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盲蛇属:智慧宝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5:34
越名任心

嵇康(公元223--262)在他的《释私论》中说:“所谓真正的君子,需要在思想上不理会社会上的批评和赞扬,在行为上不违背自然的情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气静神虚的人,心中没有攀比玄耀的欲望;身体健康心情旷达的人,情感不会为欲望所左右。心中不存在攀比玄耀的欲望,便能够超越社会上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自然而然地生活。情感不为欲望所左右,便能够辨别贵贱,通顺事物的情理。能够通顺事物的情理,与大道便不会相悖;能够超越名利,任心而行,便不会为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所困扰。因此,论说君子,则以不为是非困扰通达万物为上;论说小人则以隐匿真情悖违大道为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越名任心呢?嵇康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公私之分。公私的表现在于“显情”和“匿情”。一个人虽然行的是善事,但是他行善的思想情感都不公开,却被隐藏起来,这就叫“匿情”,这些人还是有私。有些人虽然有“矜尚”、“违道”等缺点。但是,如果他的思想感情都是公开的,都不被隐蔽,这就叫“显情”,这些人还是有公。嵇康认为,这样讲,对于有善行的人和有缺失的人都有好处。有善行的人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不隐匿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变得公正;有缺失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向公正发展。这样,便可以使善人进一步为善,恶人也得到挽救和勉励。

一个人在生活处事中,不隐匿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叫做“值心而言”、“触情而行”。就是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行就怎么行,这就是“任自然”。任自然必定是的,因为这是“显情”,显情是公。想怎么说而不说,想怎么行而不行,那就是不任自然,不任自然是“匿情”,一定是非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一般人所注意的是非,并不是应该注意的;一般人认为是私的,并不是私的,能够实现这八个字,就可以“寄胸怀于八荒,望坦荡于永日”,这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