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式冷水机组:大讲堂:单之蔷讲青藏线壮观美景(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10:54

大讲堂:单之蔷讲青藏线壮观美景(实录)

http://www.dili360.com 20时间:1月8日 19:00—21:00

  地点:中科院地理所2段6层报告厅

  主讲人: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他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冰川、西夏邦马峰、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秦岭、长江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亲历过许多艰险,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主讲内容:

  青藏线从西宁到拉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观以水平分布为主。就地貌而言,这里有高山、河谷、盆地、高原;就植被而言,这里经过了五种植被区域……那么,此次讲座让我们在单老师的带领下,在青藏线上向前看、左右看,看辽阔、看苍茫,深入了解青藏沿线的壮观美景。

  以下是现场直播实录:

  单之蔷: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参加今天的讲座,我想现在是北京最冷的时候,今天能来这么多人,我还是非常欣慰,在开始演讲之前,先说一下感想,实际上今天大家来到这个地方,是研究青藏高原,可以说是中国,也是世界研究青藏高原的一个圣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后来和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合并地理科学研究所,实质上这是科学家多年做的重要工作——工业考察青藏高原,有一大批科学家终身献身青藏科考的事业,这个院里集中了我们最优秀的科学家,他们是研究青藏高原的先驱,据说研究青藏高原有关的院士就出了40多个,我们所就有10个院士,一些院士都是研究青藏高原卓有成效,获得了院士的称号,这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点。

  在这样一个地方,我来讲青藏线,我觉得的确是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因为我们这个所的副所长葛老师就是做青藏铁路的旅游规划的,郑院士一直是青藏科考队的副队长,主持青藏科考的事业,各个研究室的一些主任老师都是这方面的权威。今天为什么我站在这儿演讲,我的助手说,咱们讲这个行吗?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首先我们是从媒体的角度,再一个,我是从景观的角度介绍青藏线,而且我做得这个工作是科学家不便于做的工作,因为科学家是把科研推向更高的台阶,我是把青藏高原介绍给普通公众,青藏高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257万平方公里,接近国土面积的1/4,我们作为中国的公民,应该要了解它。下面就开始演讲!

  我的演讲主要是这样几个部分,实际上我讲的就是两个部分,一个是介绍一下青藏线,沿线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和什么样的景观,景观集中在哪几个区域。这是一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我把青藏线和川藏线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加深对青藏线的认识,这是主要的框架。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概念,我提前理一下。我们要认识青藏线,首先要对中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个框架是什么呢?就是一线三区的概念,青藏线实际上主要穿过青海,从西宁到拉萨,主要是经过青海。认识青藏线,也就是认识青海,我们把青海了解了,也就认识了青藏线沿线的风景。青海我有个概括,我觉得是我们《中国国家地理》的独创。当时我们做青藏专辑的时候,我们把这个话打在封面上,据说这句话得到了青海省领导和公众的高度认可,对内地像边疆,对边疆像内地。到了格尔木,有一半归西藏管,西藏把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大本营,许多办事处设在青海。对西藏而言,青海的格尔木就是他们的内地,对内地的人来说,一说青海,觉得跟西藏差不多,所以这个话是对区位、在人们心目中间简略的概括。

  还有青海的三张脸,青海省是有三个部分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东部季风区,降雨量农业生产都很不错,主要在河湟谷地,黄河和湟水,湟水流到西宁,从兰州汇入黄河,湟水和黄河形成一个富饶的三角区。这个三角区是青海省最富饶的地方,青海省的人口高度集中在东部,也就是河湟谷地,而且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区域,一到西部,就几乎人烟稀少,这是青海的特点。

  我觉得了解青藏线,很多人是从想了解中国的角度,或者旅游的角度出发的。它的风景怎么理解,我的概括就是,青藏线风景不在铁路边,你不要期望坐着火车会看到壮观的风景,这个是不可能的。铁路修建的时候不能为了看风景,当目的多了的时候,修建考虑的象征意义就要大于实际意义,它象征着祖国的统一。那个铁路肯定是赔钱,但是一定要修,火车一通到拉萨,统一的感觉太强了。公路不算,自古以来就有公路,铁路是归中央、铁道部集中管理。公路可不一样,公路上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所以青藏线是为了祖国的统一,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所以不会为了看风景而修。所以铁路修在了最容易修建的地方,成本最低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是风景所在的地方,所以大家不要期望坐着火车会看到风景,风景不在铁路边,但是的确有风景,但是必须离开铁路。

  西宁的周边、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念青唐古拉山,还有一个拉萨周边,如果你真要想看风景,你可以奔向这几个地方。这是核心概念。

