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之刃英雄女神翻牌:读《对冲基金风云录》书有感:对冲基金,并非仅是勇者的游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6:58
       巴顿·比格斯新书《对冲基金风云录》是一部以发起对冲基金的经过为线索,揭示对冲基金运作内幕,还原对冲基金真相的传奇性著作,同时这部书也堪称为理财百科或理财指南著作。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富人们,怎么做理财规划,选择哪些产品投资才能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曾获得“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称号的巴顿·比格斯写这部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丰富的投资知识、经验既得益于家教——父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家,他从父亲那里接受了系统严格的投资教育,也得益于他的投资实践。利用父亲的关系,他较早且顺利地进入到一些著名的投资公司工作,从业数十年,从基层到高层,当过分析师、公司合伙人、著名投行投资管理主席等。目前,他经营着自已的对冲基金。
      这部书最适宜的读者应该是两类人:一类是富人,一类是对冲基金经理。很多富人虽赚了不少钱,但在私人财富管理方面能力很低,因缺乏基本经验或必要常识致使其投资失败的事例并不少见。他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金融投资。对冲基金发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机制灵活,另一方面得益于富人财富管理有着广阔的市场,然而对冲基金生命周期短、淘汰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促进私人理财管理健康发展,需要对冲基金经理和富人这两类人积极配合、良性互动。也许,这是巴顿·比格斯写本书的目的之一吧。
      事实上,作者只是浮光掠影般地介绍了关于对冲基金方面的一些人和事,用作者的原话说,是“以印象派的眼光扫视这个行业及参与其中的人和事”,读者若带着寻找投资宝典的心理去阅读此书则难免会失望。

