会活动方面均很活跃,只有10%的人听力有问题,只有4%的人视力较差。这里的男人和女人都很热衷于赛马活动,而且骑马参加村里的游行是百岁老人最为得意之事。

  美国医学界现在刚刚开始接受老年人积极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在亚伯加西亚,几百年来除了残疾者之外,没有人在退休之后不参加体力活动的。通常年纪较大的工人在接近80或90岁时,会相应减少他们在地里干活的时间;他们或许不再干15个小时的活,而只是干三至五个小时。然而这种劳动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亚伯加西亚人在骨子里就热爱辛勤劳动,而且记录显示,一位109岁的妇女有一个夏季在茶场工作了整整49天。

  数百年来,整个高加索山脉形成了著名的"长寿带",这就是黑海以东,里海以西,包括三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其中包括亚伯加西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内。整个地区居住着不同的种族,而且这里工业化痕迹不多;这里的宗教信仰因为人们所处的区域而不同,主要以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为主,气候则差异很大,从高山气候(高加索是欧洲最高的山脉,海拔18000英尺以上)到亚热带气候。对于老年学家而言,这些细节十分重要,因为在文化、种族和气候方面存在这种巨大差异,没有任何孤立的基因库能够说明这一区域的长寿现象,而且也没有发现像"香格里拉"那样的世外桃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二次大战之后流行的心脏病达到最高峰,而癌症发病率自1930年代以来也没有转机(经过了30年耗资庞大的研究之后,今天依然如此)。

  长寿者出色地躲避了这两种病魔的袭击,除经常锻炼之外,这主要应归功于饮食。这里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气候适合于种植玉米、西红柿和各种蔬菜产品,这里的居民依靠自家种植的蔬菜和乳制品谋生,再加上少量的硬壳果、谷物和肉类作为补充。(酸奶是他们饮食中的主要项目,长期以来也被视为长寿食品;就这一点加以利用,一家美国酸奶公司打出了一系列令人愉悦的广告,广告中一位89岁的亚伯加西亚人正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他117岁的老母亲则在捏他的脸蛋。)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长寿的秘诀(2)

  虽然大多数长寿者每天都吃奶酪、牛奶和酸奶,他们每天的热卡和脂肪摄入量按西方标准通常很低,大约每天在1500-2000热卡之间。如果要学习这些长寿者的饮食,不少美国人必须平均每天减少1500-2000卡的热量!亚伯加西亚人每天的脂肪摄入量为60克,刚好是美国平均数的一半。虽然他们很喜欢喝当地的苹果汁,但只有少数超级百岁老人吸烟,而其中少有妇女,女性在传统上将吸烟作为男人的特权而予以回避。几乎所有人都从20多岁起就结了婚。由于山区没有铺好的道路,人们通常一天要走20英里路。

  深入这个健康环境的第一位美国人是亚历山大·利夫(Alexander Leaf)博士,一位开明的哈佛医学院教授,他是主张预防疾病的倡导者之一。利夫坚信锻炼和饮食是健康长寿的主要基石,为证实这一理念,他走访了世界上所有长寿之乡。而亚伯加西亚则是让他最为兴奋的地方,在这里利夫亲眼看到人们健康地活到前所未闻的高寿。

  他在1972年访问亚伯加西亚时,发现要跟上加布里埃尔·查普尼安(Gabriel Chapnian)的步伐十分吃力,而后者是一个117岁的老人,他矮矮的个子、精神抖擞,可以轻松地翻过去他的花园路上的一个陡坡。104岁的马尔赫提·塔尔赫尔(Markhti Tarkhil)每天依然清早起床,马上使用冰冷的溪水洗澡。根据利夫的记录,"马尔赫提认为他的长寿应该感谢上帝,感谢高山和良好的饮食--他告诫说,吃饭一定要有胡椒!他的最佳年龄是18岁,不过他同意凡纳察的观点,他认为自己在60岁以前是一个年轻人。我依然感到很年轻,吃得好,睡得好,骑马,而且每天游泳,因此我感觉就像一个小伙子,尽管我已没有当年那么强壮。"

  当西方人衰老时,我们的身体会失去一半的肌肉,而且取而代之的是脂肪--在65岁,男人和女人体重的一半几乎都是脂肪,也就是20岁时的一倍。相形之下,亚伯加西亚所有的长寿者都有着消瘦的体形,笔直的脊梁和坚实的肌肉。年纪最长的人在退休很久之后,依然从事大量室外活动--他们夏天前往高坡牧场,并在院子里挖土豆。即使有些人在冠状血管被堵塞或心脏肌肉受到其他损伤的情况下,大家都从事的走路和爬山活动似乎可以消除身体四肢的不便。

  利夫于1972年将长寿者图片带回《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之后,数百万读者看到一张张老年人的脸,这是美国人从未见过而且很难想象的脸。20年之后,在65岁以上所有年龄组的人口都有了极大增长,而长寿的亚伯加西亚人则越来越让我们感到着迷。在他们的生活中,"新的"老年已经存在了几代人。他们的传统生活中所有的因素都集中于有意识、有目的的长寿--这不是幸存者的长寿,而是"充满青春的老年",这正是利夫为自己的作品所起的名字。

  亚伯加西亚人成功地重新界定青春,以致青春与长寿并不矛盾。有些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在老年保持青春。利夫在描述一位98岁名叫季霍德·古尼贝(Tikhed Gunba)的老人时写道,"季霍德的血压是104/72,而他的脉搏是84[每分钟]。他似乎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而且依然有着很大能量。在两个百岁老人当中,季霍德被当做一个年轻人。"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百岁老人的"骗局"

  百岁老人的"骗局"

  我们为什么都没有听说过田园风光式的亚伯加西亚?原因是西方人最初带出来的报告很快就被混乱和疑惑所笼罩。亚伯加西亚于1970年代中期引起人们兴趣的原因不是其生活方式,而是超级百岁老人云集的现象。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为了在宣传上有所收获,声称他们的老年人口寿命已经超出了非共产党国家所了解的极限。像法夫·拉祖丽亚这样著名的长寿者受到极大重视。

  法夫·拉祖丽亚(Khfaf Lazuria)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妇女。她死于1995年,号称140岁,也就是出生在美国内战开始之前25年时间。法夫·拉祖丽亚活着的时候,是个只有四英尺二英寸高的小个子妇女。虽然身体也很弱,但她却走得很快,好像总是急于要会见来访者,她可以不戴眼镜穿针纫线,并且讲的故事十分生动。

  法夫·拉祖丽亚喜欢吸烟,这在亚伯加西亚妇女中并不多见。她表示,吸烟是她在100岁时养成的习惯。(她总是开玩笑说,由于年纪太大,所以她不再被当做女人,因此不如就按男人的方式行事。)法夫天花乱坠地讲述着记忆中早年的"那场北方的大战",利夫猜测她是在说1853年-1856年那场克里米亚战争。这正是她被土耳其人劫持的时期,而且十年之后才返回故乡,这正是林肯被刺杀那一年。法夫关于超级长寿的说法令人惊讶,但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家庭中有十几位成员年龄都超过100岁。

  利夫被惊呆了,他完全接受了这些说法;因此当大量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时,对他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事实上,法夫·拉祖丽亚对每一个来访者所说的故事都有些出入,包括随意改变她的年龄,结婚的次数,以及她父母的寿命--事实上,她所说的细节前后都不一致。亚伯加西亚人的一个传统就是向陌生人撒谎,利夫如同一个普通游客一样不知道这一点是情有可原的!西方来访者如果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就会了解这一地区,就会得知亚伯加西亚人喜欢说大话是出名的,尤其是在向外人吹牛皮的时候。

  当地老年学家是由当时的前苏联政府派往该地区的,当遇到关于这里的长寿者实际年龄多大的问题时,他们都估计说有些长寿者肯定很老了,在115岁以上,但是在这里声称超过120岁的人都不能出示可靠的证件来证实自己的年龄,140或168岁的人就更不要说了。事实上由于当地90%的教堂在斯大林时期被前苏联政府所摧毁,亚伯加西亚的出生记录和结婚记录几乎荡然无存。

  最终揭穿这一切的是前苏联最著名遗传学家之一乔尔斯·梅德维杰夫(Zhores

  Medvedev),他于1970年代初期叛逃到西方国家。梅德维杰夫曾走访过整个高加索地区,并且十分熟悉那里的老年学家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他在伦敦公开了所有超级长寿者说法中的漏洞:高达98%的亚伯加西亚老人是文盲,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们只是随意地记录时间,尤其要考虑到这里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日历同时流行的区域(穆斯林日历中十个月为一年)。前苏联在1930年以前是没有记录的,而且当梅德维杰夫指出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时,人们开始怀疑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各方面都热衷于说他会长寿--这是极端暴君均乐于相信的事情--为亚伯加西亚关于长寿的自豪传说增添了政治燃料。

  肥皂泡很快破灭了。在严格审视之下,高加索地区的人们没有任何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可以说明他们几代人都是百岁老人的情形。那家美国酸奶公司最初设想老母亲掐年迈儿子脸蛋的形象时,他们希望找到一对年龄都超过100岁的母子(在妇女20岁左右结婚的社会中这应该很有可能),但事实上却不可能。没有人能够找到父母和孩子都是百岁老人的家庭。大多数调查人员得出的结论是,格鲁吉亚的超级百岁老人是越老越受到社会尊重传统文化的产物。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我们需要亚伯加西亚的原因

  我们需要亚伯加西亚的原因

  虽然利夫医生的研究结果当中带有不少自相矛盾之处,他依然根据在高加索地区看到的情况,坚持各项防止衰老的原则。他的工作推动了很多美国人为防止心脏病发作,开始做更多的锻炼和更好地控制饮食。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所持怀疑态度,迫使他放弃了关于超级长寿者的观念。然而,亚伯加西亚的情况是不能完全推翻的:世界上大多数文化都告诉人们生命之短暂,并且将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得十分惨淡,这里却在培养老年是生活中最充实阶段的观念--这种充实感是所有有此要求的人都有希望得到的。

  对我来说,亚伯加西亚是所谓的"年迈"未能形成根深蒂固观念的地方。这个词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长寿者追求不老的生活方式--他们骑马奔驰,顶着太阳劳动并且在合唱团里唱歌,最年轻的团员70岁,最老的团员110岁(不同于前苏联的宣传,官方号称最低年龄90岁)。亚伯加西亚证明,迈入老年可以成为一个提高的时期。亚伯加西亚人相互的祝酒词就是"但愿你像摩西一样长寿",而且他们尊重长寿者,认为长寿者在实现一个理想。

  长寿者所拥有的最大优势就是:他们信赖自己的生活方式。亚伯加西亚给西方来访者的印象是能够适应生活节奏的能力,这恰恰是我们这里已经丧失的。在这里不妨引述一大段丹·格奥加卡斯的话,他是走访过亚伯加西亚的美国作家,也是首先看到百岁老人述说中的自相矛盾却依然感到有许多值得赞赏之处的人。他在《长寿因素》一书中写道,"亚伯加西亚人不喜欢匆匆忙忙,讨厌最后期限,而且从来不会因为工作搞到筋疲力尽的地步。同样他们认为吃饭很快或吃得很多都极不礼貌……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生物节奏更密切相关,而与许多发达国家常见的忙乱生活模式关系不大。"

  一个人在这里可以感觉到大家都达到一种自然平衡。他们不是在极力摆脱不健康的习惯,他们的文化已经将健康融入整个人生哲学。他们饮食的70%是蔬菜和乳制品,而且传统饮食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食品一定要新鲜。

  "蔬菜是在上桌之前采摘的,而且如果食谱包括肉,家畜和家禽在屠宰之前会向客人展示一下。无论哪种食品,一旦剩下都会倒掉,因为剩菜对身体有害。这种对新鲜程度的重视保证了食品从菜地到餐桌过程中营养的最少损失。大多数食品都是生食,或稍煮一下,任何食物都不用油炸。"

  清淡饮食和大量运动使得亚伯加西亚人可以轻松地保持消瘦的身材,二者在他们看来是最顺眼的(与我们相同),不过其含义却不仅限于虚荣心。"亚伯加西亚人是世界上少有的对脂肪的不利影响颇有认识的人,以至于他们的儿童都比较瘦。"喜欢马匹的传统进一步成为已经包括劳动和饮食在内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另一个节奏。"孩子们两三岁就开始学习骑马。马匹是他们的主要体育活动,而马术技能是体现个人价值的一个标志。马匹从不会用来做体力活,而仅仅限于娱乐和体育。"

  在任何一个社会,希望决定着结局。如果财富是社会的最高目标,那么整个社会都将致力于挣钱,挣钱最多的人会得到最大的尊重,而贫困就是没有出息。在亚伯加西亚,人们最看重的是长寿,因此整个社会都在为这一理想努力。在美国,情况恰恰相反;老年人是不受尊重的,更不要说崇敬了。

  这也能够说明我们的社会中,人们不珍惜晚年的情形。政府疾病控制中心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很悲观。研究人员抽样调查了7500名于1986年过世的老人。他们对这些人的家属提出问题,死者在去世的前一年是否在从事五项基本日常活动:穿衣、走路、吃饭、上厕所和洗澡。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后过世的人中只有12%可以算作"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人。

  在另一个极端,10%的人在临终前的最后六个月时间,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完成三项以上的基本日常活动,这些人被列为"行动十分不便"。大多数美国老人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也就是介于"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和"行动十分不便"之间。只有1/7的人能照顾自己生活中这些最基本需求,这种结果已经够令人气馁的了,但接下去的情况更加糟糕。

  在最年轻的一组--65岁到74岁的人,只有1/5的人可以划为完全能够自理。大约有15%的人在被问到他们身在何处时有些犯糊涂;13%的人不大记得年份;10%的人不能明确认出家人和朋友。死于心脏病发作的人有较大比例的生活自理能力,死于癌症的人则比例较低。死于心脏病的人有49%在临终前一年时间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而死于癌症的人相应比例仅为4%。除行动不便年头较长之外,妇女常常要承受的打击超过男人:她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能够照顾自己的比例比男性少40%,而有可能严重行动不便的可能性比男性多70%。另一个提高行动不便可能性的因素是没有结婚。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研究过临终前一年老人的健康状况。虽然这项调查只限于老人生前的最后一年,而绝大部分老人的老年生活事实上不只一年,但是疾病控制中心的数字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新的"老年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与亚伯加西亚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回顾1920年的美国,当时大多数美国人生活在农村,饮食清淡和大量体育运动,如同亚伯加西亚人一样,但是却没有亚伯加西亚人的精神,而对我来说这种精神是比要活到100岁还要振奋人心的事。我最近收到名叫玛丽莲·安·索尔女士(Mary Ann Soule)的一封来信,邀请我出席一个"有意识衰老"的大会。她用以下有说服力的话作为信的结束:

  如果我们继续坚持现代美国文化对老年化的偏见,害怕我们身体的变化,抵制生命的自然转变并且回避死亡这一现实,我们就是在否定自己,否定整个人类的文明,否定老年的智慧:成熟的见解、精练的创造力以及带有灵性的观念。

  通过每天与老年病人的谈话,我初步认识到这其中的道理。一位退休的经理有一次懊恼地对我说"我一直希望能够活得久一些,但却从没想到要变老"。他说这话时带着自我嘲讽的口吻,毫无疑问他无法要一半又舍一半。但为什么不行呢?他十分健康,而且活跃,令人遗憾的是他看到了自己衰老的样子,在美国这就意味着进入到没有尊严和没有个人价值的禁区。1972年的访问之后,利夫离开时"感觉活到100岁是十分自然而简单的事情。然而回到波士顿不久,这种感觉就成为另一个离奇的记忆了"。

  美国最近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百岁老人潮。达到或超过100岁的美国人目前估计为35800人左右--与十年前相比翻了一番,而且估计在2000年之前还要翻一番。这些数字来自人口统计局,而统计局不会去核查人们所报年龄。(根据一项详细调查,社会安全福利领取人申报年龄为100岁者有95%的人夸大了年龄;这并不难,因为97岁或98岁都不如100岁那样听起来让人着迷。)

  即使假定有一部分人在报年龄时为跨越神奇的百岁界限,在年龄上弄虚作假,统计学家们仍然一致同意至少有万分之一的美国人已经满100岁,或者达到更高年龄。这是一个历史性数字,然而也仅仅是一个平均值。美国有些地区长寿者达到了令人难以相信的高比例。在美国寿命最长的衣阿华州,3961人当中有一个超过100岁,其次是南达科他州,4168人当中有一个。相比之下,有些地区的百岁老人则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最后的两个州是犹他州--19358人当中有一位百岁老人--以及阿拉斯加州,39670人当中有一个。然而,根据历史标准判断,即使是这些较低数字也很惊人。因为这些数字意味着我们已经打赢了这场长寿之战,现在面临的是如何活得又长寿又年轻。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最为阴暗的恐惧

  老年痴呆:最为阴暗的恐惧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身体上的衰老要比智力的衰老更容易接受一些。在我出生成长的印度,年龄与智慧是画等号的。乡间村庄是由潘查亚特【panchayat是印度的一种村社自治制度,一个或数个自然村经村民大会直接选举代表组成村潘查亚特作为基层组织。乡村自治委员会通常由种姓首领和村里长者组成;他们定期开会,来执行地方审判、收集赋税。】治理的,这是由年迈并赢得尊重和权威的五位老人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在西方,一个人年龄越大,人们就越会怀疑他智力上无能。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可能已经超过癌症,成为美国人最为恐惧的病症。我认识一位60岁的人,他着魔似的仔细研读每一篇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文章,而且每当他忘记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就会肯定自己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在《身体》一书中写道"简单地说,医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活到老年痴呆的年纪"。这是一种很悲观的观点。其实65岁以上的人,只有10%显示出阿尔茨海默的症状,但无疑,这一数字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提高,并且在75岁以后,一半的老年人会显示出得病的迹象。"老的"老年留下的一个阴暗面是,老年痴呆是步入老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正常问题。令人感到好笑的是揭穿这一神话的最重要因素是阿尔茨海默症本身。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是慕尼黑的一位著名医生和研究人员,他于1906年发现了这种紊乱症。他解剖了一位55岁妇女的尸体,在死前三年,此人的大脑已经越来越混乱。阿尔茨海默医生在其大脑中发现了显然不属于正常衰老的损坏:杂乱交织在一起的神经以及硬化的化学物质堆积。

  在此之前没有人将老年痴呆与某一特定疾病联系在一起,而阿尔茨海默医生通过发现了这种以他名字命名的疾病,给了"正常"老年痴呆理论决定性的打击。不过社会观念通常会延续很长时间,阿尔茨海默症发现的重要意义过了七十年才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在过去几十年间,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陡然加深,因为我们发现这一疾病影响到100多万美国人,也就是显露出老年痴呆症状人数的50%到60%。痴呆是用于形容很多老年症状的医学名词:健忘、混乱、失去方向感、注意力短暂、急躁和智力下降。

  路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将阿尔茨海默症称为"世纪之症",并说这是"所有病症中最糟糕的病症,不仅因为它对病人的伤害,而且因为它会对家人和朋友造成的沉重打击。首先是丧失已掌握的技能,例如算术和打字;它会逐步发展以致最后整个大脑失灵。此病很无情,却又不致命。病人可以继续活下去,除了基本无大脑之外,其他方面都健康,如果病人不因患肺炎而得到解脱,可以活到很大年纪"。

  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在这一磨难的初期阶段会显得有时清楚,有时糊涂。耶鲁的西格佛里德·克拉(Siegfried Kra)在《老年痴呆的神话》(The Myth of Senility)一书中援引了一位同事的妻子的话,她本人是一位成功的医生和儿童作家,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症而在55岁左右被迫退休。开始还有清醒的阶段,尤其是早上3点到5点之间的时间,这时她描述了在自己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黑暗的转变。而她所能说的只是断断续续的词句,由于她热爱文字而且很善于写作,因此她的状况尤其令人感到心痛:

