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节视频:幸福感丢失谁之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41:44
什么是幸福?每个年代的幸福都是不一样的。20世纪60年代的人只要能吃饱穿暖就是幸福,70年代只要不愁吃喝就是幸福,八九十年代,物质、精神双丰收才是幸福。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对不少人来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幸福感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幸福感丢失谁之过?
人民政协网 www.rmzxb.com.cn        日期:2010-10-26 00:38           字体显示:大中小【查看评论】
张晶

有多少人的幸福感在下降
上个月,21岁的王旭成了一名“北漂”。为了心中的理想,刚刚大学毕业的王旭放弃了家里安排好的工作来到北京寻找自己的梦想。
北京在王旭的心中不仅是个地名,更是一个符号,一个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从小学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开始,来到北京,在北京奋斗的梦想就在王旭的心里生根、发芽。
刚一毕业,王旭就不顾家里的反对,来到了北京,成为了最新一批的“北漂”。刚刚来到北京,王旭看到什么都是新鲜的,一切都和自己想象中的一样,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不时从身边走过的脚步匆匆但衣着光鲜的白领,一切一切都让王旭感到新鲜和兴奋。
在回答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时,王旭说:“虽然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一家餐馆里打工挣钱,但是能来到北京,我觉得我现在就很幸福。我不知道幸福是如何定义的,但是在我看来,能来到一直向往的地方,并在此奋斗扎根,就是我想要的幸福。”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怀揣梦想”般的幸福。33岁的杨杰(化名)已经在北京某IT公司工作了5年,从5年前来到北京的懵懂青年到现在进入社会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每天往返于公司和租房地方的两点一线,贫乏的生活让杨杰已经很久没有想过“幸福在哪里”这个问题。
杨杰说:“我现在年薪不到5万元,每个月除去吃穿住行,一年能攒下来3万元左右。现在北京房价那么高,我辛苦一年攒下来的钱在北京也买不到几平方米。而且我都30多岁了,没房没车,根本找不到对象。每天都在加班工作,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上了弦的机器人,真的想逃离北京,每天都觉得很累,根本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
像杨杰一样,生活在幸福边缘的人还有很多。在网上,抱怨自己不幸福的网友不在少数。网友多啦A梦认为:“十几年前,工资有个三四千元,相当不错了,但现在万把块的工资未必能让人知足。最重要是要比较一下十几年前和现在的购买力有没有发生变化”。网友圣圣表示:“现在生活成本太高了。目前正在考虑买一套商品房,但望着一天一变的房价,虽然和老公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比孩子出生时已翻了五六倍,但依然感觉到压力好大。幸福的感觉,离我好像越来越远了……”
谁偷走了他们的幸福感
幸福感不升反降,究竟是为什么?谁“偷走”了他们的幸福感?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祖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个原因是市场化破坏了社会“植被”。市场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一方面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他总结了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本群体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各个群体互相比较,都认为自己所处的群体不是最好的。在社会学上,这种现象称为“本群体现象”。多年来利益分配格局一直不稳定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其次是信仰危机。近年来,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过于重视物质方面的因素,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不再互相信任。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人过于悲观,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对于自身的能力总是不够自信。因此,应该加强对人们的再教育,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能力。
缺乏奉献精神也是当今造成一些人幸福感缺失的一大原因。美国某大学研究表明,帮助别人会使自己感到幸福。现今社会人们总是强调别人应该如何对自己好,却总是忽视自己应该如何帮助别人。每次抗震救灾,人们都会为解放军和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却不想自己应该如何奉献,如何帮助别人。
在心理上,不满足和过于焦虑同样是造成一些人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而今,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促使人们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同时,房价过高,物价飞涨,孩子出生的养育问题,经常性的堵车等等生活中的难题都让国人们经常性的陷入到焦虑当中。
社会学者: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
在过去10年内,中国GDP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然而,经济指标不断发展,幸福指数为何却在不断下降,两大指标的背离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祖云认为,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
“幸福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刘祖云认为,社会发展程度低,人们反而很容易满足,幸福指数就会很高;而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逐渐提高,人们的需求和欲望也会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个时候人们需求的水平会很高,反而更不容易得到满足。
刘祖云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地步,但是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国民生活指数跟发达国家的国民相比有很大差距,因为发达国家的整体发展程度很高,国民的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所以他们的幸福指数相对会高一些。具体到我国来说,我国的国情比较复杂,东西部之间、地区之间贫富差距很大,但是并不一定生活富裕的地方幸福感就比生活贫困的地方高。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民,只要能每天吃饱饭,有地种,有自己的几间瓦房,他就会很幸福。如果每年还能定时看几场大戏,他的幸福指数就会非常高。相对于这个农民,一个生活在广东的青年,让他感觉到幸福可能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是在广东,房价非常的高,如果让青年自己努力,而没有外人帮助买一套房子的话就会非常困难,所以他就会感觉不是很幸福。再具体到一个人来说,幸福感是由一个人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体现的。主观上是这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他所需求的东西,而客观是他的每个阶段的感受。所以说幸福感是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和经济指数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刘祖云说。
不只追求GDP,更应关注国民内心的幸福感受
几年前,在全国两会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程国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一新奇概念,认为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不能只看GDP。他在提案中指出,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该地区一年创造的经济财富总量,多年来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被称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GDP既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社会成本,也不能显示经济增长的方式是节约或粗放,更不能衡量这些经济总量的“含金量”。因此,将GDP作为一个地区发展质量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
归根结底,经济增长的目的,是老百姓的幸福。程国栋因此提出“国民幸福指数”(GNH)这个新奇概念:它涵盖了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最早由邻近中国的小国不丹提出。在追求GNH、而非GDP的指导思想下,人均GDP仅700美元的不丹,竟然成为国民满意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最近,英国也设立了类似的“国民发展指数”(MDP),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成本加入GDP综合考虑,而美国则联合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正在确定“国民幸福总值”的具体组成元素。
几年来,“幸福指数”这一全新的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经济学者楚国良接受采访时表示:当经济至上主义一方面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一系列诸如环境、交通等方面问题的时候,一个新的理念开始冲击着社会体系的发展进程,在GDP和GNH(国民幸福指数)中,建立起适当的有机联系,使得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建立在增加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政府工作的重心也不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发展经济的目的从增加物质财富,更多地转向关注国民内心对幸福的心理感受,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并极大地影响着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此相对应,用国民幸福指数来衡量社会发展成就,正成为中国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当中的新举措。
发展经济的目的从增加物质财富,更多地转向关注国民内心对幸福的心理感受,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新华社发
改善国民经济统计办法
德拟引入幸福指数
来源:新华社 作者:郑启航 日期:2011.01.19 版次:9
改善国民经济统计办法  德拟引入幸福指数
新华社柏林1月17日电  (记者郑启航)德国17日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探讨如何将民众幸福指数引入国民经济统计中。
该委员会将在两年半时间里就改善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办法提出建议,把教育、环境、生活品质等更多人性化指标融入统计当中。
此前,一些国家已开始探索新的社会经济统计办法。英国首相卡梅伦去年11月责成英国国家统计局设计新的统计办法,评估英国社会的“总体康乐”状况。
法国总统萨科齐2009年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设计将幸福指数引入法国社会经济统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