      揭开对冲基金神秘面纱

      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一种采用多元化、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保本增值的投资工具。与一般的股票基金不同,它最大的特征是可以买入、卖空,而且通常跨领域投资。简单地说,对冲基金就是基金经理利用市场机会进行委托理财。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进行过这样的理财活动。
      对冲基金一度曾被人们误解。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它的运行方式不理解,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当代一些著名的对冲基金譬如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参与了重要的金融事件如亚洲金融危机,在逐利本能驱驶下它们兴风作浪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
      从凯恩斯开始操作对冲基金到今天,对冲基金已发展成为潮流,在为人瞩目的同时也被人误解。这说明,对冲基金这种理财方式从机制上来说是有生命力的,也说明时至今日,对冲基金已发展到了十分激烈而严酷的地步,它像一个食肉怪兽在全球走动,且在捕获猎物时极其残忍。
      1.对冲基金——不仅仅是勇者的游戏
       对冲基金竞争的残忍性,在同行们看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此部书第一章“投资精英的晚餐会——闯进剌猬丛”告诉我们,同行眼中的对冲基金已经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投资精英聚餐,可不像夜晚灯光那般温馨,天花乱坠的发言,说不定就是陷阱;晚餐也许就是鸿门宴。
      为什么对冲基金会发展到自相残杀的地步呢?原因在于市场机会有限,对冲基金交易策略出现了泡沫现象。作者举例说,不久前一些股市套利型的特定对冲基金还很罕见,市场还不能有效定价,很偶然的原因使得这些基金获得很高回报,但很快大量投资资本和新基金蜂拥而至,结果是市场的定价更有效,高收益现象消失了。这种情形就像更多强壮的马在同池里渴水,所有马分到的水就少了。追着市场热点的尾巴跑必将失败,同业间自然就变成比速度的赛跑了。
      尽管对冲基金不被一些同行看好,但巴顿·比格斯与许多有志者一样没有选择退却,2002年年底至2003年年初,他与两个朋友一起发起了名叫“Traxis”的对冲基金。他是这样认识对冲基金的:那是世界上最好的游戏,我喜欢在这种游戏里竞争。
      是否是最好的游戏,仁智互见,因人而异,但说是勇者的游戏大概不会有异议。对冲基金行业间残酷竞争如两军对垒,勇者胜。巴顿·比格斯愿意做这样的勇者。事实上,所有发起对冲基金的投资经理都算得上这样的勇者。
       要真正成为一名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光有“勇”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一些经验不够丰富、资历不够深的年轻经理人来说,他们常常是有“勇”而无谋,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太多对冲基金倒闭的经验教训加深了巴顿?比格斯对对冲基金运作规律的认识。他谈到为何要选择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30年之后才发起对冲基金时说,这是一个唯一没有年龄优势的行业。作销售或经经人,年轻是优势,作对冲基金经理不是,年轻会被淘汰上年纪也会被淘汰,这个行业只论成败不论资历和年轻。不过,巴顿·比格斯更倾向于认为,资历经验在对冲基金长期发展中的重要。因为他很清楚,经历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大熊市之后,连A·W·琼斯这样的公司都不能存活下来——此前的对冲基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经理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风光已被后来的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特等人抢去,新一代热门人物年纪多在40岁以上。
      发起对冲基金可否视为巴顿·比格斯一生的梦想?答案是肯定的。他讲述了自已的从业经历:接受父亲投资教育,当分析师,成立合伙公司,进入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部,最后发起对冲基金。这个过程有一定必然性,说明一个梦想的实现是漫长而艰苦的。对于一些人离开大公司另立门户的这种现象,巴顿·比格斯如此解释:金钱只是人们离开的部分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另立门户自已作主的愿望。
      2.对冲基金的运作
      无数事例表明,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和成功地经营一家对冲基金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就像成立一家小企业那样简单,注册,找一个办公场地,招包括分析师、交易员在内的几个人,作公关宣传、筹募资金后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然而成功经营一家对冲基金就不那么简单了,它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要求,如发起时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募集资金规模,又如关键期是否能顺利度过等;它还有一些根本性要求,如基金管理者是否是真正的投资人而不是商人,真正的投资人即基金经理,始终是确保基金成功经营的根本。
       对投资者来说,对冲基金是极其诱人的投资产品,它诱人的地方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以专业投资人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收益比较高。有研究表明,至2000年大牛市结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这轮大牛市行情中年均上涨16%,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年均回报13.8%,一般投资者只有7%,而一些好的对冲基金回报高于共同基金,一般投资者投资对冲基金将获得专业投资人水准的收益。巴顿·比格斯在对冲基金路演时为投资者定下这样的回报目标:希望长期回报能够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而波动率可能会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不相上下。另一方面是灵活的赎回机制。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的业绩表现,及时赎回资金来回避风险。你可以在基金缩水严重的时候赎回,也可以在基金业绩大幅上涨后赎回。这种赎回机制对基金经理来说会有一定的压力——既有助于促进业绩稳定提高,也可能缩短基金的生命周期,不少对冲基金就是在投资者赎回风波中关闭的。
      对冲基金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收取固定管理费,一方面是从管理的资金收益中提取20%的利润,有些对冲基金经理的资金可以作为基金一部分,享受投资人的待遇。不难想象,这样的奖励机制会给对冲 基金经理带来怎样的丰厚收入。
      对冲基金有一项“水位线”制度用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优先。如果哪一年对冲基金操作亏钱,不但当年没有利润分成,第二年赚钱也必须补回上年亏损后才有权提取利润。“水位线”是决定对冲基金能否分成的基本条件,执行这项制度对投资人来说才是公平的。
      正如巴顿·比格斯所说,一些优秀人才纷纷发起对冲基金,钱的多少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重要的是能自已作主。这涉及到管理机制问题。对冲基金经理有很大的权力,可以自主决策。对于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来说,决策机制是否灵活是很重要的。一些好的对冲基金,其管理的资金收益高于大型投资管理公司,原因有多方面,而灵活有效的决策机制则是其中之一。与对冲基金比较,巴顿·比格斯认为大公司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制约公司发展,它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限制公司发展,它的创新动力不足,集体决策常常导致投资失误。
      大公司的弊端不仅在于机制,而且还在于它的经营管理者素质。当公司的 管理者不再是创业者的时候,商人最有可能成为管理者,而商人只注重其管理资金的规模,不懂得或不想懂得如何创造出适当的环境为客户创造持续的高回报。只有真正的投资者管理的小型公司才能做到为客户着想,创造出持续的高回报。
      3.基金经理人——对冲基金发展的灵魂
       对冲基金的魅力或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它的机制,而在于对冲基金经理。如果单纯谈对冲基金机制特点,则这本书会乏然无味,事实上,巴顿·比格斯着墨最多的还是对冲基金经理众生相,通过他们的理解感悟折射出行业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心理活动给基金运作带来的具体影响。
      对冲基金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是基金经理人的竞争。基金经理人也称为投资人,巴顿·比格斯把投资人分为三类:少数投资巨星、一些优秀投资人和大量的“赶路者”。大量的对冲基金被淘汰,其主要原因是它们大都由大量的“赶路者”经营。只有那些投资巨星才能确保其经营的对冲基金在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投资巨星是怎样的一些人呢?
      巴顿·比格斯说,投资巨星就是旧日的“马语者”。那些强健的骏马一般都比较有野性,但总还是有少数人能够安抚和制服它们,这些少数人就是“马语者”。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也从来不解释。他说,投资巨星们确实具有某种感知市场的魔力,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凭直觉做出正确的选择。巨星们用真谛和智慧滋养自已的头脑,能感知“近前”就要发生的事,这种能力也称为“天眼”。
      我们能感知巨星们这种能力的存在,但却不知道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因此投资巨星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了解投资巨星与一般投资人之不同,那就是他们特殊的行为习惯或习性。巴顿·比格斯举了一些例子,杰克在管理时间方面非常理性,不让别人浪费他的时间,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挂断电话也是有名的;阿尔法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投资上如此,打高尔夫球亦如此,尽管球艺不高,但他总是刻意打好,对打不好的球耿耿于怀,始终不能原谅自已。作者说,成功的大型对冲基金创始人无一例外地对下属都十分严厉、苛求。好心肠、好脾气,容许下属犯错的管理者最后都会被淘汰,这似乎成为定律。