  我的神经有问题。谁需要呢?没有人需要。

  没有人喜欢我。我都不喜欢我自己。

  我曾经是一位医生,我曾经会驾驶汽车。我想要什么呢?我想离开这里。

  我害怕所有的事。

  我只是垃圾。我应该被丢到垃圾桶。

  你需要另一位妻子。现在这个已经不再是个好妻子了。

  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因为我什么都不是。

  我失去了一切--健康、打字和写作。我没有任何技能。我只会吃饭。我必须离开。我看不懂自己所写的东西。

  我丢失了一个王国。

  我无法再唱歌。我可能永远不能再唱歌了。

  这种可怕疾病的原因何在呢?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一种需要几十年时间缓慢发育成熟的罕见病毒成熟发作;免疫系统的缺陷,导致病人自身抗体攻击大脑;神经细胞内堆积过多的铝。这些原因均未经证实。虽然在阿尔茨海默症病人脑中发现了较高的铝含量,但是在病人血液中却没有发现过多的铝金属含量。

  有些科普读物告诫人们慎用铝箔、铝锅和含铝盐的除臭剂,但是成百上千万人使用这些产品却没有得阿尔茨海默症。更有可能的是生理上先发生了某种病变,通常阻止铝进入大脑的脑血管过滤器失灵,造成铝的堆积。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脑本身出现故障,以致老年痴呆症(alzheimer)病人缺乏一种关键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影响了大脑细胞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

  老年痴呆症目前尚属不治之症。虽然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遗传上的疾病,但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一旦患病,医疗作用仅限于给病人服用镇静剂。这属于治标不治本,只能协助缓解病人与家属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真正有治疗希望的是其他非由阿尔茨海默症造成的痴呆病例,当"正常"衰老的神话破灭之后,专家学者立刻发现有上百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也会让患者产生类似的老年痴呆,例如甲状腺机能缺陷、脑血栓和梅毒等。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大脑如何阻止衰老(1)

  大脑如何阻止衰老

  大脑的衰老并不足以造成阿尔茨海默症或任何其他此类紊乱症。大脑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例如大脑会变轻,并稍稍缩小一些。神经学的一种老说法是,人的大脑在衰老过程中,每年会损失大约100万神经元,如此说来,人体的衰老可视为脑部萎缩的结果。

  但是这种解释的缺陷在于:并没有患老年症的人损失的神经元数量应该是相同的(这一点上有待推测,因为在活人身上无法确定神经元的确切数字)。目前,人们尚无从得知为什么有的"老"的大脑依然富有活力和创造力,而有的大脑则开始衰退?〔人们会想到米开朗基罗在将近90岁时设计圣彼得大教堂,或者毕加索在同一年龄依然作画以及亚瑟·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在卡内基大厅举办钢琴演奏会。〕根据研究其他动物所得的结果显示,我们的大脑随着年龄衰老开始长出新的联系。随着更多神经元的死亡,这些新的联系会在某些人身上弥补损失。

  人的大脑细胞实际上从来不会直接触碰的。它们会利用成百上千条称作神经细胞树突【dendrite一词来自希腊文的"树"】头发一样的细丝,隔着一段空间探向对方,就像两棵长满树杈的大树在风中搅在一起。在两条丝几乎相接之处,可以从一个神经递质向另一个神经递质发出化学信号。这里所涉基本化学物质是众所周知的。其中之一是老年痴呆症,这正是阿尔茨海默症病人所缺乏的;另一个是多巴胺(dopamine),缺少这种化学物质就会导致帕金森症。没人能够确切解释的是,为什么有些神经递质会长出50条发送信息的树突,同时其他一些则会长出上万条。然而,另一项鼓舞人心的研究结果是,老年人只要保持大脑活跃,任何时候都可以长出新的树突。

  这一信息广为流传,其基础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玛丽安·黛安蒙(Marian

  Diamond)对大脑所作研究,她通过研究表明,老鼠的大脑会根据它们所感受的经历不同而增长或缩小。老鼠如果被关在小笼子里,不能与其他老鼠进行任何交往,就会真正出现大脑皮质萎缩和树突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将一只年老的老鼠放回到老鼠群体并得到大量刺激,其大脑会扩大并生出新的树突。这有助于从生理学角度对我们的观察结果作出解释:同那些与家人交往密切的老年人相比,没有社会交往的孤独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现糊涂、迟钝、迷惑和茫然的情况。

  由于我们唯物主义的偏见,生长出新的树突听起来是科学而合理的。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生出更多的树突与拥有健全的大脑不是一回事。新生儿有着比成年人多很多的树突;成长过程包括修剪多余部分,将大脑皮质调节到最有用的连接。尽管如此,关于大脑可以根据需要补充损失的树突的发现,依然令人十分欣慰。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我们与生俱来的大脑细胞数量是固定的,不会分裂形成新的细胞,然而最近的发现表明神经元中的DNA是活跃的,这就导致新的结论。有些神经学专家甚至怀疑,大脑是否真的会每年丧失100万神经元。罗伯特·特里(Robert

  Terry)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神经学家,他认为在大脑的三个重要部位的神经元密度没有明显的减少。大神经元的数量会有减少,但却由增加的小神经元补充了。同样,大神经元看起来不是死掉,而是缩小了。

  另外,加拿大阿尔伯特的卡尔加里(Calgary)大学的两位神经学家塞缪尔·韦斯(Samuel Weiss)和布伦特·雷诺(Brent

  Reynolds)发现可以刺激休眠的大脑细胞,使其重新活跃起来。他们在实验室培养老鼠神经元,并提供一种称为表皮增长因素的化学剂,使得一些未成熟和不活跃的脑细胞分裂并且组成成熟细胞。几乎可以肯定人的大脑在某个替换后备处储藏着这种休眠细胞。

  同样令人振奋的是大脑本身也有启动细胞的自然机制。人在80岁之后,新树突会长得更长,而且分出新的枝杈。随着神经元的萎缩,它们会造出新的突触,而这反过来又会刺激大脑更多的生物化学活动。自然物质会刺激这一增长和修复--尤其是神经增长因子(NGF),这是被称为营养因素的另一类蛋白质。神经增长因子似乎有着重要的功能。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中,神经增长因子在老鼠和猴子身上防止了老神经元的退化;将神经增长因子NGF注射到年迈老鼠的大脑里,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空间记忆力。目前的一线希望是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可以借助于药物注射,诱导神经细胞再度活动而恢复大脑原有的功能。(瑞典已经尝试使用神经增长因子,并取得一定成功)。

  所有这些大脑衰老方面的好消息都提高了我们的希望值,维持大脑全部功能是十分正常的。神经学专家罗伯特·特里说"老年人在限时考试中不如年轻人速度快,但是他们的判断、方向感和词汇量却依然如故"。像毕加索、大提琴手巴勃罗·卡萨尔(Pablo Casals)或者马萨·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等人是不可能仅靠一半的大脑于晚年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的。

  老年维持智能。为了解智能衰退是否为自然衰老的一部分,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员利瑟·贾维克(Lissy Jarvik)自1947年起开始对双胞胎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智商在65岁至75岁没有明显下降。通常在临终前一年,人的智力会急剧下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人与人有所不同,而且各种智力测验之间也会十分不同。不能简单地将老年人归类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关键不仅在于老年人,而在于各不相同的个人。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大脑如何阻止衰老(2)

  作为辅佐证据,我们可以看看杜克大学的一项长期研究,研究发现除患有高血压者,否则年迈的研究对象(65到70岁)没有任何智力普遍衰退迹象。我们都知道,高血压常常会诱发不易察觉的小规模脑血栓,这可能就是原因。虽然神经学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明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造成智力功能衰退的看来是病症,而不是衰老过程本身。虽然神经学尚未摸清这里的脉络,要保护住自己的记忆力和智力应该是极为现实可行的。

  衰老和智力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线性思维是如何误解时间带来的复杂变化的。仅仅口头说年纪大比保持年轻更好,还是更坏,这是不够的。人的心智随着经验沿不同的线路发展。关于大脑的研究有助于表明,在心智扩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器官组织的改变,但同时相信这一过程本身十分重要,要意识到是心智本身主导着这个扩展的过程。

  心理学家在开始证实人类发展通过"智慧"这种更高层次的意识来进入老年。一位著名德国研究员保罗·巴尔蒂斯(Paul

  Baltes)坚持认为,大脑的实际结构随年龄增长的任何衰退都由新的智力成就所抵消。随着一个人衰老,有些记忆工作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比如当巴尔蒂斯要求人们将词和地点(比如汽车和埃菲尔铁塔、桌子和柏林墙、钥匙和金门大桥)组合起来时,他发现老年人在速度上不如年轻人。

  巴尔蒂斯写道,"但是如果我们看看一代代人通过文化传授的知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一项测验中,他向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假设情形,诸如:如果你的朋友打电话表示他要自杀,你会怎么办?或者一个15岁的女孩儿告诉你,她希望马上结婚?

  巴尔蒂斯说,"人们对于这些情况和其他难题作出答复多种多样,这些年来我们制定了一套判断答复的智慧指标。就说15岁女孩儿的问题。有人可能答复:15岁的女孩儿要结婚?不,绝对不行,在这个年龄结婚完全是错误的。即使听到各种可能的解释之后,此人还是继续坚持说问题很简单,答复只有一个:结婚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答复会反映出对人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一般而言,15岁的女孩儿结婚不是好事。另一方面,考虑结婚与实际结婚不是一回事。我猜想许多女孩儿会想结婚,但最终却未必结婚。此外还有不一般的情形。或许这个女孩子患有不治之症,孤身一人活在世上。再想一想,这个女孩子可能根本不是当地人;或许她生活在另一种文化或另一个历史时期,而那里的女孩子结婚就比较早。"

  巴尔蒂斯发现,年长者在"智慧天平"上表现不错--一半以上的最明智答复是由60岁以上的研究对象作出的。并非所有的年长者都明智,但他们通常表现要好过年纪较轻的人,记忆力测验的结果则相反。巴尔蒂斯认为,智慧是一种"软件"成就,社会借此抵消生物学的极限。伟大的钢琴家亚瑟·鲁宾斯坦在90多岁时依然举行音乐会,而且当被问到他如何能够从事这种对技巧要求很高的活动时,他介绍了三个明智办法:控制演奏节目的数量,更频繁地练习每首乐曲,而且--为弥补速度缓慢和手指不够灵活的问题--在音乐节奏加快的章节之前的几秒钟内放慢演奏速度(这样你的演奏听起来就比实际速度要快)。

  巴尔蒂斯的这些研究结果指出了不可能测量的神秘因素,因为智慧不仅仅是经验。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无法言传,只能自己意会的。虽然我们在一个智者身边可以感受到气氛的不同,但却无法去称或者衡量他们的睿智,也很难为其下定义。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谈到智慧时说"这是你看到就知道的东西。你可以意识到,也可以感觉到。我对智慧的定义是:能够做出事后看依然很明智判断的能力"。

  不过从哪里能得到智慧呢?由于智慧是不能传授的,所以只能靠感受来得到智慧。印度有一句格言是"这并非你能获得的知识,而是你必须成为的那种知识"。玛哈礼师(Maharishi)在我看来是一个十分深沉的智者,与他在一起几个小时之后,我并没有感到自己吸取了他的智慧,但我却知道那种智慧的确实存在,智慧对于一个人而言与呼吸一样亲密。智慧在于你是什么,而不在于你做什么。

  新的老年观的诞生人们消除了对老人的偏见,相信我们将看到随着年纪增长人也越来越富有见解。富有见解是将青春和老年合为一体的隐形联系。到了中年,我们为取得成功和安全,会调整自己的理想,我们是没有太多时间放在智慧上的。年轻人依然冲动地抱着理想,而老年人则会保持平衡,并通过智慧加强这种平衡,这可能就是生活中的人在成熟之后所得到的最大礼物。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医学的局限

  医学的局限

  医学对大脑衰老的研究发现帮助我们拓展了许多老年人的新潜能,然而,它们也会造成误导。大多数人以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以及寿命延长都应归功于医学成就;因此,他们在医治癌症、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老年人常见的衰老紊乱症方面,都求助于医生。治疗疾病固然重要,却容易让人忽略一个事实:顺利迈入老年不只是要避免疾病,而是一个人一生之中每天都要好好关照自己。一位医生可以协助你进行关照,但医药却不能取而代之。

  现代医药在我们延长寿命过程中的作用正在逐年下降。自1870年开始微生物研究的伟大时代,这一时代延续几乎100年,而医药学在此期间出现了极大地发展,消灭了各种各样的传染疾病。以往的成功促使美国人今天依然愿意承担令人窒息的医疗保险费用,这笔费用已经超过7000亿美元,并且将于今后十年达到10000亿美元。凭着对医学的信赖,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一笔巨大开支将为我们买来更长的寿命,正如在盘尼西林研究和疫苗方面的投资一样,但是医学的整体贡献--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可能被夸大了。

  自1990年以来,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增加了50%,然而这一增长对已经顺利度过婴儿期和幼年时代的人基本没有影响。如果看一下下页的图表,就会发现最近几代人寿命增加不多。这里的两个图表是叠在一起的。比较低的显示了自出生起衡量的寿命;我们所说的1900年到1990年间的寿命大幅增长26岁,就是用这种算法算出来的。比较高的那个数据是从50岁计算的平均寿命,虽然是稳步上升,但是成长的幅度却相当有限。目前一位50岁的男性只比1900年的50岁的人多活八年时间而已。

  事实上,医学于20世纪在降低婴儿和幼儿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是减少了新生儿死亡和诸如小儿麻痹、天花、麻疹、肺炎和流感等传染病。相比之下,在成人死亡率方面进展要小得多,确凿事实表明医学研究并未能够向社会提供人们所期望的收益:

  ·癌症。按年龄划分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50年间没有变化。早期发现病症给我们的感觉是癌症病人比过去生存时间久了,但是现代治疗在总体上似乎并没有延长人的生命。倘若如此,人们患癌症而死年龄就应该比过去更大一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与我们祖父时期相比,癌症死亡基本发生在同样的年龄,整体死亡率--大约20%的死亡是因为癌症--自1940年代末至现在基本保持稳定。事实上,黑人和妇女的肺癌发病率最近有所上升,原因是这些群体吸烟人数的增加,从而导致癌症死亡率稍有上升。

  ·

  心脏病。我已经论述过关于心脏病的复杂状况。死亡率在下降--以每年1%或2%的缓慢速度--但根本原因--但是造成心脏病原因之一的冠状动脉疾病却一点也没有改善。虽然进行了大规模预防活动,但最小到10岁的孩子已开始显示出血管受到损坏的症状,以致在20岁的人口中有一半患有常见血管疾病。心脏病患者所接受的两项主要手术是搭桥(bypass

  graft)和球囊成形(balloon angioplasty), 但是经过多次研究尚未能证明这两项昂贵的大手术确实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命。

  ·衰老紊乱症。对于诸如关节炎、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和骨质疏松等许多慢性病,我们依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有时可以通过药物缓解痛苦或减缓这些病症的发展,但是我们并不能治愈这些疾病,甚至无法说明病症的起因。

  ·医药。目前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依然在上升,尤其是安眠药和镇静剂。有估计认为,年龄在70岁以上的健康美国人平均服用35种药,其中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些人病了之后会服用10种甚至更多的药。加利福尼亚州198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最大威胁是服药过度。有些药物的用途就是要消除以前服药的副作用。

  另外按要求服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许多病人或不按要求吃药,或胡乱吃药。大概有一半左右的老年病人不按要求服用治疗青光眼的药,而这是导致美国人失明的主要病症;另外有数百万人不能正确服用降压药。他们随意将镇静剂、酒精、香烟和安眠药等混在一起服用,结果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病症,甚至死亡。

  ·成瘾。在大家都开始关注成瘾问题20年之后,美国这方面问题依然逐年加剧。对酗酒问题没有找到有效治疗办法("有效"表示治愈50%以上的病人)。吸毒问题如今已经渗透到小学生、蓝领工人、年轻妇女和少数族裔中,吸烟的人越来越多。卫生局长关于吸烟危害的报告提出25年之后,依然有5800万成年人--大约是1/3--依然吸烟;75%的人说他们曾试图戒烟,但没有成功。

  ·医疗费用。医疗费用继续攀升,达到历史新高,以至如果长时间住医院的话,费用将超出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医院床位则依照护理程度,从每天500元到2000元以上不等,而能治疗危及性命的一种疾病费用超出10万美元是常见的事。医疗费用总数的1/4左右是用于临终前一年时间的,而以昂贵的方式挽救性命的现象十分常见。(最后的疾病难免--医生无法治愈的疾病--是最为昂贵的。)除非发生目前无法预料的大逆转,否则到了2000年,直线上升的医疗保险费用将在几年时间内拖垮许多美国排名前500的大公司。

  ·社会意识(social awareness)医学研究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围。许多美国人无法确切地描述体内胆固醇的作用、基因的功能,或者免疫系统的性质。没有什么人能够将主要致癌物按其危险程度的顺序(许多人认为任何化学物质都会导致癌症)列出清单。

  由于各种趋势看来有些惨淡,看来借助于医学的力量进入长寿的黄金时段可能性不大。根据估计,即使研究出治疗心脏病和癌症的疗法,借以提高预期寿命也不到十年的时间(原因是,由于这两种疾病的受害者主要是65岁以上的人,死于心脏病和癌症的人在患病时已经到了人生的终点;相对而言,他们并没有损失几年的寿命。)

  然而,在当前医学界的危机中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就是尤其突出了个人采取主动的必要性。长寿依然是一项成就;它惠顾的主要对象是期望值高到有所追求的人。美国有可能成为没有人因为年迈而衰老或行动不便的乐土,但为此目的,我们需要将整个人生周期看成为上升的曲线。庆幸的是过去认为的"正常"衰老迹象如今都纷纷被推翻了,而且主要研究已经表明,我们从衰老的身体所期望的太少,而人体却在老年作出改进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并非更老,而是更好

  并非更老,而是更好

  1958年,在巴尔迪摩进行了一个独特的研究项目,800名年龄在20岁到103岁之间的男女自愿成为衰老过程研究对象。每人每隔一两年做一次全面体检。这一项目的正式名称为"巴尔迪摩衰老程度研究",也是一个十分知名的项目。其基本目的是要确定不同身体器官随着时间所发生的变化。

  我们由此得知了数百项不同的结论,而且一般而言这些结论都完全符合新的老年所持乐观态度。

  一些主要结论如下:

  ·随着人上年纪,人与人之间身体状况差别很大,并且等到80岁或90岁时,差别就变得巨大。

  ·人作为一个群体,随着年龄增长,体能会下降,但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有些人在周围的人肺活量都逐步衰退时,可以维持住肺活量;其他人则可以改进肾功能或心脏每次跳动所输送的血液量。在多数案例中,这些人都在器官出了问题时,依然选择继续使用这些器官;关键在于"不使用,即丧失"。

  ·智力功能也是通过使用而维持的。例如,依靠解决问题谋生的人到老年往往还拥有这种能力,虽然作为老年群体的这种功能会衰退。

  ·诸如肌肉等最为复杂的器官是最先衰退的。丧失肌肉组织是人上年纪之后无法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因。

  ·人到中年适当发福似乎并不影响寿命(只要能够避免身体超重而引起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阻塞性心脏衰竭等病症)。

  ·在青年和中年时期维持正常性生活,到老年时就有可能保持性生活能力。人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差异。60岁到80岁的结婚男性一年可能只有三次性生活,或者有可能每周一次,或更为频繁。然而,多数研究对象认为,稳定的性生活有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要进行低强度和中强度锻炼,60岁的男性与20岁的男性具有相同的能量,但年纪大的男性需要使出更大的气力。(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的身体也同年轻人一样会受益于体育锻炼,60岁的人在12个星期的举重锻炼之后在肌肉方面的效果与年轻人相同。)

  ·人上年纪之后吸收酒精程度与年轻时相同,只是酒精影响会更大一些。喝一杯酒之后,上年纪者在反应时间、记忆力和作决定方面都会较年轻人更差。

  ·胆固醇不会随着年龄而不断上升,而是在5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男性稍早,而女性稍晚)。

