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海湖滨一号:美文精选辑 d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5:39

人生到头来 终究要独自面对╱上野千鹤子

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无论是谁,最后都是一个人。

现今大多只生养一、两个孩子的情况下,孩子们因升学、就业等因素,终究会离家独立,

而有的孩子则成了单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宛如房东与房客。

这些女性恢复单身生活后,就不用再当个为了准备饭菜而匆忙赶回家的「灰姑娘」。

长久以来,她们一直扮演着每到傍晚时分就得回家准备晚餐的母亲或妻子角色,

现在就算毫无顾忌地通宵夜游,也没有人会说闲话。

子孙承欢膝下才有幸福晚年?一般高龄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妇俩都还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应;

若配偶需要照护,则另一半会负起照护之责,待配偶过世再搬去与孩子同住。

若高龄八十还得照顾另一半,此时孩子也已年过五十,多已离开父母、成家立业,

日后若选择和孩子同住,势必得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

因为仍须工作的孩子无法离开现在所住的环境,且若与儿子夫妇同住,孙子已长大成人,

媳妇早已是当家女主人,所以,搬进儿子家,势必一切都得按照这里的规矩来生活。

活到一把年纪,失去熟悉的生活环境与朋友,勉强自己适应陌生环境,遵守别人家的规矩,

甚至还可能需要他人照护,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烦制造机」,又有何幸福可言?

事实上,一项高龄者的幸福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日后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长者,

在幸福满意度上,明显要比一开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单身的银发族来得低。

现今社会早已不时兴所谓的「子孙满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观念,

「老爸、老妈,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吧。」面对儿女这种「甜蜜的谎言」,年长者可以

很干脆地回答:「谢谢,很高兴你有这份孝心,但我还是想留在这里。」

不管父母还是子女,谁都不愿意当「坏人」。与其搬去与子女同住后,才发现子女负担不了

照护之责,最后只能迁往老人照护中心之类的设施,还不如始终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余生。

 

谁说一个人住一定很寂寞?作者:上野千鹤子

「一个人的老后生活」就是随心所欲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想独处就独处,想两人相处就找个伴,想过团体生活就找大家热闹一下。

我曾提及,觉得高龄者独居生活「一定很寂寞」的想法,实在可笑。

因为独自生活的高龄者,其实都颇能耐得住寂寞。擅于过独居生活者,不仅懂得享受独处的乐趣,

也能保有不错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明白独居生活不会只有快乐,难免也会不安。

反观生活始终围绕着家人的人,一旦家人离开身旁,往往就真的变成孤单一人,

在有独居经验的人看来,这是因为他们不擅和家人以外的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缘故。

家人总有离去的一天,工作和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边,而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程的多半是朋友。

因此,没有家人的单身者,可以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用来结交朋友、经营人际关系。

才是真正的知交。若是自幼相处的青梅竹马,也许有此可能,但对于「好几年没联络」的朋友关系,

似乎也不好意思勉强称对方是「朋友」。

需要时陪伴在自己身旁,给予支持安慰分享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人际关系需要努力维系经营的。

我认为朋友就像是镇静剂。置身于紧绷的环境中,总希望能有处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有人感叹:「职场上交不到真心朋友。」我却认为还是别期望在职场上交到朋友比较好,毕竟职场上

的友情,多是万不得已之下的选择。同事是职场上的潜在敌手,也是会对你有所评价的人,

因此最好还是选择在和自己的工作毫无利害关系的领域拓展人际关系,既不会因利伤情,相处起来

也坦率自然。

这其实并不难,例如参加社团或义工活动,就能认识来自各行各业、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

共同分享轻松时光。

 

暮年生活观作者:上野千鹤子

1.不再为家人工作而烦恼、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条件,就是有一处「专属自己」的住所。

2. 广结善缘,多认识生活方式不同、和工作无利害关系的朋友,相处起来也比较坦率自然。

3. 长寿的单身者,对于权势和地位都已看淡,也就没有拘泥于世俗人情的必要。

4. 高龄者还是不要依赖投资,安心地采取较为平稳的资产管理方式为佳。

5. 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没必要留给子孙。

6. 接受照护时,最麻烦的就是无谓的客气和羞耻心,身体和心理的忍耐都毫无好处。

7. 孤独是单身者的重要伴侣,与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试着学习面对。

8. 预立遗嘱,并且找到能确实代为执行的人,这样就能有效活用身后的遗款。

9. 无须害怕独自面对死亡,但必须做好能让别人及早发现并方便处理的准备。

 

把生命开成一朵芬芳的花 [作者:海滨沙滩]

我一直相信,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有的破茧成蝶,有的泯灭尘埃,但都有其独特的人生使命。

生命如歌亦如花,山川草木,生灵共舞,人匍匐其上,如沧海一粟,何其渺小。度尽的年岁,只是一声叹息。

当某个黄昏,倦了累了,坐在夕阳下抬眼望去,每一片叶绿每一朵花开,都会让我们动容流泪。静夜,苍穹茫茫,我们会更多地从生命本来的角度甚至信仰去思考生命的命题,由此,我们对自然、对生命就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敬畏,生命本身,也就充满了厚重与美丽。

流水有痕,岁月无声,泉涌不息,光阴流转。人与时间的一场邂逅岂是我们短短几十年的生命所能完成的?须臾与永恒,其实就是我们疏于计算的嘀答水声,是我们忽略不计的花开瞬间。刹那即永恒,永恒即须臾,这就是生命,开开谢谢,轮轮回回,担当得起永远二字。

一朵花开,从时间底部纵穿过来,会将我们开得寂寞的青春摇曳至落红成泥,几乎忘了时间的远去,只以为是红颜弹指老,就会把不同的结果与命运决然呈现。一片叶绿,恍惚间就蔓延成海,青春散场,一拐弯就看不见踪影,一种顽强的力量却在泥土深处潜伏舒展,寻找生命永恒的根基,等待下一季轮回。

生命的内核是精神,默默修炼间,积蓄的努力,会让我们在此生有限的长度中,让生命敛尽苦涩,散发清香,更加宽广绵延。纵使时光老去,沧海桑田,在呼啸和呐喊中,生命穿过荒凉的风和无尽的静寂,在合适的地方,展现斑斓色彩,开成最芬芳、最绚丽的一朵花。

生命是一个轮回,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就是天涯;一别,隔山隔水,可能就是一辈子。似水流年,生命以及生命之外的时光,有多少可以解开尘世的喧嚣,给生命一个清晰的来龙去脉?有多少可以容纳岁月深处一朵花开放时断断续续的距离?站在最原始的风中,花开的过程,如何温暖我们曾经年轻的生命?如何坚守这从时间深处穿越而来的至诚?山头静默,我们迷失花间,生命与花就这样依附于自然,在相似却不相同的秩序里,生生不息,一生一季,一生一世。

一粒粒种子,落进适宜的土壤,会感知阳光风雨,会开出不同的花朵,并用最微妙的方式与春天达成共识,从一朵到下一朵。这是一种生命与土地的神秘联系,一种生命最初情感的记忆铭刻,于是,生命便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只是盛开的时序不同。所有的生命会沿着绿叶铺陈的屏障飞翔,披满璀璨的诗句穿过无言的大地,整个身体毫不犹豫地抬起头,迎着阳光,开成最芬芳的一朵花,以最美的姿势挺立。