  青藏线和川藏线比较,大家可以把纷纭杂乱的信息归类,你会迅速掌握青藏线和川藏线的要害,这是我的一个概括。我想有许多研究青藏高原的老师,也可能对这个观点不赞成,但是我觉得这个无所谓,因为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有这样一个模型,比没有模型要好。我认为看东西,绝对不是视网膜成像,就是你看到的东西,基本上是你知道的东西。如果你头脑中没有一个猜想,或者没有一个模型,你会对你见到的东西视而不见。比如一个航天飞机,原始人部落就是看不懂,你没有先行的概念,没有模型,你期望那些景观跑到你脑子里,那是不可能的。青藏线是要看湖泊的地方,川藏线看不到湖,虽然也有湖,比如眼镜湖,但是没有办法跟青藏线比。

  青藏线看草原,川藏线就是看森林。还有一个,你要看这种特别险峻高大的山,甚至像泰山的感觉,那种山要到青藏线看。青藏线很多山都是像丘陵一样,远远地看就是一个微微的起伏,山相对高度不大,甚至珠峰,珠峰一到大本营,就是5200米、5300米,珠峰是8843米,相对高度也就是3000米。川藏线上相对高度三四千米的山太多了,有的七千多米,川藏线看山,看不到险峻的山。

  在青藏线上看冰川是大陆型的冰川,川藏线是看海洋型的冰川,还有一个概念,川藏线是从青藏高原的边缘通过,青藏线从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通过。

  我们看这张图,这线从黑龙江的黑河、瑷珲到云南的腾冲,把中国分成两个部分。西部是占我们国土的64%,东部占我们国土的36%,人口却倒过来了,差距十分巨大。西部国土虽然占64%,但是人口只占4%,东部虽然领土是国土面积36%,但是人口占96%。西部地广人稀,东部稠密,人口高度的集中。

  这些点是什么呢?这些点是我们国家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咱们中国最美的风景,国务院批准的,把它在地图上标出来。标出来竟是这样,这条线是后来加上去的,特别令人惊讶!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基本都在这个线东部,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部没有什么风景。我们今天恰恰讲这样一条线,那么看什么风景呢?这条线,这样的风景分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谁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把自己那个地方说成最好的,如果你把GDP的产值和铁路网的密度画出来,跟这些风景都有一致的地方,而且铁路网、公路网越密的地方,风景越多。

  事实不是这样,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地方,风景就多?应该是相反的,因为人类是先抢占平原和盆地,这些地方都是很富饶的,特别适合农业生产。人类首先要占据平原和盆地,东部地区就是平原和盆地多,四川盆地、关中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带,这些地方肯定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特别适合农业生产。而就自然景观而言,不应该是这样的。平原和盆地有什么风景啊?造成这种情况就是话语权的问题,风景也是一种人类文化、人类生产。因为风景是一个符号,我们谈论一个东西的时候,实际谈论的是东西的符号,究竟这个东西是什么,实际上我们还是不知道。康德的观点说是一个物质体,有一派哲学是不可知论,还有一派哲学说是建构论,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靠人类文化去建构了。

  大家知道了话语权的问题,谁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把自己的地方说成是美的。最近我对话语权特别有体会,现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行量很大,有影响力,就有话语权了,我们就可以说什么。别人就不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就按照我们的意思来理解。我们说东北是马蹄形的富饶,如果我们打上这样一个话,别人就要琢磨,觉得我们说的有道理,的确东北是一个马蹄形,马蹄形的富饶,他就会这样理解,这就是话语权的问题。  比如邓小平到南方南巡,说你们要快一点,就一句话,就被打到头条上。一个普通人、一个省长说你们要快一点,人家不明白什么意思,话语权的问题说明了人类的知识就是和权力结伴而行的。知识是权力的姊妹,他们是联袂性的,知识是权力建构起来的。

  既然知识是权力建构的,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颠覆的。因为它是跟权力有关的啊,并不跟真理有关,并不跟客观性有关。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就是在建构。国务院不是说这边是风景名胜区吗?我们偏偏说那边风景好,我们要建构这个地方的风景。你看了这个图以后,你就觉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完全有一种责任和使命要建构这个区域的风景。中国不能只这一半美,这一半不美啊!老外去旅游,喜欢照着世界遗产名录去旅游。我觉得世界遗产名录谈不上客观性,但是说的东西基本上还是可看的,但是不会有公平性,那个东西也是谁有话语权,谁就上名录多。但是老外拿着这个东西去看,照着这个名录来中国旅游,显然照着这个名录旅游是不行的。因为他得到的印象会觉得中国是一个三四流的国家,实际上我们中国的风景应该说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没有什么国家能比。俄罗斯能比吗?俄罗斯基本上都是平的,加拿大基本上都是冰天雪地,美国离中国也差点,我觉得其他的小国就更不能比了,荷兰根本没法比。

