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触屏ic多少钱:单之蔷:发现荒野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54:44

单之蔷:发现荒野之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15:30 SMG《深度105》 单之蔷

  SMG《深度105》2007年11月5日播出:“非常道:单之蔷——发现荒野之美”,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非常道,非常人物,非常观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就要给你介绍一个行几十万里路的人,他就是单之蔷先生。单先生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执行总编,借工作之便,他行遍天下,涉足八荒。不过其中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地方,还是中国西部的荒野。荒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人类究竟该如何对待荒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单之蔷的非常道。

  (让荒野能够始终在中国存在,这是我的愿望。)

  (你看风景就是看你自己,你有多丰富,这个世界有多精彩。)

  【西部——未发现的景观】

  中国有许许多多非常美的景观,就是由于我们文化没有建构起来这种景观,所以这些景观一直进入不了主流的视野。我们到庐山一看这瀑布这么美,一到西湖一看,西湖这么美,无非是经过千百年来,我们文人墨客不断地通过诗词书画,通过文化建构起来的,景观是一种文化,它不是说我们就天生就能认识它,天生就觉得它美,不是这样的。必须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工作去建构这种景观,就是告诉人家这是什么东西,你首先得有一个概念称呼它,比如冰瀑布,过去没有这个词,我们现在创造一个词。我在藏中南地区和横断山区,比如说海螺沟的这种大冰瀑布,那这个落差是一千多米,这个宽度也都是一、两千米,甚至比世界上最大的那个瀑布,还要壮观,就它的宽度和高度。这种冰瀑布的景观一定是中国最美的景观,但是很多人认识不到它的美,需要我们重新去努力去建构,就像当年李白建构庐山瀑布,像苏东坡和白居易说那个西湖一样。

  【雪山是最美的风景】

  我们国家的西部的一些景观,它就是一种压倒性的,就是那种野牛式的感觉,你在它面前会感到你的渺小,对这样的景观,你只有赞叹和欣赏,比如说那种雪山,那种冰川。我知道毛泽东,我说他是中国欣赏雪山冰川第一人,那就是横空出世,莽昆仑,那个气势简直就是,那就是完全是另一个境界了,雪山冰川实际是我们中国一个最精美的,最罕见的世界级的景观。雪山在过去登不上去,充满了很多想像。我们东部的这些山你可以登上去,比如泰山,像杜甫什么都是"一览众山小",他都能登临其上,所以,在东部许多山你是无法产生神的理念,但是你要是昆仑什么的,是

神话的摇篮,可以把无数的想像,各种神话故事,无论怎么离奇,怎么瑰丽都可以放在里头,它给你这样的空间,你只能是可望不可即,所以我觉得西部的景观,能让你产生很神奇的感觉,产生那种有关神的想像,很多人我看一写雪山,好象到了天堂的门口,都是这种感觉。

  【零距离接触冰塔林】

  不停出去,到大自然当中去,据我所知,中绒布冰川的冰塔林应该说是中国或者是世界最壮丽的冰塔林,好象没有哪个地方能超越它,至少现在看来,那么就珠峰这一带就这个冰川,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景观是非常珍惜的,所以非常值得去把它的真面目披露给读者,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次考察,然后就直奔绒布冰川,当然是很危险的,比如说冰川上,它就是一个个冰湖,融化了形成冰湖,你一脚下去了,掉在冰湖里肯定没命,上不来的,由于我们的求知心切,还是去了。你要到那个冰川你就知道,那个冰川往下切,两边都是非常陡峭的,有的地方都是两三百米的感觉,你要看了以后,你看一下就明白,你下去不可能再上来,你上来简直太恐怖了,那个高海拔地区,走平道感觉还可以,就是只要一上坡,恶心,心怦怦地跳,要跳出来的感觉,因为什么,它那个缺氧,当时我是背摄影包,我记得里面就两罐可乐,然后下去了,下去顺着那个冰川一直往下走,我就进到冰塔林里,简直兴奋极了,就是因为你到底下才能看到冰塔林是非常壮丽的。

  【珠峰比我“矮”】

  当时我站在冰塔林照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太偶然了,我都没抱任何希望,那张照片后来登出来以后,很多人看了,引起特别羡慕,特别欣赏的那种感觉,那张照片就是我那个藏族向导给照的,因为他会不会照相我根本不知道的,而且是偶然在什么程度,因为我是在那个冰塔林里面使用电脑,有人看了以后说我作秀,有必要在冰塔林里使用

笔记本电脑吗?太装腔作势了,但他不知道,实际我是拿个
数码相机,那么我在冰塔林里面就照满了,就倒照片,赶紧把电脑放上去倒相片,这时候我看那向导闲着没事,我就把相机给他,我说你给我照一张,没想到他照一张,这张照片照得特别特别好,现在也是我所有照片当中我最欣赏的一张照片,因为这边是蓝幽幽的冰塔,这边都是,我就在那个冰塔林里边,背后就是珠峰,珠峰甚至比我还矮,就这样一张照片.

  【城市与荒野的和谐】

  我们中国古代文化都讲究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很少有征服的态度,但是西方的文化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走的这样一条道路,就是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征服自然,开发自然,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搞得是越来越紧张。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剩下的这个所谓的荒野太少太少了,我认为现在强调的只能是保护,就是保持它原来的状态,就是一种最好的一种,我认为是一种最好的一个想法了,就是不要再去改变它了,比如上海,上海周边非常幸运,我们做过一期崇明岛,崇明岛好像是东滩,那就是一块荒野,当时我想写一个题目,就是《荒野就在上海边》,很珍贵,很神奇,它能跟大上海构成强烈的对比,我庆幸的是我们中国还有一些这样的荒野,比如说可可西里,比如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整个沙漠,还有青藏高原的比如说阿里地区,羌塘地区,我想如果在今天,我们讲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就是保持自然的这个原始状态,让荒野能够始终在中国存在,这是我的愿望。

  【主持人 李涛】让荒野始终存在,这是单之蔷的愿望,也是我们对环境的共同期待。当然了,也有人批评单之蔷,认为他和他的那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其实并不关心环境,他们所关心的不过是风景罢了。甚至有人说,《中国国家地理》不过是本旅游杂志,他们喜欢荒野,说白了是看厌了钢筋水泥,于是就想到荒野看点不一样的。对于这种观点,我的看法是,不管大家的动机是什么,关注了最重要,至少可以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没办法,实在是人类的功利心太重了——看到山,我们就想用它开矿;看到水,我们就想用它发点电,看到草原,就想养牛、养羊,久而久之,你说这生态能不发生变化吗?前两天,上海有位记者采访了全球环保组织的老祖宗——罗马俱乐部,而罗马俱乐部的秘书长,科学家丹尼斯•梅多斯则是语出惊人:丹尼斯•梅多斯表示,1972年他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在2015年”的预测依然有效,“根据计算机模型的计算,在最悲观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于2015年终结”。说实话,我是从不相信这种危言耸听的预言的,但是这30年来全球环境的恶化,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这也是为什么那本有点杞人忧天的书能够在全世界卖出3000多万本原因。

  说到这,我觉得《增长的极限》这个书名起的很好,你看这个增长的“增”字,一边是个土,一边是个曾经的曾字,这就说我们的很多增长其实都是用我们曾经拥有的土地、荒野换来的,这样的增长当然是不可持续的。而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建设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