原来,花开的过程可以和生命的风景一样美丽。

时光走过,风中会盛开一朵又一朵芬芳的花,灼灼的光华开在时间深处,开疼了生命,开疼了华年。辽阔的天空下,生命便一天天丰富起来。

有一天,时光老去,生命老去,所有的故事已安排妥善,现状都做了交代,空气中生命与花的香味依然生动温暖。我们,会回归安宁。在花朵源源不断的盛开中,生命纷扰便远隔了世间。而一朵花盛开的声音,一朵花芬芳的香味,竟成了生命来到世上的惟一佐证。

既然生命是一场庄严的告别,既然生命会如东逝水,充满艰辛和风尘,何不如做一朵明媚然绽放的花,开到荼蘼,哪怕只一天、只一秒。然后在一路的花香中,卸下最后一瓣深沉的芬芳,慢慢走回安放自己灵魂的处所。

 

好心情 [作者:倚窗望月]

人们常在祝福语里说:“愿你有份好心情!”是啊,好心情在一个人生命的里程碑里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东西。它决定着你的健康,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乃至你生活的质量。

常言道:“知足常乐。”懂得享受,容易知足的人,才会快乐,才会有好的心情。一个觉得幸福的人,主要是他对现状的满足。快乐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快乐有限,最多能持续一天、一月、一年,不会有结果。精神的快乐无涯。上帝的爱,表露于人的性灵中,使他能达到人类道德完美的境界。所以,要尽你所能,热忱地用爱的光辉来点亮你的心灯。 当一个乞丐吃过一碗别人施舍的米饭后,躺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晒太阳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因为他以为这种吃饱了且能享受阳光的日子很幸福,也很知足,所以他快乐地拥有一份好心情。

而现实生活中,又从多少朱门豪宅内飘出一缕缕无尽的哀伤与忧愁?上演多少幕令人发指的悲剧?人生得失、是非恩怨、贪污受贿、偷盗诈骗,没有尽头的欲望令一场场悲剧演了又演。这些有着畸形心理的人,哪怕被金钱淹没,被名利的光环笼罩,也不会快乐,永远也不会有好心情。因为他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满足。还是先人总结的好:人无足心蛇吞象。

宽容、开朗,也是好心情的主要原因。

一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则记者采访一位104岁高龄老人的实况。老人叫周其光,生于1905年,曾经是一位经济学者,后来改行为语言学家。他耳不聋,眼不花。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我被他超常的反应所震撼。我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回答的每一个问题。我发现,他的心态很好。对于我们年轻人都无法接受的问题,他竟然回答的出乎我的意料,并且一、二、三的理由说得我心服口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且我还发现,他每回答完一个满脸严肃的记者的问题以后,都会呵呵地笑上一会儿。当记者问他怎样看待现在年轻人用白字代替的那些网络语言时,他回答说:时代造就语言,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语言出现。面对白字代替的语言,我们应该去接受它,而不应该去唾弃它,它在我们这个时代被应用,但是毕竟没被规范。有些被人们被时代认同了的时代语言就应该被规范。听完了他的谈话,我想,他高寿且健康的原因或许就是他具有宽容开朗的心胸吧!有了宽广的胸怀,才会快乐,才会有好心情。所以,周老才能健康地活着。

有一天,我遇到一位二十年前教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发现他依然风华正茂,英姿一如当年。我不禁惊呼道:“老师,您吃了长生不老丹啦?怎么还这么年轻!”他却朗笑道:“也老了。不过别人都说我还显年轻,这或许与我的心态有关吧!我不爱斤斤计较。我以为,该属于我的,没人跟我争,不该属于我的,我争了来又有什么意义?更何况有的还争不来呢!我常跟学生说,我自己在心里建个垃圾站,什么不开心不如意的东西全被我拉进垃圾站。所以我心里所能想到的都是些开心的事……”

来,你如果宽容大度,定会快乐;你要是快乐着,定会有份好心情。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你要喜欢、真正爱一样东西,你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从而你就会拥有好心情。

舍得也可以让你有份好心情。常言道: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不正是说明这个道理吗?

有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她把她的所有退休工资都捐给了孤儿院。她每次寄出一部分钱的时候,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她总会欣慰地对自己说:“今天,有多少孩子因为我而吃得饱饭啊!”

做人,记得常给人以帮助,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当你付出了,你肯定会很快乐,很幸福,那么你一定会有一份好心情。

我不喜欢郁郁寡欢的人,因为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心事重重。但是,我更不喜欢喜怒无常的人,因为他容易偏激,不可理喻。我喜欢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他的微笑会感染一个人乃至一群人,也会让你的心情跟着好起来。总希望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好心情的人,为什么自己的脸上不能漾出一丝微笑呢?我喜欢一个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总之: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及痛楚。

 

转角的幸福 [作者: 梦菲菲]

每一段感情都尽情的绽放她的妖娆她的美,每一程相伴都尽情的演绎她令人迷醉的芳菲。当落花以瞬间的灿烂击响春日的繁华,无声的凋零洒落了凄美的幽怨,当树叶以静美的声音唱响秋日的缤纷,飘落了凄凉的忧思,是否可以勇敢的面对远离的那段情感。

思绪被夜色笼罩,理不清剪不断的情感在脑海来来回回的滚动,却不知要飘向何方。两行清泪,腮边滑落,无声胜有声的诉说着心中的无奈,刺痛心中最脆弱的神经。

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不失优雅的背影。行走在拥挤的街头,湮没在潮水般的人流,无助的眼神,孤单的身影,不听使唤的双脚没有目的的走着。诚意的付出了真心,却换来一句“我们分手吧”的言语,告别了一段曾经璀璨的情感,他去之心已决,挽留只是徒劳,选择转身离去亦无奈。

“感情本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选择放弃,告别没有结局的爱恋。将昨天的甜蜜浪漫埋在心底,化作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感谢曾经的人生有你,感谢你给过我精彩的生活片段,给我人生画上缤纷的色彩,心很痛,我依然选择静然的离开。遗憾的是不能陪你洒落一路的欢声笑语,不能与你共度余下的人生,唯有默默的祝福你……”馨雨透过朦胧的泪眼,敲下这些言语,通过邮件发送给子墨,或许子墨只能看见屏幕的文章,却不能看见馨雨滴落在键盘上的泪水。虽然还爱着却不想纠缠,不想让彼此都伤痕累累。

结束了三年的情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那个熟悉的城市,告别了曾经深爱的那个人。依然不知道子墨为何在结婚的前夕选择分手,依然不知道三年的感情为何那么脆弱,不想去深究。带着忧伤离开,带着沉痛入睡,希望醒来后不再是哀伤,希望明媚的阳光洗刷掉心中深处的失意落寞。

一句简短的言语,拆散了美丽的邂逅,一阵温馨的春风,却吹散了愉悦结伴而行的心情。曾以为经历三年的风雨兼程便可抵达幸福的港湾,却不曾想过在忧伤的月色下上演分离的画面,在等待幸福的日子划下一生的痛。正在筹备的婚礼还未举行就已经划上不完美的句点,幸福的表情也延伸成一幅哀怨的风景,冻结了冰冷。

忧伤的夜里用伤感的文字,捕捉心中那份淡淡的愁绪。远离了他,却依然无法忘怀的,曾以为时间可以淡忘有关他的一切,可是脑海里却挥不掉他的身影。恋上美术的她,画卷里描绘最多的是他,一直眷恋文字的她,篇章里出现最多的也是他。

