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怎么注销:钱学森领导研制中国核武器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4:12

 

 

中国“两弹一星”奠基人、航天器、核武器勋臣科学家钱学森,这回真的走了,在2009年10月31日8时06分。

 

 



图: 钱学森夫妻

 

我曾两次希望采访钱学森,一次是做大陆核废料选址(发表后惹了不小的麻烦),再一次是前两个月做建国60年周年“十大元帅”专稿,写到聂荣臻元帅时。但两次采访均未能成功,秘书给我的答复是,钱老身体不允许。


 

现在想想,确实不应该打扰这位共和国航天事业、核事业的奠基者、功勋大家。虽然没有采访成功,但我查阅了不少与钱老相关的资料,甚至当年的绝密材料。


1956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陈毅、李富春、聂荣臻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其实成立的意义和动机,从这班子上,大家应该可以意识到什么。


这个规划委员会的成立是里程碑式的,意义真的是太重大了。中国导弹、核事业起于此。如果没有此规划委员会的成立,一切都是扯淡,更别谈后面的“两弹一星”了。

 



图:氢弹“蘑菇云”


据《聂荣臻军事文选》,1956年4月12日,聂荣臻审改并签发了《对十二年科学规划中国防研究项目的意见》,对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目标,其中,中国的导弹、核潜艇。这个“意见”,是1949年后共和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发展核武器成了重中之重。


具体实施这一规划的重头人物、王牌科学家,就是钱学森。从此开始,钱学森开始领导中国核武器、航天器研究、试制工作,并为之奉献一生。


中国研制核武器和利用原子能,首先是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然后由中央高层集体作出的。当时具体项目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这此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是世界尖端科技。


1955年7月,中共中央指定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聂荣臻和现在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父亲、时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薄一波,组成3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钱学森是业务上的第一领导人、首席科学家。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会议决定,成立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一一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航委”)。


4月3日,国防部正式下文,“航委”成立:
主任:聂荣臻,
副主任:黄克诚、赵尔陆
秘书长(兼委员):安东
委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钱学森,其他有刘亚楼、王诤、李强、钱志道、王士光。

 



图:核导弹头


在钱学森的率领下,共和国的导弹技术研究展开,为此,特别成立了一个导“导弹研究院”。但当时不叫此名,出于保密,当时公开叫“五院”。相应地,上面成了“导弹管理局”(代号“国防部五局”)


1956年10月8日,导弹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钱学森认为,中国在导弹研究方面,较困难的是在自动控制的设计,但从国内可以找到科技人员先行研究,还可以自制一套控制设备,利用旧飞机进行试验。同时,选派了大批专家去苏联学习。当时的说法是,“争取苏联帮助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科学成果”。正因为这个原因,国外不少专家现在还认为,中国大陆的核技术是“偷师”,实际根本不是。


一开始,苏联人比较警惕,虽然是老大哥,但还是防着的。1956年10月以后,国际形势有了变化,苏联人明显地对中国热情起来。中共高层领导人找到了时苏联驻中国经济技术总顾问阿尔希波夫,阿尔希波夫说,提出的问题我本人同意,待请示我国政府后再子答复。很意外,苏联人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表示,“苏联政府可以随时接待中国政府派代表团赴苏联谈判有关在原子能工业等方面援助中国的问题。”

 



图: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成功上天,举国庆贺


很快,中国政府组成了“工业代表团”,由聂荣臻任团长,宋任穷、陈赓任副团长,团员中少不了的人物是钱学森。后达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能工业的协定》,此即所谓的“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中共高层想,虽然苏联人这么大方,但恐怕不会无保留地把一切新技术都交给中国,于是思想上早有准备的。事实上也是,当时,苏联人在有的技术项目上只给样品,不给资料。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毛泽东听说也很动心,他在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点人造卫星!”


