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8本出兵:东风五号导弹核武器研制历史(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1:04:33

东风五号导弹核武器研制历史(全文)

时间:2011-05-13 17:44  来源:本站编辑  上传:zz   点击:750次  进入详细评论页>>

 

       东风五号是中国第一种洲际地地弹道导弹。东风五号为液体两级导弹,全长31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2吨。两级推进剂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第一级大推力双摇摆发动机地面推力为710×4 kN,第二级为真空推力734 kN的主发动机+推力为47 kN的4个双摇摆游动发动机。采用推进剂储箱自生增压技术和精密电液伺服机构,三轴陀螺稳定平台+数字计算机制导控制方案,地下井热发射,弹头为千万吨级当量热核战斗部,采用了姿态控制系统和突防措施。东风五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研制成功洲际地地弹道导弹的国家,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和大国地位的象征。在东风五号基础上研制而成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则是长征运载火箭家族中的核心型号,保持着发射不败纪录,被誉为“金牌火箭”。



1.确定任务与提出方案



       1957年8月21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Р-7,射程达8000公里。塔斯社于1957年8月27日报道说:“这种火箭有可能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区。”10月4日,苏联又用Р-7导弹改装的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这一非凡成就极大的鼓舞了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领导人。同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祝典礼”。11月18日,他发表了著名的“东风压倒西风”的讲话。访问期间,苏方特地给毛泽东和中国代表团放映了三部苏联秘密军事影片,影片内容是原子弹、氢弹爆炸和核条件下的战斗演习,给他们流下了很深的印象。国防部长彭德怀在与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的谈话中表示了要研制洲际导弹的想法。



 

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导弹苏联的Р-7导弹
 


       1958年1月10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制定的《喷气技术十年(1958-1967)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提出要研制洲际导弹。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次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6月21日,毛泽东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充满信心地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从1959年开始,苏联先后中止了在核技术和导弹技术上对中国的援助,五院重新考虑导弹发展规划问题。12月18日,五院党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发展火箭研究设计的八年(1960-1967)规划草案》,提出后五年要完成远程导弹的研制。在五院提交的报告中指出,鉴于苏方不会再向中国提供试验设备和各种资料,五院决心自力更生地设计、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和试验设备,确定远期任务是发展洲际导弹。1960年12月21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五院的报告。


     1961年5月,五院一分院在发动机发展方向讨论会上,提出研制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意见,即1963年研制出推力为75吨、比推力为240秒的单机,1965年实现四机并联,可以产生300吨的地面起飞推力,以供洲际导弹研制时作为主发动机。1961年的11月14日,钱学森亲自担任主设计师并安排了一批的工程人员研制射程10000公里的洲际导弹,使用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类似于苏联的P-7导弹和美国的“宇宙神”),该型号被命名为东风三号(注意,并非后来的中程导弹)。但这时一分院正集中力量研制东风二号导弹,还无力开展对洲际导弹的全面研究。1963年4月,五院一分院技术副院长屠守锷代表一分院在国防部五院科技委第一次年会上发表了《地地导弹技术发展途径和步骤》的报告,提出从中近程导弹搞起,掌握技术、打好基础后,研制出自己的洲际导弹。同年,五院取消了东风三号洲际导弹的研制计划。1964年1月15日,国防部五院下发了《1963-1980年导弹技术发展现划(草案)》,确定后10年(1971-1980年)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洲际导弹。此后,一分院一部成立了洲际导弹论证小组,开始进行方案论证工作,各分系统研制单位也相继成立了方案论证小组,开展前期工作。


    1965年2月,中央专委第十次会议上,提出争取在1975年以前研制出洲际导弹的工作目标。会后,周恩来委派国防工办副主任赵尔陆到七机部发动群众,进行方案大讨论。大家就需要与可能、任务与条件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识到既要积极奋进,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又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经过广泛深入、几上几下的讨论,特别是充分考虑了实战要求,考虑了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可能性,考虑了国家经济状况的实际能力,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展方向和技术途径。如在固体导弹和液体导弹的选择问题上,分析了固、液两类导弹的优缺点。当时美、苏第二代导弹都由液体燃料转向了用固体燃料的动力装置,以获得较好的作战机动性能,由此可见,导弹的固体化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当时国内对新型的固体推进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要突破许多技术关键才能正式进行型号研制。除了应该抓紧这项工作的研究外,更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用液体推进技术来突破中程和远程导弹的技术关键,待固体推进剂研制有所突破后,再逐步实现导弹的固体化。因而在规划中确定用可贮存推进剂替代不可贮存的推进剂,用并联几个发动机获得大推力,用多级的串联方式增加射程等发展方向和技术途径,并积极开发研制惯性平台和数字计算机以更新控制系统主要仪器,争取用8年时间研制出4个新型号,完成第一代战略武器的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