  ·虽然糖耐量会随着年龄而下降,这只在某些人身上会导致二型糖尿病;其他人即使出现血糖利用能力的变化,也不会得糖尿病。

  这只是巴尔迪摩研究人员所作发现的一少部分,但已经足以证实我前面提出的主要论点:每个人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独特,这种独特性包括了在任何一个方面作出改进的可能性。在650个男性中,只有12个人切实改进了肾功能,而大多数人的肾功能都有所下降,或维持原有水平。但是这少数人足以让我们了解到尚未挖掘的可能性。

  新的模式表明,我们在量子一级正不断制造和复原我们身体,这就是说我们在不断挖掘隐藏的潜力。有些潜力是消极的,有些则是积极的。量子场则采取中立的态度;我们对自己的愿望和期望决定着我们所得到的答复。如果今后我们考虑改进每天的身体和智力的功能时,每个人必须包容三种价值:

  1长寿本身,因为生命是基本的。

  2创造性体验,这样可以保持生活的乐趣并使我们不感到厌倦。

  3智慧,这是延长生命的累积收获。

  要在每一个领域确定人力所及的极限是不可能的。创造力的激情和智慧激励了毕加索、萧伯纳、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和其他长寿的天才,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在80岁的时候写了自己最伟大的歌剧《法斯塔夫》(Falstaff),而德国自然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在89岁完成了他的伟大作品《宇宙》(Cosmos)。这些秋天的硕果包含着美丽和尊严;作为米开朗基罗90多岁时设计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越发显得那么气魄。

  研究创造力的心理学家说,艺术家和作家们在60多或70多岁时产生许多新的想法,甚至常常会超过他们20多岁的时候。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你越是在年纪较大时开始从事一项创造性活动,就越发有可能将这项活动一直进行到晚年。埃利奥特·波特(Eliot

  Porter)是美国一位一流的风景摄影师,他的第一张照片是50岁以后才发表的;朱莉娅·蔡尔德【Julia

  Child以"法兰西厨师"的称号名扬四方,2004年以91岁高龄辞世。她靠连续几十年主持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每日厨艺节目,把许许多多的人领进厨房】第一次上电视时已经人到中年了。在这两个案例中,成功都是用了30年时间缓慢实现的。

  创造方面的经验会促使大脑的结构更加发达。中国对上海老年人所作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患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的比例要更高。这里的寓意是受过教育的人因为不断在用脑,可以刺激大脑健康活动,所以不易痴呆。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显示出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大脑供血会增加;一种跨越所有不断的明确连贯脑波活动都涉及到"灵感(Aha)"和"尤利卡"【Eureka意思为我发现了】,反映着艺术和创造力的普通特征。同样,一般人总认为过多从事脑力劳动会伤害大脑,就是一个谬误。只要乐在其中,高强度脑力活动会导致"平和警觉"α波(alphawave)的可能格局,这正是冥想过程中所出现的放松但有意识的状态。

  在愉快的创造活动中,诸如血清素等好的神经递质也会增加(在冥想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变化)。神经学专家对此仍有争议,但现实生活中的结果--更长时间的充实生活--则无可置疑。那么看起来,可望得到更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智慧是有利于健康的。如果这些方面期望值较低,就不可能超越;而确定较高的标准会使生活的每一段都令人向往。(我幼时在印度读到罗伯特·布朗宁的一句话,至今深深烙在我脑海里:"一个人的可及范围超出了他双手能够触摸的距离,否则要苍天有什么意义?")大卫·葛曼是密西根大学的老年问题研究员,他说"一种积极的驾驭观念是长寿者中最常见的自我意识。"这是对许多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历史时期长寿者进行研究之后的结论。积极驾驭是指控制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生命和环境。关于衰老和防止衰老的各种证据都表明,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从事某种创造活动。

  著名宗教作家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曾经宣布"为了生存,人必须相信他的生活目的。"当人们失去基本信念时,就会枯萎并且死亡。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充分实现自己的潜力。在任何年龄,你所感受到的身体和心智都不过是无限宽广的未知潜力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你面前总是有无尽新的技能、新的见解以及新的观念等着你去认识和发现。

  这些潜在的可能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关闭的,因为他们只是勉强掌握了度过65年生命的技能。因此,重要的是: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技能,摆脱社会观念的束缚并且给自己定出成为大师的目标。老年人感到无法融入社会,与社会主流和社会价值相脱节,基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对目前所处的生活时期没有理想。为协助你勾画出自己的理想,我列出了积极驾驭的十个要点。这些要点归纳了我们目前所了解的老年和意识。这些要点也是我们的实际理想,在每天行动中所向往实现的理想(我们将在下面"练习"一节中详细说明这些行动)。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积极驾驭自己的十个要点

  积极驾驭自己的十个要点

  1倾听你身体的智慧。这是通过舒服和不舒服的信号表现出来的。当选择一种特定行为时,问问你的身体,"对此感觉如何?"如果你的身体发出肉体与情绪上痛苦的信号,就要小心了。如果你的身体发出舒服和向往的信号,则可以继续。

  2生活在现时,因为这是你唯一所拥有的时刻。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和现在;每时每刻都要争取充实地生活。完全地接受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去欣赏、学习,最后放弃。现实就是应该的那样。它反映了大自然的无限法则,并将这一概念传给你,这正是身体的答复。此时就是这样,宇宙就是这样。不要与事物作无益抗争,相反应该顺其自然。

  3花一些时间平静下来,冥想,平息内心的杂念。在沉默的时刻,意识到你在与纯净意识的源泉取得联系。专注于内心世界,按照你的本能而不是外界强加于你关于好坏的解释,去追寻自己的向往。

  4摆脱需要得到外界赞许的心理。你是判断自己价值的人,而你的目标就是不管其他人怎么考虑,去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

  5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任何人或环境感到生气或抵触,应该意识到你只是在和自己过不去。抵触情绪是由过去所受伤害而产生的防御心态。当你抚平愤怒情绪时,你的伤口也就自然愈合,你的心性又回归顺应宇宙的潮流。

  6应该知道"外边的"世界反映你的"内心"现实。你最爱的人以及你最恨的人,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你最恨的人、事、物也就是你最讨厌自己的那一点,你所最爱的人、事、物则是内心中最渴望自己具备的东西。将这种"关系"当做镜子来引导自己的转变,你的目标是完全了解你自己。当你实现这一点时,你最希望得到的自然在那里,而你最不喜欢的则将消失掉。

  7抛开判断的负担--你将感到那么轻松愉快。价值判断硬要给现实存在加上对与错。每件事本都可以得到理解和宽恕,但如果你去判断,你就切断了理解并关闭了学习去爱的渠道。在判断他人时,你表现出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一种心态。不要忘记,你所宽恕的每一个人都会增加你的自爱。

  8不要让毒素通过食品、饮料或有害情绪玷污了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不只是维持生命的系统,这也是载你走过进化旅程的工具。每一个细胞健康直接关系到你的福祉,因为每一个细胞都是构成你意识场中的一个意识点。

  9用由爱推动的行为取代由恐惧推动的行为。恐惧源于过去的记忆,之所以不忘记过去所受的伤害,就是要努力防止自己再度受到伤害,但是努力用过去强加于现在之上绝不能消除受到伤害的威胁。要消除威胁,只有找到自己的安全,这就是爱。以内心的真实为动力,你可以正视任何威胁,因为你内心的力量不会受到恐惧影响。

  10认识到物质世界不过是深层智能的镜子,智能是所有物质和能量的新组织者,而且由于这一智能的一部分寄居在你体内,你也拥有宇宙组织能量的一部分。由于你与万物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你不能够无所顾忌地破坏地球的空气和水源。但在更深一层,你不能无所顾忌地带着有毒害的心态生活,因为每一个念头都会在整个智能上留下痕迹。生活平衡和纯净对于你和地球都有好处。

  生活是一项创造性事业。创造分为很多层次,因而驾驭这些创造的可能性也分为很多层次。这里的最高境界是充满爱心、不做价值判断并完全接受自己,但重要的是从一个整体概念出发。由于整个社会缺乏远见卓识,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曾哀叹说"我们的文明传统并没有一个关于生命的整体概念"。新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概念,将身体性质和精神融为一体。生命的晚年应当是生活成为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生命的气息(1)

  整体的时候。周期终止,生命达到目的。在这方面,积极的驾驭不仅仅是活到高龄的一种方式--这是通向自由的道路。

  练习

  生命的气息

  从最完整的意义上说,积极驾驭自己是指生活作为整体。这是一个整合过程,因为通常大脑在许多方面都与身体不同,而且不协调,两者都独立于精神。如果静静地坐着并意识到自己,你将注意到你的感官被精神上的"噪音"(杂乱念头、情感、记忆)所充斥,以及或许与你的思想相关的身体上偶尔的感受。通常这种心灵上的知觉常常完全无影无踪或被忽略;即使在静静观察的时刻,当一个人脱离了精神世界通常的嘈杂而达到一个平和间歇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接触自己最根本的自我。

  要将所有这些都融为一体,单单在精神上或单单在身体上都不可能。注重一个方面自动会排除另一个方面。通过冥想可以在很深一层的意识上实现协调统一,这时可以超越心智和身体。但是冥想仅限于专门拨出的一部分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时间应当如何呢?

  数千年前,印度古代圣贤以普拉那的形式做了答复,这是生物能量最微妙的形式。普拉那存在于每一精神和体力活动之中;它直接来自精神,即纯意识,并将智能和意识带入生活的每个方面。有时普拉那会被形容为"生命之力",或者"生命能量",但比定义更为重要的是亲自体验一下。如果你能感受到普拉那,你也可培育并维持它。许多文化传统都意识到了生命能量的至关重要;中国人称之为气,并通过针灸、冥想和诸如太极等专门运动来控制其流动。生命气息的其他名字还出现在伊斯兰教苏非派(sufism)、神秘基督教以及古埃及人的学说之中。大家都同意的一点是你的普拉那越多,你的精神和身体也越有活力。平衡的普拉那会带来以下效果:

  平衡普拉那(Prana)的效果

  精神振作

  身体组织结构适宜

  神经系统反应敏锐

  良好睡眠

  良好运动协调

  平衡的身体节奏(饥饿、口渴、睡眠、消化、排泄等)

  强健的疾病免疫力

  态度热情

  活力充沛

  精神充实

  精神愉快

  这些都是人生在平衡和完整时的自然特性。普拉那的耗尽直接涉及衰老和死亡。在没有普拉那的时候没有任何事物是活的,因为普拉那就是智能和意识,这两个赋予物质以生命的关键因素。普拉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体验:当你突然感到一股能量传遍全身,感觉到警觉和清晰的冲动,或仅仅感受到你在"随着自然运动",你的注意力都被引到普拉那。有些人感到这是体内一股热流或能量。这些感受常常被人们当做其他事物而忽略(耳鸣、神经跳动、血液循环加快),这也是一般人"感觉身体的方式"。

  在印度,身体首先被视为意识的产物,其次才是一个物质实体。维护普拉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而且为了人体在各个年龄都确保平衡和有活力的普拉那,古人提出了以下基本规则:

  饮食是新鲜水果蔬菜,最好自家后院种的。食物中最上品的普拉那直接来自后院。陈腐的食品很快会失去其中的普拉那,事实上,应当回避任何陈腐、发霉或腐烂的食品,因为这些迹象都说明生命能量的消逝。加工食品普拉那含量很低。饮用水应当十分纯净,最好的是泉水或来自山间的雪水。受到污染的水普拉那十分贫乏。

  锻炼基于活动可也将能量带入身体,从而增加普拉那,只是不要走极端将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为好。筋疲力尽和疲劳都是普拉那被耗尽的重要迹象。(西医也认识到这一变化,如果活动量超出身体的氧气储备,就必须通过自身组织的分解型和合成型的新陈代谢来获得能量。可参阅关于新陈代谢的讨论。)

  呼吸身体得到普拉那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呼吸,总体上说是吸入氧气,而从微妙的角度说是吸进生命能量。普拉那因此被称为生命的气息。古代圣贤认为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反映在他呼吸的质量之中。如果呼吸细腻、缓慢和稳定,普拉那的循环可达到身体和心智的各个层次,推动完整均衡的状态。

  行为行动既可以毁坏身体的普拉那,也可以为身体提供养分。粗暴、紧张、激烈的行为(我们今天称之为压力行为)会打乱普拉那的流动节奏。优雅的举止有助于均衡普拉那的轻松感和自我接受。非暴力态度(Ahimsa),又是称为对生活的敬仰,是滋养生命行为的根本。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生命的气息(2)

  情感有四种情感--恐惧、气愤、贪婪和妒忌--会打破普拉那的平衡,并且应当避免。积极情感,尤其是爱,会增加普拉那。爱被视为人类意识能感觉到的最基本的情感,因此,距离生命之源最为靠近。人在坠入爱情时会感受到一种幸福的爆发,这是因为人下意识地打开了意识渠道,让更多的普拉那进到体内。羞愧和内疚都会关闭这些渠道,从而压抑情感,当普拉那受阻而不能流动时,身体也就会出现堵塞和淤积,最终导致疾病。

  抑郁症是普拉那处在一种几乎完全不流通的状态,而且常常会引起慢性病、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

  因此,按照普拉那的标准,健康生活的要求如下:

  · 新鲜食物

  · 纯净的水和空气

  · 阳光

  · 适当活动

  · 平衡、均匀的呼吸

  · 非暴力行为和对生命的敬仰

  · 带着爱意的积极情感;感情的自由流露

  比较一下这两种生菜的区别:从自家后院刚摘的生菜和从超级市场买回来的生菜的味道,比较一下在山里的一顿野餐与在快餐店买的一顿午餐,或者比较一下清凉的井水与城市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的味道。新鲜就意味着普拉那的存在;陈腐就表示其不存在。

  西方社会感到最不理解的因素是均衡呼吸,而这在印度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呼吸一词不仅表示将空气吸进肺部并呼出来的身体机能。呼吸是心智、身体和精神相互之间的连接点。精神状态的每一个变化都反映到呼吸中,然后反映在身体上。身体的姿势以及身体的感受都直接关乎到个人呼吸的方式。

  感情变化马上会体现在呼吸节奏上。生气会产生较短促的吸气和喘气较粗的呼气。恐惧会造成急促、不均匀的呼吸。悲伤会造成断断续续的呼吸--和哭泣时那种呼吸一样。另一方面,诸如高兴能使积极情感随着胸腔的放松,诱发更为均匀的呼吸。当大脑因为壮观景色或者发现真相而停止工作时,呼吸也会停止--当人们第一次看到美国大峡谷时的所谓令人窒息,就是这个意思。在更微妙的层次,进入高层次深沉的入静会减缓呼吸,而大师所称"上帝的欢喜"--直接冥想精神--的反应是微弱呼吸或没有呼吸。

  这种联系反过来也成立--改变呼吸方式也可以调整情绪。我在急诊室做实习医生时,就学会使激动的病人镇定下来的一种方法:坐在他们旁边,并告诉他们与我一同做慢速均匀的呼吸。当我们进入放松呼吸节奏之后,身体也自然而然地进入同一节奏,而病人的激动情绪会逐步平静下来。下页的图表通过常见事例说明了呼吸、身体和情绪相互间的运作关系。

  你可以看到,在高兴、恋爱和同情的状态下,呼吸是最为自然和放松的。印度不同的瑜伽系统教授许多种控制呼吸的高级方式(称为Pranayama),以保持平衡呼吸,但其实际目的绝不是在不同情况下控制呼吸。而是注重将呼吸作为工具,释放身体的紧张并让身体恢复平衡。一旦取得平衡,瑜伽呼吸便会自然和细腻,以致爱情和投入等情绪的细腻会在各个层次贯通全身。当你的细胞体验到完整的普拉那时,它们会像在这些情绪中一样在身体上进入同等状态。

  情感身体感受呼吸模式姿势失去亲人、损失、悲

  痛空虚、没着落的感觉,尤其是在胃部。身体感到懒惰、没精神和虚弱间歇式、叹息、抽泣般肤浅的呼吸姿势给人以不自然的印象。恐惧和

  焦虑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嘴发干;出汗;头痛急促、粗线条而且不均匀举止压抑,身体常有一处或者多处僵硬生气身体紧紧绷着;感受到压力,尤其是在胸部;双手可能攥成拳;鼻孔张大肤浅的吸气和喘气较重的呼气。隆起的肌肉,脖子和背后僵硬。内疚感到沉重的负担;感到压力压抑的呼吸、窒息的感觉;不能充分吸进生命的气息高兴、爱

  慕、同情姿态大方;肌肉放松;体内热乎乎的感觉,特别是在心里;手掌张开;感到体内的能量深沉、稳定、自然、舒适、顺畅、轻松姿势体现了一种轻松的样子;大方;放松;肩膀放开、挺直并且舒适;脖子在脊椎上自如地活动在情感强烈并且完全笼罩一个人的时候,上述呼吸模式便会出现。但是,当你体验到这些情感时,呼吸模式会以微妙形式出现。

  以下是两个平衡呼吸练习。这不是全套的Pranayama〔注:Pranayama构成我在医学上所采用传统阿育吠陀【印度古医疗法阿育吠陀。Ayurveda为梵文,一般译为"阿育吠陀"或"生命吠陀医学","Ayus"指的是生命,"Veda"指的则是知识或者智慧,两者结合在一起,其意思是指"生命的科学",或是指生命或长寿的知识】程序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我早先的一本书《完美健康》(Perfect Health,纽约:Harmony Books,1990年),其中详细论述了Maharishi Ayurveda,印度古老的"生命的科学"之中最强有力知识的复苏〕,全套是要与冥想和瑜伽姿势同时进行的,如果练习得当,你会体验到普拉那像一道光、一团火一样传遍全身。通常,你的肌肉会明显发热、放松。在思想上,平衡呼吸的反应是一种平静、没有紧张感和安宁,烦躁不安的思绪由沉默所取代。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扩展光亮

  练习一

  身体呼吸

  静静地坐在椅子里,倾听缓慢的音乐,或坐在室外倾听风吹树梢的声音。在倾听的同时,慢慢让你的意念随着轻松呼吸从耳朵飘出来。重复一分钟时间,然后通过眼睛做同样的事情,让你的意念随着呼吸向前,缓慢地、静静地。通过鼻孔和嘴重复这一练习,然后静静地坐着,用整个身体倾听音乐。

  现在让你的意念落到胸部。感受一下心脏的中心位置(在胸骨和肋骨结合之处),然后通过心脏呼气,让你的意念随着呼吸浮动。继续缓缓地呼吸一分钟,然后静静地坐着,感受自己的身体。这一练习需要两分钟,可以通过重复一两个周期而延长。

  这一练习有意识地将呼吸与神经系统相联系,协助推动整个身体的结合。这是可以在室外进行的一项愉快练习,不妨坐在流水旁边或在风轻轻吹动树叶的时候坐在树下。感受你的意识随呼吸飘出身体,给你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强有力感受。

  练习二

  扩展光亮

  脱鞋站在地上,合上双眼,两臂自然下垂,并生动地想象你最后一次开心的经历。寻找那种高兴、开心和无忧无虑的感觉。(你可以找一个影像,一段爱恋记忆、一个欢庆胜利的时刻--帮助你找回欣喜若狂感觉的任何事件;如果记忆淡漠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意思即可。)

  随着你这样做的时候,缓慢地通过鼻子吸气,并开始缓缓地张开双臂。随着吸气,想象着你的气息随着胸膛而扩展。这一扩展的光亮让你轻松张开双臂,随着光亮的扩展,你的愉快、兴奋的感受随之扩展。如果愿意,你可以看到一个闪着蓝、白色光的亮球,或者仅仅是一种感觉。让这光随意或慢或快地增长,从你的心脏展开,达到你的手指尖,向上走到你的脑袋,向下走到你的脚趾。你也在笑,并且这一笑容也在增长。

  扩展到极限之后,开始通过鼻子缓缓地呼出气来,并将双手慢慢放下。动作要慢,呼气用的时间要比吸气更长。将扩展的感觉/光亮收回胸中,直到其小到可以收回心脏为止。随着双臂再次下垂,让你的头向前低。