  所以我觉得,这个名录会给外国人造成误解,所以我们有责任建构这个地方的风景,今天我们的讲座就是要建构这个地区的风景,当然我们仅仅涉及青藏线。

  这是一个耕地的分布,这边都是耕地,这边很少,如果大家去看风景,就看耕地去了。

  这也是一个农牧交错带。

  冰川基本上都是在这边,当然冰川也是壮观的风景了,看了刚才这几张图,我觉得大家要有一个概念,你要记住这条线,这条线对中国太重要了,实际上这条线对我们理解其他诸多问题都是有帮助的,如果说你看到的风景,在这条线的西部,基本上是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用苍茫、辽阔、雄浑等词来形容,搞旅游的人说这是犷景,那个是幽景。

  我说这条线把中国分成两部分,这边的景观有一种裸体的美,这边很多都是穿衣服的,因为这边的降雨量大,所以它的土地和山都有植被覆盖。但是这边的风景,由于降雨量稀少,很多土地都是裸露的,过去人们不欣赏没有植被的风景,这个完全是文化建构的问题。过去我们生活在东部季风区,我们看到的风景都是有植被的、森林茂密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西部是劣地,这完全是一个文化建构的问题,不能说裸露的风景就不美。我昨天刚看了一组片子,新疆的奇台的一个地方全是裸露的,一会儿是红的戈壁,一会儿是彩丘,那种美非常震撼,它把大地的肌理,裸体都展示出来,你可以看到地球各种微妙的运动过程。有一个地理学家戴维斯,就是到了我国西北地区,才创立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侵蚀大循环理论。这个理论很好地揭示了地球上地貌的运动,对我们理解风景也很有用。它说,地球有两种运动,一种运动是地球内部的力量要把地球弄得坑凹不平——造山。还有一个力量要把地球内部造的山削平。比如石头的风化、瓦解,河流往下切。峡谷是一个V字形,随着切得越来越深,崖壁由于重力作用不断崩塌,最后这个V字形变得很缓,崖壁不那么陡峭了,这时候峡谷和河流进入壮年期,这样一个峡谷就被夷平了,然后进入了老年期,这个河流的生命就结束了。

  戴维斯为什么发明这种理论?就是在西北观察到这种现象,如果在这个区域,看到满山的树,就得不到这个理论。

  我们要理解中国,要有三个大区的概念,即中国分成三个大区。开始的时候,地理学家把中国分成七个区,看中国什么地方性质相似就分成一个区,这是最早罗开富先生1954年对中国自然进行的划分,划了七个区,这个基本上河北干旱区,这是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康滇区。

  现在划分为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对我们理解风景特别的重要。这样有一个简略的概括,我们不谈地球内部的力量,只谈外部的力量怎么塑造风景,这个区域的风景很多跟风有关,就是风吹出来的风景。比如沙漠就是风吹的,还有一种魔鬼城是风蚀地貌,风把这些东西运走了,就形成了敦煌、柴达木盆地,克拉玛依一代,都是风吹出来的风景。青藏高原是冰雪塑造的风景,这个区域的风景有很多是跟流水有关。这个区域降水丰富,很多山、峡谷都是河流切割出来的,庐山、雁荡山这样一些风景都是河流千千万万年以来不断工作塑造出来的。这是三个大区的概念。

  现在我们讲到青藏线。大家看,从西宁这么过来一直到拉萨,这是青藏线。刚才我们讲到中国有三个大区,我们有一种观点,青藏线穿越了中国三大区,青藏线把中国三个区都经过了,而川藏线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看,这是一个局部地区了,如果把刚才三个区这样划,青藏线不经过东部季风区,西宁不在东部季风区,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祁连山、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划到青藏高原里,主流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这样划的,但是这个划法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可以用别的划法。

  比如我说,我说青藏线经过三大区,所以青藏线非常不得了,我就寻找证据,我一看主流科学家这么分,没戏了,青藏铁路就在青藏高原上跑,哪都没有去。知识是建构的,虽然主流科学家都这样分,但是终于有一个科学家不这样分。他把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阿尔金山分到西北干旱区。有骆驼的地方怎么会是青藏高原呢?而且耐旱的植物也是青藏高原的,青藏高原耐寒、抗风。我一看这个观点特别好,这样一分,青藏线就经过三大区,我还是采用他的观点。

  这个就不行,火车这么一走,就在青藏高原上走。这个就是这样分的,西宁已经在东部季风区了,火车出发,不是从季风区出发,这样走,进到了西北干旱区,到了格尔木,走向青藏高原,所以青藏线就经过了三大自然区。所以我说知识是靠建构,靠话语权建构的,我想这样划,我这样论证,而且最后论证成功了。

  咱们所有很多科学家根本不同意我的划分,他们说这个线应该放在这儿,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在兰州,但是我们这么划以后,我们就可以把青海湖说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点,我们说青海湖是中国美丽的湖。

  我发现这样就把青海湖划到东部季风区来了。我记得我写的文章提到日月山是这个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我又让编辑把线划在日月山了,因为那条线究竟划在青海湖的西边还是东边,完全是话语权的问题,完全是一个自然界的过程,是逐渐过渡的,不可能有个确凿的线。我们把青藏线的观点建立起来了,我们说青藏线经过了中国三大自然区,所以走青藏线就等于把中国看了,所以这个观点是这样得出来的。

