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旭日天都地址:粗放式干部培训经不起效益追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57:47
干部培训沦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钱投了,人去了,回来写写报告,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把培训当作“官际交往”的良机,成天吃喝送礼拉关系。
河南汝州市财政每年预留300万元作为干部培训经费,将副科级以上干部都在国内名校“充电”一次。此举引起热议,反对者称花这些钱还不如去资助贫困孩子。
不独汝州,干部培训方兴未艾,近者清华北大,远者远渡重洋;少者百十人,多者成千上万——四川就将于春节后全面铺开“百千万大培训工程”。有趣的是,公众与基层政府对此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那边乐此不疲,这边颇多微词。公务员在职培训,旨在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是国际社会通用做法,政府为公务员培训埋单也属常态(个人晋升培训除外),我国的公众为什么如此敏感?
那一份根深蒂固的信任感缺失之外,更多的恐怕还在于公众对粗放式干部培训效果的焦虑。在地方经济尚不富裕,还有许多穷人在贫困线挣扎的情形下,公众有权追问:政府花巨资为干部进行培训,是否符合成本效益核算?说实在话,若要问效益,时下许多地方的干部培训效果都不敢恭维。
价值观的紊乱,使得干部培训无所适从。有的去美国挂职,有的到新加坡学习;有的到清华大学听课,有的“红色旅游”……价值观与理念的迷离,使得干部培训处于各自为政的粗放状态;一说去清华进修,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党政,不问职务,更不顾个人需求,符合条件的就非去不可;千人一面的课程,如何满足不同干部的需要?谁来讲,讲什么,十分随意,《易经》都成了培训内容,难道再没有什么实操理论比《易经》对干部更重要吗?干部培训沦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钱投了,人去了,回来写写报告,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把培训当作“官际交往”的天赐良机,身在曹营心在汉,成天吃喝送礼拉关系……
说回汝州市,一位主管信访工作的干部说,听完课他对信访制度除了理解,还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和将要做的工作。花这么多钱上清华培训,只是让他“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和将要做的工作”。如此觉悟,此等产出,焉能不叫公众对巨大投入耿耿于怀?
别说现阶段我国还不富有,即使经济发展了,也要念及纳税人的钱来之不易,政府花钱办事要有经济头脑,精打细算,务求达到最佳的性价比。一支廉洁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可靠保障,鉴于我国干部队伍的状况,干部培训应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章立制,终结低效的粗放状态,将它纳入法制化、正规化、科学化轨道。
许多国家都把公务员培训视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法规,甚至是国家大法,如美国国会于1958年就通过了《政府雇员培训法》。而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只有三条,惜墨如金,难以有效规范大量的相关行为,法律供给处于稀缺状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虽详备,却囿于“条例”,刚性稍嫌不足。当务之急是要打破制度瓶颈,增加制度供给,使干部培训有法可依。
当然,制度供给不仅表现在法律法规等宏观层面,更体现在精细化的微观领域,如培训架构的确立、手段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层级的丰富、资源的利用等等。还有一点,投入讲求产出,干部培训后就要按成绩选拔任用,使之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如此才不至于使干部培训成本付诸东流。