  借助下一次呼吸重复这一练习,再次扩展这种感觉。不要去顾及身体的活动,但要注重自己的感觉。你要随着每一次呼吸像一朵花一样打开和关闭。

  继续做下去的话,你会越发放得开,将头向后甩,扩展胸膛,并在扩展打开双臂时踮起脚尖。随着呼吸,像一个布娃娃一样软下来,膝盖和腰都软一点。但是不要加快动作,只是慢慢有节奏地进行。你会注意到,这是一项十分愉快的锻炼,因为随着你放开,身体也会同时充满朝气、意识和愉悦--感觉是轻快、热情、舒畅。在你关闭时,身体也会放松并在自己的重量下瘫软,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并平静下来。这个练习能使你体验到一整套感受,这样微妙的气息就会渗透到所有渠道。

  联系

  随着年纪增大,普拉那常常会逐步缩小,为保持青春活力,必须就此采取对策。在印度,长寿在传统上分配给一个称为阿育吠陀(Ayurveda)的学科,这个词来源于两个梵文词根,Ayus是"生命",而Veda的意思是"科学"或"知识"。"生命科学"这个古词通常是指印度的传统医学,但对阿育吠陀(Ayurveda)而言则有一个更深厚的精神基础。古老的阿育吠陀文字中最为出名的一段是Ayurveda

  amritanam ("Ayurveda是不朽的")。其中含义有两层:阿育吠陀要推动长生不老;阿育吠陀相信生命的本质是永久不朽。

  按照阿育吠陀的理论,生命能量--即普拉那,是通过称为瓦塔(Vata)的一股"风"传遍我们身体的。瓦塔是三个新陈代谢元素""(dosha)之中的一个,为每一个动物赋予了形式,包括蚊子、大象、人、星球、星星或整个宇宙。瓦塔要负责每一种类的运动。而在人体内则分成五个部分:

  Prana Vata 调节神经系统

  Udana Vata调节人之机能、说话和记忆力

  Samana Vata调节消化

  Vyana Vata调节循环

  Apana Vata调节分泌

  瓦塔的所有五个方面都由最重要的第一项Prana Vata控制着,顾名思义,这一dosha带进了普拉那--生命力,然后将其分布到身体其他部位。当Prana Vata失去平衡时,会打乱整个系统。阿育吠陀主张,老年是出现这种不平衡的尤其敏感时期。瓦塔到了老年自然会更高,而且如果一个人没有小心维护Prana Vata的平衡,会诱发以下各种症状:

  瓦塔(Vata)不平衡的症状身体症状精神/行为症状干燥或粗糙的皮肤;皱纹失眠长期体重过轻;肌肉萎缩担心,忧虑肾虚;膀胱失控抑郁症心脏无力或者脉搏不均匀混乱,思绪不稳定疲惫便秘关节炎一般疼痛容不得压力免疫系统差(易患感冒、肺炎和其他感染症)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容不得感冒

  容不得感冒

  你很快会发现瓦塔不平衡病症与衰老的表现十分相近。作为身体的"风",瓦塔是寒冷、干燥而且刺骨的。当瓦塔开始恶化时,你会感到体内仿佛在呼呼地刮风。通常瓦塔在恶化时,首先会走到关节,引起一系列关节的问题,开始时稍有些疼痛[尤其在冬天会造成问题,这是瓦塔最为肆虐的季节],而且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最终会导致退化性关节炎。

  由于每个细胞都带有瓦塔吠陀(Vata

  dosha),其恶化的效果就不仅仅局限于关节。整个身体也开始萎缩并发干;肠子会发干、发紧并出现便秘;加上失眠和忧虑,当事人会很痛苦,受到越来越严重疼痛的折磨。医生会感到莫名其妙,而又无法解释为什么老年病人会显现出这些症状,因为通常其机能没有毛病的,所以就会开大量处方止痛片、镇静剂和安眠药。在医学上说,机能失调是指一个身体器官出现疾病的症状或机能紊乱。医生通常将器官没有病变的症状归结为(无法解释的)

  精神性或自发性的身体症状。

  老年人很少会仅仅出现瓦塔(风)失衡的一个症状,同时伴随着其他多种症状。如果为每一种症状开出一种药的话,那么一个有多样症状的老人就要服用多种药物,他的体内堆积越来越多的新的不平衡症状,因为身体在面对止痛片、利尿剂、镇静剂、安眠药/乙型阻滞剂和所有其他通常给老年人开的药品时,不得不产生新的反应。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一种症状就代表身体想要表达些什么--这是一个信息--而药物会将这种表达压回去。

  迈入老年的速度与瓦塔恶化的速度和程度密切相关。有些人很容易出现瓦塔不平衡的症状,而其他人则不大容易。有些人的瓦塔恶化可能体现在手指上,并导致关节炎,而其他人则会体现在肠子上,导致长期便秘。

  瓦塔失衡会是什么造成的呢?阿育吠陀遵循的是互补的原则--"同类相吸"。这就是说瓦塔吠陀具备的素质将会被外界同样的素质所激发。这些素质表现为:干燥、寒冷、多变、粗糙、运动、光亮、微妙、迅速、统领其他代谢成分。

  你所处的环境中任何带有上述特性的事物都会增加瓦塔。诸如:

  ·干燥天气;干燥食品(饼干、谷物、土豆片等)

  ·寒冷天气;冷食品和饮料

  ·多变因素:生活的突然变动、家人过世;丢工作;情绪波动、季节的突然变幻

  ·挨着皮肤的粗糙材料;粗俗预言或行为

  ·移动;旅行;衰老;体育锻炼或劳动;受风

  ·含空气量较高的清淡食物,尤其是生水果和蔬菜

  ·情绪的微妙变化;微风

  ·快速;需要速度的任何体力或者智力活动;被催着加快速度

  我来说明一下这些特性(梵文称为gunas)如何相互作用。如果我的肾脏发现我的血流中水分较少,它们会释放一种特别化学信息--血管紧缩素2--送到大脑的丘脑下部并转变为一项思想活动:我感到渴,这种感觉会促使我采取行动,去打一杯水。

  从阿育吠陀的角度说,所发生的事件是一个智能冲动的平稳流动--瓦塔--而且同时还要监控50万亿细胞的需要。瓦塔的特性是干燥,而且在干燥条件下还会加剧。干的饼干、干的沙漠热气、空调传出的干冷,甚至干的智慧都会加剧瓦塔。干燥使我们感到口渴,因为我们的身体察觉到了瓦塔的加剧,而这一信号将不断发出,除非有相反特性的东西,例如湿的水进到体内,才会将瓦塔推回原处。

  瓦塔是最为容易失去平衡的dosha,但同样也是最容易恢复平衡的。由于Prana Vata作为这一dosha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控制着神经系统,它会随着一闪而过的念头或感觉而转变。通过采取必要行动维持Prana Vata的平衡,我们就有一个在十分微妙的层次保持普拉那并战胜衰老过程的完整系统。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每天都要照顾到瓦塔,而这实际上是一件很自然且容易做的事。通过不同生活方式的措施,可以将瓦塔安抚平息下来--即维持其平衡。

  《不老的身心》第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平息瓦塔

  平息瓦塔

  为使瓦塔吠陀保持平衡,必须铭记以下特性:

  规律:规律的习惯;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工作时间表

  温暖:温暖烹饪的美食;阳光;回避冰冷食品和饮料

  富有营养:寒冷气候要多吃丰富又有营养、甚至是油腻的食品;培养情绪

  放松:花时间好好休息;回避压力较大的局面,避免过于兴奋和过度疲劳

  安定:恋爱/婚姻关系和工作安定;家庭生活安定

  镇定:安静有条理的工作环境;轻度按摩(尤其最好是用芝麻油做油按摩)

  稳定:向身体稳定地提供粮食和水的供应;不漏餐,也不饿肚子

  吠陀(dosha)可以由其所不具备的特性来安抚。因为瓦塔常常使人反复无常且多变,也可用相反的素质--稳定和规律来抗衡。借助于不误餐和按时就寝等一些小事来安抚瓦塔会颇有收效。长期压力会造成严重的瓦塔失衡,因此可以特别关照自己,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如果称心如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瓦塔的不确定和不安全倾向。

  当你在瓦塔影响之下时,你会自然寻求温暖;冬天保暖和其他季节晒太阳都会让吠陀满意。你的饮食应当侧重于烹调讲究的营养食品;阿育吠陀认为不易消化的油腻食品都对瓦塔有好处(这就是长时间炖的菜和汤在冬天显得魅力十足的原因)。如果在冬天避免凉菜、冰水、酒和干的或没煮熟的食品,也可以纠正人体这时会出现的瓦塔恶化。一般而言,任何刺激性因素,包括咖啡、烟和酒精,都会造成瓦塔的失衡。

  一旦瓦塔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睡眠的不稳定和不连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早些就寝并避免深夜读书和看电视。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平静、放松和安宁。冥想十分理想,因为神经系统进入深度宁静有助于协调由瓦塔所调节的人体同步节奏。许多人认为,安逸亲切的家庭生活是近几十年正在逐步消逝的理想生活,但从瓦塔吠陀(Vata dosha)的角度看,这是不可或缺的。

  瓦塔与温暖的油有着密切的关联;每天用温暖的芝麻油按摩脚部、头部和腹部是消除神经压力的最好办法。上油应当用轻而缓慢的动作,而且应当在刚刚起床之后或者就寝之前。每当遇到以下情况,应当特别注意瓦塔的平衡:在病愈康复或者遇到精神压力的时候;倒时差的时候;显出郁闷、长期疲惫和筋疲力尽时;或身体受伤时--所有这些状况都会造成瓦塔的严重波动。

  如果你发觉瓦塔失衡的长期症状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吃饭时加入甜、酸和咸的味道;这样可以维持瓦塔的平衡。吠陀要达到平衡,需要比较酸和咸的食品。

  ·避免苦、涩和辛辣的味道。涩在阿育吠陀中算一种味道,这是在嘴里发干的食品所含的味道(豆类、石榴、茶叶等)。

  ·如果你生活在干燥、寒冷和多风的气候之中感到不舒服,可以考虑搬到一个气候温暖的地点,这有益于瓦塔的平衡。根据阿育吠陀,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很好,只是要确保住宅和工作地点的空气温和潮湿。避免在冬季的寒风和长时间的室外活动。在寒冷气候中,按时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是抵抗瓦塔的好办法。

  ·尽可能在平和、安静、亲切的环境中坐下来吃每顿饭。边走路边吃饭会影响到瓦塔。避免任何种类的节食、禁食或在一段时间不吃饭。

  ·如果你的肠胃没有规律--瓦塔失衡的常见问题--争取每天少食多餐(最后一餐应当在日落之时,或者至少就寝前数小时)。

  ·乘飞机或开车外出,应避免不间断地长时间旅行。如有时差问题,到达目的地之后,应尽快休息或睡觉。路上喝大量的水、在飞机上喝茶或白开水都有帮助;酒精和冷饮常常会加剧对瓦塔吠陀(Vata dosha)的影响。

  ·洗香料浴或泡温水澡时加上几滴香料都有助于瓦塔达到舒适。选择温暖、清馨的香料,诸如冬青油、檀香、樟脑、桂皮、九层塔、橘子、玫瑰天竺葵和丁香。

  ·做饭时,调味料应当选择发甜或发热的种类,比如:姜、黑胡椒、姜黄、桂皮、芥末、薄荷、辣椒、辣根、小茴香、肉豆蔻、小豆蔻、芫荽、茴香、九层塔、牛至、迷迭香、鼠尾草和百里香。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突破死亡的命运

  突破死亡的命运

  关于第一世界,尼德曼写道,是"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各种活动、行为的世界",是由日常思想和情感左右的世界。但是就像精神上一闪而过的火花一样,第二个世界有时会闪现一下,我们得以窥其面貌:安静祥和、浑然忘我。尼德曼称之为"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自我之中"。如果第二个世界在我们心中,那么第一世界应该也在,因为归根结底,"外面世界"的事物都无法核证。我们在世界上所看到、感觉到和触摸到的所有事物,都只是因为我们大脑所发射出的神经信号的反应而已。

  你是谁取决于你认为自己活在哪一个世界里。因为环境是由变化所左右,第一个世界包含着疾病、衰老和死亡等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内容;第二个世界中,这些都不存在,这里只有纯洁的事物。因此,如果能够在自己体内找到并且体验这一世界,哪怕只是一小会儿,就会对疾病和衰老的过程(甚至死亡本身)产生深远影响。

  在东方,这种可能性一向被作为事实。在印度和中国,据说一些精神大师在达到无限意识状态之后,已经生活了数百年。

  这被认为是达到极致的精神--即解放所作出的选择,尽管并非每一位大师都选择延长其寿命。在西方,人们对这种能量持怀疑的态度。但新的模式告诉我们,在自然界的某个层次,时间会消失,会逆转,时间可以创造。

  即使从量子的标准看,这也是十分神秘的层次,因为在产生时空之前就存在了。理性心智无法想象这样一种状态,因为说某件事在时间开始之前就存在,在逻辑上是矛盾的。然而古代圣贤认为,无时间状态的知识是可能的。每一代人都证实了这种说法。爱因斯坦本人经历过从时空界限完全解脱出来的阶段:"在这种时候,人会想象自己也站在一个小星球的某一点上,惊异地注视着永恒的宇宙慢慢地移动,一种冷静却深沉的美感。生命与死亡融为一体,没有进化或永恒,只有存在。"

  新的模式用了三代的时间向我们表明:存在(Being)是一种十分真实的状态,它超越了变化与死亡,大自然的变化法则在这里被推翻。归根结底,死亡是另一种转变,从物质和能源的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然而除非你能够站在变化舞台之外,死亡通常代表着一个终结点,一种灭亡。逃避死亡说到底就是逃避认为死亡是关闭和终止的那种恐惧感世界观。

  一个印度信徒有一次对他的导师说,"我十分害怕死亡,而死亡的阴影自幼时起就一直伴随着我。我为什么要出生?等我死了又会怎么样呢?"

  导师沉默地考虑了这个问题,并且说"你认为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呢?"

  信徒结结巴巴地问道:"我不明白你的问题。"

  "你认为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呢?"导师再次问道。"是不是你的父母说过什么,你又将他们的话视为天经地义?你是否切实体验过出生的经历,从一种不存在的状态到存在的状态,或者是不是你在幼年的某一天曾问起自己从何而来,而你父母告诉你说你是生出来的?由于你接受了他们的答复,死亡的概念把你吓坏了。但不必紧张,有生自然会有死。这是同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或许你一直活着,而且可以永远活下去。但是一旦接受父母的信念,你就等于接受了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你认为死就是结束。或许就没有结束--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可能性。"

  那个信徒自然也感到震惊,因为像我们所有人一样,他没有看到死亡是他已经认可的一个概念。导师所指出的是生与死都是时空事件,而存在却不是。如果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个不大清晰却肯定似曾相识的记忆。换言之,没有人会记得不曾存在。这种形而上学问题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人的独特性。对我们来说,死亡不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而是一个谜,而且确实要先于衰老之谜--导致死亡的过程--而被解开的。关于我们是什么和生活意味着什么这些最深层的问题都包含在存在的性质之中。

  当死亡的魔法被打破时,对于它的恐惧也就一并解决了。对死亡的恐惧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识愿意承认的程度。正如大卫·

  威斯科特(David

  Viscott)所写的那样"当你表示害怕死亡时,实际上你在说你害怕自己没有体验到真正的生活。这一恐惧掩饰了在沉默中受苦受难的世界。"不过一旦看透了这种恐惧,你可以将其转变为积极的力量。"让你对死亡的恐惧推动你审视自己的真正价值并且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梦想。"

  威斯科特鼓励说"让它帮助你珍惜目前的时刻,现在就行动,并生活在其中。"

  我想甚至更进一步,并建议:从无时限的角度,作为不朽的存在,看待自己。真正的不朽可以在这里和现时,在这个活着的躯体中体验到。当你将存在输入你所想和做的每件事,真正的不朽就会出现。这正是本书所推崇的最高境界:不老的身体、永恒的心智。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时间的新陈代谢

  时间的新陈代谢

  爱因斯坦对于现代物理学最为出色的贡献之一是,他凭直觉提出的线性时间以及随其发生的每件事都是肤浅的。时间似乎在流动和迁徙;时钟在滴滴答答地一秒钟一秒钟、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地走着;历史的长河慢慢展开并消失。然而,爱因斯坦认为,最终这一巨大的活动都是相对的,就是说不存在绝对价值。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eeler)写道,"时空这一概念就是错误的,随着这一概念的错误,之前和之后的概念也是错误的。这样说似乎很简单,但其实这个道理又很难由世人所接受。"

  尚未为人所接受的一个标志是人们继续沿着一条直线在衰老,就好像真有一条规律一样。然而如果爱因斯坦是正确的,衰老就是一个幻觉。它取决于"之前"和"之后"两个概念,然而这两个概念在一个世纪前已经被推翻了。神秘的苏菲【Sufi,又称Sufism,即苏菲教派,相信人能透过不断的"自我净化",最终可以达到与造化合一的境界】诗人鲁米【Rumi,苏菲教派的神秘波斯诗人】在数百年以前就明白这一道理,他写道"你是一个受制约的自由灵魂,一个困在偏食中的太阳。"时间与空间都是条件,当我们看到自己被束缚在这里时,我们已然与现实脱节并且被带到一个虚幻世界。

  爱因斯坦取代线性时间用的是更为灵活--可以收缩和膨胀、减缓或加速的时间。他经常借主观时间作比喻,他说坐在热炉子上一分钟会像一小时,而与一个漂亮女孩儿在一起时一小时却像一分钟。他要说明的是时间取决于观察者的处境。对物理学家而言,时间膨胀和收缩的概念便于计算接近光速的各种现象,这是爱因斯坦所提出的不能变动或无法超越的绝对宇宙速度。时间必须通过膨胀和收缩,以保持光速的稳定。

  我们对时间的膨胀和收缩都有感觉,有时很缓慢,有时又很仓促,但是我们的不变和绝对又是什么?我相信这就是"我",我们对自己的核心感觉。借助爱因斯坦的例子,如果两个人都与一个漂亮女孩儿坐在一起,时间对于一个人可能过得很慢,因为女孩儿是他的妹妹,而对正在与女孩儿热恋的另一个人而言,时间却是飞快。这就是说每个人对时间的感觉都由个人控制。下面来看一看我们在主观上所赋予时间的性质。我们会说:

  我没时间做那件事。

  时间到了。

  你的时间用完了。

  时光过得飞快。

  时间真难熬。

  我如此爱你,以至于时间都停顿了。

  这些句子中均未谈到时钟所显示的时间。对于"客观世界"所有流逝的线性时间,时钟是不会撒谎的。但是主观时间,即我们内心的时间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以上各种说法都反映了一种自我状态。如果你感到无聊,时间就会难熬;如果你感到绝望,你的时间用完了;如果你感到兴奋,时光会过得飞快;如果你处于热恋中,时间会停止。换句话说,每当你对时间持一种态度时,实际上反映了你自己的一种心态。时间从主观上说是一面镜子。

  在医学上,我们知道长期面对时间压力的人很可能出现健康问题。例如,人们发现A型行为表明心脏病发作通常与总是没有时间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个A型的人来说,下一个期限总是一个威胁,而他与时间的拼搏会加剧他内心的挫折感和抵触情绪。然后,抵触情绪会向心脏发出信息,以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胆固醇升高而且会造成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即心跳不规则。

  这种情形不仅发生在A类人身上。随着4月15日纳税期限的迫近,税务会计师的血压和胆固醇通常都会升高,等到纳税期限过后又会恢复正常。这些人的主观时间概念将其身体置于危险之中,这说明了更深层的问题。如果要求做一个摊鸡蛋,一个在行的厨师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完成任务。现在稍微改变一下措辞,"做一个摊鸡蛋,但你只有两分钟时间。"这种要求会使得有经验的厨师感到紧张和手忙脚乱。时间压力会造成压力激素释放到体内,从而加快心跳。倘若你要与这种反应抗争,那你的处境只会越发糟糕。现在的心脏要同时承受时间压力和挫折感。当心脏病患者得到有时限的艰巨任务时,很多人会变得十分兴奋,而其心脏肌肉也会出现缺血,即"无声"心脏病发作("无声"在这里指没有任何感觉而出现的损害)。

