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涂鸦比例:缩小城乡差距正当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49:36

  今年的旱情来势汹汹,受灾面积大、旱情级别高,出现了冬春连旱、甚至秋冬春连旱的状况,令冬小麦的收成受到考验。而旱情延续的话,还有可能影响到棉花和玉米的生产。

  在应对旱情、保证农业生产方面,政府是频频出招,从任务的布置情况看,焦点从抗旱转到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提升,提出要保障农民从事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合理收益,努力形成务农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温总理还强调,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与城市共同繁荣。

  在去年通胀形势已经趋于严重的情况下,今年的旱情使得通胀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此,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已经从保增长转到了稳物价。粮食问题关系到物价稳定与否,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这次旱情让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有:

  首先是农民务农积极性的缺乏。据央视的追踪报道,在大旱之际,农民并不急着抗旱,究其原因是因为抗旱成本高、收益低。相关数据显示,25年来,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了20倍,而粮食价格只涨了6倍。以此推算,农民的种粮收益整体应呈下降状态。

  其次,是农业收益与其他行业收益差距悬殊的问题。农民收入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增长,但从增收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外出务工的收入仍然超过务农收入。

  如果各个竞争性行业不能取得大致相等的收益,则必然使得资源集中于高收益行业。这样,农业这个收益最低的行业,自然会势微。

  在大旱之际,不单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解决长远的问题,要从制度上解决制约农民务农积极性的障碍。在最近几年的改革发展当中,比较欣喜的是,在遇到重大问题的关头,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再是退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而是相应作制度性调整,使得危机成为推进改革的动因。从现在的情况看,到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的时候了。

  如果这次旱情令我们对中国农业与中国农村的状况有所警醒,那么,我们至少在当下应该着手解决:

  一个是粮食价格问题。虽然我们对粮食实行了最低收购价,但收购价只是一个保底价,该价格并不能体现农民应得的收益。看到一个数据,2010年因俄罗斯等地灾害,使得全球小麦价格全年上涨了近45%,而国内价格仅上涨了5%。这个数据并不值得作为中国粮食价格非常稳定的案例来加以炫耀,反而应引以为戒,警惕对粮价的过度管制带来农民的最后弃耕。

  另一个是城乡服务的均等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在已提出农村电网改造,对农村公路的投资也将在“十二五”体现既重量也重质的思路。今后也要本着还债的思路,继续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的相等投入。

  希望在这样一个思路下,解决制约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作者吴佳系《交易日》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