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士澍书法图片及价格:中国外交“软实力”显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8:49
弹指一挥间,21世纪头十年就这么过去了。这是时代变迁“量变进程”加速发展的十年,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大面积兴起的十年,也是中国外交 “软实力”展现魅力的十年。人们说,这十年“美国病了,欧洲老了”,美国《外交政策》新年文章也无奈地哀叹:在(美国)政府内部,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态度已从沾沾自喜转变为恐慌了。

  冷战结束后,美国踌躇满志,一心想着要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东扩西进,大肆宣传美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华盛顿共识”,傲然不可一世。但历史无情,没有跟着霸权思维走。

-

  21世纪伊始,正当美国春风得意之时,忽然发生了“9·11”事件。这是一股新的逆流,令美国措手不及。但“聪明的美国领导人”及时竖起了“反恐”大旗,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大力推动和制造各种 “颜色革命”。对正在迅速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更是“棒杀”和“捧杀”齐飞,“合作利用”和“情不自禁的遏制”并举。美国“反恐谋霸”,把手伸得很长,向中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考验着中国的智慧和外交战略。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冷静观察,沉着应对,运筹帷幄。1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综合国力的提高,举世瞩目;外交战略的成就,可圈可点。

  首先,面对这十年的新情况、新问题,顺应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潮流,中国先后提出“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合作共赢”等一系列主张,特别是胡锦涛主席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日益展现魅力,深入人心。美国日本一些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对“冷战思维”来说是“釜底抽薪”;现在要搞“结盟反华”实际上已“无处觅知音”。

  第二,中国坚持韬光养晦战略,增强有所作为意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虽然先后超过德国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清醒地认识到,同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实际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还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仍然任重道远。十年来,中国领导人保持忧患意识,十分注意谦虚谨慎。在外交上 ,过头的话不讲,过头的事不做。既不为外部的挑动刺激而锋芒毕露,也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赞扬或捧场而飘飘然。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也相应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国际贡献。去年一年,针对巴基斯坦、印尼和海地等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国给予了及时和巨大的援助,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世界责任感。在环保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中国的努力和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推动逐步改变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不仅在联合国安理会,而且在g20、“金砖国家”和“基础四国”等重要多边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具中国特色的作用。中国既不拉帮结派,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也不损人利己,或强加于人,而是强调顾全大局和包容性,强调寻求利益的汇合点,求同化异,合作共赢,循序渐进。这种实事求是的风格和政策行为,是中国外交“软实力”在新时期的魅力,受到国际上追求和平与发展国家的普遍欢迎。

  第四,坚持推行睦邻友好与构建和谐周边的大政方针。十年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固发展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断壮大,中巴关系的加强和中印关系的不断改善,中国与东盟互信的增加、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10+3的发展和开放、包容,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的逐步建立等等,都表明中国外交战略与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更好、更紧密了。所谓对中国的“c形包围圈”,只不过是美日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一厢情愿的图谋,连美日的一些主流媒体也不得不承认,环顾中国周边,看不出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联美制华”。

  诚然,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中国同周边国家确实存在一些矛盾;由于思想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影响,周边国家确实有一些人对中国存有疑虑、甚至畏惧,期盼美国在这一地区发挥“平衡者”的作用,这在多元化社会是很正常的。其实,中国也一直希望同美国“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寻求更广泛的“利益汇合点”。我们需要警惕和认真看待一些不利的负面因素及其影响,妥善应对,逐步化解,但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不能人云亦云,哗众取宠,说什么中国外交现在很“被动”,中国处于“亚洲安全困境”,中国已被“紧紧包围”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主观臆断,既迎合了美日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的需要,也误导了中国民众,很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