  时间压力因素也会转变人的行为、态度和生理反应。因此主观时间概念可以成为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英文期限一词"deadline"【deadline,直译为死限】包括一个死字绝非偶然。一个期限就是一个威胁:"如果你逾期不能完事,你就毁了。"这种威胁可能是隐晦的,也可能是公开的,但它总是存在。否则我们在赶时限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紧张。有时,我们会以较明确的表达方式披露了这种威胁,诸如"我只能硬撑下去"或者"他没有时间了"(这听起来像一句中性的话,但不要忘记我们用这话是指即将死去的人)。

  有些人对时间压力要比其他人敏感很多。一位精神紧张的厨师可能会被两分钟的期限搞得心神不定,甚至将鸡蛋掉到地上,烫到自己,而且还无法完成他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出色完成的任务。另一位厨师可能在挑战面前会表现得很出色,以更快的速度做好摊鸡蛋。一个人会将时间压力看做威胁,而另一个人则将其看做挑战。一个人会感到完全失去控制,而另一个人则要尝试一下自己的控制感,并加以改进。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也无法控制的一个构成严重威胁的期限--死亡本身。如果你认为,自己有一个存在的特定时段,死亡期限对你的压力,会像那个赶时间做摊鸡蛋并且做砸的紧张厨师所体验到的压力一样。如果感受不到任何时间压力,虽然死亡存在却依然充分发展该有多好。那种将生活视为积极向上而不是竞赛的人生观是可以争取到的。但要做到这一点,你绝不能认为所剩时间越来越少了。归根结底,将这一信息送到你体内的细胞,如同逐步熏陶它们适应衰老和死亡一样。然而事实是线性时间不可逆转地在向前流逝,而要克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找到能够体验或感受到不同的时间概念,或没有时间概念的地方。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量子机械身体(1)

  量子机械身体

  对于一个持怀疑态度的人而言,这一提法听起来十分主观,但违背线性时间的量子事件不断在我们的细胞内发生。DNA的智能同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运作。它从过去获取生命蓝图,将细胞智能所需要的一点点(大概其数据库中储藏量的十亿分之一)信息运用于现在,并将几年后依然有用的信息保留到未来使用。双螺旋(double

  helix)是你未来的量子仓库、在这点时间经过压缩之后被锁起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在你形成体态那一刻,你的基因就控制了以明确顺序展开的整个一生事件。例如你的双手首先作为细胞的无定形团状物出现在子宫中,然后随着这肉肉的小团块转变为鱼鳍状,两栖动物的脚,动物的爪,最后成为人手。这种团、块、鳍、脚和爪至今依然储藏在基因里的信息,正如你在婴儿、幼儿、成年和老年时期的手一样。在量子层次,你同时生活在这些年龄层。

  由于我们既是物质的,也是量子的,人过着多层面的生活。此时此刻,你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可见的、感性的世界,你的身体在这里受到"外界"大自然各种因素的影响。风吹打着你的皮肤,而太阳则晒着你的皮肤;如果没有房屋遮盖,你会冻死在严冬;而细菌和病毒会导致你的细胞生病。但是你同时也处于量子世界,所有这些事件在这里都发生变化。如果你进到澡盆里,你的意识不会被打湿。你物质生活的局限性在量子世界影响不大,而且常常是毫无影响。寒冷的冬天不会把你的记忆冻僵;炎热的七月之夜不会让你在睡梦中大汗淋漓。

  如果将你细胞中的量子事件全部放到一起,总和就是按照其自身隐形生理学运作的量子机械体。你的量子机械体也是运动中的意识,是存在于创造源头的永恒意识场的一部分。我们内心的智能像光一样放射出来,穿过量子世界和物质世界间的界限,将这两者通过亚原子的不断对话结合在一起。与你的物质身体和你的量子机械体都可以被称为归宿--它们就像两个平行的宇宙,而你在两者之间可以不假思索地穿行。

  物质身体:

  静止的解剖雕塑

  "我"将其视为:

  ·由细胞、肌肉组织和器官组成

  ·局限于时间和空间

  ·由生化程序作动力(吃饭、呼吸、消化等等)

  量子机械体:

  智能流不断更新自己

  "我"将其视为:

  ·由智能的隐形脉冲(impulses)组成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思想、感情、意愿、记忆等作动力

  从任何角度看,身体只占据几个立方英尺的空间;这是在七八十年间支撑生命系统之后必须遗弃的一个脆弱体。另一方面,量子机械体则不占据明确界定的空间,而且从不损坏。能装下你昨晚的梦或者你要得到爱的欲望需要多大的容器呢?虽然一个人全部基因材料可以放入你的汤匙,基因中最为重要的--其智能--却不占据物质空间。

  在量子机械体的层次,一项经历的每个方面都包容在超出三维空间的一点。一张新娘子的照片可以通过切实记录告诉我们她当时的容貌体态,一盘磁带可以捕捉她的声音,但这些都是相关经历最粗线条、支离破碎的记忆;除非她留下这些纪念物,否则婚纱的质地和婚礼蛋糕的味道就永远消失了。

  不过在量子空间,所有的事情都会同时在那里,而且只要通过经过回忆的简单行为,新娘就可一眼捕捉到一个完整的世界。另外,和结婚相关的其他经验也会连带地一一出现,从她结婚的那一刻开始,她已婚的身份便刻画在她的脑海里,成为她整个生命的一部分。

  在你的量子机械体上所打得印迹与你同样复杂。直白地说,这些印迹就是你。你按照自己所储存的印迹去生活,制造你自己的时间版本,并在这一过程中按照你的时间要求调整身体类别。让我用具体例子来说明这其中的关系。

  欧文·亚洛姆(Irvin Yalom)写了一本关于神经病案例研究的书,题目是《爱的执行者》(Loves Executioner),其中他讲述了找他看过病的一个27岁未婚妇女贝蒂的故事。贝蒂的情况从一开始就很艰难。她态度生硬、冷漠,而且总在抱怨,她积攒了一大堆牢骚话,因为没有人喜欢她,也没有人接受她。她在一家大百货公司做公关工作,而每当她在客户那里受了气,她会连同事带老板一起臭骂一顿。

  亚洛姆听着贝蒂不厌其烦地讲述着自己痛苦经历的时候,忽然感到有些奇怪,她从未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她的体重。贝蒂身高不过五英尺二寸,但体重却250磅。她本人包括其他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形态有些不堪入目,但她却将自己的整个生活转变为一个掩饰这一事实的游戏。不谈她的体重是一只沉默的盾牌,掩盖了她无法面对的内心痛苦。

  亚洛姆意识到,贝蒂如果不能消除心理负担的话,她就无法正视肥胖问题。亚洛姆用了七个月时间打破并瓦解了她的心理防御体系。一天贝蒂向亚洛姆宣布她要开始减肥。她提出一项要求严格、安排合理的计划并且郑重其事地开始实施。她加入了一个互助小组并且开始虔诚地避免饮食的诱惑。另外她还加入了一个每周一次的舞蹈班并且在电视机前设立了蹬自行车锻炼设备。随着体重的迅速下降,亚洛姆注意到贝蒂一个重大变化。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量子机械身体(2)

  贝蒂在体重减轻的同时,开始产生美好的梦想,并且对自己过去的痛苦经历不时会有反思。亚洛姆在治疗过程中难以动摇的潜在伤痛现在随着脂肪化解掉了。贝蒂开始经历较大的情绪波动,一开始好像没有规律。但后来亚洛姆注意到这种情绪波动的内在规律:贝蒂正在重新经历她在不同体重时所出现的各种伤痛。贝蒂后来透露她在15岁以后一直在不断增加体重。

  例如贝蒂在体重达到210磅时,已经21岁,她当时决定前往纽约。贝蒂在得州的一个贫穷小农场上长大,而且是一位精神抑郁寡妇母亲的唯一孩子。她通过减肥将体重降到210磅时,贝蒂清楚地想起当时艰辛离家的情景。这些经历都实实在在地与她的细胞融合在一起,锁在内心深处。

  "这样,在她的体重从250磅减下来的过程中,她的时间在倒退,从而再次经历了她生活中重大感情事件:从得州迁至纽约(210磅),大学毕业典礼(190磅),决定放弃医学预科课程(以及放弃了在她父亲死于癌症后树立的找到治疗癌症方法的梦想)(180磅),孤独的高中毕业典礼--她对其他女同学和她们父亲的嫉妒,她自己没有能够找到男伴出席毕业舞会(170磅),初中毕业典礼,以及她在毕业典礼上十分思念父亲(155磅)。"

  亚洛姆十分兴奋地看到了对往事的切实、生动记忆:"这是潜意识领域多么好的见证!贝蒂的身体依然记得她的大脑早已忘记的事。"我还要进一步说她的身体拥有自己的心智,一个以脂肪细胞形式存在的记忆储存仓库。贝蒂的经历成为贝蒂;除了将汉堡、比萨饼和奶昔做新陈代谢之外,还将每一种情感--悲伤的渴望、受挫的希望、痛苦的失望--与每一口食品相联系。

  减肥使她得以从过去解脱出来,随着原来身形的离去,一个新的贝蒂诞生了。

  她很快对自己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她频频重新发现了深深埋藏的欲望,并且为自己多年来掩饰的创伤而流下眼泪。她的体形开始显现出来:先是腰身,然后是乳房,接着是下巴和颧骨。有了更好的身材,她开始参与社交活动。自十几岁时起,体重问题使得她变得很孤僻;现在她开始约会,而办公室的男性被她所吸引,而不再对她自我防御的铠甲敬而远之。

  最终,这一转变未能取得彻底成功。贝蒂生活中最大的创伤是在她青春期之前出现的,当时她的父亲得了癌症,她那时体重158磅而且再也没有能够低于这一体重。现在她减到155磅,她的饮食已经成为一场没有希望的斗争--无论她怎么样,她的身体也拒绝再降低1磅,对往事的回忆也越来越痛苦。

  "此后,我们用了数次治疗时间谈论她的父亲。已经到了挖掘真相的时刻。我让她完全沉浸在回忆当中,并鼓励她将所有记忆的事件都表述出来,包括父亲的病、死亡、她最后一次在医院时看到父亲的样子、葬礼的细节、她的衣服、牧师的演说、出席的人……

  她对这一损失感到前所未有的切肤之痛,并且在两个星期时间,几乎不停地哭泣。"这段时间对于医生和病人都很艰难。在父亲过世的梦魇折磨下,贝蒂说她一个晚上会死过去三次;亚洛姆对于把她带回这一时期感到极为内疚,因为她那时不仅丧失了父亲,而且失去了愉快的梦想。

  贝蒂对于是否要进一步挖掘的内心埋藏的情绪感到犹豫不决。显然,她的思想不能跨越这最后一道令人恐惧的门槛。她的身体也跨越不了。贝蒂已经受到太多的悲痛和未实现心愿带来的打击。150磅依然是一道障碍,就仿佛父亲过世一样无法改变。亚洛姆对于治疗只达到一半成效感到遗憾,然而他承认自己也如释重负--治疗过程对他们两人都是一种煎熬。

  如同贝蒂一样,每个人都会融合他的过去,但我们也有能力扭转这一过程,化解被冰冻的时间,并释放压抑的记忆,因为这种记忆对我们没有益处,而且使我们无法得到幸福。每个人都在量子层次不断地制造并拆卸自己的身体。拆卸一词是必要的,因为生命并非只涉及创造;随着新经历的出现,破损的老经历需要修整。有时候,一个人会感到一种冲动,就是要打破他多年来所积累的一系列经历;有些人会在没有任何由头的情况下,突然转换工作或要求离婚,他们这样做往往是因为无法调整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或许会将责任向外推,抱怨说工作不顺心或与妻子感情不和。然而,实际上真正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其内心所积存的经历。消极的记忆会在人体内逐步积累,直到一个完全中性的场景--在饮水机旁边遇到老板,早上看到妻子刷牙--煽动起内心深处的消极情绪。力图回避的目的是要缓解这种情绪,但这种方法常常不灵,因为我们要回避的情感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受时间制约意识…(1)

  受时间制约意识与无时限意识

  在这本书中,我通篇都在阐述你的年龄取决于你对自己经历的吸收。归根结底,你如何吸收时间是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时间是最为根本的经历。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的精神教诲中的关键一点是"时间是人类心理上的敌人"。这就是说我们认为时间是无法控制的绝对因素,因此我们有着心理缺陷,而且被剥夺了真实的自我。我们总是忘记,首先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是否要将时间作为敌人。

  要实际体验无时限是有可能的,而一旦这种体验成为现实,就有一个从受时间制约的意识向无时限意识的转变。

  受时间制约意识的含义是:

  ·外在目标(他人的肯定;物质财富、薪水;晋升)

  ·最后期限和时间压力

  ·在过去经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形象

  ·从过去的伤害和失败中得出的教训

  ·害怕变化,害怕死亡

  ·来自过去和将来(忧虑、遗憾、希望、幻想)的干扰

  ·求得安全感的渴望(从未长久实现)

  ·自私、狭隘观点(典型动机:"我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无时限意识的含义是:

  ·内在目标(幸福;自我肯定;创造性;只要尽力了就好)

  ·免受时间压力;感到时间充裕,且没有限制

  ·不大顾及自我形象;行动侧重于目前

  ·依赖本能和想像力的跳跃

  ·避开变革与混乱;不惧怕死亡

  ·感受到存在的积极意义

  ·无私精神;利人精神;人类大同意识(典型动机;"是否需要帮忙?")

  ·个人不朽的感觉

  虽然我将它们作为对立面提出,实际上从完全受时间制约到完全无时限意识有一系列的不同经历。一个畏惧死亡、渴望成功、常受最后期限压迫、追求外在满足的人,可以说属于病态的受时间意识制约的人。然而我们都可以在这些特征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另一方面,一个仅仅为上帝而活着、存在意义积极肯定的圣人,代表着无时限的自由极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属于这两种极端,只是我们的许多行为、想法都源于我们对时间的观念。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依赖时间的程度,不妨回答下面的这份问卷。

  问题单:你如何吸收时间?

  阅读一下陈述,并在比较经常适用于你、且你基本同意的每一句话旁边打钩。第一部分中的一些陈述似乎与第二部分中的陈述有些矛盾,但没有关系,将它们看做独立、互相不相干的情况作答。

  第一部分

  1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做所有我必须做的事。

  2我有时会累得晚上睡不好觉。

  3我不得不放弃年轻时为自己设定的一些重要目标。

  4我不像过去那么理想主义了。

  5有未付的账单放在那里我会难受。

  6我现在对于结交新朋友和建立恋爱关系比以前更加谨慎。

  7我从过去的打击与不幸中学到很多东西。

  8我在事业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超过了我对朋友和家人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9我过去花钱本应明智许多才是。

  10生活是得失的平衡;我只是争取多得少失罢了。

  11在一个恋爱关系中,另一方应当会满足我的需要。

  12有时想起曾经对不起的人会有些痛心。

  13被爱是我能够想起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14我不喜欢权威人物。

  15对我来说,老年最为让人恐惧的一点是孤独。

  第一部分得分

  第二部分

  1我做我喜欢的事,我喜欢我做的事。

  2除家庭和事业之外,在生活中必须有更大的目标。

  3我感到很独特。

  4临近死亡的经历十分真切。

  5我总是会忘记当天的日期。

  6我会将自己形容为一个随意的人。

  7将性的问题拿出来讨论,虽然会令人有些不自在,但是一件好事。

  8我在为自己工作。

  9如果错过读报纸或看晚间新闻的时间,我不介意。

  10我爱我自己。

  11我花时间做心理咨询和/或其他自我发展练习。

  12我不相信关于新世纪的每一件事,但同时也对其奥秘感兴趣。

  13我认为有可能了解上帝。

  14我对事物的态度比大多数人都更随意。

  15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心灵的修炼是我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受时间制约意识…(2)

  如何计算你的得分:分别计算每一部分的得分,钩选一项得一分,通常你会发现两部分中有一部分的总分较高。

  如果你的第一部分得分较高,你可能是一个受时间制约的人。就你而言,时间是线性的;时间通常不够用,而且最终会用光。你会依赖外界赞许、动力和爱,你与外界打交道较多,而与自己内心世界打交道较少。你认为表面的热闹与兴奋的情绪超过了内心的平静、超然、独立。你会过于珍惜别人的爱,而失去发现自己的机会。

  如果你的第二部分得分较高,你可能是一个无时限的人。你对爱和被爱的感觉建立在与自己的一种稳定关系上。你珍惜超脱,而不是占有欲;你的动力往往来自内心世界,而不是来自外界。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你会有一种大于自己有限的身体本身的感觉;你的生活可能会由上帝的重要体验或你自己内心至高无上的自我所支配。在其他人害怕孤独时,你感谢自己能够独处一阵--孤身一人有助于你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多数人不大清楚他们将自己禁锢在受时间约束意识内要花费多大气力。在自然状态下,身体与心智一旦感觉到消极能量,就可将其释放出来。一个婴儿渴了就会哭,不舒服就会闹,累了就会睡。然而,人在成年之后,自然本能的表达会受到压抑,取而代之的是稳妥、为社会所接受、经过推算的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仅仅是出于习惯。之所以也会失去自然本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现时之中,我在前面已就此作过论述。但还有一种结果是我尚未讨论的:无时限性的消失。

  当人体在有效释放消极经历时,大脑中不带有任何关于你的过去或未来的关注,没有担忧、期望或遗憾。这就意味着大脑对存在敞开大门,这是最简单的意识状态。为协助大脑的开放状态,身体必须是放松和灵活的。只要不积存压力,衰老便会无能为力。这样,任何人可以得到的最为自然和轻松的经历就是永恒的心智和不老的身体。令人遗憾的是,一般人的生活并不是这种状态,我们都被时间约束住了。只是在极个别的情况下,通常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本性。在一个渴望精神接触但又十分缺乏精神接触的世界上,稍稍领略到一点儿无时限性就会在人的意识中造成一次震荡。

  我想通过一个人的例子来说明生活会因为这样一种经历而完全改变,这个人就是精神导师和作家艾伦·瓦茨(Alan

  Watts)。瓦茨年轻的时候,受到启示,四处寻找冥想的正确态度。他知道,冥想是进入心灵学领域的必要训练之一,一个人可以在冥想中脱离世俗的束缚,但他的冥想过程并不舒服,很枯燥无聊,并且不断地提醒他,他是多么的渺小。

  瓦茨注意到东方采取的冥想方法很多都是矛盾且相互排斥的。有些大师说,冥想时心灵应当看管好自己;有些则说,心灵绝不能够看管自己。有些说应当如同将一头野象拴在木桩上一样控制住心灵,而其他人则说应当允许心灵自由驰骋。瓦茨烦了,他决定摒弃所有这些说法。他什么也不想,什么方法也不用,却惊奇地发现,这种信马由缰的方式足以使他获得解脱。

  瓦茨写道:"在用力抛弃这些观点的同时,我仿佛把自己也一起抛掉了。因为突然之间,我自己的体重消失了。我感到自己一无所有,甚至连自己也都无影无踪,而且也不为任何事物所拥有。整个世界变得透明和一览无余,就像我自己的心灵一样。生命的问题已经不存在,而且大约在18小时之中,我和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像秋天一个空场上风吹下的落叶一样。"

  这是一个超越时空、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描述。那种将包袱丢掉的轻松感,会随着一个人停止仅仅与自己做有限交流油然而生。你称之为"我"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根据记忆建立的参照点。如同新娘需要一个具体参照点来重温她举行婚礼那天的经历,你大脑中的内容也是根据类似参照点储存其内容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经历--你可以这样确定自己的身份。"我"是生于1946年那个人,上过天主教学校,害怕对妈妈说尿床的事,我8岁时过圣诞节得到了一个长毛绒大象,年纪很轻就结婚了,大学没有毕业,等等。这种记忆的积累会不断扩大,直到形成一个固定结构。这就是你的自我形象。

  在最深意识的层次,我们完全超越了自我形象,这正是精神大师所说的体验到真正的自我的时刻,因为完全没有自我形象会使纯粹的本我暴露出来。与你平常关于自我的固定概念相比,本我是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变化的本质,无论你是婴儿、儿童、青年或老年人,这个本质永远是一个超越变化之外的状态。