      “邪神故事”及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教训

      不可否认,不少对冲基金靠跟风或追随趋势赚钱,这样的行为有如趁火打劫。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对冲基金的行为被认为不够道德,乘人之危,一下子卷走了当地数十年积累的财富。但金融事件毕竟是罕见的现象,更多时候对冲基金还是利用其专长,通过发现事物的真相赚钱。
巴顿·比格斯举了一个“邪神”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个名叫乔克·鲁滨逊的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很成功的对冲基金,他利用其曾当过分析师的特长及忧郁而挑剔的个性,将自已发展为天才的做空者。他热衷于财务分析,寻找商业计划中的不足,常在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股票上大量放空,直至骗局被揭穿。他也因这种行动出了名,被称为“邪神”。但有些时候他的这种做法末必奏效,尽管事后证明他对真相的揭示是正确的。邪神在一家被称为“赌场胜地”的公司股票上放空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经过细心研究后,他发现公司业绩不像那家公司吹嘘的那样乐观,他就卖空那家公司股票且股价越涨越卖,最后因为追加保证金,他的资金不足而被迫离场,但事后这家股票真的跌得惨不忍睹,也证明了“邪神”的判断是正确的。然而发现了真相却未必能确保你获得其中的收益。很显然,“邪神”的失败是因为市场被恶意操纵。这就是金融市场的残酷之处。
      “以发现真相指导投资行为”永远是对冲基金必须遵循的原则。发现真相是对冲基金经理必不可少的能力,投资失败在许多情况下还是源于对市场真相的认识不足。但市场真相的发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卖空更不是胆小者能玩的游戏。
      互联网泡沫破灭对于对冲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件重要事件,对于巴顿·比格斯来说更是一件重要事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初,他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不看好纳斯达克股票而被挖苦嘲笑一度成为新闻。
     《对冲基金风云录》一书既通过访谈方式为形形色色的对冲基金经理立传,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自己成长为对冲基金经理的过程。那么,作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最主要的素质能力是什么呢?
      巴顿·比格斯认为,是清醒的且不被大众影响的市场判断能力。在一些大的金融事件发生前,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的金融事件特别是经济周期事件对投资界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虽然不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股灾,但它一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事实已经做了很好的证明。
      互联网泡沫存在与新的市场理论相关。新的市场理论试图证明互联网泡沫存在的合理性,这种理论又助长泡沫进一步膨胀。这种新的市场理论是建立在颠覆传统理论基础上的,对冲基金经理人是接受这种不经检验的理论使自已与大众一起疯狂,还是坚持常识,保持一份清醒,并运用相当的策略规避风险呢?作者认为是后者。因为这是证明一个对冲基金经理经历风雨仍然不倒的成熟标志之一。

