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颈椎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00:31
老年颈椎病是指发生于老年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导致颈部血管、神经、脊髓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1]。临床表现为颈肩痛、头昏头痛、上肢麻木或放射痛、手足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重者致残。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达50%,70岁左右则几乎为100%[2]。其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却逐渐下降,严重危害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因而受到社会和医学界高度重视。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西药治疗、颈椎牵引、推拿、练功导引、针刺、灸法、气枕、药枕、颈托[3]、挑拨法[4]等,虽均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不确切,临床应用受到诸多限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研究的深入,对其治疗已有很大进展。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颈肩痛等,并指出其病因不外“邪实正虚”之变。“邪实”是指外伤所致,瘀血内滞或外邪侵袭,经脉痹阻等;“正虚”是指肾元亏虚,肝血不足等,且往往两者交杂兼并为患[5]。但缺乏系统性,且散见于各家文献之中。
1 颈椎病的基本病机探讨代写论文
老年颈椎病的病机非常复杂。通过分析前贤经验、理论总结及结合临床实际,我们认为此病病因病机为:脏虚络痹。脾(胃)、肝、肾虚导致的脏腑亏虚是颈椎病发病之本,风寒湿、痰瘀痹阻络脉是颈椎病发病之标。为虚实夹杂之证,虚实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颈椎病缠绵难愈。
1·1 脏腑亏虚为其本
1·1·1 脾(胃)虚致颈椎病 颈椎病之患与脾不散精有直接关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故水谷精微的输布,必须通过脾的散精功能才得以实现,肝筋肾骨才能得以滋养,生理活动才能正常发挥。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反之,如果脾失健运、阴精不布,就可能退化为颈椎病。故《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曰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痹论》更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的明确论断。其次,颈椎病之患与脾失升清,中气下陷密切相关。脾有升清之能,升清者,乃升提内脏,使其内脏保持正常的生理位置。其中五脏六腑、形体官窍、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保持其固定不移的生理位置,皆由脾之中气升清使然。反之,如果脾不升清,中气下陷,则脏腑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移位,颈椎就会首先出现“筋出槽”,继而导致其“骨错位”的病理现象。所以,脾(胃)虚弱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1·2 肝肾亏虚致颈椎病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人到老年后,由于久劳积损或年老体衰,肝肾亏损,肝血肾精衰少,特别是肾气虚不能生髓充骨,骨髓化生之源不足,加之筋脉失濡,势必骨痿筋弱而发生退行性病变。颈椎病是筋骨之病,所以肝肾亏虚是颈椎骨质退行性变化的内在因素。肾主骨,肝主筋,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濡养,肾气充盈,生髓则骨得坚实。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肾精亏虚无以充养骨髓、脑窍,则见头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甚者昏厥、视物模糊,《灵枢·海论》中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的描述;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颈项僵硬或疼痛,转侧不利,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精辟论述。若肝失藏血,肾精亏虚,致肝肾亏损,气血瘀滞,筋脉失于濡养,腠理空虚,更易招致风寒湿邪客于筋骨经脉而发病。元气根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肾虚则元气衰败,血藏于肝,肝失藏血,则血无所藏致血虚,《景岳全书》指出:“元气败伤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脏腑虚弱,(精)气血亏虚,致筋脉失养,骨不得充,发为颈椎病。
1·2 络脉痹阻为其标
1·2·1 风寒湿痹阻络脉致颈椎病 颈椎病与中医“痹证”表现类似,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云:“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人经络,入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症有淤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所以,风寒湿痹阻络脉可致颈椎病。《内经太素·输穴·骨空》说“风为百病之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景岳全书》指出“留著不去,四肢麻木拘挛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而病程缠绵,则与“湿性粘滞”特点相符。颈椎病多由劳损或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致局部脉络空虚,复感风寒湿邪,使营卫气血不合,经脉闭塞不通而发病,从而引起以颈项背部不适或疼痛不已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2·2 痰瘀互结痹阻络脉致颈椎病 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到出现临床表现是个较漫长的病理过程,“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瘀血阻滞于颈部络脉,所以血瘀必贯穿于颈椎发病的进程中。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横突孔、椎间孔、椎管都有一定空隙,一般难以压迫血管、神经、脊髓,如神经根本身只占椎间管的50%左右,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只有骨赘刺激或其它原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使管腔狭窄,才能使上述组织受压迫而发病。这种充血、水肿属于中医“血瘀”之范畴。“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无处不到,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眩》中也说:“无痰不作眩。”脾、肝、肾虚弱,则气血亏虚,清阳不振,可致痰蒙清窍,肝阳还可夹痰上扰清窍,痹阻脉络。另外,遭受外伤、感受风寒、劳倦、内伤、退行性变等原因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风寒湿便趁虚而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成痰。痰一旦形成,可随气流窜全身,痹阻颈部络脉,导致颈部血脉运行不畅,痰瘀互结痹阻络脉致颈椎病,发为颈椎病。标本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颈椎病缠绵难愈。
2 治则与组方分析
我们针对此病因病机,确立益气养血通络的原则,由黄芪、当归、蜈蚣等组成。黄芪归脾肺经,能补中益气。《珍珠囊》云:“黄芪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壮脾胃……”。当归入肝脾经,能补血、活血,为养血活血之要药。《景岳全书·本草正》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血中之圣药也。”血能养气,故当归养血以助黄芪补气。颈椎病病程长,风寒湿邪深入骨骼、筋脉,筋骨受损,络瘀久滞,非草木类药物攻涤难以获效。薛生白说:“经年累月,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驱逐,凭理而论,方用虫蚁向阳分疏通。”方中蜈蚣辛温,活血破瘀通络。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重用虫类药物蜈蚣以搜剔通络,疏透病根。正如叶桂所谓:“故凡虚邪贼风侵袭经脉骨髓以致邪正混乱其间,非参芪归芎能益其虚,非金石草木能驱其邪,辄信蠕动之物,出阴入阳,升降搜剔以疏透病根。”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
参考文献
[1][5]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67—170
[2] 赵定麟.颈椎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383
[3] 冯世庆,杨明杰.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