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罗森哪集脱了:罗福万:本轮通胀不是货币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15:03

中国的通胀现在看来虽然不是非常严重,但也已成为一个问题。有人认为,通胀就是一个货币现象,我认为,中国此次通胀加剧或许是由于气候原因,而货币因素只是起了一个次要的作用。

我们先看图,这张图显示了中国CPI在2007年至2008年的时候出现了比较高的尖峰,也引发了食品价格的问题。对于本次的通胀,很多人,特别是媒体非常关切,但他们可能忘记了,同等水平的通胀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中国的CPI从2007年初的2.2%上涨到2008年初的8.7%,当时每个人都很震惊,但大家都忽视了CPI在2008年底再次下降到1.2%。我并不是说目前的中国CPI会下降到1.2%,我只是认为,虽然当前中国CPI相对比较高,但是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CPI在中国的上涨并非主要来自于货币政策的调整,75%的CPI上涨是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去年11月CPI上涨的74%是来自于食品类价格,18%的贡献来自于居住类价格,包括租房的价格、居住消费支出、利息支出,但是不包括房屋的价格,现在没有新兴市场国家把房地产的价格纳入CPI的计算。如果除去食品、房租和利息支出,其实中国CPI的上涨是非常小的。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这两项相加,对CPI的贡献率达到了92%。如果中国CPI的上涨主要来自于货币因素驱动的流动性过剩,那么CPI篮子里其他部分的涨幅应该更大一些才对。

我们还记得2007年的时候,CPI的高企也是来自于食品,当时上涨了23%,现在差不多是11%。2007年CPI的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猪蓝耳病引致的猪肉价格上涨。去年,猪肉价格并没有飞快的上涨,取而代之的是由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的价格上涨带来CPI的上涨。

最近,我和一些农民做沟通,一些橘子种植商说,此次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原因,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不是很好,所以使得水果的供应减少,驱动价格上涨。没有迹象显示货币流动性过剩引发了新鲜蔬果的需求激增。

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证明货币因素对于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影响非常有限,这个理念非常简单,即货币流动速度的急剧放缓,在很大程度上中和了货币供应的迅速增长。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是经济中常用的标准指标。很多年之前,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个货币现象,通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府发行货币过多,但是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即使在美国,联邦政府已经不再仅仅关注于货币的供应量,在美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是一条平线,非常稳定。

同样的时间段里,中国货币供应的增长比正常速度要快,因为中国在过去几年有财政刺激政策,现在经济体里面有更多的货币,但是每一块人民币被使用的频率却比过去小了。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中和了货币供给的效果。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没有急剧放缓的话,我们在中国会看到更为严重的通胀的现象。但是现在很多新发的货币进入了银行,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些基础建设项目和经济刺激的首付,所以我认为此次通胀不是一个货币现象,货币对于居民消费收入价格指数的影响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