如果可以,是否还能回到过去,馨雨凝望着窗外飘飞的细雨,静静的想着,默默的回忆过去的点滴。草稿箱里存了很多写好的邮件,却已经没有勇气点击“发送”给远方那个曾经深爱过却又刺痛自己的人。回忆如残香,却不知要如何收藏,满脸的凄楚,却不知要如何掩埋。

一次次的拒绝孟飞的追求,只是不敢接受,因为心里有子墨,害怕伤害了孟飞。体会过伤痛的感觉,不想把这种伤痛在某天留给孟飞。那个有着夕阳的傍晚,在野外写生的馨雨闯进孟飞的画卷。当孟飞把画卷送给馨雨时,她才发觉自己成了别人的画材。孟飞画得很美,有点不敢相信画中的人就是自己,忧郁不失清纯的美。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的端详过自己的脸了,为了忘却,拼命的工作,学习,不让自己有时间停下来去翻开脑海的记忆。

一次次被拒绝,却不曾放弃,执着的追求,默默地付出,孟飞相信这个有点冷傲的女孩最终会解开心中的枷锁,敞开心扉迎接他的。或许因为有相同的爱好,周末到野外写生便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唯有这样馨雨才不会掀起心底的那块伤疤,不会想起子墨。她的画卷已不再每张都是他的身影了,而孟飞的画卷却每张都有她的身影,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或许只有孟飞那个理解她内心的大男生才能画出如此的她了。如果没有子墨那段人生插曲,或许馨雨会接受孟飞的,可是……

指尖流过岁月的痕迹,曾经的繁华已落尽,铅华也洗尽。朦胧的眼帘,模糊的脸渐渐消失。曾经那个失落的馨雨已远,如今的馨雨不再轻易忧伤。爱情的滋润,幸福的萦绕,属于馨雨和孟飞的小屋装满了温馨和甜蜜。

结婚进行曲在教堂响起,孟飞策划的完美婚礼按时举行。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完成了最神圣的动作,交换完戒指,新郎抱着新娘向婚车走去。不曾见过如此优美的婚车的,是孟飞和馨雨的杰作,是他们一起完成的画卷装扮的。

婚车在公路上欢快的行驶,幸福在两人间延续。

 

女人的魅力,在细节 [作者:心简如素]

我喜欢留意大街上擦肩而过的女子。她们的服饰妆容,她们的言语神情,她们的风采气韵都是我静心赏析的风景。

那天途经小花园,一位身穿黑白花色无袖衫,镶有荷叶边黑色长裙的女子,如轻风般从我身边掠过,欣慰之际我放慢了脚步,紧随在她的身后漫不经心地打量着:微卷的短发,摇曳的身姿,素雅的装扮不够养眼也还舒服……正当我悠然沉醉中,她丝绸质地的衣衫里明晰可见的深色内衣,如电光般直射我的眼帘,让我哑然。“走光”一个另我畏惧的字眼跃然脑海,萦绕唇齿。

静观世间风云,镁光灯下、屏幕上下意识的走光是一种炫耀,熙攘的人群中,嘈杂的街道上不经意的走光实在让人伤神。特别是衣衫单薄,透明度超强的夏季,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尴尬的境界。

由此我想到:女人在梳妆打扮上,可以忽略年龄,忽略环境,可千万不能忽略细节。有些女子喜欢追随时尚,在着装方面很少考究到搭配的艺术;有些女子过于随性,在公共场合压根就没有在意到细节,甚至淡漠了一些不能忽略的细节。

世上的女子有千千万,一万个女子有一万种丰韵,而我窃以为注重细节的细致女人最魅力。

细致的女人未必有如花似玉的容貌,可待人接物一定是得体的。当你面对她时,心不设防中能滋生出一抹温软,感觉一丝甜润;当你回想她时,情不自禁中会萌生一缕柔情,沉浸一份清馨。

细致的女人未必有敏捷的思维,可言谈举止一定是端庄的。与她交流你不会感觉吃力,随她漫步你不会感觉疲惫,和她结伴你不会感到畏惧。

细致的女人也许算不上优雅,可平实中定会给你带来清波碧水的洁净,让你沉迷良久。

细致的女人也许谈不上聪颖,可安逸中定能让你感到清朗贤淑的韵致,惹你会心一笑。

细致的女人并非有三头六臂,却能忙里偷闲地把家里拾掇的整洁有序,把生活安置的妥妥帖帖,把自己装扮的清雅素洁。

细致的女人并非样样精通,却善于伺弄,喜欢种植一些花草,任室内绿意盎然,让家人赏心悦目;喜欢烹饪一些菜肴,让家人吃的舒爽,品的尽兴。

细致的女人是多情的。喜欢描摹一些画卷,舒展心底的美好;吟唱一段恋曲,缓解心底的幽怨;憧憬一份浪漫,沉湎心底的眷恋;编织一帘幽梦,安然一款温润。

细致的女人知晓:三十以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三十以后的相貌是自己给的。所以她平日里注重保养,能适时的调节心态让自己学会宽容;闲暇时注重修行,会适时地充电让自己越发的丰盈。

细致的女人明了: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安静的她不会踏入喧闹的人海中张扬自己,却习惯独享一方静谧,独品一缕醇香,独醉一脉温润,让自己时时地保有着平和的心境,悠悠的散发出恬淡的气质。

细致的女人,未必是最美丽的女人定是最有魅力的女人。

 

做正确的事 [作者:尤其拉]

如果我们并不想弄混自己的脑子,其实我们可以一直做正确的事。我们探求知识,是为了寻求真理,遵循真理。否则,我们的存在不过是一种虚妄而已,没有事实和彼此间真实的联系,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掌握任何事物。所有人都在说谎,从动机开始,直到谎言显露了狰狞,布出了浓雾。

艺术通过它的艺术质料反映现实的真实,是一种多棱镜。绘画、音乐、雕塑、语言艺术的目的就是反映人类经验的真实。把确实从经验中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真确地传达出来,是一种长久的,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努力。它通过读者,高水平的读者的鉴赏来检验,通过艺术批评家来总结规律和发现奥秘,剔除模仿而保留可贵的创新。

因为短缺批评,我们在艺术的探索上几乎就不可能做任何正确的事;因为害怕争论,我们年复一年都在原地打转,做着自以为正确的重复劳动;因为缺乏批判精神的引导,我们分辨不清正确和错误以及失误,用着假大空的过时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在这种自造的固步自封的境地里,从事着伪艺术和伪文学的大量制造;我们自称为消费文学和消费文化,终于把自己和广告商人兜入了一个和谐的圈子,分享着利润。

为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呢?因为真实或者真理没有人情味,它给个人能带来某种愉悦满足和超脱,但是,对一个艺术和写作圈子来说,它无疑是非常残酷和可怕的。它要求某种私人的精神具有异常冷静和勇敢的品质,对俗流和粗枝大叶的中庸文化保持着冷漠和不通融的气质;为何伟大的艺术家总是说着惊世骇俗的智慧箴言?因为,他从来就不会习惯于满足于那种常人的生活,和俗人们同流合污,总是怀疑着,甚至是颠覆着,超越着,或者,重新构造着,不是一个热情如火的梦想家,就是一个恶毒凶横的厌世着,追逐真实,可以不惜超出尘外。

死亡不过是完整生命的不可分割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死亡不可以超越,却可以升华。我们正是透过死亡才正确地感受和安排我们漫长的一生,因为生命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无法避免的热病,在这场热病中,我们对一切事物的判断总是会不断失灵。我们胡乱的选择总认为是正确地选择,因为缺乏冷静理智深沉的训练,失误和失败总是环绕着我们,打击我们的信心,冲垮感情的堤坝,我们用人际关系的丝网来寻求最终和最后的保护,而我们这些干瘪的老蜘蛛,在黑厚学的深幕里终于获得了解脱。

当我们丧失了真实的感受的能力,我们的艺术企图和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在谎言的灌木丛中生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艺术果实,美不是修饰和装潢,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哗众取宠,不是为了堕落而堕落,而是为了真实而真实,只有一个目的,真实而美,才能征服灵魂,才能有益于灵魂,才能为自己的生命在死亡之前获得安宁与永恒!