      明星对冲基金也会昙花一现

      对冲基金的灵活决策机制及广阔的私人财富管理市场令许多优秀的投资经理纷纷加盟,然而对冲基金的生命及对冲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又是出奇的短暂,以美国市场为例,对冲基金及其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如摇滚明星般昙花一现,据统计,就管理业绩表现而言,排名前20%的基金能连续3年站稳前20%的概率不到50%,基金的平均寿命如同美国橄榄球联赛的球队,只有短短的4年。对冲基金运作的经验显示,前三年是对冲基金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一关键期不能很好把握,很快就会面临关闭的命运,而且即使能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期,但也难以避免不久的将来遇到关闭的命运。对于后者来说,不是因为开始做得不好,相反可能是开始做的太好了。来自对冲基金业内人士是这样解释的:不仅因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规模过大了会遭遇策略上的泡沫现象,会成为追随热点的尾巴被吃掉,而且因为成功与财富也会冲昏出色投资家的头脑,或者促使其提早退休。对冲基金投资对人的要求确实是太高了。
      一茬茬的新人进入,一批批失败者被淘汰,如同大浪淘沙。迫于压力所造就的快节奏有时候会影响到人们对金子的发现,从而影响到客户的利益。对冲基金是靠业绩说话的,一个投资经理业绩压力既来自于同业的竞争,又来自对于好于股票基准的相对收益要求,还来自于客户的严格挑剔。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难免有业绩不尽人意的时候,如果因为暂时或者短期业绩没有跟上基准大盘就淘汰投资经理,这种做法未免过于草率,而且投资人过于重视短期投资收益相对于基准大盘的表现,会打乱投资经理长远计划,不利于业绩的稳定增长。巴顿·比格斯建议,不论是基金管理者还是客户,要以一种正确态度看待投资业绩。基金管理资产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如何在牛市期间让资产增值,如何在熊市期间保护投资免受损失,最重要的是绝对收益而不是相对收益。

     “富不过三代”,基金管理有传承性吗

      中国人对于财富有一种洒脱的说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许多人来说,财富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努力奋斗才能赢得财富,爱拼才会赢,但一生奋斗赢得的财富,花不完也不能随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呀,所以,财富还是要传承的。香火要传承,事业要传承,财富也一样要传承,任何一个有责任的严肃的人决不会把自已一生创造的财富毁之一旦。如何传承财富?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中国有一句关于财富传承的话“富不过三代”,道出财富传承之难。财富传承之难首先难在继承财富的人管理财富的能力方面,没有管理能力的继承人最后会坐吃山空。19世纪德国普鲁士帝国首相俾斯麦一生敛聚无数财富,最后将这些财富都用于购买大片大片的林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财富保值,使财富能传承到下一代。俾斯麦此举也是出于无奈,他不相信投资顾问也不相信他的后一代有经营管理财富的能力。表面上看,这种想法很好,但不能为大家效仿,毕竟土地是有限的。
       或许有些富人们还会说,购买其他珍贵的能长久保持的实物可以将财富传承下去吧。他们或选择珠宝或选择黄金或选择艺术品,这些选择在巴顿?比格斯看来都具备投资方面的意义。珠宝是很难定价的;艺术品也一样,当我们选择艺术品投资的时候,复杂性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且艺术品的流动性并不高,故投资的风险极大;黄金从历史上看,它的购买力并不随时间而增长,投资黄金从长期看不会使资产增值。
      在和平时期,金融投资的收益高于以上的实物投资,而且相对于实物投资其分析性强,风险也能控制,如果投资激进型的对冲基金收益则更加可观,巴顿?比格斯举了一个名叫山姆的投资对冲基金的例子。
      山姆是一个私人老板,他喜欢投资对冲基金,因为这符合他的哲学。他认为,投资应该是简简单单地好,流动性和透明性至关重要。他不怎么碰房地产、天油、天然气等的理由是:“太复杂了,流动性太差,无法计算回报,且赚的钱要分十年才能拿回来。”他投资对冲基金是他看好对冲基金公司,对冲基金公司对待客户一视同仁,不论你是私人还是机构,而且公司里汇聚了优秀的投资人才,能充分满足客户获得高收益的需要。他投资对冲基金的具体做法也值得其他投资者借鉴或仿效,例如风险偏好决定选择基金的类型,研究要选择的基金,选好入场时间,将75%的资金投放在几只重要的基金上,25%的资金投资到几只“新星”基金上等。
通过分析比较之后,明智的投资人大多会选择金融产品进行投资,对冲基金就是重要的选择。作为基金管理者,该如何配合好投资人的选择把基金管理好呢?巴顿·比格斯以一个相对古老的基金——耶鲁基金经营管理过程,说明管理这样的具有传承性质的基金是多么困难。如果不能经营管理好这样的基金,则势必会影响到包括私人财富在内的社会财富的传承,影响到对冲基金的进一步发展。
      耶鲁基金成立于19世纪初,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以真正的基金管理者斯文森1985年开始接管为分界线,前一阶段基金管理并不成功,似乎成为基金管理的反面教材,自斯文森管理之后,堪称基金管理的楷模,每年以16.1%的复合年收益率增长。19世纪初这支基金成立不久,全部投资于与管理者相关的一家银行,后因银行倒闭而深受损失。20世纪20年代,耶鲁基金又将校友的捐赠投资于美国股票且投资额度达到42%,但30年代的大熊市使其遭受重创,30年代大部分时间,耶鲁基金缩小了股市投资规模,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在债券上。但此后,股市却长期走牛,而债券市场又长期走熊。所以,一直到斯文森管理基金之前,耶鲁基金乏善可陈。总结耶鲁基金前一阶段经营管理的失败教训,其投资策略失误的背后就是管理者不够专业。这支基金的管理者多是一些名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或许名人的道德是能够得到保障的,然而仅此是不足于使基金增长,也不足于使基金及时规避市场风险。斯文森接管耶鲁基金之后执行了五大原则:第一,重点投资股票市场;第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第三,在信息不完整、流动性不强的非公开的市场投资,追求高收益;第四,使用外部经理;第五,关注外部经理的经营风格,要求外部经理必须是真正的投资者而不是商人。这些管理原则是有效的,确保了耶鲁基金以后的出色的表现。但是,在巴顿·比格斯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发现基金的领军人物斯文森这样的管理者。耶鲁基金兴衰历史告诉人们,世代传承的财富或基金的发展何其困难。