  艾伦·瓦茨对于本我有着明确体验,而这是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你要找到本我不必做任何事情--你必须停止做任何事情,你必须停止认同自我形象,及其相关的记忆,并且忘记线性时间。一位印度大师曾经说过,"我会利用记忆,我不会让记忆利用我。"这是很关键的一点。记忆只是时间的冻结。以时间为依据的大脑是无法看到永恒的,因为我们称之为时间的东西实际上是将永恒量化成片段,真实就像汪洋大海,而我们习惯只取几瓢来饮。

  当瓦茨寻获到真实--无时性汪洋大海,他的感受改变了。他感受的不再是被束缚和窒息(这是我们大家都感受到的,虽然我们可能表达不出来),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大海的感觉",这是弗洛伊德造的词,以描述与整体融合的感觉。受时间限制的生命并不完整,而且永远不会完整,因为根本上它就是由片段定义而成的。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推翻线性时间

  推翻线性时间

  爱因斯坦打破时空的幻影,并非凭空想象、毫无根据。当线性时间的观念被迫不成立时,三维空间的立场也跟着站不住脚,因为当我们站在某处观察飞机跑道上的灯时,我们的空间感告诉我们,跑道上的灯有十英尺的间隔,但如果你改变观察者的位置,整个图像就会改变,站的位置越高,跑道的灯的距离就越靠近,如果站在外太空上,灯就完全消失了。

  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在最真实的核心里,线性时间会完全挥发掉,如同沿河岸流淌的水溢出两岸,洒在地上不见了。对爱因斯坦以前的物理学而言,一个分子在观察者眼前飞过所因循的是一条直线,如同飞箭、炮弹和子弹在发射之后所因循的轨道。

  A和B是将时间隔开的两点,箭头所指方向是宇宙中最基本事件,时间从A点到B点行驶。你能够走过时间的原因是,粒子和能源波都在穿越,构成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有些粒子曾经在A点,现在正在向B点移动,并且最终将抵达那里。但是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之后,爱因斯坦(在其他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帮助之下)证明了真实的情形应该是像一圈圈扩张的波纹一样(请看下一个图形)。时间变成概率波纹(probability

  waves),而空间也变成含糊不定的范围,一个粒子可能已经通过这个范围,也可能预期将会出现。

  我们的A和B两点一直是在这些逐渐扩展的波纹之内,但却没有明确的过去、现在或未来,而只有各种位置的可能性。一个粒子可能在这里,也可能在那里,只有在确定位置之后,时间尺度才会出现。A和B可能在波圈的中心,相距很近,也可能分别在波圈的两边,相隔很远。线性时间是我们错误地认为这一分钟和下一分钟间隔相等,但是参考时间和你的主观时间并不相等:坐在通红的火炉上两秒钟就会显得比同一个可爱女孩儿在一起的两秒钟的间隔长很多。爱因斯坦证明两个事件之间的间隔完全是人为武断决定的;在现实中只是一种"可能的"间隔存在。

  推翻线性时间并没有使爱因斯坦十分高兴--他个人希望相信三维事物的真实性。尽管如此,科学实现了最高层次的解放。年轻的物理学家都兴高采烈,而且在爱因斯坦之后我们如今有了"超级空间",一个不断发现新的维、几何和可以想象出的任何形式的时间。在超级空间之中,星星都不再是由黑暗的空间隔开;无穷的能量一波一波地穿过虚无,沿着看不见的线和圈涌现出来。时间会被吸入黑洞,并且喷放出"各种独特性",这就是包含着零空间无限期的时空压缩种子。

  在超级空间,时间并没有任何固定走向;既可以往前,也可以往后。一个离开A的粒子在离开之前就已经与B在一起,完全打破了我们的线性认识。这可能令人无法理解,但可以想象一架喷气飞机在夜间起飞的情景。作为飞机里的一个乘客,你可以看到跑道上的灯光,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在你身边飞驰而过。然而,一旦飞机升空之后,你可以往下看并看到这些灯似乎根本就是不移动的,只是它们排列存在的形态让你误以为好像时间在移动。线形时间似乎总是在向前移,但是如果你能突破三维空间的观点,你便能往下看,总览全貌,了解到时间本身根本就是不移动的。

  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可,不管是从人类的知觉或者是科学的原理来看,大自然应该有两层面貌:

  物质世界来源于量子场,而量子场是所有物质和能源的发源地。但这又引起一个明显问题:量子场又是从何而来?量子现实已经是出于时间和空间的最边缘,跨过这一点,就不再有时间或地点。因此,量子场的源泉必须是无处和随处,而其出生日期则为无时和任何时间。换言之,这一问题在我们普通时空论的框架之内没有合乎情理的答复。

  这里,又是爱因斯坦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当他完成了关于广义相对论(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有些物理学家认为这是任何个人所完成的最深刻的思维活动)的工作之后,爱因斯坦又继续筹划提出将所有自然法则综合到一起并使其拥有一个共同基础的统一场理论(field

  theory)。他的著名理论公式E=MC2以物理语言证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能量,爱因斯坦将质量与能量两者结合在一起,而现在又将时间和空间也结合起来。事实上,他是有用三个层次的宇宙模式取代两个层次的宇宙模式。

  由于爱因斯坦已经证明时间--空间是一个虚幻,所以在统一场后面的这一层次一定是虚幻后面的真实面貌,超越所有次元之上的"整合"。令人遗憾的是,爱因斯坦未能就统一场理论找到数学公式便过世了。在他逝世30年之后,诸如约翰·惠勒(John

  Wheeler)和大卫·伯姆(David

  Bohm)等年轻同事继续进行这项工作,虽然大多数物理学家依然对此抱十分怀疑态度。因为要提出一个真正的统一场理论似乎不大可能,因为这必须是一个能够涵盖大自然所有一切现象的理论。如今,怀疑态度已经转变为希望,关于一个能够涵盖大自然所有一切现象的理论已经被人们视为一个可行的目标,这些人包括著名的思想家,诸如斯蒂芬·

  霍金(Stephen Hawking)和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等。

  但是,我们无须等待关于统一场的理论经证实之后再来理解这一点:统一场与艾伦·瓦茨所说的无时性经历相同,一种在完美网络中井井有条并包含所有时空事件的整体性。当精神大师们宣布说"我就是那样"时,他们在确认最完整的归宿感。他们认识到统一场是在他们当中、周围和通过他们存在的。然而,我们要分享这一经历就必须克服一个艰巨的障碍--对死亡的恐惧。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死亡就是生命终止和未知开始的一个断点。但是在后爱因斯坦时期,宇宙是没有起始和终结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没有边缘。要成为这样一个更大现实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新确定自己生活的起点和终点--或许要确定是否真的有起点和终点。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战胜死亡的幻影

  死亡的阴影:战胜死亡的幻影

  统一场在我们内心世界,通过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念头和每一个行动将我们与无时限性的世界拴在一起。有些人对于这种联系的认识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而对他们来说,死亡就不那么可怕。爱因斯坦当年作为一个青年人曾一度陷入病魔缠身、情绪低落的困境,他写信告诉一位要好的朋友,"我感到已然如此之深地卷入了整个生活,以至于我一点儿也不关心在这无穷尽变动中任何一个具体个人存在的开始或结束。"

  这种与事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给人以安全感,并消除了外界威胁。如果对威胁的恐惧感是造成衰老的原因,那么我们就无法容忍目前对死亡的恐惧。事实上,死亡并不是我们的恐惧所描述的那样无所不能。在大自然中,死亡是一个更大的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今年的种子发芽、长大、开花并结出明年的种子。对于无穷无尽的更新循环并没有超出死亡--它们包含死亡,并将死亡融于一个更大的目标。我们内心也是如此。许多细胞为通过选择经历衰老死亡,并不是因为它们被一个阴沉的获利者逼迫走上绝路。

  即使假定死亡的存在也只是说对了一半,因为你自己有很多层次都不知灭亡为何物。你身上的原子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而且可以继续生存数十亿年。在很久以后的将来,当它们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时,原子也不会死亡,而仅仅会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原子本身也不过是转变的能量,然而,在原始"能量汤"被套在氢、氦和其他元素有规则的模式之中时,我们并不说"能量汤"死了。引力以及将你的身体凝聚在一起的亚原子力永远不会死亡,虽然在不可知的未来,它们可能会退缩到在大爆炸允许它们出生的更大的力所形成的场中。只要我们的组成中包含这些无死亡成分,为什么不能从同样角度看看我们自己呢?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在幻觉的掌控之中(1)

  在幻觉的掌控之中

  要摆脱死亡的影响,你必须看到,这种影响是在你不能作出有意识选择之前,通过灌输让你接受的一种对现实的看法。回想一下你在幼年时期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的情景。这种遭遇通常十分吓人。一个四岁小女孩在早上醒来时发现她养的金丝雀、小猫或小狗已经不再欢蹦乱跳地活动。发生了什么?我的小宠物去哪里啦?

  父母通常不会对此类问题作出理想答复。他们会说"你的宠物上了天堂,到上帝那儿去了。"这样说通常并不解决问题。说一个宠物上天堂只是表达了父母所抱希望,但他们内心同孩子一样惧怕死亡,并且也同样不了解死亡。小孩子们对于父母的疑虑和回避态度都十分敏感。眼泪止住了,痛苦减轻了,但在更深一层一个隐隐约约的疑问也出现了:这也许会发生在我身上。

  当你的孩子的在四岁到六岁之间时,父母会确定这种担心是真实的。"奶奶死了,她去了天堂,而且有一天你也会死,爸爸妈妈也是一样。"你可能已经不记得这一幕--许多孩子都希望忘掉它,并希望成为彼得潘【彼得潘

  PETER

  PAN是英国童话故事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彼得潘小飞侠是一个敢于冒险、激励同伴突破自我,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小英雄】永远年轻--但无论你是否记得都无关宏旨。按照一些心理学家的说法,在你遭遇死亡的那一时刻,你就看到了缠绕人类数百年的一个概念。你关于死亡就是灭绝的观念使得你的身体会衰退、衰老并死亡,正像在你之前的许多人身上发生的一样。

  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对死亡必然性的一种恐惧。在我们珍惜的一件物品死亡时,我们都感到一种疼痛,并且在心中留下了永远的洞。我们心中的空缺由恐惧填补了,而且由于那里以前没有别的东西,我们不能够正视死亡。损失是最有可能造成焦虑的原因,而且是最难以正视的。

  成年之后,衰老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损失;因此它迫使我们来查看这个自己幼儿时期就打开的缺口。将自己从死亡中解脱出来,这正是所有宗教的目标:"啊,死亡,你的刺在哪里?啊,坟墓,你的胜利在哪里?"这是圣保罗(Saint

  Paul)在写给科林斯

  (Corinth古希腊的商业、艺术中心)的少数基督徒的信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他又作出答复:"死自身的刺就是罪过",这就是一种错误或有失体面。换句话说,死亡是人与上天分隔开的结果,而上天是不存在死亡的。根据定义,生命性质本身就包含了死亡。

  但是在我们幼时死掉的金丝雀、猫或狗等宠物又怎么样呢?他们在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神学观念。但是说一个动物死亡就是在用人的语言描述事件。看看窗外的树,它是死还是活着?它同时两者都是:苍老的树叶已经死了,而种子就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树干里面的木头死了,但外面薄薄一英寸的1/16厚的一圈新生组织除外,它为树叶提供养分,但自身却基本是由无生命细胞膜质纤维构成的。当树叶到秋天变颜色时,它们死掉的骨骼会落到地上,但在此之前它们一直是活着的树的一部分。

  此外,周围环绕着树的食品、空气和水则与被封在石头内或留在雨水中一样,并没有更多的生命力;支撑着树木的土壤只是碾碎的石头和死树的腐烂混合物。我们所谓活树是活与死的混合体,这两者之间的任何划分大多是在我们大脑中生成的。任何植物或动物只是这些元素的永恒不停地周而复始周期中的一个阶段。这整个循环就是生命,循环过程就是生活。而我们力图将这一循环看做静止和运动的画面并且说"现在这棵树是活的,而现在这棵树是死的",这只反映了我们大脑的思维方式。出于对腐烂和解体的恐惧,我们将其称为死亡,实际上它们只是一种变化而已。

  像树木一样,金丝雀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在早些时候,金丝雀只是一个蛋,在此之前是一个受精细胞,再之前,是被鸟妈妈吃掉的一粒鸟食,然后又从食物变成鸟蛋被生出来。金丝雀死后,尸体腐烂,而各种成分将滋养各种植物,植物将提供种子喂其它的鸟。在这一无穷无尽的过程中有多少成分是死亡,又有多少仅仅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包括我们自己也是这样?你可以认为死亡是在将来等待着你的一件可怕的事,而实际上你身体的某些部分每秒钟都在死亡。每当你消化食物时,你的胃膜都会部分死亡,只是由新的组织所取代。你的皮肤、头发、脚指甲、血球和其他肌体组织也是如此。

  你可以认为死亡是你的对头,但所有这些细胞都在为你的生存而死去。如果你的胃膜不死,也没有一遍又一遍被替换,你的胃液会在几小时之内穿透你的胃壁,那时你的整个人体就会死亡。你越仔细观察,越会发现生与死之间的界线十分模糊。肌肉的新陈代谢要比脂肪快,大脑、心脏和肝脏的细胞在出生之后就再不会更新,而胃、皮肤和血球则会在几天、几星期或几个月之后便轮换一圈。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在幻觉的掌控之中(2)

  人体的一个怪现象是:如果我们有办法将体内的所有细胞都拿掉,而剩下来的身体看起来却依然像一个人。我们的躯体看起来像一个由矿物质骨骼,加上韧带、筋、联结组织和水组成的珊瑚礁,我们所有的细胞都藏匿在这个躯体里,如同寄生的水螅挤在钙化的珊瑚礁里一样。

  如同珊瑚礁被海洋包围一样,我们的身体大约有2/3是由浓盐水构成。但是我们这些死掉的部分在与环境自由地交换着原子:如果受到伤害它们会愈合;如果对它们施加压力,它们就会为减缓压力而逐步改变形式。这样的人体在多大程度上是活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死的呢?

  就连"我的身体"这种说法也不一定正确,我肺里的空气是否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呢?倘若如此,我马上要吸进去的空气和刚刚吐出的空气算不算呢?"外面的"世界是由成百上千亿原子组成,这些原子或者曾经是我的一部分,或者将要成为我的一部分,而这个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和能量都是我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我完全可以说自己也只是这个较大身体内的一个细胞,而且由于我需要整个地球来维持自己,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没有任何东西应当被视为死的--腐尸,靠其生存的虫子和真菌,甚至包括我祖先的干骨也和我在同一生命的海潮波涛之中。

  有些人对于所有关于死亡的讨论感到畏惧,他们不愿表示出任何兴趣。他们说这并不是惧怕死亡,或者即使他们害怕,死亡也不会像我所描述那样缠绕着他们,不会对他们拥有那种控制力。为什么要不断讨论这样一个病态的题目呢?如果接受这一不可避免的结果并努力过好今天的生活,不是更健康吗?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死亡的恐惧在我们的无意识层次里作祟。表面上我们可以承认我们会死的,但是除了我们和已经死的人或正在死的人所度过的时光之外,我们对于死亡的畏惧心理会深深地埋藏着。这几乎是一种生物必然性--我想象不出来如果关于我自己死亡的概念一年出现一两次,我将如何生活下去。(作为一个医生,我所看到的死亡要比别人频繁得多,但是为一位过世的癌症病人合上眼睛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将我自己的死亡问题送入脑海。我可能感到悲哀,但我不会看到自己的眼睛合上的情景。)

  我们都保护自己不要受恐惧心理影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控制住这种恐惧心理。恐惧以它阴暗的方式依然影响了我们。首先,我们不能够想象自己的死亡,这样就赋予恐惧心理以巨大能量,好像死亡有一个电网围绕着,电压达到千万亿伏,而且有一个巨大标志显示:不要碰!因此我们就不碰。由于死亡在大脑中是圈起来的,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关于死亡的恐惧可以换一个说法,称之为对死亡的无知。

  我可以肯定地说,使人快速衰老的因素莫过于恐惧,悲伤则紧随其后列在第二位。每位医生都看到过人在丧偶之后那种惨不忍睹的崩溃,但在这方面恐惧无疑排在第一:因为病人在收到关于无法治愈的癌症诊断时,会在很短时间之内,几乎就在你眼前萎缩。这种情况并非千篇一律。有些内在的品质,诸如勇气和对上帝的信仰,都可以打消恐惧,其中包括有些人可以在危急时刻发挥出自己的品质。但是一旦恐惧打入你的内心世界,它就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问题并不在于死亡是否为一个虚构之事,而在于我们相信有死亡,就会产生原本没有的局限性。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死亡的利用(1)

  死亡的利用

  我们通常都假定死亡是不自然的事,并且必然带有某种邪恶。对此我不能苟同。大自然对于如何利用或者不利用死亡都十分宽容并且灵活;在更大的范围内,关于死亡的善与恶的问题显得十分武断。不妨从生命的起源开始探讨,DNA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创造不衰老细胞的秘密,也就是变形虫(amoeba)、海藻(algae)、细胞等等生命形态,不间断地一代代繁衍。任何一只变形虫的出现或消失都无碍大局,因为生命会从相同的基因很快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变形虫。大自然接着又继续组合更为复杂的不衰老动物。例如,水螅是一种可以很快长出新细胞取代老细胞的水中动物。水螅长有一只脚、一个细长的身子和一个布满触角的花状团块,水螅总是在一头生长着,而另一头死亡着,整个身体每两个星期更新一遍。细胞生存在完美的流动过程之中,新细胞随着装配线的速度填补着老细胞死掉留下的空位。这种创造与毁灭之间的理想平衡,没有给死亡留下余地。因此时间无法追上水螅;它的死亡只会是意外,缺乏食物、旱灾或其他外界原因。

  青春永驻的秘密在于平衡的新陈代谢,以完美全面的方式处理食物、空气和水的稳定化学流动,同时丝毫不向熵让步。DNA在数百万年之前就学会了这种平衡方式。就此而言,死亡是在进化链当中较迟的发展,不过我们发现即使是在高级生物中,DNA对于死亡还是有较大的控制力的。例如,最常见的蜜蜂可以随意改变年龄。每一个蜂群都需要年轻的工蜂,其任务就是在蜂窝内喂养新孵化的幼虫。三个星期之后,这些工蜂会长大成熟,并飞出蜂窝采回花粉。

  但是在任何特定时期,有可能出现太多工蜂或太多的成蜂。在春天,许多新的幼虫会孵化,而蜂窝会缺少成蜂,并且在很短时间内需要很多成蜂。这几种情况下,有些年幼的工蜂会在一个星期,而不是通常的三个星期变为成蜂,并飞出蜂窝寻找食物。另一方面,如果一群蜜蜂分裂出去做成新的蜂窝,很可能会有不少老成蜂。在年轻工蜂短缺的情况下,有些老成蜂会扭转衰老进程,并会变得年轻起来--它们重新分泌年轻工蜂荷尔蒙,并且重新长出已经萎缩的腺,以产生孵化幼虫所需的食品。

  当蜜蜂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这种行为时,感到很吃惊。他们意识到,对于蜜蜂而言,衰老并不是按照固定时间表而发展的单向过程,衰老是"灵活的"--能够向前和向后,减缓或加速;真正的奥秘在于为什么更高形式的生命并非如此。我可以辩称,衰老一向是灵活的,但由于我们根据自己对死亡的信念将其固定住,在衰老过程的固定时间表上成了无可避免的终点。蜜蜂研究员吉恩·鲁宾逊(Gene

  Robinson)写道:"蜂群王朝作为一个有节奏的实体,必须不断根据蜜蜂的数量和结构、食物供应、天气以及其后的各种变化作出调整。"只要稍作改动,这一模式便可适用于人体:这是一个由五十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庞大蜂窝,它可以根据整个蜂群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需要而变老或保持年轻。

