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艳华:大连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3:41
专访杨澜 十年与二十年
来源:大连晚报 编辑:叶鹏 时间:2010-09-04
文/ 本报记者 薛丽丽 林芝
今年夏天的大连,似乎阴沉和飘雨的日子多过往常,而上周日的滨城突然晴空万里,当天,大连人迎来了久违的艳阳天,也迎来了久违的好朋友——杨澜。
此次杨澜以世博大使的身份来连参加交行世博金轴《清明上河图》签售会,数百名粉丝排成了长队,等待她的签名与她合影,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签名、合影过程中,杨澜始终面带微笑。熟悉的笑容,睿智而又美丽,熟悉的声音略带沙哑却温柔而又知性。
活动结束后,本报记者对杨澜进行了独家专访。对面而坐,杨澜的职业、平易和智慧让在场的传媒晚辈受益匪浅。
今年,恰逢杨澜步入传媒业20年,这20年,杨澜在生活中承担了太多角色,她不仅走向了事业的巅峰成为了多面的女杰,也从青涩女孩变成了为人妻、为人母的完美女性。畅谈人生中这极不平凡的20年,杨澜与记者一起分享了人生中的多面角色。
世博大使杨澜 大连就是好城市
介绍杨澜,无需加任何修饰,因为她头上的光环太多。从传媒人到企业家,从中国最美女性到联合国儿童基金大使。而在今年,对于杨澜来说,被提到的最多的要数世博大使,在上海世博年里,她马不停蹄地向国人和世界推荐上海世博会。
记者:作为世博大使,您觉得世博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杨澜:我已经去过3次上海世博园,参观了十几个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被那些创意所震撼。很多人都说世博就是“排队看电影”,这个比喻还挺恰当。确实,进入很多馆之后,都是3D、4D的介绍片,很震撼。比如说沙特馆,你能感觉到脚底下流沙浮动,还能仿佛置身于万千朝拜者中成为一员。
我特别想建议父母和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世博会,对于大人来说也许只是看个新鲜,但那里是孩子们的乐园,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展览,就能开启孩子的想象空间,也许20年后,这些孩子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记者: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您觉得什么样的城市是好城市?
杨澜:大连就是这样的城市啊。我和大连非常有缘,从学生时代至今我大概已经来过不下20次了。我主持过3届大连服装节,去年来主持的时候,听说大连体育场要拆迁,我也颇有感受。可以说,我和这个城市有很多共同的成长经历。
我很喜欢大连,城市规模适当,又有空间感,广场、花园令人赏心悦目,大海又给了大连人宽广的胸怀。自然、人文和城市的心态在这里达到了平衡。
母亲杨澜:教育子女我也在摸索
1995年,在美国留学时,杨澜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吴征,并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如今的杨澜已是儿女双全,大儿子14岁,女儿也已经10岁,和许多母亲一样,杨澜正在为子女的教育费尽心思,而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育儿经。
记者:您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们有没有什么教育规划?
杨澜:其实我也是在摸索中,希望孩子不要经历高考这样的考验。我也很困惑,现在的孩子初一就要学初二的课程,初二又赶初三的,就是为了初三一年复习考试。孩子们被压得太紧了,没有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发展自己的爱好。所以对现在的教育方式我也是保留自己的看法。
记者:您平时会很关注孩子的学习,给他们上一些补习班吗?
杨澜:我觉得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是最重要的。要在世界上过得快乐,有很多必要技能,比如说与人交往,了解社会,而学校却不教这些。我觉得作为父母不应该是只给孩子报各种班。我现在没有给孩子报任何学业上的补习班,只是安排了一些体育、喜欢的艺术方面的课,还是希望他们在青少年时代比较全面发展。我觉得考试把孩子们成长的路都变窄了。
传媒人杨澜:喜欢创新很难重复
1990年,杨澜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正大综艺》的舞台上,从那时起,杨澜便被打上了“传媒人”的印记。此后,无论是出国留学、开办公司,还是参政议政,杨澜走到哪里依然把自己称为传媒人。杨澜说,她很荣幸自己能够通过传媒让很多人认识,这样她可以以更大的能量去做善事、去宣传中国。
记者:您现在的事业涉及到很多领域,这其中您最喜欢哪个行业?
杨澜:传媒是我的主业,我做得其他的工作都是由传媒衍生出来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创新,让我重复去做一件事是很难的,我喜欢挑战,当然这其中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
我觉得传媒非常适合我,我也特别喜欢,因为它总在接触新人新事新的话题,我也会一直做下去。
记者:您有自己的博客和微博,您怎么看现在微博迅猛的发展势头?
杨澜:微博是一个强有力的传播方式,但既然传播力很强,就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效果,我个人的微博都是把博客和一些拍摄花絮放上去与大家分享。
我发现微博比博客更加随意、短小,有把我们生活零碎化的趋势。同时,因为它发布更加便捷、快速,可能不会经过深思熟虑,会带来不同的声音和质疑。特别是公众人物,应该注意在没有经过过多思考下发布微博是否会伤害到其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说成龙在这次菲律宾劫持事件的事情上。
记者:作为一个名人,会不会有许多的困扰,在遇到质疑或者是困难时您会怎样对待?
杨澜:我觉得很难笼统谈名人会怎么样,其实每个人都要经历生命中不同的转变。也许有人会抱怨名人的烦恼,但是我觉得得到就要付出。可能一时会有不公平,但是只要努力做事,踏实工作,总体会是公平的。我不期待每天都有惊喜,只想努力一天天做好自己。
“杜拉拉”杨澜:也曾帮人端茶倒水
作为一名职场女性,杨澜也经历了从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职场领袖的艰辛历程。而在此过程中,杨澜也一直将目光焦点于女性,特别是职场女性。从《天下女人》到中国职场女性影响力社区“天女网”,杨澜不仅自己获得了成功,更希望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记者:作为一名职场成功人士,您对现在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建议?
杨澜:首先,不同的机构和行业对新人、女性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在选择工作时有两点是需要把握的,一是,是否是你的才华特长所在,二就是这个行业是否有前途,对你来说是否有发展的广阔舞台,这个大方向是可以把握的。
从小的方面,就是进入职场后,先不要挑剔工作环境,不要纠结于人际关系困扰,你首先要适应这个环境,你才能有领导和改变环境的能力,挑三拣四,眼高手低是要不得的。
记者:您刚入职场的时候有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时是什么心态?
杨澜:其实我刚到电视台的时候也是要每天早上给师傅端茶送水。我们当时用的带子很沉,老同志们不愿意去拿,我就会主动去库房搬带子。但是我不觉得这么做是吃亏,或者是没有办法才去做。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要从最底层开始,斯皮尔伯格最早也是在片场做拉线工。做事情不要在乎起点低关键是是否喜爱。
记者:我很喜欢牛群为你拍得那张推自行车上班的照片。这么多年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到今天,您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杨澜:其实我也很喜欢那张照片,那是我出国前照的,也是当年我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20年,做《杨澜访谈录》10年,算是两个节点,非常有感触。前两天我简单盘点了一下,仅我在《杨澜访谈录》里专访的人物就有600多位,如果算上其他的节目,采访的人物早突破1000人了。其实蛮感叹时间的魅力,积沙成塔,生命的状态也因此充实起来。
现在我对待事情不会像当时那么急迫了,刚毕业时急于出成绩,急于得到肯定,遇到什么事会急于去辩白,我现在特别相信时间的力量,反而觉得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