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流年的小说集:移动版数字报刊,今年可能“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3:57:17
有人说,相比iPad,报纸有个优点,拿它拍苍蝇不心疼。

  这个玩笑有点“损”。反正自从网络媒体兴起,传统纸媒已经饱受挤兑。面对iPad、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一轮冲击,其实不少纸媒正在应对:推出“移动版”。

  上个月,国内最大的报刊订阅网站“蜘蛛网”在业内率先发布了“数字报刊系统”,董事长杨明秋说,年内要帮助1000种报刊亮相移动终端。

  “报刊大超市”

  借助蜘蛛网打造的系统,各类报纸、杂志的编辑能便捷地将各自的内容送上移动互联网,而读者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下载客户端软件后,就能在线阅读报刊。

  杨明秋用自己的HTC触屏手机给记者演示。点击打开某报页面,全然不是照搬纸媒版面,而经过了重新编排,更注重图片的运用和视觉效果。总体上,蜘蛛网客户端上的报纸和杂志页面大同小异,杨明秋说,他们开发了两三种页面的模板供各家“套用”,有的适合报纸,有的适合偏重“读图”的杂志。

  对纸媒来说,蜘蛛网的价值很清晰——编辑部不用再费力自行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从后台到前台,全都是现成的:这个系统不仅能发布内容,还支持营销和支付,通过它,编辑部可以为内容定价,向读者收费。

  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蜘蛛网已开发了谷歌、苹果和Java系统的客户端,近期还将推出塞班、微软和MTK(也就是“山寨机”系统)的终端软件。

  为开发整套系统,蜘蛛网花了1年,投入上千万元,但杨明秋说,这个系统将对所有报纸和杂志“零收费”。事实上,平台开发完成,“报刊大超市”的“货架”上多一个品种,新增成本相当低。今后,蜘蛛网将按一定分成比例,与纸媒共享收益。

  终结免费阅读?

  观察蜘蛛网的这个数字报刊系统,最有意思的并不是其技术或者模式,而是纸媒对它的态度。

  杨明秋说,他原打算在春节后向公众推出这套系统,因为吸引足够多的纸媒合作需要时间。不过,国内纸媒对移动互联网态度之积极,远远超出预想。“我原以为春节前能有150家有意向就不错了,结果这两三个月里,签约的就有100家,明确表示意向的超过了500家。”

  杨明秋说,各种纸媒的态度有所不同。总体上,杂志比报纸热情更高。目前,报纸大多有网站或网络版,而许多杂志还没有。与蜘蛛网合作后,杂志编辑部只需一个人上传内容,就能跨入数字出版。

  在报纸中,相对而言,一线城市、发达地区这方面的意识更强,但有些二三线城市的报纸也不甘落后。最容易达成合作的是南方报纸,他们考虑的多是利益问题,认同蜘蛛网的模式;即使自己已经有了iPad应用,也不觉得存在冲突,愿意新增一个渠道。

  “跟风”也许是目前纸媒的普遍心态。杨明秋说,报刊对数字化出版发行是摸石头过河,一个例证是,谁都不知道该给“移动版”订个什么价。

  多年来,互联网最让纸媒头痛和反感的就是“免费阅读”。门户网站用免费阅读聚拢起人气,获得了广告。他们与纸媒的合作,是买断转载权,而广告收益与纸媒无关。据说新浪买断南方一家大报的内容,一年只付出区区100万元。与此同时,更有诸多网站在无偿挪用纸媒的内容。

  “与我们合作的报刊中,80%以上都表示要对读者收费。”杨明秋说,蜘蛛网数字报刊的定价权在纸媒。有媒体称“移动版”将与纸媒同价,但更多的是5折到6折。

  但终结免费阅读,这事不那么简单。一家杂志告诉记者,开始会有免费试读,但免费多久,他很犹豫:“随大流吧。”

  摸着石头过河

  随着去年谷歌安卓系统和苹果iPad的风行,在移动互联网上阅读似乎大有加速发展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说,目前,在苹果软件商店上发布“移动版”的国内主流报刊已超百种,今年预计会有更多“入列”。在国外,由传媒大亨默多克投入数千万美元打造的首张只在iPad出版发行的报纸《TheDaily》已经面世。

  同时,终端市场日趋成熟。前不久闭幕的国际消费电子大展CES上,风头最劲的正是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总计有近百种新品发布,这为2011年的数码消费定下了基调。据记者观察,目前平板电脑的均价正快速下降,甚至已有售价不到500元的谷歌系统平板电脑问世。

  更重要的是消费群体的壮大:80后、90后正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体,他们对纸质阅读的依赖性较低,将是数字报刊的主流受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看好“移动版”报刊,他认为,数字平台能帮助纸媒拓展覆盖面和影响力。但他同时表示,蜘蛛网不仅要创新商业模式,而且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应该积极推广高尚、正直、主流的内容,营造向上向善的风气。

  这实际上说的是监管问题。李易指出,已发现部分iPad版本报刊与其纸媒版本的内容不完全一样,这给主管部门出了新的课题。

  其实,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本报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