      对冲基金经理的始点和终点——凯恩斯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是一个多面性人物,巴顿·比格斯从投资经理的角色对其进行了介绍,并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全书的结尾。巴顿·比格斯是这样理解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的:每一个严肃的投资者都需要弄懂凯恩斯模型,因为它是世界经济运行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凯恩斯经济思想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理解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对于理解现当代经济发展的轨迹不无意义。然而,凯恩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的经济思想为各国政府所采用,还在于他始终是一个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既推动自已的经济思想贯切落实,改善了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又不失时机地参与了私人财产管理活动,利用经济波动规律博取财富增值。如果你理解凯恩斯理论,则意味着你对现当代经济活动规律特点的了解是不完整的;如果你不理解一个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的凯恩斯,则意味着你不了解投资的根本原则方法是什么,一句话,你不能了解到投资的真谛。
      从投资产品看,凯恩斯投资是不拘一格的,从艺术品收藏到外汇、商品期货、股票等诸多领域皆有涉猎。艺术品收藏及外汇投资的成功让他尝到投资甜头,1919年他创办对冲基金性质的公司,管理几个好友的财产,成为对冲基金第一人。从投资理念看,凯恩斯是一个宏观投资者,利用经济现象的周期性波动进行投资,这符合凯恩斯的特长,因为他对经济现象有深刻的理解。即便如此,凯恩斯公司业绩变化也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投资活动是很复杂的,为了提高收益,你会运用资金杠杆,但运用杠杆的同时风险倍增,即使你看对行情,坚信未来会出现你预期的情况,但由于多种原因,你可能会以亏本的方式离场。凯恩斯的判断有独到的一面,而他投资之大起大落与他投资时期的历史特征、投资技巧不够细腻,以及当时组合工具不够丰富等是有关系的。他的投资处于历史上十分动荡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一次经济大萧条。凯恩斯对自已的投资生涯是这样总结的:过去投机的成份浓,现在应注重股票的价值投资。
      事实上,作为对冲基金经理的凯恩斯,其投资所经历的一切、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当今对冲基金经理并无二致,了解凯恩斯确实有助于了解对冲基金运作的实际。巴顿·比格斯如此评价凯恩斯与今天对冲基金经理们的关系:今天对冲基金人才济济,聪明独特的人物数不胜数。但是,凯恩斯让所有这些人相形见绌。剌猬们肯定喜欢他、崇拜他,但他会怎样看待今天的我们呢?这才是一个传奇。
       金融衍生品发展给对冲基金发展提供了便利,今天的对冲基金经理面对市场会有更多的策略,但是今天的对冲基金经理也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就客户压力来说,凯恩斯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客户相信他也宽容他。今天有许多对冲基金经理业绩做得比凯恩斯好,但是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却没有凯恩斯大,社会地位也没有凯恩斯高,因此他们的人生也没有凯恩斯精彩。今天的对冲基金经理可以效仿凯恩斯,运作着对冲基金却又无法超过凯恩斯,凯恩斯既是他们的始点也是他们的终点,一座必须攀上又攀不过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