 

细数人生,耐人寻味

四个半天测年龄:

亲半天,摸半天,只要一做就半天-青年

聊半天,看半天,做完以后躺半天-中年

脱半天,等半天,凑和做完悔半天-老年

掏半天,想半天,硬塞不进骂半天-暮年

明天不知会不会更好,肯定明天会更老

人到中年, 要人老心不老,皱纹长在脸上,不长在心上. 明天会更老--哈哈   愿 大家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人将老至 四大特征:

一: 躺着不睡, 坐着睡

二: 欲哭无泪, 笑有泪

三: 旧事不忘, 新事忘

四: 该硬不硬, 嘴巴硬

朋友们请保重,有健康晚年才有好日子,明天会更老。

应邀去北加州台湾大学校友会杜鹃花之夜演讲,主题是人到中年后的困境,全场七百人笑声不断,表示有共鸣,能开开自己年纪的玩笑,也算是一种成长后的开朗豁达。

有首歌,唱的是明天会更好,为了是给人信心与鼓励,

其实现实生活里明天会不会更好不知道,但明天会更老是确定的。

岁月要走过,才知道它的凌厉,到了某个年纪不得不承认地心引力的厉害,器官样样俱在,只是都下垂,所谓的:「万般皆下垂,唯有血压高。」有人因此特别忌讳说老,连「我先走一步」也不能说。

中年后的身体起了很大的变化,苹果变成梨子型,坐着打瞌睡,躺着睡不着。想记的记不起来,想忘的忘不掉。」

更糟的是哭的时候没眼泪,笑的时候一直擦泪。

头上是「白发拔不尽,春风吹又生」,男士们的发型也个个如小说家莫言所说的「地方支持中央」──两边往中央梳,遮住稀疏的部分。

皮肤不长 Pimple(粉刺)开始 Wrinkle(皱纹),酒窝变皱纹,皱纹变酒窝,无意中发现本来以为额头上的几条纹路只是抬头纹,现在却是不抬头也有,还好这个时候有老花眼白内障,也不怎么看得清楚。

记忆力明显衰退,

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就是想不起到这儿来要做什么?忘了刚刚说过的话,变得一再重复碎碎念。

一位老先生甚至说他有一次竟然笑到一半忘记为何而笑。

听力也不行了,一位做了二十几年百货公司销售员的女士,因为耳朵背,被换到抱怨部门去,反正听不到,随您抱怨。 另位女士说她坐公交车,站在她前面的一个男孩一直跟她讲话,她因为听不到就提醒对方不必讲了,那男孩竟然说他只是在嚼口香糖,没有和她说话啊。

高科技不来电也是年岁渐长的特征,家里一停电,所有的钟都闪在十二点;

有一位朋友要去欧洲玩,女儿说:「妈,现在没有人用传统相机,数字相机您带着,只要按一按就可以了。」

妈妈沿途拍了500张,回来往计算机里一放,怎么500张都是鼻子?原来妈妈把相机拿反了。

少年夫妻老来伴,中年夫妻怎么办?

有人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彼此的坏习惯改不了,有的夫妻是什么项目都可以吵,从来没有妥协过,想想婚前是好有话说,婚后变成有话好说。

每个来到世间的生命,像整存零付一样,一点一滴地离去,刚刚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一转眼变成哀乐中年,还有人要讥笑说这些人是:

「知识退化,器官老化,思想僵化,等待火化。」

所以心里建设靠自己,要人老心不老,皱纹长在脸上,不长在心上。

许多人没有老的权利,年纪轻轻的就归道山,生活态度也要调整, 以前用健康换金钱,现在要用金钱换健康,

有所谓的人生三历:

少年争取的是好学历,中年成功与否看经历,年纪越来越大就要看病历。

有好的健康才能说人生如倒吃甘蔗,好日子还在后头。

人生七(力 历 历) :

二十看智力

三十看学历

四十看经历

五十看体力

六十看财力

七十看病历

八十看黄历

这就是人生~~~~

 

退休『奉』告--有人才有『俸』

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一万多;

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

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

按时睡,按时起,打拳跳舞健身体;

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

不要嫌钱少,就怕走得早;

官再大钱再多,一样都进高烟囱;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胡涂点,潇洒点;

四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

忘记恩怨,忘记过去。

 

修缘.........人生其实就是碰碰胡....

碰对了方向,光彩一辈子;

碰对了环境,舒坦一辈子;

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

碰对了爱好,充实一辈子;

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

碰对了师长,收获一辈子;

碰对了领导,宽松一辈子;

碰对了朋友,乐呵一辈子;

碰上了神仙,还有下辈子,愿你全碰对!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作者:张廷春]

人活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上对国家社会,下对亲人朋友同事,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过,切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冀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责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是不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严。 因此,我们也切切不可忘记人生的头等大事: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命属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自己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可以替而代之。人世间社会关系的各种责任,在特定情形下,是可以转让、替代、分担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而且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个人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取而代之重新选择一次。明乎此,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呢!

然而,现实告诉我,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人生要负的责任,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弄清楚自己在世上的责任是什么。因此很多人对责任关系的确定完全是被动的,在他们眼中视之为自己责任的一些做法,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迫于本能、习惯、时尚、他人、舆论或是偶然因素等原因。我们只要环顾四周,在你的朋友、同事或邻居中,就可以发现有的人做事,仅仅为了生存、为了“混口饭吃”;有的人活着,纯粹以金钱权位或揾食消费定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把因偶然因素而长期从事的某项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兴趣、本性的事业;有的人一辈子琢磨的就是“身边几个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有的人甚至以同事、邻居决定自己的幸福。我的一位朋友起初执意卖掉旧房子,搬入高尚住宅区,以为与富人在一起,自己的身价地位也高了。孰知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良好的自我感觉没了,引发的却是嫉妒心理和失望情绪,被富有邻居包围着感觉不幸福。可见,一个不知对自己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自己的人生必定是放任自流、浑浑噩噩的人生;一个不曾思考自己人生使命的人,在责任问题上必然是错位、模糊和盲目的。

其实,中国自古推崇良心、责任、气节、操守,提倡做人立世,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把修身做人摆在人生第一位。再如 “太上有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也把做人看成是人生根本大事。作为中华民族社会良心、智慧化身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刚健自强、不屈不挠、经世治国的优良品质。孔子誉之为“士志于道”。历史上从曾参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到李膺的“欲以天下致是非为己任”;从陈藩的“澄清天下之志”,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可以看到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风骨精神和人格力量,其对国家民族和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精神脉络清晰可见,且历千年而不绝。

