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 天下无病 番外:人体的子午流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6:58
人体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时辰有兴有衰。 一、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是在子时前1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二、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黄,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三、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四、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五、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六、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七、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八、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运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九、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十、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十一、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十二、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觉,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通过上面讲解每日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叩,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泄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应该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从亥时(21点)开始到寅时(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植物白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地衰老或者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挎。        通过前面介绍五脏六腑和12条经脉,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对脏腑的着眼点是不同的。西医讲的内脏是狭义的,比如心脏就是心脏,肝脏就是肝脏。中医却不同,讲的是脏器系统,比如心的概念是以心脏为中心的循环网络,上至头皮,下及脚掌。其它脏腑也是如此,它们的网络从头到脚无处不有。所以,中医调养身体注重整体平衡,绝不就事论事,以偏概全。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针灸大全》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脐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荣少府心,已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
    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水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
    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洋。丁日未时心少冲,已酉大都脾土逢,
    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元,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火支沟刺必痊。
    己日已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
    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直,
    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
    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已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已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尽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NOTES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