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玛破碎轨迹怎么做:德国模式的“低效”与中国模式的“高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9:34

中国经济增长30年,GDP也终于排在了世界第二位,于是不少人开始津津乐道所谓的“中国模式”,甚至有人幻想可以向世界宣传和输出“中国模式”了,只是由于前不久与“中国模式”相似的突然突尼斯出事了,关于“中国模式”的喧嚷才暂时消停一会儿。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效”。这一观点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前天晚上与中国驻某大国公使以及中组部、团中央等部委的老乡一起吃饭。席间这位公使谈到了该国的现状:“有潜质、无活力,有张力,无动力”,国家失去了发展方向。究其原因是多党制缺乏效率:“提出一个议案需要讨论150天,黄花菜都凉了。哪像我们中国,一党执政就是高效率!”其他人一片附和声,听后我饭都几乎吃不下去。

的确,中国模式是很有效率:书记、市长或县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上马一个项目;更大的书记、更大的“长”画一个圈就立即上一个更大的工程,小的几十个亿,大的几百上千个亿。所以就有了嫦娥奔月、上海磁悬浮列车、黄河上的水电站、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工程。这些工程虽然足够大手笔,足够夸张也足够扬眉吐气,但有的工程已经已经严重亏损,有的已经堵住了黄河污泥,有的引发了地址灾害,有的还在不断烧钱,有的工程即将出现问题。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让发展了几百年的欧美国家惊讶的合不上嘴,我猜想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恨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国,否则就可以大展宏图,扬名立万了。

如果说大型工程的上马只能证明中国太有钱的话,那么城乡的快速拆迁才真正能够说明中国的“高效率”:哪家的房屋没有人看管,指不定某个晚上就被夷为平地,即使有人看守,拆迁队也能有办法顺利拆迁。如果遇到“钉子户”也没有关系,拉出来痛打就是,何等省事省力!

与中国相对比,德国简直是低效到了极点:由于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及绿党的崛起,哈瑙核工厂经过5年的建设完工后,连一根燃料棒也没有生产过。当时的德国外长菲舍尔初次参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环境保护部长,这家工厂以及原有一个老核材料加工厂正好归他管辖。经过无穷无尽的争论、繁复的安全审查程序,原有的老加工厂最终被停了工。而这家新的加工厂尽管设计安全程度达到了抗地震、抗飞机坠毁的地步,但由于绿党的坚决反对,终于在经营者抗争、等待了两年之后被放弃了。当时黑森州的绿党认为把哈瑙的核工业搞垮是该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最让中国人觉德国人冥顽不化的是,这个核工厂竟然不卖给中国,其原因是绿党认为,既然核能要不得,就不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去。

德国发明的“磁悬浮”列车经过十余年的试运营后,证明了技术的可靠性,但无法证明商业上的可行。尽管很多地方都希望上马这一工程,但直至今天都无法通过审批。当年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德国的电视台纷纷播放这一消息。有的人叹气,有点人失望,但更多的人很理智:“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德国没有太多的钱来上这么大的项目”。如果德国人知道今天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巨额亏损,估计他们一定暗暗庆幸自己政府的“决策低效率”。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决定投资20多亿欧元改建斯图加特火车站,该州州长为了扩大政绩,决定将投资额追加到40多亿欧元。这下惹恼了斯图加特的市民,民众纷纷上街游行表示反对,其原因是不能用纳税人的钱财来为自己的政绩贴金。在民众的反对之下,追加投资的计划只好搁浅。

由此看来,政治家在德国做事情的确不容易:只要反对党参政党不干、只要商业上不可行、只要老百姓不同意,任何一项工程要上马都没门。他们的反对也只是出于环保和浪费的原因,如果是贪污,那就不是反对的事情了:这个政客得立马滚蛋并将受到司法的制裁!

中国“高效”后面隐藏的不仅仅是污染、浪费和宣传政绩,可能还有更多。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子孙后代会知道,老天会看到。

如果你有选择权力的话,你愿意要中国模式的“高效”还是宁愿选择德国模式的“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