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山启园:石狮日报欢迎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3:02:04
精彩图片
首页>>收藏快报

说说梅与梅画

当代著名画家张书旂的小品画

卢璲采行楷四条屏

浦城土墩墓群:再现中国东南独特的青铜文化

南京明孝陵棂星门复原后将开放
更多报道
·元代龙泉大盘
·说说梅与梅画
·当代著名画家张书旂的小品画
·卢璲采行楷四条屏
·《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出版发行
·台湾文化商在上海打造艺术产业“新地标”
·浦城土墩墓群:再现中国东南独特的青铜文化
·罕见的宋代古墓在山西河津露面
·南京明孝陵棂星门复原后将开放
·安徽双墩1号汉墓正式开始发掘
·咸头岭遗址将珠江文明史推至距今七千年前
·苏州砖雕艺术彰显古城千年底蕴
“中国印圣”王王孙做六十方印石抗战时流落大英博物馆,并被视为英国国宝,此套
文天祥《正气歌》“印拓”近日现身南京
发布时间: 2007-03-07

■江苏胡剑明
1938年9月18日,“中国印圣”王王孙完成了60方文天祥《正气歌》印石,印石一出引起全国轰动,大大鼓舞了抗战民众的信心。后来,为了支持抗战,拯救灾民,60方印石被高价出手。流离辗转后印石最终流落到大英博物馆,成为英国国宝之一。近日,这60方印石的“印拓”———王王孙自费出版的《王王孙正气歌刻石》民国珍本出现在南京朝天宫收藏市场上。
《王王孙正气歌刻石》现身南京
众所周知,“印拓”是印石涂上印泥在纸张上留下的印记,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金石印章往往藏于少数人之手,有些石质印章也难以长期保存。因此,许多印章爱好者往往把印刻在纸上,刻下“印拓”进行交流和欣赏。
笔者近日在南京一处收藏品市场获得了民国珍本《王王孙正气歌刻石》(图1),书中60方文天祥《正气歌》“印拓”原本竟是至今珍藏在大英博物馆中英国国宝———文天祥正气歌印石。这60方印石是“中国印圣”王王孙在国难当头之时,用自己收藏多年的上好青田印石为振奋民族士气所刻。
这本民国珍本《王王孙正气歌刻石》,是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出版的珍本,线装,宣纸本,共28页,从外观品相来看,属于9成品相,保存比较完好。在这本古籍正面,是民国名人、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所题写的8个草书大字“王王孙正气歌刻石”。
掀开这本饱含历史信息的古籍,六十方刻着文天祥《正气歌》内容的“印拓”和12方黑白分明的边款那样生动地扑面而来。在这60方印拓上,还牵涉到民国南京的三大名人:王王孙、卢冀野和于右任。
60方印石辗转流离大英博物馆成他国国宝
查阅民国史料发现,王王孙先生在民国时期竟然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民国金石界无人不晓。王王孙出生于安徽滁州,少年成名。在十一岁就曾以大草书在家门上写下一副对联,使得学界震惊。国民党《中央日报》以《滁州书法神童王王孙》为题加以报道。在少年时,王王孙与齐白石、寿石公、吴昌硕等金石名家多有交往。
青年时,他又留学日本,学习考古,回国不久,抗日战争便爆发了。王王孙极其爱国,痛恨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有一天,王王孙读到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写作的《正气歌》其中一段:“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时,泪流满面,他便立下誓言,将《正气歌》中60句诗歌刻成印章,鼓舞中国人的抗日勇气。
1938年9月18日,也就是抗日战争爆发整整一年后,王王孙终于刻完60方青田印石。印石一经面世,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受到广泛赞誉,被当时许多人赞誉为“中国印圣”。1942年,河南闹水灾,王王孙将其成名的60方印石“正气歌”,以1200万法币卖给当时的一名富商,捐给政府作为赈灾之用。这60方印石辗转流离数十年,最终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被英国政府视为国宝之一。如今许多中国人前往大英博物馆参观,依然能见到这六十方鼓舞了中国人抗日斗志的印石。
卢冀野为刻石作序,于右任题书名
虽然这60方印石已经流落英国成为大英博物馆藏宝。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还是留存下来了这60方印石的“印拓”,这本民国珍本《王王孙正气歌刻石》就是唯一刻本。查阅民国史料,这本“印拓”的出版,凝聚了两位民国名人卢冀野和于右任不少心血。
卢冀野先生的儿子卢佶如今就生活在南京,他至今还保存着王王孙先生当年给其父所制作的印石“泱泱翁”(图2、3),其中“泱泱”二字,正是当年南京著名报人卢冀野先生在《中央日报》所编辑副刊版名。在抗战胜利后,卢冀野将王王孙的60方“正气歌”刻石在他主编的《中央日报》“泱泱”副刊上发表了一部分,引起当时民众的热烈追捧,强烈要求成册出版。
1946年,这本由王王孙自费出版的刻石集即将面世。同样身为金石名家、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先生感慨于王王孙对抗战的贡献,慷慨题字“王王孙正气歌刻石”。因为王王孙先生是自费出版,所以只线装印刷了几百本,因此很短时间内便被一抢而空。这本鼓舞了抗战一代人的民国线装本流传60余年后,如今已成为珍本了。虽然60方原印实物依然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但这60方“印拓”依旧保存在南京,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