这些铁肩担道义的“民族脊梁”,令人肃然起敬。但我们明白,救世和改造社会是要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不是人人所能为之。我们是平庸之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可以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这无须任何社会条件,只要你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就能由此出发自觉选择并承担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对人生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人怎么会爱人生、爱生活、爱他人、爱事业呢?怎么会在日常生活中坚定地负起责任呢?这种人,往往把尽责看作是纯粹的付出而事事索求回报,他们甚至为别人而活着,太在乎自己“身边几个人”的看法评价,而消磨了自己的一生。

人活世上除了吃饭睡觉,不外乎做事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事业兴旺、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朋友众多,那么可以说你在社会上是成功的,生活是幸福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就是蕴涵在两者之间,比做事和交际更重要的东西——做人。透过做事和交际,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做人的总体生活方式和态度。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周围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不是你做多大的学问、事业或生意,也不是你和谁在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做人之所以是人生头等大事,这是因为做事和交际是否顺利,包括地位、财产、名声方面的际遇,也包括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际遇,往往受制于外在、偶然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把握和支配,所以不应该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选择和把握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际遇的人生态度。因此,假如你明了究竟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懂得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就有了正确坚定的生活态度,不论成功与否,幸福与不幸,都可以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简言之,做人比事业交际更为重要,比成功幸福更有价值。不管你在名利和交际场上如何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

我始终认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它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和出发点。一个人活在世上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认清了自己在这个世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去做,他就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觉、充实和安详。他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种种似是而非的所谓责任、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我坚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他对包括事业以及婚姻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这样的人多了,这个社会一定和谐安康而有效率;如果一个人明了自己的责任,懂得做人是超乎成功幸福之上更有价值的人生,那么,这将使他拥有了某种人之永恒的东西,由此支撑他度过未来凶吉难卜的岁月。

 

五十三岁如是说 [作者:高建群]

人一上五十岁,就会明白许多事情。你不到明白的年龄,你不会明白。孔老夫子说:“过而知之。”这话是说,你只有经历过,你才能知道的呀!五十岁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像二十岁时觉得那样美好,也不像三十岁时觉得那样悲观,亦不像四十岁时候觉得那么复杂。那么五十岁时候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既不美好,也不悲观,既不简单,也不复杂。如是而已。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几千年的人类都是这样走的呀!那么让它继续走好了。你可以成为参与者,你也可以成为旁观者,但是你没有必要成为评判者。

五十岁的时候,你突然会觉得人生如一场幻梦一样。一个孩子,蹲在家门口的墙根旁打了一阵瞌睡,一睁眼,发现自己已经是老头了。“江湖居士闲处老”,你会有这种感觉。你开始变得健忘,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你会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你必须先进入那一种况景,然后记忆才会被唤起,于是人名便脱口而出。

五十岁的时候,你的头发和牙齿已经开始掉了。当掉第一颗牙齿的时候,你在那一刻会有点感伤。人老原来是从牙齿先老的呀!托一颗牙齿在手中,你会想,这个物什它是谁呀?它刚才还是我的一部分,和我一同去接受荣辱,但是现在说一声走,它就走了,成为一个独立的东西了。捧着这牙齿,你不知道该把它放在哪里才好。最后你想,它最好的去处是垃圾筒,让它走吧。

五十岁的时候,你大约还会有一点恋旧。那些老柜子、老桌子、旧衣服、旧鞋,你搬一次家带一次它们。譬如我,我的腰间永远地拎着一根马镫革,那是我的白房子岁月留给我的记忆呀!我相信那些用得久了的物什是有灵性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五十岁的时候,你当年的万丈雄心会慢慢消退。你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不是你一厢情愿所能达到的。拿我来说吧,年轻时候的我,曾经在一个早晨立下宏愿,决心舍弃人生所有的别的念头,凭借努力,缩短中国小说和世界小说之间的差距。我做到了吗?我没有做到。差距还摆在那里。你得接受环境和时代的制约。五十岁的时候,随着越往文学殿堂的深处走,你会觉得殿堂里供奉着的许多活着的和死去的神,都令人生疑。五十岁的时候,你会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这个世界生了你,让你能够享受这春天的花,秋天的果,早晨的每一次日出和黄昏的每一次日落,感恩你这大半生遇到了许多好人,感恩你经历了许多事。

五十岁的时候,你会突然在某一个早晨眼前豁然一亮,变得我行我素。这一亮大约是因为一个叫伍子胥的古代人物引起的。伍子胥破楚以后,将楚平王的尸骨刨出来,鞭尸三百。这时旁边有人说,伍将军,你要注意影响呀,别人会怎么说你呀!只见这老伍,把白发一搔,胡子一捋,慨然说:“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我怕毡哩!”以上是我五十岁以后的一些想法和感觉。借这本书出版的机会,把它写出来,算是向读者朋友们汇报和交流思想吧!我数了数,一共是八条。记得刚才睡在床上想的时候,远比这八条要多。谁知落实在纸上,把一些忘记了,那么就先写这些吧!这本书收录的,是我的一些重要的中篇小说。例如《白房子》,例如《雕像》,例如《大顺店》,它们在发表时都产生过大的影响,现在在网络上依然有着很高的点击率。评论家朋友们认为,这几个中篇都是代表中国转型时期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不是这样,还得待读者来评价,待时间来评判。四川文艺出版社是一家很有档次的出版社。五年前,我的《我在北方收割思想》一书,就是这家出版社出版的。该社的金平先生、林文询先生,既是知名的作家,又是很好的出版家,且是我的气味相投的朋友。我很感激他们的约稿,给我提供了一次和读者交流的机会。我还在书中,画了七八幅画。这些人物形象,已经像魔鬼、像幽灵一样盘踞在我脑子里几十年了,过去我只是用文字来表达。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我写了二十本书,母亲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看过,于是,也是在我五十岁的时候,我开始画画。而第一幅就是献给我的母亲。

西安的秋天真好。阳光多么的灿烂呀,如梦如幻。天空是如此的深邃、蔚蓝。汽车在马路上跑着,人在人行道走着,楼房在一动不动地站立着。我爱这个世界,我爱人!??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中升腾起一种佛家大慈悲的情怀。

我把心都掏出来了!那么我的“五十三岁如是说”就到此为止吧!最后我想说的是:寄希望于后之来者吧!我们这一代人行将老去,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饕餮者!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作者:斯科特·帕克]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大部分人却不愿正视它。在他们看来,似乎人生本该既舒适又顺利。他们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们总是哀叹无数麻烦、压力、困难与其为伴,他们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运偏偏让自己、他们的家人、他们的部落、他们的社会阶级、他们的国家和民族乃至他们的人种吃苦受罪,而别的人却安然无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我熟悉类似的抱怨和诅咒,因为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各种问题结队而来,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难过、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道自由和舒适为何物。心灵之痛,通常和肉体之痛一样剧烈,甚至更加难以承受。正是由于人生的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痛苦如此强烈,我们才把它们称为问题;正是因为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我们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悲喜参半。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学校为孩子们设计各种问题,促使他们动脑筋、想办法,恐怕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渴望迎接成功而不是遭受失败,所以它会释放出最大的潜力,尽可能将所有问题解决。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能让我们得到最好的学习。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面对问题,聪明者不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而是迎上前去,直至将其战胜为止。

