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功效与作用:人民时评: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6:39

人民时评: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

 詹勇

2011年02月21日00:4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字号
  近日,来自日本内阁府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万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

  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世界各国媒体的热议。鼓掌者有之,泼冷水者有之,振奋者有之,焦虑者亦有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所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成为现实之后还是让人们感到震撼。世界将重新打量中国,并且以一种新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实际上,中国GDP跻身世界第二这个新闻点,不仅促使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也在提醒中国认真审视自身发展。

  一如人们面对这个新闻的复杂心情,这一变化本身也包含了复杂的含义。笔者以为,应一分为二地看,看到成绩,更看到问题;看到希望,更看到挑战;不可妄自尊大,但也无需妄自菲薄。

  一方面,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标志着中国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这也是当代世界经济史上自1968年日本超越联邦德国晋级世界第二以来,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这一历史性变化的背后,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多少代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迅猛发展势头的一个自然结果。即便在2000年左右时,中国经济的规模还仅为日本的1/4,其时外界认为中国需要25年才能赶超日本。但中国仅仅用了10年就赶上来了。3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对于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在世界经济排名榜上的每一次跃进,都有着近乎“挟泰山以超北海”的神奇。

  另一方面,更应冷静地看到,这个“世界第二”,还是一个成色不足、水平较低的排名成绩。从中日比较角度而言,总量超越并非全面超越,差距和不足依然存在甚至醒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人均GDP是3566美元,而日本人均GDP为39573美元,是中国的10倍以上。两国之间富裕程度还有很大差异,同等购买力下,日本人均收入是中国的五倍。中国的产业结构明显落后于日本,即使是同一产品在产业链上的结构和地位与日本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还有创新研发能力、劳动力综合素质、能耗水平……中国的差距与不足,与其成绩一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中国自身发展来说,达到GDP总量世界第二这么一个高度,可以说是负重奋进、步履艰辛。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较多地依靠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发展方式仍未彻底告别粗放,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还相当高,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民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老百姓期待“做大蛋糕”,更加关注“分好蛋糕”。日本法政大学王敏教授说:“GDP犹如一本存折。存款的加减本身并无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国民能否安居乐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努力让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对日本是这样,对中国更是这样,而且已经成为决定发展前途的关键问题。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所言,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指标。中国有13亿人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这种清醒的自知,或许用中国领导人经常讲到的“乘除法”会更好理解。再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对中国的GDP和发展问题,亦当作如是观。

  如果打开历史的视野,追寻GDP与中国国运的关联,就会发现,GDP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而国家所处的发展轨道决定了兴衰成败。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占全世界的25%—30%,总量居世界第一,但那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只有英国的1/5。对于那时闭关锁国、僵化落后的中国来说,再大的经济总量,也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于是“天朝上国”崩溃于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170年之后,中国历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亡与救亡、困顿与奋斗之中,已经走出历史围城,艰难地重返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文明现代的国家,正以其自身的发展,坚定地融入世界,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审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明辨世界格局的变动趋势,我们会发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中国的发展依然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问题一体。中国,依然在路上。

  相关新闻:

  中国GDP首次超日本 专家称应更注重社会福利
人民时评: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 人民时评: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 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 一分为二地看待GDP总量世界第二 人民时评:如何看待少林寺的现代生存--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怎么看待职工工资“倍增计划”--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怎么看待职工工资“倍增计划”--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中国的机遇?世界的机遇--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养老金双轨制"何去何从--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养老金双轨制"何去何从--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改变世界的“中国密码”创造出“汶川奇迹”--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改变世界的“中国密码”创造出“汶川奇迹”--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什么让“神医”前仆后继?--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中国,期待华丽转身--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让“潜伏“的许宗衡们惶惶不可终日--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天下无烟害,重在治“烟瘾”--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推进“探月梦”?共筑“中国梦”--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观点--人民网 重视消除“百慕大”现象(人民时评)--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双面局长""变脸"是谁提供"技术支持"--观点--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