  接下来我说青藏线有哪些景观。我们一个一个数。第一个就是西宁周边,我觉得青海湖可以不算在这里,走青藏线,首先在西宁停一下,不能直接上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走得太快,受不了,你到青藏线旅游,应该是阶梯式的。据说青藏线开通以后,出了很多事故,你不能从低海拔的地区直奔高海拔的地区,你要在西宁停留一下,西宁海拔两千多,柴达木盆地是2800米。我去过坎布拉,值得一去,马家窑也值得一去,这儿完全是一个雪山了,没有冰川了,这些地方有很多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县油菜花特别多,也值得一看,这个是坎布拉的丹霞地貌。

  塔尔寺在西宁周边,有酥油花,壁画,堆绣。

  这是祁连山,你要走青藏线,完全可以看祁连山,祁连山非常壮观,你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祁连山就是一条线,实际上祁连山基本上是东北走向,或者说是西北—东南走向,沿线长800公里,南北宽度200公里,就是一片茫茫的崇山峻岭,根本不是一条线。大家看有这么多山,有一个山叫扁都口,一上去千山万山扑面而来。我觉得看祁连山很有意思,基本都叫什么南山,这又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因为这里大部分人都来自北边,所以称它南山。只有来自北边的人才命名南山的,还是北边人的话语权大。柴达木盆地过去是一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他们没有影响力,不能为这个山命名。我觉得,祁连山也是中国的一个象征,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东部是东部季风区,西部是西北干旱区,中部很像青藏高原。它是这样的,东部是季风可以吹到的地方,森林茂密。还有湟水这个地方去的话,跟东部地区没有什么差别。这个中部,周围全是山峰,有冰山、冰貌,非常像青藏高原,这个西部特别干旱。这儿的起名方法比较简单,大柴旦、小柴旦什么的。

  这个是祁连山永久性冰川。

  这是祁连县,他们叫做牛心山,县城就在下面,等于是东部季风区吹到这儿,就没有力量了,这是祁连山的西部,大地完全是裸露的,是典型的西北干旱区的荒漠景观。

  这是祁连县,很像东部地区,油菜花长势良好。

  这个是一个草原大道,就是从青海湖边上有一个叫做海晏的地方,祁连县,非常的美丽,我起名叫草原大道。有一个地方叫金银滩,就是王洛宾写《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地方,草原大道非常美。

  这个区域到处都有古城,县城的体育场就建在一个古城里面,历史上战争很频繁,一会儿是蒙古族来了,一会是吐蕃来了,鲜卑、匈奴都有,这个地方的历史像一团乱麻,历史上汉民族的统治界限基本上以青海湖为界。 青海有很发达的农业区,而且这个农业区不是现在才有的,在新石器、旧石器时代已经很发达了。这个是黄河谷底,黄河在这个区域水还是清的,黄河在这个地区流淌,一会儿一个盆地一个峡谷,每个盆地都是人类居住的好地方,都是特别适合农业生产的。

  这是湟水流域,湟水流域真是人类生活的沃土,在那个地方,突然进入湟水,农业一下就发达起来了,你就看不到牧业的情形了。

  这是柳湾彩陶,发现了15000件彩陶,这是全国哪个地方都不可能有的,这是5千年前的。说明青海的湟水流域和黄河谷底是人类文明非常发达的地方,人类文明至少可以再往前推2千年。我认为,中国人和中国的文明很可能就是从干旱区发展起来的,我们老家是东北,我觉得东北是不可能有早期文明的,因为东北一到冬天就是大雪,降水丰富,你要发展牧业肯定不行,青海这地方不一样,干旱,一到冬天,草原一片金黄,牛羊照样吃,如果下雪,牛羊就要抢救了。

  这是第二个景观中心—青海湖,其实青海湖,我们把它评为中国最美的湖,首先它面积巨大,有枯水期和丰水期,4500平方公里,可以跟洞庭湖、鄱阳湖比。欣赏一个湖美不美,主要是湖水的颜色。我去加拿大看到路易斯湖,那个湖就像翡翠一样,碧绿碧绿的。这样讲,我们东部地区的湖就谈不上美了,一片浑黄,而且水深也不够,青海湖是非常值得欣赏的,湖水永远碧蓝碧蓝,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天气,颜色会有变化,但是总之是一片碧蓝。

  这个是鸟岛。

  这是青海湖,这是青海湖的夏季,我刚才说把青海湖算在东部季风区是完全有道理的。这是油菜花,油菜花是农业生产。这是青海湖的冬季,草地一片金黄,冬天就是这样,像黄金一样,特别诱人。

  这是布哈河汇入青海湖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水是淡水,冬天羊要喝水,牧民赶着羊来喝水,羊很自觉,都知道排队。

  这是我们认为的青藏线经过的东部季风区。大家去青藏线,在西宁要停一下,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一下。