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规避问题,而不是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经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有的逃避问题者,宁可躲藏在头脑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甚至完全与现实脱节,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问题和痛苦,就会失去以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导致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而长期的、慢性的心理疾病,就会使人的心灵停止成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心智就永远难以成熟。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自己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我们教育自己和孩子自律,也是在教育我们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我不会忘记九岁那年学会的重要一课。那年夏天,我刚学会骑脚踏车,整天乐颠颠地骑车玩耍。我家附近有一个陡坡,下坡处有个急转弯。那天早晨,我骑着脚踏车,飞也似的向坡下冲去,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带给我极大的快感。彼时彼刻,假如使用脚踏车自动闸减速,必然使这种快感大打折扣,对于我的快乐而言,无疑是自我惩罚,所以我这样盘算:到了下面转弯处,我也绝不减速,结果这么一想,悲剧很快就发生了———几秒钟过后,我被抛到几英尺以外。我四仰八叉地躺在树丛里,身上出现了多处伤口,衣服上血迹斑斑,崭新的脚踏车也撞到一棵树上,前面的轮子也变了形———我就这样失去了平衡。

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九岁的我贪恋风驰电掣,不肯放弃一时的快感,来换取转弯时的平衡,最终让我体会到: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有的事物。这类似获胜前就想放弃胜利,完全无从谈起。同样,首先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为数众多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实践的欲望,害怕痛苦的感受,致使心灵无法成长。他们相信可以实现某种目标,却不愿为此经受痛苦。有的人为了达到精神的更高境界,甚至不惜到沙漠隐居,或放弃适合的职业,去学习做木工,他们以为通过表面化的模仿,就可以走捷径,达到超凡的精神境界。他们没有意识到,长期以来,他们停留在幼稚的精神成长阶段,只有从头做起,进行自律,才是惟一的捷径,如同他们须经历不可或缺的青春期、青年时期和中年成长阶段。

自律,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四种人生原则,目标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综上所述,这四种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种原则相互影响,有时甚至需要使用两三种乃至全部原则,使用它们的力量和动力,这些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心中蕴藏的爱。真正的自律,还是我上面提到的四种原则。只要持之以恒地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幸福:逐之则去,予之则来 [作者:约翰.坦普顿]

曾经有一个男人决定为自己找到幸福。他生意做得很大,赚到了很多的钱,但他工作太拼命了,因此觉得很累很辛苦,根本没有幸福的感觉。于是,他开始经常和有钱的朋友们聚会,希望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种热闹背后的空虚与无聊。他跟一个在他看来具备了所有优点、会使任何一个男人幸福的女人结了婚。婚后他发现,成为他妻子的这个女人像他一样,也在寻找一个能给她幸福的人,他们都辜负了彼此对对方的期待。当孩子出世的时候,这个男人认为,这个新生命至少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吧,但孩子需要时间、耐心和照顾,而他总是忙着自己的生意和朋友,无暇照料孩子。于是,他再次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找到幸福,反而多了一份责任。所以他认为,幸福只有在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情况下才能找到,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他便放弃了自己的生意,离开了朋友、妻子和孩子,跑到一个地方过起了清闲的田园式生活。

这个故事还没有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清闲的田园生活也没有给这个男人带来幸福。他又继续寻找,甚至打算开始新的事业、结交新的朋友和建立新的家庭,尽管看起来这些事情在他以前的生活中给他带来了不少问题。看来,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幸福的根基在哪里,认识不到幸福只能在他自己身上找到,而不能在自己之外的事物和地方找到。他没有认识到每一个人就是一口很深的、藏着幸福甘泉的水井,需要用抽水机把它抽取上来灌注在他人身上,才能使它流通、活跃起来并成倍增长。我们也许还记得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当你把快乐与他人分享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当你把忧愁告诉别人的时候,你就只有一半的忧愁。”

如果这位男子在生意中懂得和同行及下属分享他特殊的才能,在交际中懂得和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他们的困难,他可能已经找到了幸福;假如他在家庭中懂得为妻子和孩子的幸福着想,处处付诸行动,他也可能已经找到了幸福。可是,他不懂得付出的爱会加倍归来的道理。这个男子可能就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总是相信生活以外的东西(比如金钱和物质)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满足。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一旦我们“坐拥繁华”时,却会发现“心中变得荒芜”,我们越以外在的方式追求幸福,幸福就越逃离我们,离我们越遥远。可怜的人啊,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到幸福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并且知道怎样才能把它提取和释放出来?

我们要开启幸福的源泉,首先可以从自我欣赏做起,欣赏自己特别的才华、新奇的观点、执着的信念、勤奋地工作和学习等等,并且确信我们很了解自己,然后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别人身上那些相同和相似的个性品质,并且羡慕和欣赏它们。

第二,要认识到语言的力量。有时候,爱和赞扬的语言就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好和最崇高的礼物。所以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的能力,并告诉他们你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优点。我们还应该鼓励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尤其是要对所有需要爱的人说:“我爱你。”

第三,要学会宽容。当不愉快发生时,我们要习惯于向对方说“对不起”,不管谁对谁错。或者,对别人的伤害真诚地说:“让过去的就过去吧,我们重新开始吧。”要知道,这些简短而平凡的言语会带来感激的回应,化解我们人际道路上所遇到的阻力和冰块。

与此同时,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饱满的热情。有时候,幸福可能只是给一个孤独的朋友的一通电话,或是给生病的家人的一个问候;幸福也可能只是倾听别人的述说,不发表任何看法和建议,只需要专注的神情和静静地聆听;它也可能只是帮助别人做一点琐碎的事情,跑一跑腿或听候别人随时的需要。

金钱和财富可以成为来自我们自身的快乐之泉吗?当它们来自一颗愉悦的心时,答案是肯定的。若我们的动机适当,和需要的人分享我们所有的东西,则会增加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出发点应是分享或抚平他人的痛苦而非炫耀爱心及善行,更非沽名钓誉。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作者:张廷春]

人活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上对国家社会,下对亲人朋友同事,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过,切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冀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责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是不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严。 因此,我们也切切不可忘记人生的头等大事: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命属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自己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可以替而代之。人世间社会关系的各种责任,在特定情形下,是可以转让、替代、分担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而且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个人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取而代之重新选择一次。明乎此,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呢!

然而,现实告诉我,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人生要负的责任,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弄清楚自己在世上的责任是什么。因此很多人对责任关系的确定完全是被动的,在他们眼中视之为自己责任的一些做法,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迫于本能、习惯、时尚、他人、舆论或是偶然因素等原因。我们只要环顾四周,在你的朋友、同事或邻居中,就可以发现有的人做事,仅仅为了生存、为了“混口饭吃”;有的人活着,纯粹以金钱权位或揾食消费定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把因偶然因素而长期从事的某项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兴趣、本性的事业;有的人一辈子琢磨的就是“身边几个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有的人甚至以同事、邻居决定自己的幸福。我的一位朋友起初执意卖掉旧房子,搬入高尚住宅区,以为与富人在一起,自己的身价地位也高了。孰知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良好的自我感觉没了,引发的却是嫉妒心理和失望情绪,被富有邻居包围着感觉不幸福。可见,一个不知对自己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自己的人生必定是放任自流、浑浑噩噩的人生;一个不曾思考自己人生使命的人,在责任问题上必然是错位、模糊和盲目的。

