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icity房价:构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 康成书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9:26
现行的初中学生评价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这几乎已经成了教育界人士的一致看法。它的弊端显而易见: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的功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个性差异,抑制了个性潜能的发展;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基本是“一考定终身”,几门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的升学录取标准,唯分数论的消极影响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目前各地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情况看,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多数产生于应试教育环境,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都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定性分析和研究较多,定量分析方面较少且过粗;指标体系过于陈旧,指标体系中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绝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大多处于中考前的档案“归类”式的突击,落实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其结果在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中要么“硬挂钩”,要么“软挂钩”。“硬挂钩”导致评价仍然是选拔学生的工具,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服务,舍本逐末,为选拔不为发展;“软挂钩”导致走过场,起不到评价与考试导向素质教育的作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没有包括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新增加的教育活动、学生日常管理活动及结果没有纳入评价的体系中,个别学校学生成长档案建立不完善、评价程序不规范、结果公示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影响了中考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行动研究,建立与完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综合素质评价伴随新课程改革而产生,它也必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而完善,通过几年来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我们高兴地看到综合素质评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显现对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助推力,也驱使我们对综合素质评价进一步实施行动研究。1.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育”“评”相统一。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使评价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彰显。但时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大多仅起“检查”作用,给学生一个短暂但又是终结性的“评判”。我们往往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育,学生处于“自然”的状态下发展综合素质,在“无意识”状态中成长。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变“自然”为“必然”,把“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培养结合起来,综合素质评价才能真正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2、拓宽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外延,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评价内涵丰富,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以及参加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学习的情况,艺术、体育、文学或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中特长表现情况等方面;外延范围广,触角遍及学生管理、学生校内外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评价方式多元,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兼备,不仅仅对初三毕业年级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而且初一初二甚至小学阶段也应有综合素质评价的经历。因此在初中阶段内以毕业班级终结性评价改革为契机,着手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起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并采取措施,让处于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触角延伸至小学和高中,建立起一套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把这种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完善人格与基础学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效能发挥至最大。3、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高原状态,促进评价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如何走出高原状态,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一是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二是要建立教师和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培训机制,实现公平、公正;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和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社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与处罚制度,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利用评价结果。三、构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做法1、确立体系目标。构建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通过行动研究力求做到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空全程化,使评价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研究中,努力将学校常规管理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正向和不断发展有效的外在约束力量,促进学校对学生的常规管理,转变学校、教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2、明确评价体系内容。以行动研究为抓手,通过反复论证,将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1)正确分析和把握目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充分认识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坚持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2)通过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3)重视学生日常表现,完善成长记录。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学生日常表现,成长记录是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老师和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等,构成了学生丰富的个性色彩。(4)制定出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最优方案,确立起“日常评价”和“学期评价”相结合,正确运用标志性成果,按一定比例和权重计算并得出“毕业评价”结果。四、取得的成果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和不断完善,我们在对学生常规管理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上取得重大进展,提升了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学校课程设置更加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社团建设遍地开花,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既促进了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也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与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