  下面我们介绍黄色区域,这个黄色区域就是青海的西北干旱区,主要是指柴达木盆地。因为阿尔金山属于界山,既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也是新疆和青海的界山。祁连山也是一半一半,青海一半,甘肃一半,不过青海占的多。这是柴达木盆地的景观,这是典型的西北干旱区的景象,这个地方是从敦煌坐车向南穿越山口的。

  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时候,一看柴达木盆地这么多骆驼,就征集骆驼运设备上青藏高原,最后发现骆驼一匹匹死了,最后才知道骆驼上不了青藏高原,结果就改用牦牛。所以柴达木盆地是西北干旱区,还是有实际意义的,柴达木盆地不是青藏高原,而是西北干旱区。如果把柴达木盆地算作青藏高原的话,主要是因为它高和冷,因为它的平均海拔有2800米。

  这个是德令哈,这个地方,我们那次去柴达木盆地,回来的那个晚上就发生了故事。我们开车的是摄影师,半夜一点多钟,他以100迈的速度行驶,他看到前面有一个大土堆,这个车一下撞到那个大土堆上了。我坐在副驾驶位置,系了安全带,把安全带都撞开了,当时的方向盘也歪了。这个地方特别坑人,从德令哈一出发,60公里全是柏油路,到了这个地方,突然一个大土堆,没有任何牌子告诉你怎么样,一打电话,修车的、拖车的全来了,拖车要1300元,我发现警察不对劲,要我们交钱、罚款,意思是我们把路撞坏了。最后,我们逃离了那个地方。据说之前,这个地方死过三个人,如果摄影师不能拐着的话,就完了,肯定要翻下去,这个司机太厉害了,就对着大土堆上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陷阱,为什么不立一个牌子呢?

  这个是柴达木盆地的石油队伍留下的房子,如果这个地方不采石油,真是没法呆,根本没有任何水,现在这是一种景观了。

  这是我说的雅丹,可以看出风向,风还是沿着这个风向吹的。这圆圆的,证明这个地方的风是变化的,也可能吹到沙漠去,也可能吹到黄土高原。这些土里经常有盐的结晶。

  这个地区有大片的雅丹,我觉得这个地区也是一个特别壮观的雅丹区,但是很少有人去,这个地方很少有人考察过。

  我们三个坐车去了,我们沿着阿尔金山的南麓奔,这一道什么雅丹都没有看到,但是我觉得这个地方有雅丹,所以我坚信这个地方有壮观的雅丹,所以我就找。我们穿越雅丹群奔向南端,摄影师是张超音,他不高兴,但是我坚持要走,最后我们果真看到了雅丹群,这个地方在过去也是进去就出不来的,很容易出事的地方。据说杨虎城的孙女进去找石油就牺牲在这里。当然我们进去了,我们一个小时就穿过去了,到了114国道,发现国道全是流沙,没有办法走,而且一个加油站也没有。后来剩下最后一滴油的时候,碰到了石油的队伍。等我们出去以后发现那条国道废弃了,但是地图上没有标识,人去了很容易出事。

  这是盐湖,这是东台吉乃尔盐湖,这个是察尔汗盐湖,盐花也是很美的地貌,有各种各样形状。在这里我想尝一尝盐是不是咸的,一试果然是咸的!

  这里一片洁白,就在东台吉乃尔盐湖。柴达木盆地盐湖很富饶,这个是钾盐、氯化钾,农民很需求这个肥料,这个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青海钾盐盐湖公司,资源非常丰富。

  在青藏线上要上青藏高原了。青藏高原是蓝色区域,从格尔木开始,翻越昆仑山进入青藏高原,我觉得越来越精彩。景观中心是可可西里,这是青藏线最重要的景观,你想了解青藏高原,一定要去可可西里,因为可可西里最能揭示青藏高原的特点,你应该找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就是布喀达坂峰。可可西里不仅不是荒漠,而且是中国的水乡,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这是我们奔向可可西里的路途,这里没有路,你走到那儿,哪儿就是路,这是李炳元老师,他曾经带队考察可可西里两次,这次我们去,他是我们的科学顾问。

  这是可可西里太阳湖边上的一个山脉和主峰,你得找到任何可以依托的山坳,就是一片荒漠,四周都是平的,这个是青藏高原的一个特点,地上有荒漠草原,有各种各样的小草。电影上说这个是可可西里是瞎说的,可可西里没有沙漠,沙漠不可能陷人,从来没有陷人的沙漠,何况可可西里是冻土区,连一个铆钉都扎不进去,这个才是典型的可可西里。所以电影上不真实。拍电影是在阿尔金山拍的,跟可可西里是两回事。

  这个湖,湖边的水有些淡水就要冻,就是半冻不冻的状态,这个水也是咸的,特别咸。这个是布喀达坂峰,这是一个山峰群,我这张照片是看温泉的,这个地方有雪峰、冰川、温泉,脚根本不敢放进这个温泉去,90多度,大约有200多个温泉,我们张主任想去考察,但是这里很危险,地底下是热的,一点不坚固,车不断往里陷,我们好不容易才把车拽出来。