其实,中国自古推崇良心、责任、气节、操守,提倡做人立世,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把修身做人摆在人生第一位。再如 “太上有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也把做人看成是人生根本大事。作为中华民族社会良心、智慧化身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刚健自强、不屈不挠、经世治国的优良品质。孔子誉之为“士志于道”。历史上从曾参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到李膺的“欲以天下致是非为己任”;从陈藩的“澄清天下之志”,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可以看到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风骨精神和人格力量,其对国家民族和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精神脉络清晰可见,且历千年而不绝。

这些铁肩担道义的“民族脊梁”,令人肃然起敬。但我们明白,救世和改造社会是要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不是人人所能为之。我们是平庸之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可以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这无须任何社会条件,只要你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就能由此出发自觉选择并承担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对人生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人怎么会爱人生、爱生活、爱他人、爱事业呢?怎么会在日常生活中坚定地负起责任呢?这种人,往往把尽责看作是纯粹的付出而事事索求回报,他们甚至为别人而活着,太在乎自己“身边几个人”的看法评价,而消磨了自己的一生。

人活世上除了吃饭睡觉,不外乎做事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事业兴旺、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朋友众多,那么可以说你在社会上是成功的,生活是幸福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就是蕴涵在两者之间,比做事和交际更重要的东西——做人。透过做事和交际,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做人的总体生活方式和态度。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周围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不是你做多大的学问、事业或生意,也不是你和谁在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做人之所以是人生头等大事,这是因为做事和交际是否顺利,包括地位、财产、名声方面的际遇,也包括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际遇,往往受制于外在、偶然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把握和支配,所以不应该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选择和把握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际遇的人生态度。因此,假如你明了究竟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懂得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就有了正确坚定的生活态度,不论成功与否,幸福与不幸,都可以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简言之,做人比事业交际更为重要,比成功幸福更有价值。不管你在名利和交际场上如何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

我始终认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它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和出发点。一个人活在世上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认清了自己在这个世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去做,他就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觉、充实和安详。他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种种似是而非的所谓责任、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我坚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他对包括事业以及婚姻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这样的人多了,这个社会一定和谐安康而有效率;如果一个人明了自己的责任,懂得做人是超乎成功幸福之上更有价值的人生,那么,这将使他拥有了某种人之永恒的东西,由此支撑他度过未来凶吉难卜的岁月。

 

一生学做人 [作者:不祥]

有位哲人说过:做人的极致是平淡。

做人需要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来学。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时刻,都需要不断地去校正自己的律行,让自已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台上,赢得社会、生活、他人的信赖。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用纯净的心灵来感受父母的身传言教,耳染目濡种种关于人的行为。当然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榜样,是他们把做人的善良、宽容与对生活的爱,一点点的浸染了我们全部的身心;及至上了学,又得到老师们关于做人更深层次的教育,让我们读懂了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哲学。这一阶段对我们整个的人生都大有裨益,因为知识让我们有了做人的资本、和识别行为的能力,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人生。

人生的目标与做人相互结合在一起才有了美好的希望。当我们参加了工作,真正走上了社会,耳闻目睹了人的全部生活本真。处人与立世其实并不简单,仅仅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温暖它人,其实也不尽然。因为美与丑共存,假与真并在,这时的做人真的很无奈,人的自私的一面,齐齐都会展露在你的面前。太多的时候不得不让我们为了生存左右逢迎而变得世故精练、圆滑,其实这才是做人生存中为了适应生活、社会的无奈之举。

有时候,做人也让我们颇费思量,诚如哲人所言,做人的极致是平淡,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因着人的欲望、道德、修养、自身素质的不同,人也不尽相同,是为:人以群聚,物以类分,就很能代表这一点。

生活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会做人,但做人有时候却让我们在生活中永远也读不懂它。这就要我们一生都要学做人,并且仍是要做到善良与平淡才是最真。

 

像老板那样思考 [作者:[]汤姆.马克特]

做最好的工作

很多人不会同意我这一点,不过我还是要说……

绝对不要向钱看——你永远要寻找最有前途的工作。好报酬与好工作这两件事不一定有关系;最好的工作可以给你技能和曝光率,这些都是你快速前进所需要的条件。

对于我采取过的行动,我很少后悔,不过,我特别希望时光能倒流。在我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有机会为一家世界级消费品公司的业务部副总经理工作,这是一个很棒的工作。这个职务产生过很多企业的高层主管。这家公司也非常好,而且我是在为一个马上就要平步青云的厉害家伙工作。这份工作样样都好,但是薪水比我当时的工作少了15%,所以我拒绝了。我因为钱的缘故拒绝了一份好工作。我为了几千美金做出那样愚蠢的决定!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少拿的那些钱根本微不足道。

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个接下这份工作的人功成名就,快速得到升迁――速度比我快,我的心好痛!虽然我后来赶上他了,但是我付出了时间成本,一想起这些我就会咬牙切齿。

当然,我的伤痛已经复原了,而且我得到了一个经验教训――在企业里很少会有十全十美的位置。金钱迟早会进你的口袋,请你把眼光放远一些。

勇于承认失败

在大型企业里,假如你想淡化过错,最快的办法就是承担你应付的责任。要大大方方承认失败,而且充满自信,也会被看成是个重视集体利益的人。最重要的是,承担起责任,可以使这个错误不至于传播太久――已经有人为这个错误负起责任,所以没有必要穷追猛打。当一个人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后,别人很难再责怪他什么。

我的职业生涯中只出现过一次重大失误。竞争对手把AC尼尔森最大的客户从我们团队手中抢走了。我打电话给董事长史蒂夫.施米特,我说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并提出了辞职。他大笑说:“办不到。”他说,公司刚花了好几百万美元来培养我,那么大一笔投资丢下去了,谁都不准离开。

从那之后,没有人因为我犯的这个错误而揶揄我、攻击我――因为那样做不会受欢迎――谁要是攻击一个已经得到董事长赦免的人,就不是聪明人。

承认错误,并且要让你的团队知道:失败也是游戏的一部分。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你的工作中,有没有哪个领域是你假如懂得比别人多,你就比别人更占优势?找出一两个这样的领域,然后尽可能多多研读与它相关的书籍数据。让自己可以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多年前我进入某公司工作,当时他们正打算推出一个凭卡购物的客户忠诚专案。我因为初来乍到,于是在一场跨部门的会议中静静坐着,聆听每一个人的发言。他们讨论着什么方式可能行得通,哪些可能行不通。我不确定他们的哪些话说对了,哪些则是瞎编的说法,不过我知道一件事:我一定得先弄清楚什么方法在以前曾经成功,什么方法则曾经遇到失败。会议过后,我的团队和我花了两天,找遍所有关于客户忠诚项目的资料,一个一个加以研究分析。而后我们又要开会,这时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咧嘴笑的猫咪:我觉得整个会议室里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件事。这次,没有人能把我吓倒。我在这件事上所“投资”的两天时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玩的经验,而对公司来说则是一次很棒的收获。

以专家的程度走进一场会议,绝对是很值得尝试的事(也是很好玩的经验)。你会让观众惊艳,也会让你的事业“星星”更加闪亮。

谦虚一点,别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我母亲说过:“不要胖到穿不下你的裤子。”意思是告诫我,做人要谦虚一点,不要自以为是。