  在每一个细胞的液质结构内部,都浮动着一包密封的腐蚀性酶,这是一个自我毁灭机制。人的"正常"衰老或许是由这种酶造成的,或许不是,但这种酶无疑有其特别用途。例如,在一个负责清理的白细胞或巨噬细胞(macrophage)吃掉大量细菌或病毒之后,它会释放这种消化酶以作清除;在这一过程中,变形虫也会随之死亡。这不是一个随意的暴力行动,而是一个十分自觉的决定。为了整个身体的利益,这细胞毁掉了自己。

  在我们最大的器官皮肤中,每天要出现数百万次这种蓄意的自我牺牲行为。皮肤细胞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物体,脆弱到无法经受大自然的风吹日晒。我们最外层的皮肤完全是由死细胞组成,这一层皮硬到足以经得起我们日常的各种摔打碰撞。

  这些细胞并非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而消亡。而是随着皮层下产生年轻皮肤细胞后,皮肤内膜--细胞为下面生长的新一代细胞推挤着移向皮肤表层。在此期间,细胞开始在内部积累一种称为角蛋白的蛋白质,这是我们头发和指甲中的一种常见角状物质。角蛋白逐步取代着细胞中的柔软部分,使细胞变得越来越硬。等到它真正接触到空气时,每个皮肤细胞已含有足够角蛋白来保护我们的身体不受风吹日晒的影响。细胞到此时已完成其使命,在它被冲刷掉并让位于下一代成长起来的细胞之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皮肤细胞知道其死亡时间,从而可以确保整个身体的生存。

  在相对的另一个极端,一个癌细胞由于不知道何时死亡,因而会危及整个身体。此时一个癌细胞基本上是一个不听管教的野兽:企图以自己的方式生存,而不顾其他细胞的死活。这种行为似乎全然不合逻辑,但却依然是大自然策划中所包含的一项选择;每一个细胞的DNA都配备有专门的致癌基因,这一基因可以在癌症发病之前启动。根据最近作出的另一项假定,人类DNA的第一个染色体中的基因会让其每一个细胞在启动之后无穷无尽地分裂下去。科学家们目前尚未发现细胞要走向自己死亡的原因。或许这一转变是我们很早以前进化的痕迹,或只是我们尚未学会利用的一种潜在能量。

  虽然我们不大愿意承认,但人们在自己衰老和死亡的问题上有着相当的选择。虽然我们认为自己是迈入老年和死亡的"受害者",然而对许多人来说,衰老和死亡是逃避生活中一事无成的唯一出路。在本书第一部分讨论过的提前退休导致早年死亡现象中,我认为这种逃避主义的心态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主题另一个变异版本是"周年死亡"(anniversary

  death),即一个人在感情笃厚的配偶或孩子死亡的同一天过世。对中国人和犹太人的研究表明,他们的死亡率在宗教节日之前猛跌,在节日刚过之后又猛升。人们在等待着过一个新年或逾越节,然后才肯撒手人寰。其实无须进行研究就应该知道,人们在珍惜某件宝贵的人或事物时,会紧紧拥抱生命的。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死亡的利用(2)

  我最近在一位多次犯过脑血栓的老年人和他孙子身上看到这样一件事。老人终于到了手脚不听使唤的地步,他在医院已经没有回家的希望。他处于一种虚弱半清醒的恍惚状态,每次他清醒到能说话的时候,他会指指孙子的照片并含糊地说,"他在哪里,他在哪里?"

  病人的子女们给孙子打电话,他马上赶到波士顿。当他一抵达医院,老人就完全变了样。他笑着抚摸年轻人,他十分爱惜年轻人。他们拉着手,轻声地交谈着,这样度过了大半天时间。孙子走了以后,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回来,每个人都对他说爷爷看起来很好。两个小时以后,老人在睡梦中过世。我想这件事,不知道研究人员如何能够将依靠希望或感情维持着生命的力量加以量化。从外表看,我们无法确切得知一个人的身体会对什么作出反应,整个事态完全因人而异。

  数年前,那部名叫《最后出路》(Final

  Exit)的自杀手册一夜之间成为畅销书,其主要读者群是患有不治之症或处于长期身体和精神痛苦之中的人。对他们来说,大自然的缓慢自杀形式--衰老,似乎来得太慢。虽然这听起来让人伤心,但是痛苦和病恹恹的一生如果没有任何解脱会更加令人害怕。一位印度大师曾经对他的弟子们说过,"如果不是因为有死亡,我们都会成为老态龙钟永远的俘虏。"

  即使没有老态龙钟,生活会依然延续下去。华盛顿州一位退休的农民雷登·库奇(Redden

  Couch)说,"我盼望着死亡,因为我以往所做的所有事情现在都做不动了。我一点儿都不害怕死亡。如果让我现在就死,那再好不过。我已经随时都准备好了。"这段话表达的是无奈、平静、淡漠、勇气,还是认命,我们并不知道。事实上,雷登·库奇是在他100岁生日的时候说的这番话,到了104岁时他还活着。虽然他嘴巴这样说,但显然他更深一层的本我有更强的生存意志。

  所有这些事例都说明,死亡不仅仅有一个价值,不论是积极价值还是消极价值。死是一种变化的形式,这样就必须在一个更大的无变化背景下来看待死亡。马哈利希曾经说过,"人们对死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将死亡视为一个终止,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开始。"你可以将此视为你的信仰,但对我来说,这却是一个事实。在生命的长河当中,毁灭永远不是最终的结局;创造总是能够从灰烬中拿出一只凤凰。每一个细胞都知道如何分裂为两个细胞,每一个打碎的原则都能够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则,每一个念头后面都跟随着一个新的启示。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在这个整体不间断的生命之中学会生活呢?当一个孩子死掉时,做父母的是怎样撕心裂肺呢,或者当一个妻子失去丈夫时又是什么样子呢?

  当然这些感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任何人如果丧失自己所爱都会感到痛苦。不过一旦你意识到生命作为一个不断流动的现实,这里没有损失或获取而只有转变,那么你的痛苦就不会那么深切和不可磨灭。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写道,"我为自己拥有却又害怕失去的而哭泣"--这是对受时间约束意识不可避免的结果。新的模式认为,意识是现实的源泉,而受时间约束的意识和无时限意识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现实。

  受时间约束的意识的结果无时限意识的结果衰老自由、自治熵青春焕发混乱对现实的了解疲惫无穷尽的能源压抑释放情感受迫害在身体和自我以外的扩展对分别的焦虑平和冲突力量忧伤、悲哀协调在自我和身体中被禁锢欢快恐惧死亡

  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体验到这两方面的现实,因为我们的意识是流动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悲痛与恐惧的灾难时刻,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平和与活跃的欢愉心情。它可以选择认同身体的局限性以及内心自私的自我,也可以选择超越这些限制,自由展开。人类意识的特质富有弹性,可以接受任何可能性,可是很显然,生活不受时间牵制的无时限意识里,显然有着很大优势。

  印度心灵大师们认为,人的心灵总是倾向于寻求不受限制的自由和充实感。就像墨西哥湾流于无形之中逐步向前推进到大西洋一样,人的心灵也带有暗流,推动着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向一个更高层次发展。在印度,人们称之为达摩(dharma),这是一个古代梵文字,可以通过几种不同方式作出翻译,意思是指法律、秩序、责任和适当的行为。一个人的达摩是他的工作或职业,也是他对家庭的责任,他的生活理想,以及他所潜心修行的最高心灵境界。

  "达摩"的词根意为某种"支撑"。在广义上,达摩支撑着宇宙,是在混乱中求得秩序的指导力量,因此要避免熵、衰老和死亡的最终办法是生活在达摩之中。宇宙的演变是因为达摩的引导,它是编织生命结构所依赖的智慧,人的意识能够直接触摸达摩,并可以引导自己意识的进化。这就是人类异于其他万物的地方--我们不仅进化而且引导自己的进化。达摩不是一整套说教,而是可以发现和利用的实际力量。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死亡的利用(3)

  在下面练习中,我们将看到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有意识地引导内心智能可以创造出不老的身体和永恒的心智这样一个永久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短暂的平和、力量和关爱的时刻,但是随即又消失了。这绝不是偶然的,这表明我们的心灵有能力抓住这种感觉,因为跟随达摩稳定不动摇,那么平和、力量和关爱将会无止境地流淌,永不消逝。

  对我来说,撰写这本书的最大乐趣在于将一个充满恐惧的问题--衰老--转变为使自己感到充实的载体。人不一定要陷在时间的束缚里,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灵魂生硬地塞在一个有限的肉体里,并不一定只能活短短一辈子的时间,我们是无穷尽生命长河之中的旅游者,就像耶稣送给世人的忠告,"活在世上,不要为世俗所害"。这也是卡洛斯·卡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1925-1998,美国作家,秘鲁人,以唐璜书系列12本书和许多更短的作品而著名】在描绘西班牙贵族唐璜(Don

  Juan)的一生时,写道:"他超脱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而正是这种超脱感给了他爱的能量。没有了这种超脱,他只有世俗的需求、挣扎与绝望,就像典型的凡夫俗子。"

  虽然我们常常将爱与依附和占有联系起来,但更深一层的事实是:失去超脱的能量,就意味着丧失爱的能力。超脱(detachment)不是一种冷漠的不感兴趣,或缺乏感情。超脱是一种自我解脱感,不受任何界限的约束。我们的旅行并不是在物质世界中开始或结束。地球是置于永恒挂毯上一颗蓝中透绿的美丽宝石。不论我们在这里喝到多么纯净的水,或呼吸到充满生命的空气,永恒则是我们更为切实的归宿。

  我们在实质上是超越时间的。我们出生在无底的永生池中,时间和空间只是从这个池子冒出来的泡泡。一个气泡是一瞬间,另一个气泡是一千年。但永生池本身是纯精神的,无论有多少星座或银河系从中泛起,并像脆弱的泡沫在水面铺开,却没有增加或减少任何东西,它的存在是深沉、清晰、永久、不变的。想到我们的生命源于这个无限、可更新的永生,令人十分诧异,但生命就是如此,没有任何其他来源。在爱因斯坦和古代圣贤都看到的那个远景统一场之中,无限的智能、自由和能量都是与生俱来。当你认识到在永恒流动中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时,不朽会突然降临。了解到这一点,你可以在这里在此时的每一秒钟赢回自己的不朽,因为时间不过是经量化的永恒。大自然在等待着将这份最崇高的礼物赠送给你,滋养我们千百万年的海洋、空气和太阳依旧弹奏着它们的老调,但是我们应该开始学习赋予它新意。

  大自然在我们周围的空间说什么了?通过渗透每一个想法之中的信息又说什么了?穿流过每一个细胞的是相同的呼吸、相同的无声低语,这是生命本身的节奏,用无限温柔执着地呼唤着我们每一个人。我很喜欢古老的Rig

  Veda【圣传"Rig Veda"一词来源于印度宗教着作。这是一部描写神及宗教人物故事的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品】所唱出下面这首永恒的歌:

  虽然我的灵魂会周游四方,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跨过海洋,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四处寻找闪动的光束,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四处探望太阳与黎明,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游荡越过高山,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四处查看有生命和运动的物体,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进入遥远的领域,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四处查看所有存在和即将存在的事物,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虽然我的灵魂会在死亡峡谷徜徉,

  让它回到我这里,以便我可以在此逗留和旅游。

  将此大声读两遍,然后静静地与自己的身体待五分钟,将你的意识指向身体的每个部位,要清楚这一意识是精神。精神是一种治疗能量,每一个细胞内都有生命的流动和智能。当我们再一次调动自己身体内的欢快和喜悦时,深层智慧将再次出现,展开身体内部的治疗。按照中国古代一首诗的说法:

  充天下者

  以为吾身

  引天下者

  视为吾性

  我在这些文字中听到了沉默的音乐,使我想起宇宙的呼吸是我的下一次呼吸。而宇宙跳舞的下一个节奏就是我的下一次心跳。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无时性方式

  练习

  无时性方式

  你所意识到的最深层现实就是你从中获取能量之处。对于一个只意识到物质世界的人而言,能量仅限于物质力量;若再深入一层,你会发现一个决定着我们心智和身体的创造力量--进化的能量,即达摩。你要接触到生命的核心,就必须接触宇宙的创造力。宇宙的创造力量表现在你个人的创造力上,在你参与创造的时候,你会忽略时间的存在,唯一真实的东西只有流动。

  所有生命中充斥着三种力:创造力、维持力和破坏力。这三种力存在于细胞、星星、树木、行星和银河系的所有生命过程,因为每一种生命形式都要经过诞生、维持和衰亡。虽然每一个生命的展开与持续都有一定的时间顺序,这三种力本身却同时存在。每一物种的基因都包含着密码,密码适用于产生新细胞、将每一细胞维持一段时间并销毁这一细胞以便为机体组织的下一代让位。这种三位一体的智能正是你在塑造生命时所应注意调配的:到底由哪个方面--创造力、维持力或破坏力--占主导则取决于你。因为你有权调整力量的对比,所以你是超越各种力量之上的。

  只要创造力主导着你的存在,你就会不断发展演变。这种演变会阻碍熵、衰退和衰老。任何领域最富有创造力的人都凭直觉受益于这种认识。他们完全清楚,自己是能量的源泉,而且无论其领域在哪方面,他们通常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他们能够接触到并享受寂寞。

  2他们与大自然气息相通,并欣赏大自然。

  3他们信赖自己的情感。

  4他们能够在仓促和混乱之中保持冷静并继续运作。

  5他们童心不泯--他们喜欢幻想和游戏。

  6他们自我参照:他们对于自己的良知最为信赖。

  7他们并不僵化地坚持任何观点: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创造力有很高热情,但他们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种新的可能性。

  这七点构成了衡量生活创造力的标准。以下练习则是教我们如何培养这些特点。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创造力行动计划

  练习一

  创造力行动计划

  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方式主导着他的日常生活,大多数人每天所做的事情大同小异--看望同样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与同样的同事工作,开车走同样的路,甚至思考同样的问题(据估计,一个人一天中的思想有90%是他前一天思想的重复)。这种固定模式中没有发挥真正创造力的空间,除非你特意为此作出努力。然而在量子层次上,则有着无限的创造空间,因为每秒钟都有着毫无限制的选择和隐藏的可能性。一旦你开始为新的未知事物留出空间,你就打开了通道,使得更深一层能量能够有机会从每天的生存中挣脱出来。所有最不寻常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普通的日子里,而最不寻常的思想都来自有着许多普通念头的大脑。

  以下练习可以使你为自己生活中的发展开辟一些空间,你越是积极去做,你的增长就会越大。

  根据前述富有创造力者的七项人格特质,制定一个六个月的行动计划。你没有必要将所有七点内容都塞入一天的活动--只要持之以恒,只是努力让这些素质充分体现在你的生活中。

  1体验沉默

  首先要留出一些时间来体验沉默。最好是早晨上班之前用一小段时间冥想(15到30分钟),然后第二段时间可在晚上下班回家之后。这就是自己随意待着的时间,而这种随意性可以使其成为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时间。沉默是一种珍贵的商品,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中尤为如此。在这个不只有一点疯狂的世界上,找到自己的沉默核心就像夺回理智和宁静的要塞一样。大脑在沉默中充实自己,这是所有活动的量子源泉。如果你的生活完全被活动所主导,那么,你消耗的能量就会超过你获取的能量;大自然最基本的节奏--活动与休息--就太多地过于偏向一边了。

  沉默是一个伟大的老师,而要学习它的课程,你必须全神贯注。要知道如何进入自己内心沉默的核心,从而得到创造灵感、知识和稳定,没有其他捷径。伟大的苏菲诗人鲁米写道:"只要让流动的水平静下来,日月自然会反映在你存在的表面。"

  2进入大自然中

  拨出一些时间接触大自然。这是释放淤积能量的最健康方法。当你脱身物质世界的人为环境并回到大自然时,你的身心系统会自然而然地排除多余能量。在城市环境中,要找到一块能够看到蓝天白云并呼吸到清新空气的露天绿地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能找到一块平地躺下来,脱掉鞋,张开双手去拥抱太阳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你住的地方寻求回归自然的经历,早起一点欣赏日出,或晚上停下来几分钟看看日落,或观赏一下月色星空。

  你的细胞与月亮、太阳和星球的周期十分默契地吻合。当你通过感官吸进大自然的气息时,这种隐形联系就得到加强。即使在拥挤的城市中心地带,你也可以布置一个窗台花园,看着种子发芽成长;登上自己住房的屋顶以吸收阳光,接近大自然。无论你怎样做,只要抓住机会去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地、太阳和天空的滋润,你的身心便受益了。

  3体验和信赖情感

  开始一段你的情感幸福之旅。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只需列出一个包括若干主要情感的清单,并写下在一天中每一种情感出现的一个实例。先从基本的正面积极情感开始记录,诸如:

  爱/愉悦

  同情/接受

  高兴/友好

  信赖/同情

  下面列出涉及创造力和个人成长的更为抽象的情感,诸如:

  见解/本能

  发现/超脱

  信任/融合

  宽恕/平和

  启示

  最后,写下基本消极情感,诸如:

  生气/忌妒

  焦虑/悲哀

  内疚/贪婪

  不信任/自私

  早上看一看这一页

  "情感清单",上班时带上它作为一种启示。如果你能仔细地将情感细节写下来,直言不讳,并且标出每一种情感的强烈程度、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以及它对你的意义,你便能在日后查阅时,清楚地记起每一种情感的反应。你记录情感是为了:

  1了解你是否经常感觉到忽略了一些事情。

  2自然而然地释放你通常要压抑或企图忘却的情感。

  3真正了解自己的情感。例如,许多人不能具体说明同情或见解是什么感觉,但是经过刻意地审视省查,你将对你内心的情感有进一步亲密的认识,而这正是控制自己情感的第一阶段。

  4让你的情感更愉快。情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并令人满意的,但如果你的情绪对你来说很陌生,你就无法享受这些情绪。许多人已经说服自己,认为他们情感不多,甚至没有情感;然而,虽然我们努力压制这些情感,随着我们的每一个念头出现,都会带出一个情感。将所有这些情感暴露出来,就会将你带回身心合一的整体之中,而这种整体感就是生活中给人以最大满足感的状态。

  在你们每天的日志上,不要省略任何一个项目,也不要过于沉醉某一类别(即使你一天生气好几次,只考虑其中的一次,然后继续)。同时,重要的是不要过于注重消极情绪,这可能是大家最容易体验到的,而且通常是最容易的。我要你列出消极情绪是为了让你了解其出处。对于一种情感的出处有所认识有助于消除消极情感(这是必然的,尽管在消极情绪根深蒂固或受到压抑的情况下,消除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这一练习的目的在于唤起令人心胸开阔、有创造力的情绪,而不是让消极情绪会限制或封闭我们的世界。

  如果你认真地记录,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一天不知不觉地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如此变化多端,而自己却毫不自觉。无论你所期许的个人成长是什么,它都会有所发展,即使你可能认为诸如"见解"或"启示"这种词很少适用于你,但只要你肯看看你的单子并就每一项情绪感受几秒钟,你就会为它们创造了成长的空间。

  在每天工作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同时,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比较困难。情绪变化没有一定之规,如果你对情感比较超脱,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使你更易于压抑和逃避情感。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体验自己的情绪,它们是你的构成中最为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是你对与外界关系的最基本的表达。你是自己与各种关系的总和,反映这些关系最为真切的镜子就是你的情绪。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在混乱中保持冷静

  4在混乱中保持冷静

  为在周围一切处于混乱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你需要发展寻找自我中心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在工作最为繁忙和紧张的时候,从工作中拨出两段时间(工作最忙的时候显然不错,下午回家赶上高峰期也是一样)。现在在两个时段开始之前,拿出五分钟时间寻找自己的中心点,方法如下:

  找一个你不会被打扰的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自然地坐着,合上眼睛,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空气吸进和呼出鼻孔。看着空气旋转着进入鼻孔,然后缓缓飘出。两分钟之后,开始感觉自己的身体(即注意体内、皮肤、四肢的重量等各方面感受)。一分钟之后,慢慢将注意力移到胸部并轻轻地停在那里。几秒钟之后,你的注意力很可能会被闪过的念头或感觉所分散。不要抗拒这种趋势,但当你注意到这种事开始,缓缓地将注意力收回到胸部。结束练习时只是静静坐着,什么都不做。