  这是布喀达坂峰脚下的冰川,这是主冰川,我们上去了。这个是冻土地貌,一个个像多边形。这是冻拔石,一冻一膨胀,石头就高了,但是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又融化,底下的空隙落不回去。每天一冻就涨,最后石头就出来了,也叫冻胀笋。这是中国冻土区的图,蓝色的都是永久冻土区,一两米永远是冻土,就是冻冰的状态。这是一个冻胀丘,这是冻胀笋,这是一个个石环。

  我们把青藏线介绍完了。除了可可西里以外,接下来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湖,那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念青唐古拉山是一个壮观的大山,纳木错湖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湖,那个湖人文景观很好,非常值得一看。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七千多米,我觉得那也是一个景观中心。这个是纳木措湖。

  接下来我们把青藏线和川藏线进行比较,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一个结构当中,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在我们人类的知识结构或者符号系统中占一部分。在结构当中,你能能够把它认识得很清楚,因此把青藏线和川藏线进行比较,是加深对青藏线印象的很好方法。

  青藏线的山,虽然有时候像一个小土包,但是可以比泰山高,绝对高度高,海拔高度高,是从海平面算的,我们国家是从黄海算,青藏高原是从4500米以上的,小土包也是4500米以上。日月山是青藏线上从西宁到青海湖进入柴达木盆地必经的山。这个山是农耕地和牧业区的分界线,季风的西界、内外流河的分界,这个山在人文景观上也是一个现象。一过这个山,就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唐代就是吐蕃文化,文成公主一过这个山就流眼泪了,因为再也看到到熟悉的景象了,没有种地的了,只有放牧的了。她从西安出发,到了这里感觉真是远离家乡了,据说她来到这个地方非常痛苦,这个山就是纪念文成公主的山。

  有一个二郎山跟日月山很相像,一过这个山,也跟日月山差不多,也进入了少数民族文化区。这也是一个季风的分界线,这个是可可西里,就是我说的布咔达坂峰,我觉得这个峰特别壮观,一条条冰川流出来,前面有一个太阳湖,太阳湖是一个淡水,再往南边有可可西里湖,整个是一个湖泊围绕的,冰川也是很丰富的,这样的冰川大家可以看到,有象牙的感觉。

  这个是我们的研究员在GPS定位,想测量冰川是前进还是后退,这些点据说是蒸发的原因,就是从冰直接变成气,不变成水,就蒸发了。

  我们是5月1号左右在这里的,这种赤麻鸭就出现了。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是长江源,大家看青藏线,这个是长江源头。关于长江源头是有争论的,关于河的源头也争论不休,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有的以长短论,有的以水量论,还有的以方向论,总之当曲也是一个源头。我们说的是楚玛尔河,我们认为长江的发源地是沱沱河,这是过了一个达尔曲的河,看着不深,但是很难过。我们的车一出来,有一条小河,这个大卡车就陷进去了,这个车很高,四川省探险队组织了一个车队在后面,一看我们到那儿车就陷住了,他们全部打道回府了,我们最后把我们的车拽出来,我们找到前面有一个地方,我们过去了。

  这是两个姑娘放的牦牛,见到我们吓得没命地跑,本来那天我们想借宿,结果人家跑了,我们为了让两个逃跑的姑娘回来就只好把车开出去很远。

  这个牦牛头是路标,告诉你怎么走。

  这个是格拉丹东的雪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部,这是青藏高原。山的感觉就是缓缓在远方起伏,跟东部地区的川藏山完全不一样,这个是雀莫山,这个是雀莫湖。

  我们后面的车以为这个是长江源,忙着下来灌水,后来说不对,赶紧撤下来继续追我们,有一个车追上了,有一个车没追上。

  这个地方野生动物特别多。这是长江源的冰川,这就是长江的源头。

  这是走近拍的。那天我的车到了,但是不能接近,我想,我既然到了长江源,一定要手摸到长江源,明天他们肯定不会徒步走。那天晚上,我研究研究,自己走,终于走到了,在这个地方坐了一会儿,接着就是狂风暴雪,看不见路了。我们的同事冒着风雪来接我,我很感动。  

  这是有人家住的,幸亏有人家,我们进去的时候,他们有那种小锁,人可以随时来,一拧就进去了,什么都有。一个猎枪挂在那儿,牛粪特别多,大米什么都有,我们那天像住在五星级宾馆一样,临走的时候,我们给他们留下了很多大米和一些钱,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长江源头第一家。

  他们有信仰,有佛珠,这儿有小孩画的画,画的是牦牛。

  这个是长江源头旁边的另外一条冰川,这个冰川也很壮观,但是不是长江源头的冰川,我们连去一下的愿望都没有。

  大家再看黄河源,这个就是高原红了,根本看不见眼睛在哪儿,比非洲黑人还要黑,这是黄河源头的两个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我看一个放牦牛、放羊的小女孩,我觉得她很不容易。我把我的钱全给她了,后来我觉得她比我富有多了,你想,一个牦牛值多少钱啊?

