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区一中地址:北洋人物的另一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9:40
博客网 博客中国 历史

104

献花

北洋人物的另一面

作者:李兴濂 2010-5-17 08:23:35 发表于:博客中国

北洋人物的另一面

李兴濂

中国的北洋时代是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年代,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历史人物的命运是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北洋人物,有太多的色彩,太多政治目的,并且受到了历史的局限所限和困扰。使得这些人物因为过于神秘,或是多用了丑化的方式来遮蔽这些人性的真实,而失去了历史人物本身的面貌,但是我们在走进这些人物之后重新对这些人物进行解读时,就会发现这些人物另一面。

袁世凯,他一生骂名累累,他所批准的与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尽管也非他的意愿,据和他一起参与此事的曹汝霖撰写的回忆录时,我们知道了这卖国所卖是有其原因的。可是,这样的推脱是不能推脱掉的。在签约之前,袁大总统在日本人留下的<<觉书>>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荒唐荒唐!实堪痛恨!而日本人为了达到目的,其实以及对谈判进行了三十多次而没有结果已经不耐烦了。而且假如不与日本签约中国则不可避免的陷入战争。袁在答应日的条件,那也是我们能够保持国家的存在而不至于亡国为前提的。在当时签约的时候,他也是流下眼泪的。他从年轻时驻守朝鲜,到人生暮年主政中国,都是生活在日本人欺凌之下的,没有一个大丈夫是愿意如此苟活的。而且在他离世之前,是他的死去会让日本人少了一个大敌。但是他的政府以及所有参加谈判签约的人依旧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卖国贼”。而且他倒行逆施的作大中国的皇帝梦,逆历史的潮流而动,已经让在此之前他的多少英名统统成为泡影。他所得到的“窃国大盗”、“乱世奸雄”、“独夫民贼”以及“骨朽人间骂未销”的下场,却成为令后世齿冷的历史跳梁小丑。而假如他的人生在驻守朝鲜的时候就终结的侯,那么,他的那现富有传奇的经历,也说不定会成为有声有色的戏文。

张作霖,他是在皇姑屯被日本人(最近苏联档案解密说是苏联)所炸死。他是作为一个土匪、一个东北王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一个自立于草莽年代的民间枭雄,这是一个有别于其它军阀的元帅,而在北洋的政治舞台上,他也是最后出场的人物。而且过去我们对他的评价还有“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军阀”的评价。而在实际上,他在东北百姓的“口碑”却不错,而且曾经是北洋政府元首的张作霖,他的内心深处最不愿意的就是害怕背上卖国贼的骂名。当年的那位鲍威尔先生作为西方在华的报纸<<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曾经采访过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就表示他的兴趣是为了中国的统一。当这位美国人回到美国之后,所写的回忆录中,也表达了对这位出身卑贱大帅的敬意。“尽管东北长期处在日本军阀的铁蹄下,张作霖常常不得奉命行事,但盖棺定论,他无愧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他在一个东北亚地区,跟俄国人和日本人玩弄国际政治这副牌时却是一个精明的牌手,应付自如,得心应手,始终保持了东北领土的完整。”他曾经帮助过孙中山、资助过十万大洋和五千支枪。当然了作为一个屠杀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李大钊的“刽子手”,他的罪责也是不能被涂抹干净的。

吴佩孚,他是一位真正有点儒将意思的军阀,他的一首<<满江红.登蓬莱阁歌>>就颇有一些岸然傲骨。1932年来到北平时,少帅张学良给了这位直奉会战时父亲的手下败将足够的面子来迎接。但是,吴佩孚在作礼节性回访的时候,见到张学良的第一句话就是:“沈阳事件,你为什么不抵抗。”所以在张将军去世后,人们发现真正实施不抵抗的并非是蒋而是张对日本人仍然报有的幻想。而假如这一点真是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过激表现了。而正是因为这样一点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曹锟,这个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曾靠贿选当了第三任民国总统,被称为“猪仔总统”。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占领天津,曾企图说服曹锟出面组织政府,遭到曹锟的拒绝的事,不去说了,大家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布贩子出身的专横跋扈的大军阀,在手头缺钱的情况下,却办起了河北大学。他办大学依靠教授。他来到学校如进太庙,每事必问教授。他常说自己是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也不懂,办大学就得靠教授。只要他在学校,就在教师休息室候着,对下课教师嘘寒问暖。大暑天,曹锟在教室外面看见教授讲课汗流满面,就命令校工上课时送毛巾到课堂上,给教授们擦汗。后来就在教室里装了铁柜,放冰块降温。每逢发工资时,曹锟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举案齐眉送给教授。当时教授工资一个月二三百大洋,曹锟的副官们才能拿到这个数的零头。但曹锟还是感到歉疚,他说,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他每次给学生训话,必强调尊重教授。一个大老粗,这么诚心礼敬教师,远胜过今天我们一些领导在教师节那天才象征性地关心慰问一下老师。

段琪瑞,作为一位北洋首脑,他的形象在我们的一些影视剧中是有些猥琐的,甚至让人感到了有些反感。尤其是他在“三.一八”事件中镇压学生运动的行为,已经把他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了。1926年3月18日,数千名学生在段琪瑞执政府门前示威情愿,执政府的卫队居然在慌乱中开枪。在得知卫队开枪打死学生之后,段琪瑞既没有把责任推给军队,也没有把学生说成是暴徒或反革命动乱分子,而是顿足长叹,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惩处凶手,抚恤死难者家属,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面对学校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以及全市的“国民追悼大会”和各种报刊的广泛而详尽的报导,段琪瑞执政府也没有进一步对受害者加以清算,更没有对参加游行的学生发配边疆,而是默许了人民的各种抗议活动。北洋因为他的退出,而加速了终结。使得中国更进一步地陷入了混乱。但是,关于他的一句话使得故宫得以保全的“功绩”,这样的好事,我们也是不应该忘记的。

也许,历史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是不需要多说什么的,也许在对历史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历史真相原来并不是像教科书中所写的那样,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也不应该忘记历史本来的面目,或是我们的历史观并没有真正是从历史的角度客观评价这些人物,而只是作为过去阶级意识的一种刻意丑化或是掩饰。假如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具有思想的人士、有为真理而较真的个性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多生出些许多的盲从和为历史做什么证伪了。因为,走进历史的人物,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在历史的特定的环境中有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