  虽然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但是所释放掉的消极能量却很可观--你可以感到肩头沉重的担子被卸掉,而且一种轻快镇定的情绪传遍全身。更为重要的是你将开始体验到,不论你所处的环境多么混乱,只有集中精神、泰然自若才是最佳的应对之道,因为它会让你回归自我,远离周围的迷惘与混乱。

  5像孩子一样

  写下两三件你明天可以做,而且又带孩子气的事。想一想哪些事能够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吃一根冰棍,跑到游乐场上,搭积木玩游戏。开始将这些活动越来越多地吸收到你今天的生活之中。你的目标是找到内心深处你依然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新的模式告诉我们,任何事件都不会消失,它只是从明确的意识退到后面潜意识,回到量子场里去了。因此,你的童年依然在你的内心,随时都可以被唤醒并融入你本人的生活。

  你所选择的活动应当是好玩的,但大人不一定觉得好玩。即使你认为自己已经超出了玩"跳房子"、跳绳或玩具的年龄,去做一些小时候总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一个不错的建议是做一道甜食)。当你进行自己孩子气的活动时,心态就要像个孩子,或许你决定去游乐场荡秋千,或爬攀登架,或仅仅去看看孩子们玩。让你的心灵回到孩子般的那种天真、无忧无虑的模式里,你要捕捉那种感觉不是要回到童年,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东西,正如聪睿作家和心理治疗专家阿尔玛斯(AHAlmaas)所说的那样。

  阿尔玛斯写道:"如果我们看看孩子,就会发现那种充实、内在活力、生活愉悦的感觉,而这一切并不是其他因素的结果。关键在于走自己的路,这并不是由于一个人做或是不做某件事,这是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有的,但是后来慢慢地丢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常常会失去内心的喜悦;在我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欢快和成功,但是它们并不符合我们的心态,因为我们真正的喜悦的心态是一种很基本的价值观和满足感。

  希望返老还童的愿望最终是一种保持青春的深层愿望的表示。婴儿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问题。将自己尽可能放回到最孩子气的心态之中,你就为学习打开了渠道。正如阿尔玛斯所说,"我们是愉快,我们是关心,我们意义最深厚和价值最高的生命。"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自我参照

  6自我参照

  对我们来说,意识的最高境界是和谐统一,这样就消除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区别。在和谐统一之中,你曾认为是"外界事物"的每件事都成为你的一部分。妨碍我们这种体验的是根据过去经验所建立起的虚假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在有限的程度上是必要的,你必须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职业以及其他技术性事物。但是大多数人将他们的自我形象与各种各样的观念、信仰以及好恶和其他外界的包袱堆在一起。要摆脱这个包袱并且重新寻回作为无拘束自由人的经历,你必须努力消除自我形象的外表。

  你为达到这一目的时所采取的行动计划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

  你可以从事一些与自己自我形象完全背道而驰的活动。如果你是一个西服革履的商业主管,可以去从事有氧运动舞蹈;如果你是个家庭妇女,不妨练习一下举重。体验一下对你构成挑战并迫使你打破常规的人和情景,挑战你的老习惯,尝试多方面的成长。

  ·

  为无家可归者或残疾人做义工。正视和了解与你十分不同的人,克服对他们的内心恐惧和抵触情绪,直至最终看到自己与他们在一起是一种找到共同人性的有力方式。

  ·

  写出你的自传。尽可能坦率真诚地写下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将有助于你了解一些根深蒂固习俗的出处,并进一步予以摆脱。写作本身也会迫使你将自己通常当做天经地义之事表述出来,诸如你对于自己父母和职业的感受。尽可能作出详细和明确地描述。重点在于你生活中每一个时期的感受。不要力图解释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或者理想化描述自己。如果你感到难以表述自己,不妨先以第三人称描述自己,以打开语言的阀门:"约翰受着父亲的控制,他对父亲是既爱又怕",而不是"我受着父亲的控制,我对父亲是既爱又怕"。

  ·

  对于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你"的行为,下决心每天采取一个纠正步骤。例如,您可能出于习惯要讨好每一个人,并总是说别人爱听的话。下次当你发现自己落入老套时,不妨表达一下你的真实感受。不必挑选一个戏剧性或重大的场合。有人可能会说"这公共汽车总是姗姗来迟?"或者"这里的情况总是越来越差"。不要随声附和他们的抱怨,讲述你对事物的真实感觉。另一方面,如果您总是直言不讳并且常常感觉其他人应该听你说话,自己停一停并改变一下做法,听听别人要说什么。这些简单的练习实际上可能是很大的挑战;你需要学会除去自己的社会面罩,而且练习越多,你就会发现你戴面罩的时间越来越少。

  ·

  多做入静冥想、瑜伽、创造想象或其他将你带出意识界线之外的内在练习。这些练习对每个人都有帮助,如果你真心致力于这些练习,你在挖掘自我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快。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练习不固守

  7练习不固守

  不固守就意味着摆脱外界对你真实自我的影响,这并不是我们的教育所倡导的。现代人十分注重献身精神、兴奋、热情、高度参与等等,而他们忽略的一点是,这些品质和不固守并不冲突。例如,遵守对于恋人/配偶的承诺,最终意味着有充分的爱和理解让对方成为他要做的人。对工作充满热情意味着对自己留有从各个角度看待事物的创造空间,以寻找新的方向和机会。这些新的机会只能来自你内心的创造核心,如果你完全陷于工作细节,就会失去与创造核心的联系。

  这里辩证关系在于你要从生活中得到最大热情,就必须能够置身其外并走自己的路。热情与执着、爱情与奉献、自我价值与充实感,这些都存在于生命当中,当你摆脱了狭隘的依附情感之后,这些自我生命本质的特性便会蓬勃发展。对大多数人而言,最爱我们的人无疑是母亲,但仔细想一想,这种爱通常意味着权利与控制。作为一个孩子,你必须听母亲的话,否则她就不爱你了。"我是你的母亲,你必须重视我",与此相对的是,"我爱你,而且我最乐见其成的是你按自己的愿望去发展"。第一句话可能也是出自爱,但那是一种不容许自由的爱。

  找到你的自由是必需的,为此目的就要放弃期望、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及自我中心的意识。假设有两位母亲,分别在超市的货价旁边哄着身边正在大声哭闹的孩子。一位母亲感到十分生气和窘迫,她希望尽快阻止孩子的吵闹,但是她的办法对小孩子显然不奏效。孩子们如果不高兴时,就是不高兴。他们的情感是他们自己的世界,在市场里成为众人注意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当母亲说"好了,不要哭了。我是认真的,现在不许哭。"孩子知道他的感情没有受到理会,因此他的存在没有真正得到承认。母亲只是要得到结果,她希望事态往某个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第二个母亲则看到孩子真的生气了,她并不关心别人会怎么看,她想的并不是这一局面对她的影响,而是在为孩子着想,希望他能够高兴起来。这位母亲说的是"怎么啦?什么东西吓到你了?没有关系,妈妈在这里。"她所使用的语言并不重要--她可能将孩子抱起来,哄一哄他。孩子的量子机械体察觉到他的感情得到理解,而停止了哭闹。因为这位母亲的意图不在于是要结束一个不愉快的局面,而是真心地安抚,所以不必用威胁的手段,她的孩子自然就不哭了。

  你的量子机械体有着与儿童一样的感受,你可以利用这种感受找回真正的自我,这是存在于你的现实生活环境以外的。同样,这里也涉及自我形象问题。任何人能够采取的有利于心灵治疗的基本态度就是着眼于"真实自我",而不是个人的自我形象。当你认清了"真实自我"后,你便能够以你的感情、需要和价值作为起点,慢慢去寻找它们的满足点。这个"真实自我"并不存在于行动之中,但却可以通过行动而找到。

  真实自我像一个沉默的目击者远远地观望着各种活动并欣赏着事态的发展。战场上的士兵和寻找刺激的冒险家们常常感到他们成为很平静、淡漠的观望者,完全置身于周围的混乱之外。就我的经历而言,我感到这种超脱有以下特点:

  ·我带着身体出现在场。

  ·我的呼吸变得十分细腻,近乎停滞。

  ·精神活动平静下来。

  ·我感觉到危险;有某种确定的归属感。

  ·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没有界限的露天空地;意识向四面八方延伸,而不是集中在具体思想之上。

  ·自我接受融入环境。"外界"事物看起来对我很亲切,并且是我的延伸。

  这种和谐统一的经历也就是我对爱的定义。对于大多数人,爱是一种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情感;我们有时会很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感情,而在其他时候却又完全感觉不到。不过爱从实质上说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你与存在接触的状态。一个真正经历爱的人会感到十分真切和充满活力,并且除了存在于爱的充实感之中便无他所求。爱所导致的最大行动就是存在,也就是无行动。因此爱是无依附的最高形式,并且最满意的状态。

  为了让你的行动计划取得成功,你必须找到爱的表达渠道。一个让你可以尽情爱的地方。你越是公开地体验爱,无论以何种方式,你将越靠近爱的实质。不能流动的爱根本不是爱,这只不过是一种追求和渴望。著名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指出了表达爱的方式,他说"顺着你的幸福走"。幸福是那种涌动的爱,以及活动中的存在,也就是那种探出去碰到自己而又因为高兴而曲卷回来的感觉。爱只要寻找自己并且当爱的"电路"接上之后,幸福便流通了起来。不妨问问自己"我在哪里可以找到幸福?"然后将在生活中增进爱的经历的步骤写下来。

  不要将愉悦与爱混为一谈。很多事情会让你感到愉悦,诸如看电视,但这其中却没有什么爱。爱肯定会带来愉悦,但却是以更为深沉的方式来显现。带着食品去看望卧床不起的病人是一种爱的行为,并且会比看电视更令人愉悦。通过这种行为可以学到有关分享、同情和理解等很多东西。

  因此不要因为表面的愉悦而分神。深一层的兴奋与高兴都存在于生命的核心,并且必须被挖掘出来。当你列清单时,你会发现有许多你珍惜的幸福时刻都永远离去。例如,你不可能重复第一次爱上自己现在配偶的经历。但爱是一种深而又深的感情。随着你列出清单,你将记起自己孩子出生时你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一个线索:你的孩子依然可以成为你幸福的源泉,条件是你要下决心去进一步挖掘与他们的关系。你重获幸福是最重要、最丰盈、最真实的。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爱与被爱(1)

  练习二

  爱与被爱

  下面我要进一步探讨爱的问题,因为这是返回存在最稳妥的方式。古代圣贤们宣称,一切事物归根结底都是由意识组成,而我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形象或假定的情况下,体验到纯粹意识时,那就是爱。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爱不仅仅是一种冲动,它必须包含着真理,这就是法则。"当爱、真理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时,就是意识合而为一的启示,这时一个人能够可以真挚地说"我就是万物",以及"我就是爱"。从这个角度看,爱是人与生命之流完美配合的一种感觉状态。

  恋爱与此并非同一状态。当你陷入情网,你就为内心被压抑的感情打开一个窗口,这种感情会冲出来,依附在另一个人身上。如果爱得够深,另一个人会显得十分理想和完美(这与他/她的实际状况无关,因为此人可能并不完美,而且可能一身毛病)。但是爱的力量可以通过转变当事人的体验角度,从而改变现实。为什么会这样,而且怎么会这样?生理学家们测量出恋爱之人大脑中诸如血清素等关键神经递质分泌量增加了,但化学物质只是作为粗略的标志。显然血清素并不能使人陷入爱情,它只会刺激产生恋爱中那种愉快的感觉而已。

  哈佛心理学家大卫· 麦克莱兰(David

  CMcclelland)在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之后,终于探索出了爱的生理机制。他让一组研究对象观看了修女特雷莎在加尔各答的日常工作中照顾病人和被遗弃儿童的小段电影。影片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当观众看电影时,麦克莱兰发现这些观众免疫系统里有一种唾液免疫球蛋白抗原(Salivary

  immunoglobulin antigen

  简称SIgA)升高了,在人体唾液中测得高含量的SIgA,会产生高度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同样发生在刚刚坠入情网的男女身上,这说明人在恋爱中的一个特征是免疫系统的加强。(通俗歌曲歌词中所说"如果你不想感冒就恋爱吧",反映出对这种情感与生理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令人奇怪的是,电影之后观众们谈论对修女特雷莎的看法时,并非所有的人都认为她的工作是崇高的。有些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其他人则表示对挨饿或患麻风病的孩子感到不安。然而所有观众的SIgA都升高了,他们的身体对爱心作出的反应看来比他们的理性态度要更为强大有力。这致使麦克莱兰对现代心理学当中关于爱的一项最流行定义提出质疑,这项定义是爱是两个人相遇时为满足相互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根据这一定义,爱取决于一个人对于自己从恋爱关系中能得到收益的判断。可是这项试验中的观众,其身体反应发生在比意识更深层的地方,而且比快乐的感觉还要深刻。

  麦克莱兰还发现对研究对象免疫系统的积极影响,在看过电影之后一两个小时便降低并消失了。对于那些表示在生活中感受到强烈关爱并与家人和亲友有着亲密联系的研究对象,积极效果影响最大。这表明有些人已经处于容易接受爱的状况。他们在体验到爱时,会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人格特质,而不是某种稍纵即逝的经历。换句话说,启蒙圣贤们所说"我就是爱",对于这些人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现实。

  爱明明就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怎么会成为一种人格特质呢?即使最疯狂的热恋最终也会冷却,世人惊异地发现所存的永恒真爱并不多。带着这个问题,麦克莱兰思考着爱情诗中所描述经历的结局如何。这些经历并未涉及爱情自私的一面,而只是那种利他主义献身精神。麦克莱兰还举出一些心理学书籍中看到的案例,如果纯粹从获得好处的角度来看,根本就不成立,处在恋爱关系中的人在没有理性缘由的情况下,感到一种深深的爱和投入。

  这一切对于麦克莱兰而言,意味着爱是一种超越了理性的状态,其目的就是要让你体验更大的共同现实。这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一个人对心上人死亡的反应。如果两个人仅仅是因为对方而相爱,他们的相互依存就是这种爱和被爱的基础。因此心上人的死亡会毁坏这种联系,从而造成极大痛苦。当然在实际生活的爱恋关系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但是麦克莱兰从个人经历中感受到有可能出现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根据这一理论,心爱伴侣的死亡应当造成极大痛苦和悲哀。然而当我妻子于几年前因癌症死亡时,我并没有作出这种反应。我们十分相爱,并且婚后愉快生活了42年,在美满家庭中抚养了五个孩子,然而当她故去时,我并没有感到按照那种理论上我应该感到的极大痛苦……我的经历好像更接近于诗人关于爱情的描述。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比我们要大得多的事物的一部分--这一事物抚育并支持了我们很长时间,并且在她过世后继续支持着我。

  这说明了相爱是向爱情领域迈出的一步。如果两个相爱的人将他们相互的情感作为进入这一领域的大门,一个人的死亡并不会关闭这扇大门,也不会剥夺另一个人爱的情感。归根结底,所有的爱都来自内心。如果我们认为另一个人是我们所爱,我们就是在欺骗自己;另一个人只是我们的借口,以给自己感觉爱的机会。只有你可以打开和关闭你的心扉。滋润扶持我们的爱的力量来自我们"内心"对爱的承诺。

  《不老的身心》第二部分

  《不老的身心》爱与被爱(2)

  谈论爱、思考爱、寻找爱和鼓励爱都十分重要。将此作为一个练习,对自己也承诺履行以下各项:

  1思考爱。用一些时间回忆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爱,你同兄弟姐妹和朋友相互流露感情的时刻。认真想一想如今在你生活中最可爱之人的最可爱之处。深情地读一些爱情诗,诸如莎士比亚的14行诗,以及关于爱的一些名句段落,诸如新约全书当中的段落或Rig

  Veda中的段落。

  2谈论爱。向你所爱之人直接表达你的感情。如果你口头上难以这样做,不妨写一封信或作一首诗,你不必发出去,这样做是为了你,以激发你每个细胞中的爱。但是发出去则更好,因为你也想听到对方所表达的爱。不要让你的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张字条放在你所爱之人的口袋中或厨房桌子上。

  3寻找爱。这可以采取许多方式。我们的社会常常将亲密关系与性混为一谈,但是帮助流浪汉和病人,表示真诚地赞许,或写一个感谢和表扬字条都是爱的行为。人们都喜欢听到他们被爱和赞许,而且如果你有机会在这方面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感谢之情会以反馈爱的方式反映在你的生理上。

  4鼓励爱。父母常常教育孩子,说只有婴幼儿才可以被大人热情拥抱亲吻,长大以后就不合适了。在教导他们礼仪和规矩时,我们常常会挖出一条爱(出于敏感和害羞而)无法逾越的鸿沟。距离感被强加在我们头上,因此我们又将其强加在我们的孩子头上。结果是每个人都一样,都在苦苦等待爱的到来、爱的表达,因为没有人敢让自己的爱挺身而出。

  因此应当将此事当成自己的义务,也就是允许自己身边的人表达其爱。鼓励他们向你展示情感,而不管你所得到的是什么。真正的爱只要能够飘向其所爱的目标就可以得到完全满足;如果爱是相互的,那就更令人高兴,但这并不是必需的条件。没有内在动机的爱十分罕见--所有建立在自私爱情之上的心理学理论都已经被我们对周围的观察所证实。但即使是最为苛刻和自私的爱也是一种爱,这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且如果加以鼓励,它会膨胀成为大海。

  爱的教育从一个时刻开始,却能延伸至永恒,它是由欢快的火花所点燃,逐步燃烧成一片平和的火海,与生命融合在一起。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黎巴嫩诗人。他为20世纪20与30年代的诗歌语言注入新血,他介于诗歌与散文、融合华美与空灵的修辞与韵律,被称为"纪伯伦主义"】在他的诗中表达了这样的真理:

  你内心的无时限意识到了生命中的无穷尽

  并且得知昨天不过是今天的记忆

  而明天又只是今天的梦想

  这就是在你内心歌唱和思考的居住者

  这一刻的界限将星球洒落在空间

  将爱作为无时限的镜子,让它培养你的信念,相信你超越了变化、超越了昨天的记忆并超越了明天的梦想。发现真实存在的方法无穷无尽,但爱是由最亮的火把点燃。如果你跟随爱,你就可以超越衰老与死亡的极限。走出时间的循环,在爱当中发现自己。

  译后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人们对于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期望值也大幅提高。俗话所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早已成为陈旧观念。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然超过70岁。与此同时,老年学作为一门学科亦越发热门起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品质。因此,像《不老的身心》这种着作就应运而生了。

  本书作者狄巴克·乔布拉生长在文明古国印度,作为医学专家将印度医学介绍到美国乃至全世界。他运用印度哲理的智慧来解决现代文明的疑难杂症,被誉为当代最具原创力及最有深度的思想家之一,是一位主张身心调和、心灵意志可主导一切的医学博士。

  读乔布拉的书,让人时时想起"精神变物质"的说法,想想现实生活中精神压抑、生活艰辛而致使人罹患癌症的事例十分普遍,从而也证实了情绪和人生观对人身体和寿命的极大影响。这些年来,我本人家中数位老人先后故去。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均未能赶到其跟前尽一份最后的孝心,留下心中伤痛,酿成终身遗憾。在相当长时间里情绪低落。时隔多年,每念及此,内心总有一种莫言的怅惘和遗憾,以致无法正视。却从此对老人和长寿问题开始有了更多关注。此后,曾多次与友人谈及父母亲,竟发现多数有着类似经历的友人,均有与我相同的感受。这种心态使我产生一种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强烈愿望。承蒙中国工人出版社为我提供翻译此书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心愿。

  浏览《不老的身心》一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论述人

  的衰老,以及如何能够借助东方文化和西方科技,人为地调整和理顺衰老进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长寿者的生活习惯,锻炼与冥想的积极作用,作者以深刻思考的方式,论述了神秘的自然,并将理念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阐述我们应当采取的具体做法。

  生命即穿越一段时光的经历。我们的目的是延长这一时光的期限,同时提

  高这一经历的质量。如果乔布拉在本书中提出的思路和观念能够对我们的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作为译者也就会感到一些欣慰。

  崔京瑞2007年5月

上一页 目录页

Power by www.osou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