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箱式电阻炉:也谈李源潮部长的“三不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0:25:38
也谈李源潮部长的“三不精神”

近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为机关干部讲党课时指出:要正确对待功劳、苦劳、疲劳,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短短几句话,精练概括出了新时期干部应具备的功劳观、苦劳观、疲劳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是一种境界。有功劳,既是一名干部有能力、有本事的表现,也是一名干部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的结果。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有功劳指的是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为人民群众谋得了福利。按理说,有功劳的干部应当担任更高的职务,享受更好的待遇。但在现实中,往往是有功劳的干部很多,党和人民提供的岗位和待遇有限,干部的功劳和回报难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干部自恃有功、伸手索要,把功劳当作邀功请赏、加官进爵的筹码;有的干部则淡然处之、看淡名利,明确功劳贡献只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尽义务。对待功劳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干部两种截然不同的功劳观——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党和人民。有功劳固然值得肯定,但“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的干部才真正值得学习、值得尊重。因为这样的干部,有功于党和人民,却无求于党和人民,真正做到了只讲贡献、不图名利,只讲付出、不图回报,真正达到了无私忘我的境界。提倡“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实际上提倡的是无私忘我、一心为公的精神境界。一名干部,只有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才会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才会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持久动力。也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干出更好的成绩,做出更多的贡献,立下更大的功劳。
“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是一种胸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干部队伍中滋生出了一些不愿吃苦、害怕吃苦、无需再吃苦的不良思想,出现了一些攀比享受、攀比奢华的不良现象,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特别是由于干部的工作岗位、条件、环境、地域不尽相同,干部的苦劳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甚至是很大程度的差别。有了差别,就会有比较;有了比较,就会有人计较。劳苦有差别、待遇有比较是干部计较的客观原因,心胸不开阔、内心不平衡则是干部计较的主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当干部长年累月在辛苦岗位、艰苦条件、恶劣环境、偏远地区工作的时候,当干部承担任务比别人重,吃苦比别人多,吃苦时间比别人长的时候,干部怎么想、怎么做最能反映出一名干部的思想状态、工作作风。党中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导向,探索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的制度,其实质就是为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吃苦的干部,为那些长期在基层一线、偏远地区工作的干部,为那些“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不计较是一种胸怀,“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更是一种大胸怀。这样的干部,胸怀着人民,胸怀着党的事业,自然能够在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工作中,在党的伟大事业中苦中找乐,苦中作乐,与人民同乐。
“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是一种修养。人不是铁打的,人都有疲劳的时候。干部任务繁重、工作辛苦,有疲劳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辛苦和劳累,疲劳时怨声载道、牢骚不断,埋怨社会、埋怨组织、埋怨工作,有的甚至把怨气发泄到家人甚至是人民群众身上。这样的思想和行为是不对的,是干部缺乏修养的表现。古人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一位满口抱怨、满腹牢骚的干部,必然是没有大志向、大作为的干部。疲劳不是抱怨的理由,抱怨也不是消除疲劳的途径。有修养的干部,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疲劳,有效化解疲劳,懂得通过向组织汇报、向亲朋好友倾诉、与人民群众交流以及自我调节等方式驱赶疲劳。“翩翩君子、温润如玉”。干部要做到“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就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调整心情、学会倾诉心声,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真正做到心如止水、内心和谐。
“三不精神”是平实的,朴素的,是每一名干部应该做到而且可以做到的。笔者认为,一名干部如果拥有“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的精神境界,“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的豁达胸怀,“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的良好修养,就必定是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考验的干部,也必定是深得党的信任、深受群众欢迎的干部!党和人民需要这样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