这任务自然也落到了钱学森的身上。钱学森表示,中国科学院要在研制卫星方面力争拿出一定的成果,但又要稳扎稳打,狠抓落实;决定,先搞卫星运载工具,由五院研制。国防科委提出了1970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获中央专委批准。

 



图:主抓核武器的聂荣臻元帅


这就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由来。1970年4月24日,重量达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首发成功。当时出于对国际宣示和对毛泽东的尊敬,卫星上还设置了《东方红》乐曲播放系统。


1960年,在钱学森的要求下,综合导弹试验基地在酒泉地区初步建成;1962年底,核武器试验基地在新疆罗布泊西北地区初步建成。此至“两弹一星”的研制团队全部敲定。所谓两弹,就是原子弹与导弹,总设计师是钱学森和钱三强。


但到了1960年,问题出现了,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当年7月至8月,苏联撤走了在中国导弹研制系统和核工业系统工作的全部专家。中同高层忧心忡忡,钱学森也急了。于是他向国外召唤中国学子,从国外挖回不少人才。著名核科学家周光召,就是这前后回国,参加了核武器研制的。


根据钱学森等人的意见,中共高层提出七条方针:其第一条是各科研部门要,“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为“两弹”研制让路。


进入“两弹”攻关阶段,为了协作,国防科委与中国科学院商定,组成两个协作组。导弹攻关协作组,由钱学森、王诤、张劲夫、裴丽生、刘西尧组成;原子弹攻关协作组,由刘杰、钱三强、张劲夫、裴丽生、刘西尧组成。

 



图:有中国原子弹之父之称的大科学家钱三强


为此,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由谷羽任局长的新技术局,动员30多个研究所的大部分科研力量,共承担300多个科研项目的协作任务,大大加强了“两弹”攻关的力量。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聂荣臻》(卷三),1962年10月,时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提出,要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核工业建设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0月30日,罗瑞卿为此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了报告。11月2日,邓小平阅后批示, “拟同意。送(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核阅。退瑞卿。”3日,毛泽东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当年,“中央专门委员”成立周恩来为主任,由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共15人组成,从中可见中共高层对核武品研制的重视和决心。“专委”调动全国一切力量,为“两弹”研制开绿灯,钱学森的“两弹”研制大提速。


当时,中共高层把钱学森,视为“国宝”,重点照顾。对他的工作、生活,由聂荣臻直接过问,并安排,真是无微不至。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钱学森的心血终于有了崇高的回报。

 



图:与毛泽东一起主张搞核武器的周恩来总理


这一天,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的办公室里,坐阵指挥核试验。聂荣臻随即要秘书起草致张爱萍、刘西尧的贺电,向钱学森这些专家表示感谢。贺电说:“消息传来,甚为兴奋,特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体参加这一试验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指挥部根据各种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是,这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达到了2.2万吨TNT当量。


导弹,是核弹头最有利的运载工具。装有核弹头的导弹核武器,是现代战争中最具有威慑性的武器。中国也要拥有这种武器,才能有效地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核讹诈。导弹核弹头比起核航弹来,在体积和重量上都要大大缩小,研制难度很大。


钱学森及钱三强等专家,从论证开始,便参与了,当时惯称“二钱”。

 

1966年9月,中国终于有了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导弹核武器是研制出来了,但要作为一种武器,还必须进行“两弹”结合的实弹飞行试验。

 



图:挂载空对空导弹的强-5III攻击机


1962年3月2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导弹点火后,刚刚起飞,就坠毁在发射阵地附近,失败了。如果导弹上是核弹头,问题就严重了,要冒极大的风险。万一核弹头在发射场爆炸,或发射后中途掉下来,或偏离弹着区,都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试验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而且只能进行一次。周恩来指示,“要百分之百地保证”


钱学森、钱三强和其它科学家都具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凭着一流的水平,他们对实弹试验把握很足,增强了国家领导人的信心。1967年5月初,第一颗氢弹的加工装配以及试验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但当年6月17日8时整,空投氢弹的飞机到了预定空域,但却没有投弹,拐了一个弯飞走了。地面人员惊呆了,都很焦急。

 

原来是飞行员操作中少了一个动作。飞行员请求再飞一圈,8时20分,飞机再次来到预定空域,投下了氢弹,氢弹在预定高度爆炸。中国第一颗空爆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经科学家初步计算,氢弹爆炸威力在300万吨。比原子弹更厉害了。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并且赶在法国之前试验氢弹。这在1960年代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公认中国已进人世界核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中共高层当时不无自豪地对外表示,“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我们的科学家该有多好啊!”这里的第一科学家,就是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