  俄罗斯有一个探险家曾经到过这里,把这两个湖起名为俄罗斯的名字,还打死40多个藏民,我很反感。

  这是在纳木措湖远望,我们欣赏这个湖水。曾经有一个湖泊学家,做过一个色谱,他发现湖水的颜色很多,让人难以想像。大家看纳木错,纳木错被当作神山圣湖之一,很多藏民要转这个湖的。这个是当雄县,当雄草原很美丽,特别有田园风光的感觉,过了当雄,快到拉萨,你一定要去羊八井,温泉的游泳池特别好,走青藏线特别疲劳,你到羊八井,一泡温泉,疲惫顿消。

  拉萨周边就不需要讲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大昭寺的宗教,连狗都会做顶礼膜拜。  我们把青藏线的沿线景观看了一下,下面就是比较了,第一个比较,青藏线是看湖的。我们比较山,这是川藏线上的贡嘎山,这个贡嘎山太高大了,高7556米。东西南北360度好几个地方,雅江县、泸定县都能看,因为它太高大了,峨嵋山上也能够看到它。

  这个是也拉山,90度的弯有300多个,这个是南迦巴瓦,相对高度七千多米。这个是念青唐古拉山,也是七千多米,但是跟南迦巴瓦不一样,因为它是在高原上面。为什么说青藏线上的山,一个丘陵也比泰山高呢!

  这个是青海湖,一路上有盐湖、咸水湖,各种湖的类型。这个是柴达木盆地。这个湖是淡水湖,这个是咸水湖,我们还在这个湖里吃了大闸蟹呢,它的水有进有出,这个中间有一个湖连着,这个湖只有进没有出,就会变成盐湖。当然咸水湖和盐湖是有区别的,单位水量超过35克的矿物就会盐类析出就是盐湖。

  大家再看,还是湖泊不断,这是念青唐古拉山湖,这是纳木错周围的湖。我们在一般地图上总看到这些图。为什么说可可西里湖是水乡,大家看看很多湖水,而且这些湖非常有文化,我觉得这个是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交汇的地方。这些湖都是蒙古名,有一个霍通诺尔,蒙古族往往叫诺尔,新疆叫错,叫错的肯定是藏族文化影响大的地方,这个湖有意思,叫向阳湖,朝阳湖,这些就是汉族名,这是总参最早派人去勘测,这些湖没有人起名,他们给起的,我认为真正的无人区就是这一带。

  川藏线就是看河流,有人说大渡河峡谷要超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感觉,大渡河整个的感觉都是峡谷,从大金川、小金川都是峡谷,所以大渡河整个都是峡谷,川藏线的六条大江全都是峡谷,所谓看河流,也就是看峡谷,我觉得川藏线的峡谷叫“三江并流”太小了,应该叫“六江并流”,世界最著名的峡谷区,就看话语权了。如果我们在世界遗产有人的话,肯定是世界遗产了,诞生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峡谷区,老外都会来看的。

  这个是雅砻江,很有气魄,就是在锦屏山那个地方,就是在托素湖和可鲁克湖,这是金沙江、这是太阳湖,这是羊卓雍错,这个湖的形状特别奇怪,围着山走,实际上现在是一个水库了。

  还有一个比较说青藏线看草原,川藏线看森林。这些都是各种类型的森林,这是草原,这是温带草原区、高寒草原地带,最后是藏南灌丛草甸,川藏线整个是森林地带。这是详细的植被区划,我们看看具体的怎么穿越的。

  这个是青海湖边的草原,安多的高寒草原,这是荒漠了,可可西里夏天的景象,这是川藏线上的森林,这是雅安的茶园了,看森林是看森林的垂直分布,因为川藏线的山垂直分布很大,森林按照垂直有各种植被的变化,这是波密附近茂盛的森林,全中国没有哪个地方可以超过它,我们想把它说成冰川雨林,有的专家不同意,我们放弃了。

  这个是灌木林的一个景象,这个是比较冰川,我把青藏线的冰川比喻成冰清玉洁的美人,川藏线是挥汗如雨的码头工人。大陆性冰川就是干旱程度不同,这个地区的冰川补给很少,因为降雨少,冰川流动特别慢,对周围的山谷切割的力量弱,流动得快。川藏线的冰川一年流动几百米,青藏线只几米,十几米。川藏线切割得快,冰川就像码头工人一样,要运这些东西。

