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被中国禁用:给草根资本多腾点空间(金海观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8:05
寒小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21日   18 版)
国企巨头过度“扩张”、盲目“做大”的结果,是挤压了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抬高了全社会的民生成本
中国的国企不仅成为国内最赚钱的企业,而且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2010年国企累计实现利润接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并且平均下来只向出资方缴纳5%左右的“分红”。在后危机时代,这样的成绩、这样的利润留存,真是羡煞老外。
国企已不再是前些年那副“摊子大、负担多”、嗷嗷待哺的困顿样子了,相反摇身一变为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你看,近年上演的一幕幕“地王”之战,其中就不乏央企的身影;在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投资中,更是经常出现国企的“大手笔”。至于社会责任、发展大局,这些“大老板”们似乎鲜有顾及。
国企们频频四处举牌,投资起来毫不手软,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差钱”。
国企尤其是央企巨头能快速成长,与垄断政策的强力支持密不可分。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矿藏及水电气热等领域,国有企业对资源能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通过一次次的资源能源涨价获取超额利润,而处在下风、没有话语权的民营企业绝无讨价还价的能力。在电信、交通等领域,国企对市场拥有绝对的准入权,通过捆绑行政权力排挤民营企业,以串谋定价、区域垄断等方式攫获厚利。在金融服务领域,国企倚仗非市场化的存贷利差、保单利率以及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团体客户,坐享红利,而民企整体上处在国企“巨人方阵”的夹缝中辛苦挣扎。
国企巨头挣钱不交公却用来自我“扩张”的结果,是挤占了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抬高了全社会的民生成本。难怪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国企钱多四处投,民企贷款磕破头。”如果任凭国企利用手中丰厚的利润留存过度扩张、盲目“做大”,无异于鼓励垄断、放大垄断,进一步挤压民营企业的成长空间,抑制市场竞争的活力,降低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终为这类“不经济”行为埋单的是广大百姓。油价气价说涨就涨,银行手续费想提就提,手机资费全球“领跑”……这边该缴的“红利”不缴,那边又不断给民生成本加码,对于老百姓来说,里外里损失可不小。
事实证明,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激发“草根投资”活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激发民间投资热情,需要真正打破体制性的垄断,在市场资源、行业准入等方面给民间资本以同等地位,让民间资本有较好的收益预期,使民营企业家乐于投资、勇于创业。此外,还要出台更多的财税优惠政策,在分配包括“国企红利”在内的财政蛋糕时,向民企多些倾斜,帮助其开拓成长空间。只有民营企业从“小个子”纷纷长成“大块头”,中国经济才有后劲儿。
多缴红利以期反哺“百姓父母”、扶持“民企兄弟”,多缴红利以期夯实内功、奋发有为、培育更多的世界500强。拜托了,“国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