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乱世妖姬:“全球化”一词使用率锐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38:34

“全球化”一词使用率锐减

2011-2-10 13:36:19   来源:《参考消息》  阅读:167   【大 中 小】

【新加坡《海峡时报》2月6日文章】题:跟“全球化”说再见(作者  哈罗德·詹姆斯  马泰奥·阿尔巴内塞)

    “全球化”这个词最初于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在2000年和2001年达到巅峰。

    但是,“全球化”出现的频率不断下降,到2006年就减少80%以上。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等大报对这个词的使用甚至减少得更多。“全球化”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今天,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词的起源。《牛津英语词典》称,1972年的一项学术著作最早用到它。

    “全球化”在这之前就开始使用,但意思不大一样。它那时候是外交术语,表明完全不同的政策领域之间的联系。

    上世纪70年代,意大利左派激进地下期刊《左翼无产阶级》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球化过程》。文章称,IBM公司 “所有活动都为赚取利润,并在生产过程中把所有活动‘全球化’”。文章认为,IMB自身就包含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全球化”,因为它在14个国家生产, 产品销往109个国家。

    这是人们已知的“全球化”首次以当代含义出现。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流行,但主要是贬义。

    世纪之交,反“全球化”示威者把矛头指向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和麦当劳等机构。当时,“全球化”被看做富豪和科技精英对穷人的剥削。

    但是,21世纪头10年,“全球化”的含义发生变化,开始带有半积极的意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球化过程中的主要赢家包括很多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

    到今年,反“全球化”论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消退。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它是人类历史的基本特点之一:各不相同的地理和主题不可避免地彼此交融。

    简而言之,“全球化”失去了挑起争端的尖锐意味,它作为一个概念的吸引力也随之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