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 迅雷下载:诗:什么是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32:51

诗:什么是老年?

 

发问

朋友,

请您告诉我,

什么是“老年”?

或许您觉得这个问题十分可笑,

也许您认为这个问题特别简单。

您可能引据国家规定,

告诉我,

凡年龄在六十岁以上者都是老年;

您也可能引用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回答我,

六十五岁以上的群体都属于老年。

这样回答当然正确:

因为这是当今最有权威“规定”;

有着生命科学和社会学的依据;

是当代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结晶;

也大体符合各个民族的约定俗成。

 

反诘

然而,只要认真地想一想,

这一当然正确的答案,

所回答的是,

何谓老年人的年龄界限?

至于“什么是老年?”,

似乎并非那么简单和直观。

难道说,

人们活到59岁又11个月30天,

或是活到64岁又11个月30天,

就不是老年而是中年?

难道说,

一天之后他们有了质变,

突如其然地变老了,

才真正告别中年,

而永远成为老年!

难道说,

我的反诘毫无道理,

而是在“抠字眼儿”,

或是在“钻牛角尖儿”!

 

举证

任何,

规定的东西,

绝非天经地义;

所有,

规定的东西,

必须因时、因地、因事制宜;

一切,

规定的东西,

都是主观鉴之于客观的东西。

新年伊始,

我们成为,

持有政府“优待卡”的老年。

从颁发“优待卡”的告示中,

我们不难发现,

尚不授予65岁以下的老年,

65岁才是予以优待的年龄下限。

诚然,

这不是对原有规定的否定,

而是因事制宜的现实判断。

莫非是与“教科文”的定义接轨,

我看也未必如是而使然。

您看颁发“老年征”的年龄,

仍然是六十岁而没有改变。

我想也许随着国力的发展,

把优待扩展到60至65岁的老年。

这不仅是老年群体的期盼,

关爱老年也是政府的意愿。

 

试答

那么,

究竟“什么是老年”?

我们先欣赏一位耄耋老人的诗,

领悟这位长寿诗人的卓识远见,

也许从中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在CCTV“夕阳红”的节目里,

有一首为老年人“鸣志”的开始曲,

歌词出自倍受尊敬的诗人乔羽。

他把老年人喻为,

温馨而从容的夕阳,

配着金曲娓娓动听的歌唱:

“……,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不了的情。

……。”

您听,

他在抒发人们晚年的志趣豪情;

他在颂扬这代老人的美好人生;

他在激发老年锲而不舍的精神;

他在唤醒老年积淀已久的激情。

这大概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老人们每每听到这首歌曲,

就好像受到了关怀和鼓舞,

情不自禁地燃起,

岁月往事的万千思绪。

每每听到这首歌曲,

犹如重新感悟人生的哲理,

每每听到这首歌曲,

恰似再次领会人生的意义。

作为子女我们曾经赡养父母;

面对子女我们早已为父做母。

那时的生活曾是多么拮据,

我们却没有为此而灰心丧气。

虽说没得到及时地浇水,

也没有得到及时地施肥,

可是我们依然不屈不饶,

在生养我们的大地上,

撒下了多少汗水。

往事绝非如烟,

在那个时代,

人们厌恶沽名钓誉的虚荣;

人们崇尚艰苦奋斗的光荣;

人们信仰不断完善自我人生;

这代老人就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如今我们已经老态龙钟,

而夕阳依然是那样色泽纷呈。

老年与夕阳的情趣比喻啊,

激起多少人发自内心的遐想与共鸣。

 

讨论

老年是晚开的花,

晚开的花也是花,

而花总是美丽的象征。

您看那早开的迎春花,

它面对初春的明媚阳光,

迎接着仲春的万紫千红,

发出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提醒。

您看那晚开的梅花,

它承受着冬日的凛冽寒风,

在寒霜白雪地陪衬下显得绚丽多彩,

抒发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豪情。

老年是陈年的酒,

而酒会令人陶醉,

或表现精神上的悠然和欣喜;

或流露情绪上的欢快和惬意;

或掩饰情感上的隐痛和内疚;

或缓解心理上的悲伤和忧愁。

酒蕴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酒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

有许多东西新的总是比旧的好,

使“喜新厌旧”成为人之常情。

而陈年佳酿却绝然不同,

其价值和价格会成千上万倍地提升。

“迟到的爱”也是爱,

“不了的情”远远高于一时的情,

没有必要再作多余的赘述,

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亲情与爱情。

 

尾声

在人生的旅途中,

不论划分婴、幼、少儿的年月,

还是界定青、中、老年的年龄,

它们只是身心发育的标记,

客观上标志着,

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主观上则是为了,

文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至于老年群体的丰富内涵,

以及他们的自然与社会属性,

还有待多学科做出进一步的论证。

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

提高着人们“衣食住行”的质量,

改善着人们“生老病死”的处境,

物质文明正在铸造一种条件:

老年人可以争做长寿的“明星”。

精神文明正在构建一种共识:

让老年人受尊敬地度过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