公司举办活动时,帮忙准备;参加公司的员工野餐大会,帮忙分送食物和收拾垃圾。小小举动也会引起别人注意。

有一年在悉尼的全公司集会上,我想起了这句提醒。那一次,我要上台对650个人报告我们那一年来的成绩。我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了解现场状况,看到大伙儿忙成一团。

一个年轻女子在每一个座位上放置一份活动程序说明。我走上前去,拿了她手上的半沓资料过来,帮忙分送到各座位上。

忙完后,她上前对我说:“我没见过一位董事长会这样帮忙。”我有点诧异。她这句评语让我觉得好开心。

后来我得知,我只不过像个正常人一样帮点小忙,但这件事竟在公司内部流传开来。

我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别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让阶段的美永存 [作者:星 ]

十八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雕塑艺术,在意大利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许多雕塑精美得让人惊叹,甚至到了让大家看腻的程度。许多大师的作品摆在一起,已经很难分出高下,尽善尽美的境界,让人挑不出彼此的好坏。

雕塑家凯斯顿,在当时很有名望。但他的作品在最后的打磨中,却同样很难与其它艺术家的作品区分。作品精细的程度,几乎让大家的作品达到了一致,各自的风格反而被精细掩盖。

一次,凯斯顿在为教堂雕塑一件神像时,周围的朋友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最好不要再雕塑下去了。凯斯顿自己也感觉到,如果再往下进行,就又会与其它人的作品同归一路,还不如半成品更有风格。

于是,凯斯顿接受了大家的建议,雕塑停顿了下来。不过,凯斯顿非常担心,如此的作品,教堂里的牧师会不会答应?因为这件雕像,是圣经里的一位人物。

谁想,负责管理教堂的牧师同样感慨地认为,作品如果就停留在这里,将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只是牧师也有与凯斯顿同样的担心,教堂对外开放的那一天,教徒们是否能够答应。大家冒着风险,将这件巨幅雕塑的半成品保持到教堂开幕的那一天。

谁想,前来教堂的人们,无不被这座宏伟的半成品所折服。大家公认,这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

只做一半,反而可以保持一种特别,反而产生了一种独到的美。而谁都认为,如果这件作品精细到完美无缺的程度,就又要沦为不分你我,失去它的意义。

从此,在意大利,在整个欧洲,半成品的雕塑层出不穷。给人带来的美感,有时反而胜于那些完整无瑕的作品。

这个道理,在于某种事物,只有停留在某个阶段,才能显出美,才是最美。在这以前或以后,都不一定会有这种美的出现。保留这个阶段,停止在这个阶段,让这个阶段永存,原来才是最珍贵,最杰出的。

正像大家对凯斯顿的一致呼声:千万不要再进行下去了!

最初,人们在装修时,总会把那些原木刷上各种各样的涂料,久而久之,有人发现,其实原木本身便是一种美,不但可以保持自然的风貌,还可以保留木质散发出来的原始香气。

于是,有人再用原木装修时,不再加以任何的涂抹,反而形成了一种天然风格。

开始,各国对自然风景区的保护,总是以修缮的手段来维护。谁想,越修缮人们越不满,想不到放弃了,那种自然的粗犷、野性和原始风味反而突现了出来。现在各国的保护者们都认识到,对自然景区的修缮,绝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否则,过多的修缮,就是一种破坏,反而会让人生出厌烦的情绪。

玉米长到七成熟的时候,农民们便把它掰下来,煮熟运到城市里去卖。大家都很欢迎。卖玉米的人懂得,玉米如果能永远停留在七成熟上,那才是他的财富!

人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常常会担心他被继续的成熟所改变。我们希望的,并不是他的所谓成熟,而是他能永远如此的天真、诚恳和善良。

人在许多时候,总是希望某一事物能永远地停留在那个正好的点上,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天然、朴素、诚恳、简单,才是大家需要的,而许多事物的进化,都会走向他的反面。适时的停留在某一阶段,才是世上的精华,也是人间正品,更是我们的喜爱和所需。

因此,在我们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感动我们的,让我们欣慰的,并不是全部,而是自己或他人的某个特别阶段。让阶段的美永存,这才是人世间的大美!也才是我们人生追求的意义。

 

四十以后才明白 (仓下原创)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已经四十奔三了。常言道四十不惑,最近自己也常常在闲暇之时反问自己:我真的不惑了吗?今天工余竟然兴致倍增,思绪奔涌。记下若干心得与大家共勉。

四十以后才明白:好朋友是应该相互欣赏的,而不是相互利用的。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阶层中产生,而穷人和富人,百姓和达官,草根和明星,白丁和学者则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不在同一阶层,便永远不会有对方对本阶层的深刻体会与感悟。

四十以后才明白:饭应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应该疲于奔命。中年,应该活得从容。

四十以后才明白:光从容还是不够的,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秀一下自己,让平淡的日子亮起来。

四十以后才明白:年龄之于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所谓“少小有才国家用,老大空长做什么?”是焉。

四十以后才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有时候甚至没有对错。你以为错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对的。而你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却很有可能正是别人摆脱和抛弃的。

四十以后才明白:生活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珍馐美味、杯晃交错间如果掩映的是而虞我诈。则远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话家常。”来的可心。如果高官厚禄却穷于心智,惶于仕途。就远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活得逍遥。

四十以后才明白:对待我们心仪的异性知己,多一分关爱,少一分贪婪。会使自己的情感天空少一丝阴霾,多一缕阳光。

四十以后才明白:亲情的疏离是切肤的伤痛。淡一些、谅一些、忍一些,会使我们的心宽一些、和一些、暖一些。

四十以后才明白:对待父母再不可做薄养厚葬的傻事了,他们那一辈人受的磨砺太多了,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的良心。说起善待,父母会很疼钱,但动一动脑子事情就会办的圆满。比如:可以去酒店定一碗极品燕窝汤,端回来告诉他们这是小摊上两块钱一碗的南方的胡辣汤,然后看着他们幸福的享用。其实大多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你的荣华,每周问他们一个年轻时的故事,然后耐心的听他们讲完,他们就很知足了。

四十以后才明白:我们的伴侣看似平淡无奇,有些时候甚至难以忍受。其实岁月的年轮早已将彼此裹融到一起了。即使是恶习俗性,也已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要撕毁这不堪的婚姻,就会发现每撕一片,都会连着自己的皮肉和筋骨。

四十以后才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溺爱就像高脂高糖一样的危害着他们的健康。我们害怕他们走弯路,我们担心他们吃苦头,我们忧虑他们经风雨。我们全家人为他们搭起了大棚,然后呆呆的望着他们柔弱的发育着。

四十以后才明白:职位只不过是一个杯子,而你的修养和品性才是你杯中的尤物。夜光杯中未必盛的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浊水。粗瓷盏里未见得就是白开水,很可能闷的是一盏极品龙井。个中的质量全在自己后天的造化。

 

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作者:魏书生]

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有些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家长专制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一刀砍去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让他们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赡养年迈的父母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制止了他。你的这些行为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孩子都10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20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忙,需要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只有看到警察才会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根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里“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收拾。为了让孩子高兴,你违反规定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你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他喜欢的鱼,杀掉了他喜欢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这些动物。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灵。

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因为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慢慢变成考试机器,脑子变得机械,不会思考。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升学率。不管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时,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跟他崇拜的人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像你这么懒!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最初,孩子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当他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类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将失去向上的动力。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我们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争取下次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听不懂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自己的人。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在怎样培养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社会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