  大家看青藏线的冰川,这是昆仑,这是马兰冰貌,这是唐古拉山的冰川,这是川藏线上的冰川,这是海螺沟的冰川,切割非常剧烈,像个建筑工地。

  这个冰川有一个剪切线,整整齐齐,这上面全是土,如果没有这个断面的话,看不到冰,张老师说这是冰川,我们说不是,后来一看,的确是冰川。

  这个是亚大陆性的冰川,就是冰峰下面的游牧冰川,它有冰塔林,丰富得少见,冰塔林二三十米高,特别干净。这个景观都非常漂亮,这是珠峰下面的游牧冰川。真是像仙境一样,琼楼玉宇的感觉,有的冰川被晒出蓝幽幽的光。

  我在冰川上打开电脑的照片,有人说这不是作秀吗?其实不是,那时候,我们的相机的卡没有现在这么大,我带着电脑上去,卡满了,我把照片倒到电脑里,我的向导给我来了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放到博客上,有一个人发誓要照这张照片,经过两年的筹备,去了,但是中途放弃了,他的女朋友走不动了,最后被迫撤退,他的照片还是没照成。去这个地方很难的。

  我以前遗憾中国没有肯尼亚,我到了可可西里以后,发现可可西里就是中国的肯尼亚,有很多珍稀动物。我们上秦岭看大熊猫,结果那些人五.一去了秦岭,三四天一个野生动物也看不见,因为都是树,你走到跟前就没有了。那次我去沙捞越,看到树上一响,心想可能是红猩猩,但是根本看不到。野生动物只能到这个地方看,就是裸露的大地,藏羚羊、野牦牛是最典型的,藏羚羊过青藏公路,藏原羚不是藏羚羊。

  我们开车的时候,遇到一个野牦牛,根本不敢动。我们就等着它走了,我们才敢走。

  这是在新青峰下看到的野牦牛,我们接近它们的时候,它们开始聚集在一起了,这是我们五道梁保护群的站长,我跟在他后面。这个时候非常危险,这一百多米,这个野牦牛如果朝我们奔过来,肯定踩成肉酱,我当时说这行吗?他说没事,如果野牦牛过来,咱们就趴在沟里,我一看哪有沟啊?他腰里有一个小手枪,但是有什么用啊?这都是我跟他照的,我离他有50米,这些野牦牛跑了,不是朝我们跑,如果朝我们跑,我们就不能活了,这个是死野牦牛,我们才敢骑着。这两个大牛角,特别珍稀,结果拉到新疆,他们不给我了。

  这个是可可西里的一个熊,就在冰川下面,第二天,我和我们的研究员去看。

  这个是一个狼,它可能有跟人类接触的经验,因为淘金人来过这里,我估计它吃过人扔给他的东西,它看到我们,在水浅的地方过来了,我们给它扔吃的,它就过来吃。

  这是可可西里姑娘见到我们逃跑的情况。我们的系考察在9天的时间里看到藏羚羊23群,288只;野牦牛24群,492头;藏野驴16群,87头;藏原羚10群,32只;狼6只;棕熊2头;狐狸5只。

  这个帐篷特别有艺术性,这个是房子的结构,第一层是牲口,第二层是人,第三层敬神,功能特别多。游牧民族跟牲畜关系亲密无间。

  这是怒江附近东坝附近的房子,这个房子我说有几千平方米,因为它是四层,而且是带天井式的,这个是一妻多夫,四个兄弟娶一个媳妇。

  再继续比下去,青藏线看雪线,川藏线看林线,林线是很神奇的,在这个地方就终止了,这个是沿着山体这样式的终止,这个地方是草,这个是林,这个是邦达草原,有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停止了,这个是林线,这个是灌丛线,这个是林线。我们要有建构的思想,你可以猜想,不断举出各种类型。我可以把川藏线是一个婚姻类型的大道,然后找证据,这个是一妻多夫,一个妻子两个丈夫,这也是一个妻子两个丈夫,这是妈妈,这是两个孩子。这是走婚的地方,这个不是夫妻,这个是哥哥,这个是妹妹,这个女的是走婚的,她不会把走婚的对象带到家来来。这个爬房的是走婚的。

  这个就变了,是一夫多妻了,是在察隅。这大房子的主人是这个,她有四个丈夫,她跟最小的感情深,有一个开小卖店,有两个在外面做生意。这个小丈夫跟她有距离,他就不好意思在一起。

  我们总结,青藏线看湖泊,川藏线看河流,青藏线看草原,川藏线看森林。青藏线看比泰山高的丘陵,川藏线看比珠峰高的山。

  青藏线和川藏线两个珠联璧合,也就是说,你要想真正了解青藏高原,应该是既走青藏线,又走川藏线,或者是从青藏线进从川藏线出,或者川藏线进从青藏线出。

  主持人:我们给一个人提问一个问题的机会。

  提问:感觉西藏条件很艰苦,是很小众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先坐飞机到西藏,再到三江源?

  单之蔷:看风景,交通工具越先进,看到的风景越少。

  主持人:这是我们年前的最后一期讲座,顺祝大家新年快乐,希望大家关注我们二月份的讲座,谢谢各位!

09-01-09 14:09 中国国家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